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讀後感> 藍天下的課桌讀後感範文(通用6篇)

藍天下的課桌讀後感

藍天下的課桌讀後感範文(通用6篇)

  當認真看完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都增長了不少見聞,是時候靜下心來好好寫寫讀後感了。那麼你會寫讀後感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藍天下的課桌讀後感範文(通用6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藍天下的課桌讀後感1

  讀了藍天下的課桌這本書,我百感交集,在同一片藍天下,我們過著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日子。卻有這麼多人讀不上書,沒有好的學習環境,甚至連一張寫字桌都沒有。

  這本書詳細描寫了六個來自農村的孩子到大城市裡讀書遇到的種種困難。讓我悄然淚下。

  藍天下的課桌這本書中的主人公都是品學兼優,家境貧寒的人。他們在農村嚮往著城市的生活,並且來到了城市,可是他們因為經濟有限,只能在特別特別不好的環境裡學習。

  這些孩子們,有的與健康孩子劃清了界限,有的失去了親人並且家庭貧困。每個故事中都有悲傷的淚水,可我從她們的悲傷後看到了他們的樂觀向上的精神,這正是貧苦讓他們懂得更多呀。

  這些農村的孩子沒見過大世面,思想也比較落後。而我們卻過著幸福的生活,一旦見到寒酸的農村人,就會嘲笑他們。但是農村孩子呢,他們單純天真,與世無爭。來到繁華的城市後,難免會跟不上我們的腳步,產生自卑的情緒。我們作為主人應該去理解他們,和他們交朋友,慢慢地,你就會發現,農村的孩子有時候會讓你哭笑不得。

  在這本書中,我最敬佩魯達欣。她的爸爸殘疾了,而爸爸又是家裡唯一的經濟來源。媽媽為了魯達欣的前程,不顧家人反對,給魯達欣報了一所城市裡最好的小學。媽媽花了好多口舌與錢,才把魯達欣送進了這所學校。

  不幸的是,魯達欣的爸爸因為腦溢血而身亡。但魯達欣沒有被打倒,她依然樂觀向上。令我感觸最深的一句話是,溝算什麼呢,坎算什麼呢,走過去,頭上依然是藍天,腳下依然是大路。

  看了此書, 我心裡暗暗發誓:一定要在自己的課桌上努力拼搏。充分“燃燒”自己的生命。 願我們在同一片藍天下共同成長!

  藍天下的課桌讀後感2

  看了這本藍天下的課桌以後,我有很多新的思考、新的收穫、也受到了震撼。這的確是一本獨特的紀實文學。這本書讓我瞭解到了更多的社會現實,也引發了我三方面的思考。

  第一,這是一本勵志讀物。

  作品真實細緻地描述了來自安徽農村的六個進城農民工子女在艱難環境中奮發進取的故事,反映了他們自信、自立、自強的精神,細節生動,個性鮮活。書中六個小主人公的家庭環境、人生遭際、現實命運雖不相同,但他們在艱難的生存困境與求學之路上,都葆有一顆自尊、自強之心,不向命運屈服,不為父母添憂,自尊而不自卑,自強而不自棄。這部作品是一部砥礪意志、催人奮進、有益少年兒童“精神補鈣”的佳品。

  第二,這是一本屬於“希望工程”的書。

  本書的內容集中揭示了進城農民工子女就學難問題的嚴重性、複雜性,同時也滿懷敬意書寫了全社會方方面面解這一難題的努力與實踐,儘管有的實踐是如此無奈,但讓我們看到了屬於“希望工程”的希望之所在,這就是愛心凝聚的力量。如書中寫到的一所“非法”學校校長,他辭掉工作,自掏兩萬元錢創辦了一所簡陋學校,供農民工子女上學,儘管遇到了“教育管理”的體制瓶頸,但他依然無怨無悔,一心撲在孩子身上。眾人拾柴火焰高,“希望工程”正是由點點滴滴的溫暖所凝聚起來的愛心工程、慈善事業。

  第三,這是一本具有深度思考的書。

  藍天下的課桌由六篇獨立作品組成,每一篇分為“現場”、“故事”、“採訪後記”、“陽光姐姐說新聞”四個部分,這種結構既便於現場故事的深入掘進,又有利於引發讀者對書中相關問題的思考。比如,有的農民工子女雖然上了公立學校,但最後不得不回到農民工子弟學校去,這些未必都是體制本身的問題,也有其它因素,如有的農民工子女與城市孩子相處過程中非常自卑,無法與他們打成一片等等。藍天下的課桌起到了全社會關心農民工子女的“推手”作用。

