查文庫>觀後感> 觀《海上鋼琴師》有感

觀《海上鋼琴師》有感

觀《海上鋼琴師》有感

  當看完一部作品後,相信大家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東西吧,記錄下來很重要哦,一起來寫一篇觀後感吧。千萬不能認為觀後感隨便應付就可以,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觀《海上鋼琴師》有感,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觀《海上鋼琴師》有感1

  在蒼茫的海上,是誰將心深埋于波瀾?是誰譜一曲傳奇與絢爛?是誰奏響海洋的心跳?是一位孤獨的行者,一位執著的追夢人,一位海上鋼琴師。1900不僅是他的名字,也是一個開始,一個起點,一篇樂章的前奏。高潮的悠揚,是他內心的禱告,是從海洋深處呼喚天際的歌聲。他如海一般寧靜深遠,也如海一般變幻莫測,大陸的紛繁擾亂了他的眼,所以他選擇留下,用黑白的旋律與浪花共舞,譜下屬於自己的傳奇。

  義大利著名作家亞歷山大德羅.巴里科的獨角劇本《十九世紀》上演成功後,被改編成電影《海上鋼琴師》,讓人永遠記住了那位非凡而孤獨的鋼琴家T.D.林蒙,人們喜歡稱他為1900。

  一位小號演奏家麥克斯回想起當年海上浮城遇到的音樂知己。當年,麥克斯就是吹奏著一首爵士小號曲登上船的。他滿懷希望,就像去參加一場盛大的聚會一樣,但是,很快他就嚐到顛簸大海的痛苦滋味。正巧,他遇上了1900,邀請他坐在鋼琴邊聽他演奏,隨著大海的波瀾自由滑動,他們享受著這顛簸中帶來的美妙時刻。從那以後,船上的貴客們在1900鋼琴聲的伴奏中度過海上時光。有時,他也會來到下層客艙,為那些貧窮的歐洲移民者演奏。他手在琴上,心在海上。只要有人給他幾個音符,他就能演奏塔蘭臺拉的舞曲。人們隨著歡快的樂曲翩翩起舞。美國到了,曲終人散,所有人都踏上了新大陸,只有1900一人孤獨地留下。他為什麼不上岸呢?世界近在咫尺,他完全可以征服世界。可是1900認為,陸上的人總喜歡尋根問底,虛度了許多光陰,就像冬天憂慮夏天的遲來,夏天擔心冬天的將至,總是追求一個遙不可及,四季如夏的地方,他並不羨慕。

  1900是獨一無二的,他認為,就像鋼琴一樣,琴鍵有始有終,有限的琴鍵可以奏出無窮的音樂。他的音樂不僅給凡人演奏,還給上帝演奏。上岸後,該何去何從?太多選擇讓他無所適從。他來自海上,也必將回歸於大海。這艘船不僅載著人,也載著他的夢想。他生活的範圍離不開船頭和船尾,在有限的範圍內,他習以為常,他自得其樂。陸地對他來說是艘太大的船,是位太美的美女,是條太長的航程,是瓶太濃的香水,是無從彈奏的樂章。所以,他無法捨棄這條船,他寧願捨棄自己的生命。

  這真的只是傳奇,屬於1900一個人的傳奇。他從不奢望在陸地上開始新的生活,用他至美的琴聲征服驚豔的世界,他只是默默地在海上,在漂泊中譜寫自己的音樂人生。他的生命始於此,也終於此,1900永遠地享受著世間少有的孤獨,他把弗吉尼亞號船視為永恆的家,他的搖籃,他的精神的寄託,他的音樂的歸宿,孤獨感也造就了他一生的傳奇。

  世界宛如一座舞臺,音樂是一束閃亮的聚光燈,能射入我們內心深處,也能給我們一線光明。“為升進天堂而努力,當然是壯麗而崇高的,但是活在這可愛塵世同樣是美好無比!既然如此,那就讓我們做人吧。”能在每分每秒中,以開闊的心來演繹世界,是一門藝術,一顆心永遠向未來開啟的海上鋼琴師。

