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名著《三國演義》讀書筆記通用
認真讀完一本著作後,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寫一份讀書筆記,記錄收穫與付出吧。你想好怎麼寫讀書筆記了嗎?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經典名著《三國演義》讀書筆記通用,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經典名著《三國演義》讀書筆記通用1
《三國演義》又名《三國志演義》、《三國志通俗演義》,是我國小說史上最著名最傑出的長篇章回體歷史小說。《三國演義》的作者是元末明初人羅貫中,由毛綸,毛宗崗父子批改。在其成書前,“三國故事”已經歷了數百年的歷史發展過程。在唐代,三國故事已廣為流傳,連兒童都很熟悉。隨著市民文藝的發展,宋代的“說話”藝人,已有專門說三國故事的,當時稱為“說三分”。
元代出現的《三國志平話》,實際上是從說書人使用的本子,雖較簡略粗糙,但已初肯《三國演義》的規模。羅貫中在群眾傳說和民間藝人創作的基礎上,又依據陳壽《三國志》及裴松之注中所徵引的資料(還包括《世說新語》及注中的資料),經過巨大的創作勞動,寫在了規模宏偉的鉅著——《三國志通俗演義》全書24卷,240回。後來經過毛綸,毛宗崗父子批改,形成我們現在所見的《三國演義》120回版
由於人文出版社選取的毛批版本和明嘉靖版的《三國志通俗演義》頗有出入,將擁劉抑曹的思想發展到一個幾乎病態的角度,且大量地刪除了原文中讚揚曹操一方人物的詩詞和評論,所以給世人造成一種三國演義打擊曹操、歌頌劉備的錯誤印象,且該批改版將劉備一方無限神化,甚至將諸葛亮準備將魏延燒死在上方谷這樣的情節統統刪除,將諸葛說成是一個完美近乎神人的形象,這是大家閱讀下載時候值得注意的地方。
由於該版本選用的是毛批改版,而且沒有將毛家父子的批語選入,就會給人造成一種錯覺,認為該版本和毛批本是不相同的,其實本書和毛批本完全一致,不過是刪除了批語部分,加入了編者的註腳。請讀者朋友們閱讀下載時注意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路慢慢兮。讀研時,老師常說,要讀兩本書,一是書本,這是小書;二是社會,這是本大書。兩者要結合,多讀多想。只是當時比較惘然,比明白深意。工作兩三年後,漸覺其中的深意。讀萬卷書,讀書本,古為今用;行萬里路,就是多見識,就是讀社會這本大書,所謂“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皆文章。多經歷,增長才幹。知行結合,才是成人之道。
三國是本讀不盡的好書,常讀常新,細吸品味,受益匪淺。
經典名著《三國演義》讀書筆記通用2
羅貫中寫的《三國演義》,給我的感受特別深,今年寒假我讀完了這本書。
首先,我對這本書有了一些瞭解。《三國演義》古典文學名著之一,更是歷史演義小說的經典之作,形象鮮明的人物、駕輕就熟的計策……劉備、張飛、關羽、諸葛亮……桃園結義、空城計、草船借箭……《三國演義》裡獨具特色的英雄人物,跌宕起伏的故事情節,一個又一個充滿傳奇色彩的故事,讓我欲罷不能。
原著描寫了東漢未年至西普初年,以曹操、劉備、孫權為首的魏、蜀、吳三個政治集團之間的矛盾和鬥爭,以蜀漢興亡為主線,塑造了智謀驚人的諸葛亮、義氣深重的關羽、勇猛粗魯的張飛、狡猾奸詐的曹操等一系列鮮明生動的人物形象,其傳播之廣,影響之深。
這本書給我看得很投入印象最深刻,那驚天動地的場面、引人入勝的情節,當劉備三顧茅廬終於打動諸葛亮時,我被劉備求賢若渴的誠心所折服,也為他得到知己而高興;當週瑜和黃蓋巧施苦肉計時,即感慨周瑜的過人機智,有為那一鞭鞭的痛打而忍不住心疼,,明知是假,卻不由得同情黃蓋;當諸葛亮鎮定自若地坐在城牆,悠然自得地撫琴退兵時,我下出一身冷汗,生怕司馬懿識破諸葛亮的計謀。
我的心終於可以放下來了,也為諸葛亮精妙的空城計而拍案叫絕;當趙雲在曹軍的千軍萬馬中來去自如,孤軍奮戰,單騎救主時,我不禁為趙雲的英雄氣概所震撼,同時為劉皇叔慶幸,得這樣一位忠心的將士足矣;關羽深處曹營,深受曹操的賞識,卻不忘與劉備的結義之情,在得知劉備的訊息後,他義無反顧,過五關,斬六將,堅決回到劉備的身邊,如此義薄雲天,怎能不令人感動?
