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二年級作文> 【精品】春節小學二年級作文三篇

春節小學二年級作文

【精品】春節小學二年級作文三篇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學習中,大家都寫過作文,肯定對各類作文都很熟悉吧,根據寫作命題的特點,作文可以分為命題作文和非命題作文。作文的注意事項有許多,你確定會寫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春節小學二年級作文3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春節小學二年級作文 篇1

  今天,是大年初二,我們家舉行了一場 家庭春節聯歡晚會,家庭春節聯歡晚會作文450字。來參加我們晚會的有:爺 爺、姥姥、奶奶、大姨、姨爹、爸爸、媽媽、 舅舅、舅媽、李?姐姐、萍萍姐姐和不到一歲的 一諾表妹。

  晚會前,我做了很多準備工作,我自己 設計晚會節目單,我還為晚會準備了15條腦筋 急轉彎和謎語,並把腦筋急轉彎寫在象的太陽 一樣的紅色卡片上,把謎語寫在象好吃的桃子 一樣的紅色卡片上。晚會由爸爸媽媽擔任主持 。第一個節目是:暢談過去,展望未來。在過 去的一年中,大家在工作生活和學習中取得了 很大的成績,各自表示在今後的工作中要更加 努力工作,更上一層樓。在表演唱歌的節目中 ,最好笑的是:姨爹正在唱歌,舅舅用衛生紙 做了一個長長的哈達戴在姨爹脖子上。我表演 的節目是:講兩個笑話和彈兩首鋼琴曲,我講 的笑話都讓大家捧腹大笑。最後一個節目是抽 獎,特等獎是一百元錢,一等獎是錢幣紀念冊 ,二等獎是包裝盒裡的韓國小娃娃,三等獎是 ……。

  晚會結束後,爺爺說:“今年的春節真 快樂呀!”媽媽說:“你是一個製造快樂的人 。”為什麼呢?因為我就是這場晚會的策劃者 和組織者啊。

春節小學二年級作文 篇2

  放寒假了,我們一直盼望著過春節。我和小夥伴們每天都放擦炮迎接新年的到來。

  除夕這一天,家家戶戶的大門上掛著紅紅的`大燈籠,貼著喜慶對聯,人們都換上了自己最美麗的衣服,一個個笑容滿面的。晚上,爸爸、媽媽準備了一桌豐盛的團圓飯。我們全家邊吃、邊看《春節聯歡晚會》。晚會上有歌曲、小品。我喜歡的小品是《不差錢》,演得可精彩了。

  房外,鞭炮聲霹靂拍啦的響個不停,我和小夥伴們也來到樓下放煙花。我拿了一個“杜鵑花”,小心翼翼地點燃。不一會兒,就開出了一朵五顏六色的花,這花到處亂竄,一會兒是黃色的,一會兒是綠色的,像花蝴蝶在飛舞。劉飛放了一個小煙花,那火星直衝一米高的地方,又灑落下來,像美麗的噴泉。我們放的“魔術彈”更奇妙,一會噴紅,一會噴綠,在空中穿梭變幻。過春節真熱鬧啊!

  噹噹噹。零點的鐘聲敲響了,新的一年開始了,我祝願自己好好學習,天天向上。

春節小學二年級作文 篇3

  春節民俗,在全國各地大同小異。陝西民風古樸,春節帶有濃厚的鄉土氣息和地方特色。歲首。古代的“年”不是在臘月二十九或者三十,而是在“臘日”,即後來的“臘八”。南北朝以後才把臘祭移至歲末。到了民國時,改用陽曆,才把陰曆的“年”叫作春節,因為春節—般都在“立春”後,因而稱其為春節。

  陝西人如今仍把春節叫作“過年”,並流傳下來一個關於過年的故事。在遠古時,有一種叫“年”的猛獸,每當寒冬將至新春來臨的夜晚。出來食人,使得人們不得安寧。人們在與“年”的搏鬥中,發現這種兇殘的猛獸最怕火光和響聲,於是人們想了個辦法,一旦“年”出現時,便燃起大火,投入竹節,“年”一見熊熊大火,聽見叭叭炸響的爆竹,就逃遁得無影無蹤。後來,便逐漸形成了過年團聚。守歲、掛紅燈、帖對聯、放爆竹、吃年飯的風俗習慣。

  陝西鄉村臘月二十三即入年關,把過臘月二十三叫“過小年”。農村有些地方叫“祭灶”,即祭主宰吉凶禍福的“灶王爺”,以求溫飽。過罷小年,人們便為春節做準備了。一般農家,殺豬宰羊,碾米磨面,做點豆腐,購買蔬菜,吊掛粉條,準備好過年所需的一切食物。臘月二十七到二十九為關中人蒸饃時間。家家戶均短几籠子饃饃,要吃到正月十五以後,有“正月十五以前不擀麵”的習俗。婦女上街為老人和孩子添置衣裳鞋襪、老年人則購買紅紙、年畫、冥幣、白麻紙等大年禮儀用品。

  大年前兩天,陝西不論關中、陝南、陝北,還是城市農村,要“掃舍”,城裡人叫打掃衛生。家家房前屋後,窯裡賽外,連拐角都要打掃得於於淨淨。窗房上重新糊上白紙,貼上大紅窗花。年三十早,家家房戶貼對聯和門神,屋裡掛上年畫。年終於來臨了。

  進入臘月,人們便開始忙碌,一直忙到臘月三十日,過年便正式開始。大年三十晚飯前,家家戶戶必須把房子、院落、房前屋後打掃乾淨,收拾清整,貼好大紅對聯(有喪服的人家貼黃色或綠色對聯)及門神、窗花等,大門及堂屋、臥室、灶房、牲畜圈等處都要貼相應的對聯。一切準備就緒,便開始點臘燭、燒香、燃放爆竹、祭祀先祖。之後,全家大小便共聚一桌吃“團圓飯”,俗謂“團年”。晚上,各家燈火通明,爐火熊熊,老少徹夜不眠,圍爐“守歲”,俗稱“坐年根”。在守歲的同時,合家大小依次要洗澡,換新衣,包餃子,準備迎接新年的到來。待到子時(相當於今23時—1時),萬家鞭炮齊鳴,意為“接天星”,“迎財神”,有的還擺上香案,行跪拜之禮。據說誰家鞭炮響得最先,財神就先光臨誰家。然後,便是晚輩為長輩們磕頭拜年,長輩們也將事先準備好的“壓歲錢”給孩子。同家分居的人,便開始相互奔走拜年,通宵達旦,直到初一早上。

  安康人從初一到初十,還有以觀看天氣的好壞預測五穀六畜是否興旺的習俗。相傳每天天氣都有預示。即:初一觀雞,初二觀狗,初三觀羊,初四觀豬,初五觀牛,初六觀馬,初七觀人,初八觀谷(莊稼),初九觀果(果樹),初十觀菜。俗稱“新春十日晴,豐年樂太平,新春十日陰,穀米貴如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