觀《海上鋼琴師》有感2

  重溫電影《海上鋼琴師》,又有了些許體會,這是一部關於音樂、關於命運、關於困境中成長的影片。

  《海上鋼琴師》講述了一個被拋棄在“弗吉尼亞號”頭等艙鋼琴上的棄嬰“1900”在蒸汽船上成長成為一名以海為家的天才鋼琴師,並最終殉船於海底的故事。這看似虛構了一名悲劇的藝術家的人生,其實電影充滿了對生命和存在意義的思考。他在海上出生,在陸地上卻是個從未存在的人,沒有親人,沒有戶籍,大海便是他的搖籃。他隨著弗吉尼亞號往返靠泊各個碼頭,逐漸長大。他有著非凡的鋼琴天賦,吸引了愈來愈多慕名而來的遊客。“1900”從出生到船被爆破拆除的時候至始至終未曾離開大海,一生與鋼琴相伴,他認為外面的世界非常不著邊際,上岸的話怕迷失了自我。

  雖然有人看過後會說,這是一個懦夫,但我不這樣認為,反而被主人翁的那份信念所打動,現在社會太過浮躁,很多人忘記自己當初的夢想,能堅持信念的人是偉大並需要偌大勇氣的。也許有人會覺得“1900”有點固執,不懂變通。要是他下船了,以他的才華,肯定能有很好的生活,幹嘛非得和一艘船共存亡呢,這不正是他的與眾不同之處嘛?縱使外面的世界有著千千萬萬的誘惑,他依舊追隨著自己的內心,一生都只為自己熱愛的事情而活。

  “1900”寧願離開自己的生命也要守住自己初心,帶著音樂與船共存亡,讓我感觸萬分——生命不在於長短,有的人活了一百年,但卻像只活了幾十年一樣唯唯諾諾,可有些人,雖然只活了幾十年,卻勇敢的活成了一百歲的樣子。

觀《海上鋼琴師》有感3

  每一個天才心底都藏著一顆孤獨而自由的靈魂*電影《海上鋼琴師》觀後感

  生為人,在你們的世界裡,我是不存在的。但是,在天才的世界裡,我就是我,無可替代。當那美妙而動人的旋律透過88個琴鍵響起時,我就是無與倫比的存在。

  只須一架鋼琴,我就擁有了整個世界。只須敲擊琴鍵,我就能演繹出炫彩人生。我的世界你們不懂,你們的世界我看不到盡頭。

  命運於我是殘酷的,無情的。我是一個孤兒,被遺棄在鋼琴上的孤兒,但是我沒有死,我活了下來,我是幸運的。我不會怨尤命運不公,不會抗拒命運安排,不會逃離命運之籠,我需要做的就是讓它不同凡響。

  我就是1900。你們的世界是那光怪陸離無邊無際的陸地,我的世界永遠就是那艘漂泊在海上有頭有尾的弗吉尼亞人號輪船。

  岸上的陸地是什麼樣子,我不需要去探究。站在船上看那廣袤的陸地,我看到的不是希望,而是茫然,是無助。我的生命就是這艘船,它能承載我生的希望,也能演繹我命的自由。

  我的伴侶就是一架琴。當那音符透過我魔幻的手指而流淌出一曲曲旋律,或抒情,像絲綢從曼妙女郎冰清玉潔的胴體上滑落;或激昂,像巨大的海浪接二連三地撞擊礁岩發出錚錚迴響;或幽怨,像一個傷痕累累的鬥士向你綿綿訴說他人生的故事

  我在這樣的音樂中才能找到自我,我在這艘船上才能活出自我。我為什麼要下船?

  那個回眸一望的女孩,瞬間讓我為她彈響了浪漫悠揚的旋律。我乾涸的心,也曾那樣地渴望得到她愛的雨露。可是,她活在另一個世界,而我,不能為了她,而迷失了自己。

  我的世界,我可以做主。我迷戀著我的世界。來自另一個世界的人啊,你為什麼要向我挑戰?

  我只需要自由。能在有限的空間裡彈奏出無限的音樂,這就是我希望的自由。

  你彈吧。我側耳聆聽我不屑於和你比試。這,會破壞我寧靜的世界。

  你彈吧。我側耳聆聽你能做的我也能做。你可以低估我,但你不能小瞧我。

  你彈吧。我側耳聆聽你做不到的我也能做。你可以小瞧我,但你絕對不能侮辱我。

  我並不想打敗你,在我內心深處,我本與世無爭。除非你挑釁了我的底線。

  我不知道自己是不是天才。當優秀的你一番表演喚起旁觀者的一片掌聲,而我的謝場卻讓你們全場從長久的鴉雀無聲中甦醒過來變為山呼海嘯時,也許在你們看來這就是天才。於我,它只是一種信念,一種力量。