三國的故事道不完,說不盡,真佩服我們的古人——智慧、勤奮、忠誠、勇敢……我們的民族,我們的人民,不就是這樣嗎?真希望世界上的人都來讀《三國演義》這本書,品《三國》,悟《三國》,讓我們的這部名著永遠傳承下去。
經典名著《三國演義》讀書筆記通用3
在歷史的長河中,總有一些承載著中華文明的東西泛著光芒,猶如沉澱在河裡的金子,細小卻珍貴,吸引著無數人灼熱而堅定的目光。而它們的作者,那些嘔心瀝血,為自己夢想一路挺進的人,也就這樣緊緊地被世人所銘記。他們的.靈魂與他們的作品一樣萬世不朽。這樣一本書,它亭亭玉立在文學的巔峰,它的名字是——《三國演義》。
它講述了一個英雄輩出的年代,各路勇士捨生忘死,為了國家而拼殺的故事。
不論是狡猾奸詐的曹操,忠厚老實的劉備還是有勇有謀的孫權,都被這一本書洋洋灑灑地寫出了活力與生命。或許只是寥寥幾筆,一個清晰透徹卻不失勾心鬥角的故事就這樣呈現在你眼前。這就是《三國演義》的魅力。
我曾為諸葛亮的聰明才智歎服過。每次捧起手中那本輕盈卻珍重的書,我的眼前就總飄蕩著他的身影。他足智多謀,剛出山就燃起了三把大火。其中,赤壁之戰更是使得曹軍大敗,元氣大傷。他能言善辯,曾在江東舌戰群儒,連周瑜也略輸他一籌。他洞悉敵友,利用敵軍多疑的特點,用一招“空城計”避免了全軍覆滅的危險,扭轉乾坤。他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為了使劉家打下天下,他嘔心瀝血,寫出一篇千古名作《出師表》。這種忠心耿耿的人才怎不叫人歎服!
我曾被趙雲的忠誠折服。我曾向遠眺望,想象一位威風凜凜的將軍穿著金甲,在數以萬計的敵軍裡七進七出,只為保住自己主公的孩子而把自己的生命置之度外,那該是多麼威武與決絕,那種危難關頭毫不猶豫的反應,更是證明了他的一片赤誠。
我曾佩服過一代英雄劉備。他雖然不是最後成功的人,但他確實是最聰明的人。為求一賢士,他不顧兄弟勸說,三顧茅廬請諸葛亮出山,為脫離曹操,與曹操青梅煮酒論英雄,更顯出他的聰明才智,為了讓趙雲留在自己身邊,他摔兒子以表自己對他的珍惜。劉備確確實實是一個聖明聰穎的君主,只可惜他沒有好好地教育自己的後代。
《三國演義》是一本神奇的書,書中的每一個人都像是活起來似的——他們的人物性格太過鮮明,也太過典型。或許《三國演義》所承載的,並不是一個群英薈萃的故事,更多的是一個時代的特點與精髓。
我們生活中也有著太多太多這樣的人,他們可能會有曹操的奸詐,諸葛亮的聰慧,關羽的義氣,張飛的豪爽,周瑜的小肚雞腸……但不管怎樣,這些明快突出的性格特點也構成了我們賴以生存的社會,哪一種元素都必不可少。
讀一本好書,不僅僅是要讀透它,更重要的是要儘自己所能去參透作者藏在這本書背後的,那筆寶貴的精神財富。或許有一天你放下書本,閉上雙眼細細琢磨的時候,你就會驚異地發現,一個栩栩如生的社會,正誕生在你的眼前。
經典名著《三國演義》讀書筆記通用4
《三國演義》是一部斷代體古典名著小說,它講述了從東漢末年時期到晉朝統一之間發生的一系列故事。首先我看到的是像“滾滾長江東逝水……”這一類膾炙人口的詩句,接著引入正文。
第一句話這樣說到:“話說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這句話不無道理。週末七國分爭,併入於秦,及秦滅之後,楚、漢分爭,又併入於漢……書中還有上百個人物、無數的軍事謀略,加上作者本身藉著歷史人物,來闡述忠、教、仁、義、愛的道理,更是深中人心。它寫的庸主獻帝、劉禪,無能之輩呂布、袁術、袁紹、劉表、劉璋,氣量狹隘的周瑜,長厚的魯肅,勇者張飛、許楮、典韋,下至因行間而貽笑千古的蔣幹,無不個極其態。這些人物給了我很深的教育。雖有這些人物,但最令我有所感受的是這本書當中所描述的幾個英雄人物。
