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觀察日記作文錦集8篇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學習中,大家都寫過作文,肯定對各類作文都很熟悉吧,作文是人們把記憶中所儲存的有關知識、經驗和思想用書面形式表達出來的記敘方式。還是對作文一籌莫展嗎?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觀察日記作文8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觀察日記作文 篇1
20xx年 10月1日 星期日 晴
我家樓下有許多桂花樹,高大約三米,枝繁葉茂。它的樹皮是褐色的,樹幹上動不動就有好幾只蟲子。它的葉子一年四季綠得十分新鮮,亮亮的,好像它們自己也會發光一樣。它的葉子是橢圓形的,一端尖尖的。中間凹,兩邊翹起,邊緣有鋸齒。葉子上的葉脈很清晰,姿態多端。每年秋天一到,樹上就開滿桂花,輕輕一搖,桂花就像下雨一樣落下來,美極了!不過它現在還沒開花,我都快給等急了。
20xx年 10月4日 星期三 陰
今天下樓時,莫名其妙聞到了一股隱隱約約的香味兒,原來是那桂花樹開花了。花香早晚最濃郁,還沒走近就聞到了。桂花淺黃的,是銀桂。而金桂是金黃的花,在樹葉中探出頭來,更耀眼些。桂花的花瓣有四瓣,短而細,黃白相間的花蕊藏在中間,那模樣,可愛極了。而且它總是一簇簇開在一起,猶如一群可愛的娃娃在枝間玩耍、嬉戲,給人一種生機勃勃的感覺。
樓下的桂花樹,給我帶來了快樂,也帶來了幸福。為了留住花香,我們拿來做桂花醬,桂花茶,特別是在酒釀圓子裡撒上一點,又香又甜。
觀察日記作文 篇2
螞蟻喜歡群居,它們很團結,總是有福同享,有難同當。
今天,我去觀察螞蟻,看見螞蟻的身體有三節,頭大大的,嘴巴長著夾子,有六對足,頭上還長著觸角呢!
他們喜歡搬東西。我放了點麵包屑在地上,來了一隻“偵察兵”。它一看是食物,偵察兵馬上就轉身去和“隊長”碰觸角,好象在說:“隊長,前面有食物,你去通知所有人民去搬吧!”然後,一大群螞蟻爬出洞來搬食物,有的螞蟻用夾子夾,有的兩隻螞蟻一起抬,還有的一群螞蟻一起搬。我用小木棍把食物移動了一下,螞蟻一看情況不妙,連忙爬回洞裡去了,我把食物捏成渣,放到洞口,過了一會兒,一大群螞蟻爬出來把食物搬走了。
我觀察發現,螞蟻愛吃甜的食物和鹹的食物,我把有點辣的食物放在那兒,它們只看了一下就爬走了。
(1)運食物
今天,接我們的車還沒有來,我坐著沒什麼事幹,隨便向遠處張望------突然,發現在我腳下有幾隻小小的螞蟻在爬來爬去。這時,我想起我今天還帶了餅乾,便拿出我的餅乾,用指甲夾下一點兒餅乾屑,灑在地上。過了一會兒,一隻螞蟻走了過來,用觸角碰了一下,跑走了。過了一會兒,我發現五六隻螞蟻爬了過來。有一隻螞蟻負責一點的,往自己的洞裡慢慢搬走了一點餅乾屑。令我不解的是,一隻螞蟻不搬東西,快速跑走了!過了一會兒,又有幾隻螞蟻跑了過來,哦,原來剛才那隻在招呼夥伴了呢!
