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媽呀》觀後感
當看完一部影視作品後,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東西,是時候寫一篇觀後感好好記錄一下了。那麼你真的會寫觀後感嗎?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我的媽呀》觀後感,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我的媽呀》觀後感1
今天,我和媽媽在牛通社的組織下,來到位於西湖文化廣場的保利國際影城,觀看了電影――《我的媽呀》。
聽名字,我們都以為是一部喜劇,可出人意料的,這是一部感人至深的電影。
影片講述了一位母親(李好)帶著兒子(小年)從香港來到了馬來西亞的外公家。母親為了還清小年父親欠下的賭債和外公的醫藥費,拼命打工,最後不得不把小年送去阿姨家。小年長大後,與母親賭氣,毅然當了老師。阿姨的死讓小年懂得了珍惜,準備把在馬來西亞的母親接來香港。可噩運來臨,母親被查出了子宮癌,還是晚期。小年後悔莫及,與妻子、女兒和好友等一起幫母親完成年輕時寫下的“願望清單”。可是由於母親的身體原因,最後一個願望――去萬里長城卻沒有完成。
影片中最搞笑、卻也最感人的就是當小年他們得知母親患病,百忙中抽出時間來幫母親完成“願望清單”的片段了。母親很迷信,老看到有牛頭馬面來抓她。小年就化身“小道士”,身穿道士服,手裡拿個葫蘆來“降魔”。這時,他的女兒扮成一名仙童,他的妻子扮作觀音,腳踩紙製的“蓮花寶座”,前來保佑母親。這滑稽的一幕讓所有人都笑了,笑聲過後,隨著劇情的變化,影院內淡淡的抽泣聲響起。
最後,母親還是死了,小年抱著骨灰痛哭起來,我們也都哭了。他讓我們明白了:有人和事,一定要好好珍惜,否則當它消失的時候,剩下的只有遺憾。出了影院,我看著旁邊的媽媽,下定決心:一定要對媽媽好,不能讓她失望,也不能讓我留下遺憾!
《我的媽呀》觀後感2
昨天是中秋節,我和爸爸媽媽一起觀看了電影《我的媽呀》。
一聽到這個電影名,大家肯定就知道這是一部講述親情的'電影。
整個故事是以回憶的形式,講述了阿年因姨媽過世,時隔多年重回故土,在喪禮上見到了感情疏離的母親,短暫相處後得知母親患病已時日無多。於是放下過往心結,全力幫母親完成年輕時許下的“願望清單”。由於母親的病情惡化,最後一個心願――在萬里長城拍全家福卻沒能完成。
影片中,媽媽總是對阿年說慌,我認為這是問題的根源。正因為她每次說慌,才導致阿年與母親十幾年的隔閡和怨恨。
媽媽是這個世界上最偉大的人,媽媽的愛是無私的,是博大的。生活中,媽媽總是全心全意為我們著想的。故事的最後,母親死了,阿年抱著骨灰痛苦時,我也很悲傷。如果他們母子的誤會能早點消除的話,就不會有遺憾了!這個故事告訴我們要珍惜身邊的人和事,人和人之間的溝通很重要,在可以擁有的時候珍惜它,而不是在它消失後追悔莫及!
我在心底裡告訴自己:我一定不要給自己和別人留下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