  我在閱讀這本書時,當看到有的校長、教師這麼富有同情心和愛心,對有著這樣那樣“毛病”的農民工子弟如此耐心幫助、無微不至地呵護;當看到花雨晴的媽媽為了給從喧聾失聰的女兒治病,不惜傾家所有、舉債累累,歷盡千辛萬苦帶著孩子四處求醫等感人情節;看到孫思甜的爸爸視從小失去媽媽的寶貝女兒為掌上明珠,甚至為了女兒心甘情願地犧牲自己的幸福時,我不禁感動得熱淚盈眶!這些在逆境中不放棄夢想、自強不息的少年人,以及他們有堅強毅力和長遠眼光的可敬的父母,是令人肅然起敬的……

  閱讀這樣的作品,可以把讀者從困境中匯入廣闊。從閱讀這本書的藝術效果來講,它是一本感動心靈的書。它激發我們要用溫暖的目光關注這世界,用愛心和同情心去關懷同齡人,要用愛心來看待這個社會,看待人與人之間的關係。

  我們在讀這本書的時候,既瞭解了事實、故事,也瞭解到作者對這些問題的看法。特別是書裡最後一部分的“陽光姐姐說新聞”,可以當作閱讀的重點。

  這本書能給農村的孩子們帶來自信、自尊、自強,同時它也能激發城市的孩子,從挾得關愛,更富同情心,從而使心靈變得更溫暖,身心降地成長。這是這本書帶給我們的現實意義。

  藍天下的課桌讀後感3

  說實話,在家裡我是個不折不扣的小公主——衣來伸手,飯來張口。可即使是這樣,我還不滿意,整天不是嫌媽媽炒的菜難吃,就是嫌自己的衣服不夠名牌。

  去年寒假給我買了《藍天下的課桌》這本書。看著看著,我被書中的主人公打動了,這真是一本令人感動的好書。書中的主人公們大多是品學兼優的外來工子女,並且承擔著家裡的重任,甚至連口飯都吃不飽。家境貧困並沒有使他們屈服,他們不怕苦,不怕累,自強不息著,為渴望讀書,渴望美好未來的夢想奮飛著。

  在這本書中,我認識了幾位與我年齡相仿的好朋友,最令我難忘的是一位和我同齡的男孩子,他叫魯達欣。魯達欣的爸爸在他九歲的時候因腦溢血去世,只有一個患有嚴重心臟病的媽媽與他相依為命。魯達欣和媽媽全靠老師、同學的`幫助過日子,住在一間只有七、八平方米的小房間裡。為了他和媽媽的同一個夢想——讀好書,上好學校,努力讓他的學業劃上一個圓滿的句號。

  書中的那句“一切不都是為了填飽肚子嗎?”尤其震撼人心。它讓我明白了一個貧苦兒童的無奈和心酸……但是,魯達欣卻能陽光快樂地生活著:“溝算什麼呢,坎算什麼呢,走過去,頭上依然是藍天,腳下依然是大路!”魯達欣用它來鞭策鼓勵自己。是的,苦難並不可怕,只要在心裡擁有一份坦然面對生活的勇氣,只要心裡擁有夢想,一切都會實現的!

  看看魯達欣,想想我自己,我不禁臉紅了——我們的生活條件真是太優越了,我們還有什麼理由嫌棄抱怨生活呢?

  現在,我每天吃飯都特別的香甜;從此也不再和別人比名牌,因為我知道,在這個世界上,還有許許多多的人為吃飽穿暖而奔波,而且他們還仍然那麼樂觀,那麼努力奮鬥!

  藍天下的課桌讀後感4

  最近,我讀了一本書《藍天下的課桌》,這本書使我受益匪淺。

  《藍天下的課桌》中的主人公大多是品學兼優而家境貧寒的外地孩子,他們笑對逆境、積極向上,不為現在的生活環境所屈服。書中有六位渴望讀書,渴求美好未來的孩子,在同一片藍天下,透過自己的努力和來自社會各界的幫助,猶如雄鷹一樣不畏風霜雨雪,為夢想而奮飛。他們都是我們學習的好榜樣!

  魯達欣最讓我有深刻印象的是那一句寫在牆上的話:溝算什麼呢,坎算什麼呢,走過去,頭上依然是藍天,腳下依然是大路!是呀,風霜雨雪、挫折與困難都不算什麼,只要你勇敢面對人生路上的坎坷、溝壑,永不言敗,就一定能成功!魯達欣就是一個活生生的例子。

  這本書的小主人公們個個都讓我敬佩,他們眼前的困難對他們來說真的很難,但是他們卻能夠解決,那對於我們又算什麼呢?既然他們能夠解決,相信永遠良好條件的我們一定行!