(2)拯救半死半活的夥伴
我捉來一隻螞蟻,將它捏得半死半活,放在地上,看它們會有什麼反應。過了許久,一隻螞蟻不知要走到哪兒,一會朝東,一會朝北。幾秒鐘後,那一隻螞蟻往我們這兒爬來。它的觸角和那隻半死的螞蟻對碰了一下,半死半活的螞蟻也不知是怎麼的,突然動了一下,又不動了。接著,也是一群螞蟻跑過來,把它抬走了。
觀察日記作文 篇3
10月6日 星期二 晴
今天,在快樂作文課堂上,老師給我們做了一個有趣的實驗,名叫燒不壞的紙杯。
只見老師從包裡拿出了一根蠟燭,兩隻空紙杯,一隻裝了水的紙杯和一個打火機,準備做今天的實驗。
實驗開始了,老師取出一隻空紙杯,把蠟燭點燃,在蠟燭上燒杯子,一剎那,杯子被燒出了一個洞,杯子的底側成了一個風火輪,火苗飛舞著。第一排的同學們嚇了一大跳,紛紛往後躲。
接下來老師又拿出了那隻裝了一些水的紙杯,放在蠟燭上燒。我原以為杯子裡的水會流出來,可燒了很久都沒有燒破,大家七嘴八舌的議論著。突然,杯底慢慢變黑了,而且還有糊味。這時,老師讓我們摸了摸杯壁,杯壁已經有點燙了,杯子裡也開始冒出了水蒸氣。老師又繼續燒了一會兒,這時我驚奇的發現,水裡開始冒泡泡了,好像一顆顆晶瑩剔透的小魚卵。隨著水溫的升高,水蒸氣也越來越多了,杯子的底部燒得漆黑,但水還是沒有漏出來,這令我百思不得其解。
最終,老師給了我們答案,這是熱傳遞的原理。不過,如果杯子裡的水燒乾了,杯子還是會燃燒的。
觀察日記作文 篇4
以前,我對汽車不太感興趣。自從我的爸爸買了新車後,我開始對車感興趣起來。現在我已經認識很多品牌的車,比如奧迪、賓士、寶馬、雪福來、大眾等新款車。
我最喜歡的車型是東風標緻408,它的車型很優雅、簡潔、大方。在路上行駛很搶眼,它的標誌像站起來的小獅子向我們招手。它的顏色很亮,亮的像鏡子一樣發光。銀色是人們選擇最多的顏色;紅色的車很熱情、奔放;黑色的車也很不錯,顯得更大氣了;白色的車給人帶來很乾淨、舒服的感覺。
一坐在408駕駛室裡就感到非常舒服,裡面有全新的導航系統。導航讓你出去遊玩不用帶地圖,只要將你去的地方輸入到導航裡,你就不會為不知道路而犯愁了,它是你忠實的嚮導。另外它的車廂內也比較舒服,寬敞。車開動的時候像一匹脫韁的俊馬跑來,坐在車子裡面卻很平穩。
透過觀察東風標緻408,我學到了不少知識,如ABS剎車系統,安全氣囊、霧燈等, 我越來越喜歡上它。
觀察日記作文 篇5
在一個晴朗的星期天下午,我和小朋友在草叢裡玩捉迷藏。忽然一隻奇怪的東西在水中游來游去,我仔細一看,“呀!”原來是一隻青蛙呀!
只見它兩隻眼睛大大的,嘴巴寬寬的,四條長長的細腿。它穿著青灰色的衣裳,特別可愛。它們呼吸的時候,脖子下面會一動一動的。我立刻伸出手去,把青蛙給抓到瓶子裡。
小青蛙在瓶子裡胡蹦亂跳的,好神氣的“田園衛士”啊!我想,它們可能很想離開這個瓶子,於是我把它給放了。
只聽到“呱”叫了兩聲,青蛙就跳走了。在回去的路上,我發現另一隻青蛙兩條後腿一蹬,一縱身,敏捷地將後腿一蜷,跳起老高,舌頭一伸,就像吸塵器一樣把蟲子吸住了。說時遲、那時快,就見青蛙落在地上眨巴著大眼睛,下巴一鼓一鼓地把那隻害蟲吞了。青蛙抓害蟲真靈敏啊!
原來青蛙可以幫助人類捉蟲子,保護莊嫁,真是一個十足的“田園衛士。”
想到那隻被我放走的青蛙,我的.心中充滿了憧憬和希望。
觀察日記作文 篇6
今天我們每個人都做了一個睡蓮,非常漂亮,這可全靠老師教了我們“四分之一法”,沒過多久,我們就拿起自己的睡蓮寶寶給他“泡澡”了。
“三,二,一,開始!”睡蓮寶寶的泡澡時間就從老師的口令中開始了。我興沖沖地拿著自己的寶寶,奔到盆子邊,輕輕地放了進去。隨後,又有許多人把自己的寶寶放進了盆子裡。可是一分鐘過去了,兩分鐘過去了,我的睡蓮寶寶像是睡著了,就是不醒來,任憑我怎麼叫它,它都不肯醒,這讓我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
又過了一會兒,我的睡蓮寶寶總算是睜開了一隻眼睛,可又被那不聽話的其他睡蓮寶寶給強行閉上了眼睛,還被它們壓著身體,似乎感覺它非常痛苦。於是我把它拿了起來,又放了下去,只見他伸了個懶腰,睜開了眼睛。可不知道又是誰碰了它,又把它弄睡著了。
還有許多同學的睡蓮寶寶也沒有綻放,可我同桌的睡蓮寶寶卻已開始做體操了:先搖搖頭,再擺擺手,然後扭扭身子,最後還拍拍屁股,不一會兒功夫,他的睡蓮寶寶綻放了,看起來真漂亮!其他同學也說:“哇!你看那個睡蓮綻放的多美啊!”“那個睡蓮真漂亮啊!”