  生又何妨,死又何懼?我不願意登陸,我的一生只付於這艘船,這架鋼琴。即便琴無船毀,我的靈魂也要與它們為伴。

觀《海上鋼琴師》有感4

  《海上鋼琴師》不愧為一部經典影片。它給我們展示了一個生在船上,長在船上,死在船上,只為鋼琴而生的人的'一生。他將一生所有的光芒撒在個這艘船上,短暫而悽美。

  主人翁(名叫1900)對於這艘船的愛戀不捨,可能類似於我們對於故土的一種眷戀。生於斯,長於斯,故土賦予我們生命以及生命裡的一切,這艘船同樣賦予他人生的全部價值和情感。現實生活中,有些人可能一輩子都不願離開他的故土,縱然那土地貧瘠,荒涼,甚至充滿危險,縱然外面的世界紛繁多彩,金銀遍地,他們從不離開故土一步。對於1900,一個孤兒,他的全部世界就是這艘船,那裡就是他的的家,他的全部快樂悲傷夢幻激情。能夠說他對於這艘船的感情比任何一個人來的都更深沉,更灼熱。所以即便是最後一刻,他仍然不會選取離開。

  片中最後一段,有主人翁的一段獨白,他說他不走,不是因為他站在船板上看到的那些建築讓他感到畏懼,而是因為他看不到世界的盡頭。是啊,鋼琴的鍵有始有終,船的甲板有始有終,他能夠用有限的鍵盤奏出無限的樂曲,他能夠駕馭這種“有限”,在那裡,他就是他。而這個世界呢,沒有開始,沒有結束,錯綜複雜的街道,星羅棋佈的高樓大廈,有太多的路能夠選取,他沒有辦法去駕馭。駕馭他的人生,他的情感,他的音樂。他只能選取他能夠選取,能夠駕馭的方式生活,這種方式與世無爭,平靜自如,不受功名利祿的紛擾。如果一種生活方式,他無法駕馭,他寧可不要!我想這也許是他不選取離開的第二個理由。

  他內心的孤獨,音樂可知,就如同他的語言,他用它來述說生命,表達情感。其中有這樣的一幕,夜晚,在船的酒會大廳,他演奏著,鋼琴隨著在颶風大浪中左右搖擺船艘,在光潔的地板上,合著音樂的節拍,乎左乎右,時而轉圈,時而滑行。讓你感受到彷彿他整個人的身心和這音樂,這艘船,這大海早就融合在了一齊。他說過,他的音樂和他的人不分開,所以拒絕釋出他的音樂膠片。我想,他的內心裡,也必須這樣篤信,他的這艘船和他的人,不能分開。生命彷彿自他被拋棄的那一刻起,就和這船聯絡在了一齊。音樂,船,他,是“一”,永遠無法分開。船的生命結束了,相信他的生命結束,也似乎成為了必然。這也許是他不離開的第三個理由。

  對家的深深眷戀,對生存方式的抉擇要求,以及早就融為一體的共同的生命,促成了他的杯具。

  然而這真的是杯具嗎?就像戲曲在最高潮處嘎然而止,人生在顛峰時刻隱退,情人們相擁著步入婚姻,我們看到了最完美的一幕,之後呢?看戲曲漸漸索然無味,人生逐漸走向低谷,感情繼婚姻之後埋葬在數不清的家庭瑣事裡,這就是最真實的世界。他的死,至少震撼了我們每個人的心靈,我們誰也無法想象這樣的一位曠世奇才,走下船舶,是怎樣開始他平凡的人生,開始變得庸俗乏味,追名逐利。我們不忍心看到那裡,導演自然也不會忍心拍到那裡。所以從某種好處上講,這也許算不得是一幕杯具。

  現實生活中,對於別人的選取,我們會感到匪夷所思,就像這部影片一樣,可能很多人也不解他的這種選取,但是,我想說,無論是誰,作出怎樣的選取,無論在我們看來是多麼的荒謬,多麼的不明智,多麼的讓人不解,這都是他的選取。這個選取必須有他的理由,他的思考,你不是他,你沒有經歷他所經歷的,你沒有了解他所想的,那麼我們唯一能夠作的事情,不是述說我們的不解,而是握住他的手,微笑著說一句,Goodluck!

  喜歡這部電影,喜歡1900,喜歡音樂,喜歡這一片湛藍的大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