  藍天下的課桌讀後感5

  最近,我讀了一本書——《藍天下的課桌》,使我受益非淺。這本書是伍美珍阿姨採訪了一群農民工子女寫後下的。從中,也寫出了農民工子女自強不息的精神。他們有的獨自生活,有的承擔所有的家務活……

  最讓我百感交加的還是出生在貧困家庭裡的魯達欣。魯達欣的父親在他4歲時就已經去世了,而他的母親卻患有嚴重的心臟病。但是,生活在這樣的家庭裡,魯達欣默默地承擔了所有的家務活,並且還非常孝敬自己體弱多病的母親。

  魯達欣很懂事,他在放假的時候獨自出去野外拾荒,並自己掙錢來交學費,在勞動的同時,他也認真學習,成績總是名列前茅。俗話說的好“人窮志不窮”,在魯達欣身上,我看到了這樣的好品質。有一次,魯達欣在勸住一位同學不要玩玻璃彈珠時,不小心把教室的玻璃打壞了。老師雖然讓另一位同學賠了錢,但第二天魯達欣還是拿了十元錢賠給那位同學。這十元錢可是魯達欣三四天的生活費用啊! 看到這,我深深被魯達欣的那種誠實,敢於承認錯誤的,堅毅頑強所打動了。他自食其力,堅強地走在人生坎坷不平的道路上獨自承擔所有的風風雨雨,頗有“任風雨來襲,我自巋然不動”的氣概。 想到這,我情不自禁地慚愧起來,比起魯達欣我顯得好渺小,好脆弱。在家裡,我是個“嬌嬌小公主”什麼事也不會做,一遇難題就退縮。就拿今天的一件事來說吧!今天我在做數學題時,因一道題目比較難,我算了又算都沒把它算出來,便毅然放棄了。哎,比起魯達欣,我……羞愧不已。我在想 :“原來在同一片藍天下還有那麼多的同學連書都讀不起,有的連鍋都揭不開……現在我們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呀!我們怎能不好好珍惜呢?”讀了這本書使我收穫很大,我要好好向魯達欣學習。

  現在,我的腦海裡閃過魯達欣同學寫在牆上的那句話:“溝,算什麼呢?坎,算什麼呢?走過去,頭上依然是藍天,腳下依然是大路!”是啊,在人生的道路上,難免也會遇到一些挫折與困難,可這又算什麼呢?只要你勇敢面對困難,不退縮,不放棄,就一定能成功!

  藍天下的課桌讀後感6

  《藍天下的課桌》是中國作協重點作品扶持專案作品,作為我國第一部關注當下農民工子女受教育權利與未成年人健康成長環境的紀實作品,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在書中,作者採訪了眾多農村來城務工家庭,忠實記錄了進城務工家庭的孩子在相對陌生的環境中的學習和生活的真實境況。作者從大量第一手採訪資料中選取了感人和奮發向上的典型案例,還原了農民工子女的受教育困境和他們對理想的不懈追求。

  書中的主人公大多是品學兼優的農民工子弟,他們笑對逆境、積極向上的精神向度,在社會各界愛心的溫暖交織下,顯得格外質樸感人。書中選取的6個寒門學子的學習故事,讓人感受到生活並不總是厚此薄彼,在同一片藍天下,透過自我的努力以及社會各界的無私援助,農民工子女這個群體,也可以像雛鷹一樣舒展雙翅終向高空進發翱翔。

  作為一本少兒文學作品,本書有著文學作品的生動性和可讀性,從教育意義上而言,有助於作為同齡人的城裡孩子閱讀和理解那些身邊帶有泥土氣息的同學群體。同時,刻苦求學、努力成才的故事,也是這個年代稀缺的精神品質。

  巧妙的文字組織和板塊設計為作品增添了非凡的魅力。書中典型個案的選取,源自於作者關注現實的敏銳目光和大量詳實的一線調查訪問。在採訪了為數眾多的孩子,走訪了眾多家庭之後,作家以其別具一格的匠心實施著報告文學這一文體的創造性寫作。在全書中,我們看不到傳統報告文學硬梆梆的新聞語言,取而代之的是小說家基於現實生活中真人真事的文學性描寫。在紀實性的基礎上,作家強調作品的可讀性和生動性。因此,作者對作品的板塊進行了設計,交代採訪背景的“現場”,生動活潑的“故事”主體,以及“陽光姐姐說新聞”所帶來的理性啟示。經由板塊的劃分,報告文學問題的紀實性和文學性得到了有機的結合,同時作品的表現力得以讀者的喜愛。

  我喜歡這本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