時間過的真快啊,今天的實驗就在我們的歡聲笑語中結束了,雖然實驗結束了,但剛才發生的一切,都深深地記在我的心裡。
觀察日記作文 篇7
觀看百年一遇的日全食,是所有人夢寐以求。萬分期待的。杭州是最佳觀察地點之一。這讓我興奮不已。
隨著時間的推移,天象奇觀顯現日漸臨近,我還是先來了解一些日全食的知識吧。日全食是當地球月球和太陽處在同一平面,形成一條直線時,月球當住了太陽,陽光不能照射到地球而產生的天文奇觀。日全食分五個階段:初弓,食即,食甚,生光,復圓。初弓是月球剛遮住太陽一點,太陽出現小缺口,食即是太陽被月球”咬掉”了一大半,食甚是太陽只有一條線,也是最容易出現”倍利珠”現象的時候,生光則是月球完全遮住太陽,天空黑漆之後開始恢復,復圓是太陽恢復到日全食之前的狀態。
快到九點了,日全食就要來了,我出門一看猶如五雷轟頂,討厭的烏雲竟然在這個時候來湊熱鬧,用它黑暗的身影遮住了太陽,我心裡默默的詛咒這團烏也默默的祈禱上帝不要讓熱血澎湃的我如些失落。呵!我沒有白費口舌,烏雲似乎被我惡毒的詛咒嚇怕了,躲到了一邊,這讓我欣喜若狂。高興得一蹦三尺高啊,九點四十分,日全食悄無聲息的來到了人間。
我戴好觀測眼鏡,太陽的光也變得得柔和了,漸漸的月球擋住了太陽,太陽出現了一個小口子,遠處傳來幾聲吠叫,有一種神聖而莊重的感覺,當月球把太陽擋住只有一條線時,天暗了下來,此時的太陽就像是黑夜裡平靜的大海中行駛著燈火通明的一葉扁舟。不一會兒。太陽全部被月球擋住子,此時整個天空像黑夜一般。只有一圈耀眼的光芒,猶如一位武林俠客除去罪惡,殺死無數惡人時使用的一把斷劍。忽然在日冕上出現了一串鑽石似的光芒形成一個弧形的亮點,同時一顆珍珠大的亮點劃破子漆黑的天空,打破了“夜”的寂靜,這就是最引人注目的倍利珠現象。
這次日全食雖然十分短暫,但是她向人類展示了宇宙的神奇與魅力。也是大自然在20xx年送給人類的一份厚禮。
觀察日記作文 篇8
一個週六的上午,陽光明媚,晴空萬里,我的心情也格外的好,我蹦蹦跳跳地衝出臥室。“呀!牆壁上怎麼會“冒汗”?”我連忙去問祖母,祖母回答說:“我也不清楚,你還是去查書吧。”於是,我把家裡的書全部都抱了出來,一本一本認真地查詢。最後,終於從《十萬個為什麼》這本書中查到了相關的資料。原來,牆壁“冒汗”就說明要下雨了。“我看看外面的天氣晴空萬里,沒有一片烏雲,怎麼會下雨呢?”我想。
第二天,外面的天氣還是跟昨天一樣沒有一點變化。“書中的資訊不可能有錯誤的”。還是再等等看吧。
第三天,“天氣陰沉沉的,看來書上說的是對的嘍!”
第四天上午,果真下起雨來。《十萬個為什麼》這本書為我解開了牆壁“冒汗”的謎團。哈哈,牆壁居然也成為了“氣象學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