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第二單元]觀察日記X則> 關於觀察昆蟲日記模板彙總5篇

觀察昆蟲日記

關於觀察昆蟲日記模板彙總5篇

  轉眼一天又過去了,今天我們都做了什麼了呢?是時候認真地寫好日記了。怎樣寫日記才更能吸引眼球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觀察昆蟲日記5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觀察昆蟲日記 篇1

  觀察昆蟲的日記1

  今天小明拿著觀察昆蟲工具箱去奶奶養昆蟲的地方觀察昆蟲,

  觀察昆蟲的日記2

  他觀察到是很黑的,很小的,力氣很大,小明不知道,開啟工具箱他翻了一下書才知道是螞蟻,小明又觀察到是黑色的,殼很硬,會和同伴頂鬥。

  觀察昆蟲的日記3

  今天,我剛出門,就看見眼前一片烏黑,我走前一看,原來是螞蟻,我把一塊麵包放在它們頭頂,原以為它們會搶,但它們井然有續,並沒有爭搶。

  螞蟻,一個看似弱小的東西,但是,從它們身上,我們學到了很多。

  觀察昆蟲的日記4

  這次我們觀察的物件是螞蟻。我發現螞蟻有六條腿,螞蟻有頭、胸、腹、三部分組成,我還發現如果我們用手劃過螞蟻的行進隊伍,干擾了螞蟻的資訊素,螞蟻就會失去方向感。

  觀察昆蟲的日記5

  在觀察中,我們會有更多發現,老師讓我們觀察蝸牛,我發現蝸牛喜歡在陰涼、潮溼的地方,蝸牛吃葉子,而且爬得很慢,蝸牛有粘黏液,可以黏住一支鉛筆。

  以後要多觀察,這樣才會有更多發現。

  觀察昆蟲的日記6

  蝸牛總是揹著漂亮精巧的小樓房,在潮溼的地方爬行尋食。說起它的小樓房,作用還真不小呢!遇到危險時,它就將身體縮排小樓裡。每當高溫乾旱季節,它便躲進自由舒適的小樓裡避暑。

  觀察昆蟲的日記7

  飛行中的昆蟲幾乎全部都可能成為蜂虎的獵物。蜂虎最遠能在100米以外的地方就瞄準目標。如果吃飽了,它會轉頭來監視獵物,而不會離開站崗的枝丫。如果餓了,它就會迅速地離開棲木,在空中急行轉身,用喙尖抓住獵物,然後再回到棲息處。

觀察昆蟲日記 篇2

  今天,我在少年宮一片草地上寫生。突然,我看見了草地上有一隻蝸牛正在吃食物。我趁蝸牛不注意時候伸出手捉住它外殼,把它放進一個瓶子裡。

  回到家,我把蝸牛倒出來讓它自由活動。這是,我發現蝸牛爬過地方都有粘液?懷著好奇心,我查閱了相關資料,終於找到答案了:原來蝸牛底部粘液能讓蝸牛底部更溼潤,是自己不被擦傷,又能使蝸牛不掉下來。

  原來蝸牛底部粘液有這樣作用,我又上了一節課學科。

觀察昆蟲日記 篇3

  昨天晚上,我和媽媽在回家的路上捉了一隻大螞蚱和蛐蛐,把它裝在大空瓶子裡。

  今天一大早,我和媽媽在路邊拔了幾顆狗尾巴草,把草放進瓶子裡。大螞蚱和蛐蛐見了爭先恐後地爬過去吃。大螞蚱用鋒利的牙齒,把草分成兩截,先吃草尖,再吃接近莖的地方,用兩條前腿緊緊地夾住草葉,往嘴裡來回輸送。不一會兒,幾片草葉就被它狼吞虎嚥地吃完了,肚子一鼓一鼓地停在那裡休息。蛐蛐呢?原來它躲在草葉後面,正津津有味地吃草莖呢。

  透過觀察我發現:雖然大螞蚱和蛐蛐都是食草性昆蟲,但是大螞蚱吃草葉,蛐蛐吃草莖。

觀察昆蟲日記 篇4

  今天,我又趴在草叢邊,在無限的靜謐中,忘了世界也忘了自己。在我眼前,空前變大了,小草成了大森林。

  一隻小螞蟻,獨自四處走動,發現了一塊小麵包渣,我想它一定是位高明的廚師,出來找一些東西做飯,現在它找到了,可是它搬不動,它轉身往回走,來到洞穴裡,不一會,小螞蟻廚師又帶出了幾位搬運工,它們齊心協力把食物搬了進去,今晚它們又有豐盛的晚餐嘍!我彷彿嗅到了小螞蟻的飯香,我多想進去與它們一起分享啊,可是我又怕驚嚇到這些小精靈們。

  小螞蟻的生活也很有規律,它們自己幹著自己的事情:小小螞蟻們在學校上學,老師在教課,它們師生都那麼認真,那麼全神貫注。在小小螞蟻上學時,它們的家長在工作、上班。叮鈴鈴……放學鈴響了,小小螞蟻們都回家了,到了家小小螞蟻向父母回報一天學的什麼,父母也許會批評它們,也許會表揚它們。一隻看上去非常得意的小小螞蟻,我想它一定是考了好成績吧。一隻小螞蟻強盜凶神惡煞的攔住一隻小螞蟻居民,正好小螞蟻警察路過,把小螞蟻強盜抓住了,我想小螞蟻警察一定很高興,因為它為人民做了一件好事。

  農家小院升起炊煙,小狗的叫聲才把我的心靈喚了回來。我願拉著你的手,一起去小螞蟻的王國散散步。

觀察昆蟲日記 篇5

  好像現在的小孩子,都普遍有昆蟲日記這樣有趣的東西。我小的時候,是沒怎麼寫過,不過長大之後,反倒有了些許這樣的想法。

  我對昆蟲的興趣,要感謝那本有趣的書,就是昆蟲學家法布林的《昆蟲記》。也許孩子們的日記,僅僅是觀察青蟲變成蝴蝶的過程,而《昆蟲記》的內容,就要多得多了。

  在這本書的影響下,我也變得喜歡昆蟲了。從前覺得有些討人厭的蟲子,如今倒也有些可愛了。我對於自己沒有寫過昆蟲日記這件事情,感到可惜。可是想做的事情,就不怕晚。

  我開始尋找合適的昆蟲。結果,在樓下奶奶種的桑樹上,我看到桑蠶的.影子。我敢打賭,如果我對昆蟲一無所知,我一定不會愛上桑蠶。奶奶倒是一點不怕,說桑蠶可是一個好傢伙。於是我問她我可不可以經常來看看桑蠶,奶奶也同意了。

  我開始每天去看蠶寶寶,出於各種原因,我不敢觸碰它,只是看它,看它吃過的桑葉。看它在葉子上找著合適的地方休息,慢慢的覓食,甚至,是見證一些蠶寶寶的死亡。

  從那之後,蠶寶寶就像我生活的一部分,我想,它不僅僅是一種可以吐絲的的昆蟲,更有它的一生。

  我也許沒有法布林那樣多麼熱愛,但是我對於昆蟲,也有了自己的理解。我感謝沒有昆蟲日記的童年,讓我遇見了《昆蟲記》,我感謝《昆蟲記》,讓我有了寫蠶寶寶的昆蟲日記。

  像法布林說的那樣——普通並不等於無足輕重,只要我們給予重視,就會從中發現有趣的知識。讓我們去發現生活普通卻又如此美好的事物,勇於去探索,去發現,去尋找吧,你會有所收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