先說關羽。這是給我留下印象最深的人物之一。他降漢不降曹、秉燭達旦、千里走單騎、五關斬六將、古城斬蔡陽,後來又在華容道義釋曹操。他忠於故主,因戰敗降敵而約好一知故主訊息,便不知千里萬里往投。我認為雖降了敵,但最後還是回來了,不但仍算忠,而且還要算一種難得可貴的忠。《三國演義》表現關羽的方法也極簡單:“丹鳳眼,臥蠶眉,面如重棗,青龍偃月刀”,後來加上“赤兔馬”,又讀過《春秋》,刮骨療毒不怕疼,斬顏良,誅文丑,幾乎變得天下無敵。他的所做所為值得我們學習。封建統治時期需要忠臣,需要一個能夠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忠臣,這就是諸葛亮。諸葛亮熟知天文地理,能文能武,足智多謀,而且一生謹慎,鞠躬盡瘁。他借東風,草船借箭,三氣周瑜,智料華容道,巧擺八陣圖,罵死王朗,空城計,七星燈,以木偶退司馬懿,錦囊殺魏延,這些是常人所想不到的。
我本以為這種人應該相貌非凡,可書中描繪的卻十分簡單:身長八尺,面如冠玉,頭戴綸巾,身披鶴氅。他的所做所為給後人很深的印象。現說曹操。曹操在《三國演義》中被稱為奸雄,可能是因為他的兒子篡了漢。他說劉備與他是並世英雄,說得劉備都不敢聽,但是他沒有殺劉備,雖劉備正是他的甕中之鱉。這使我感到了曹操的大度,也是周瑜做夢也夢不到的。周瑜眼中只有諸葛亮,與其誓不兩立,只要把諸葛亮殺了,東吳的天下就太平了。後來又發現劉備也不是一般人物,便想殺劉備,至少把他留在東吳,東吳的天下也太平了。目光短淺,氣量狹小,非英雄也。這也與曹操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曹操還是個實幹家,曾經行刺董卓,矯詔聚諸侯討伐董卓。這些使我感到了曹操的偉大之處。
總的來說,讀過這本書之後我大開眼界,而以上幾人也給了我很深的感受,他們很值得我學
經典名著《三國演義》讀書筆記通用5
《三國演義》就象是天空中一顆璀璨的明星吸引著我,讓我留連忘返。
《三國演義》講述了一國分為三國後,都為佔領土地而發生的戰鬥,經過了幾百年,終於被魏國統治成一國,這場戰爭才得以平息。在三國爭雄中出現了不少英雄豪俠:關羽、張飛、趙雲、許諸、黃忠……,奇才也很多:諸葛亮、徐庶、魯肅……,他們各自都有各自的利害之處和高明之處。
我最欣賞最佩服還是趙雲和諸葛亮,他們在蜀王劉備的帶領下變得更加厲害。諸葛亮的草船借箭實在讓我佩服,只用了二十條船,六百個士兵和一千多個草把子就能騙到十萬多支箭,完全說明他知天文、曉地理、通人心。趙雲在一扇小城城門前的一吼讓我佩服,他不是普通的一吼,而是響徹雲霄的大吼,也不是在平凡人的面前吼,而是在魏國七十萬大軍面前,世界上沒有人比趙雲還勇猛的。他們還為蜀國立下了許多汗馬功勞。
一次次的戰鬥情節是我最喜歡看的部分,每次我才為蜀國的將士們捏了一把汗,看到他們勝利而歸,我那忐忑不安的心又放了下來。這樣刺激而又精彩的畫面彷彿又浮現在了我的眼前,能不讓我留連忘返、戀戀不捨嗎?
我和趙雲的膽量是鮮明對比,趙雲在七十萬大軍面前都不畏懼,而我在老師面前大聲說話都不敢,有時甚至膽小得臉都變得通紅通紅。諸葛亮的“空城計”廣傳於民間,司馬懿帶領十幾萬大軍攻擊諸葛亮,那時諸葛亮只有二千五百人,跟隨諸葛亮的文將和武將們都嚇得面如土色,只有諸葛亮不慌不忙地想出了“空城計”。讓人把所有城門都開啟,幾個老兵在城門前掃落葉,而自己在城頭悠閒的彈琴。多疑的司馬懿來到城下怕中埋伏果真帶領軍隊離開了。諸葛亮用自己的才智騙走了司馬懿,如果是我早就棄城逃走了。
看了這本書之後,我受得啟發很多很多。諸葛亮披荊斬棘用智慧戰勝了所有困難,所以我也應該用自己的智慧去戰勝困難。我還應該學習趙雲,樹立信心,鍛鍊膽識不畏困難奮發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