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讀書筆記600字
品味完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的視野一定開拓了不少,何不寫一篇讀書筆記記錄下呢?現在你是否對讀書筆記一籌莫展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人生》讀書筆記600字,歡迎大家分享。
《人生》讀書筆記600字1
王國維在《人間詞話》裡說:“古今之成大事業、大學問者,必經過三種境界:‘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帶漸寬人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此第三境也。”
第一境界“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的含義是,做學問成大事業者,首先要有執著的追求,登高望遠,勘察路徑,明確目標與方向,瞭解事物的概。這也是人生寂寞迷茫、獨自尋找目標的階段。
第二境界“衣帶漸寬人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作者用這兩句來比喻成大事業者、大學問者不是輕而易舉的,必須堅定不移經過一番辛勤勞動,廢寢忘食,孜孜以求,直至人瘦頻寬也不後悔。這也是人生的孤獨追求階段。
第三境界“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是說,做學問必須有專注的精神,反覆追尋、研究,下足功夫,自然會豁然貫通,有所發現,也就自然能夠從寂寞王國進入自由王國。這也是人生的實現目標階段。
由此可見,大凡成功者都是孤獨而執著的。耐得住寂寞,是一個人思想靈魂修養的體現,是難能可貴的一種風範。
人生中,寂寞是難以擺脫的,它如同喜怒哀樂一樣,時刻伴隨著我們。要正確對待寂寞,其實很簡單,關鍵就取決於我們對寂寞的認識和追求成功的動機。耐得住寂寞的考驗,你就會對生活中的痛苦和快樂有所感悟,精神靈魂就會得到昇華,自然也學會享受寂寞。
《聖經》上說:“人哪!你為什麼躍躍欲試?你為什麼這樣急於求成?你要耐得住寂寞,因為成功的輝煌就隱藏在它的背後。”耐得住寂寞是一種心靜,一種智慧,一種精神內涵,蓄積的驚人的力量。也許與寂寞為伴是痛苦的,但寂寞不是一首悲歌,而是一條向前的大河,在迂迴曲折中孕育出的快樂才是人生真正的快樂。
《人生》讀書筆記600字2
路遙在他的小說《人生》的開篇引用了這樣一句話:“人生的道路雖然漫長,但緊要處常常只有幾步,特別是當人年輕的時候。”正是這句飽含哲理的話促使我翻開了這本書。
坦白說,在高度資訊化的今天,再從頭來看小說中描寫的人民公社,分配工作等等遙遠年代的名詞,不由得覺得陌生和隔閡,但是從一詠三嘆的故事情節,以及過去文化食糧極度匱乏的社會背景來看,當年這部小說引起轟動實屬正常。
路遙在小說中刻畫了一個心高氣傲,性格倔強的年輕人高加林的形象,他是那個時代優秀青年的代表——渴望憑藉個人能力改變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農民身份。可是,他的民辦教師資格被人頂替,經過煎熬和等待好不容易被調動到縣城當上了幹部,此時的他感到農村的戀人劉巧珍已經配不上自己,於是轉投縣城播音員黃亞萍的懷抱,最後卻因為感情上的糾葛被人告發了走後門的秘密,最終被退回了農村,而此時一心愛他的劉巧珍早已嫁給了老實本分的馬拴,再也沒有人來安撫他受傷的心靈……
到底應該怎樣去評價主人公高加林呢?我認為單純的指責他喜新厭舊,結果遭到了命運的懲罰是不夠深刻的。我們可以想像不識字的劉巧珍和通訊員高加林之間的代溝有多麼嚴重,巧珍只會和他嘮叨莊裡的水井修好了,老母豬又下了幾個崽子,完全無法進入高加林的內心深處,即便當初他們在一起,也是他遭受打擊極度需要人安慰的結果。
書中這樣評價可憐的巧珍我認為十分的生動:“再說些什麼呢?她自己也不知道了。她除過這些事,還再能說些什麼!她絕說不出十四種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複合能源!”可以說農民劉巧珍和知識分子高加林之間的愛情悲劇是從一開始就註定了的,愛情並不只是簡單的相濡以沫,還需要精神上的共鳴,兩個人必須要相配。
其實高加林老早就發現了。
《人生》讀書筆記600字3
“教育是愛的共鳴,是心和心的呼應。”這是我初讀李鎮西《心靈寫詩》後的第一感受。李老師教育的成功就源於對學生無私的愛。教師只有熱愛學生,才能教育好學生,才能使教育發揮最大限度的作用。可以說,熱愛學生是教師職業道德的根本。
熱愛學生,首先必須尊重信任學生,這就要求教師摒棄師道尊嚴,大力倡導師愛,和每一位學生交知心朋友,傾聽他們的心聲,創設富於情感的教育環境。在這種環境中,教師熟悉學生的方方面面,掌握了教育主動權,利於教書育人;學生則“親其師,信其道”,由喜愛某教師到愛上該教師的課,求知願望增強了,產生了學習的動力,從而提高了學習效果。
熱愛學生,還要平等對待每個學生。教師對學生偏愛或偏見,於學生健康成長無益處。往往聰明機靈、成績優異的學生,教師對其存在的缺點視而不見或是過於遷就;而所謂“不可救藥”的後進生則常遭冷嘲熱諷,使他們心靈留下長久的痛苦。這種有害的情感現象,與教師的職業道德相違背,與素質教育格格不入。蘇霍姆林斯基認為“教育最寶貴的品質之一,就是對學生深沉的愛”。可見,公平無私、民主平等地熱愛全體學生是多麼重要。學生的眼睛是一面面清晰的鏡子,教師的言行舉止必須讓每位學生感到溫暖,感到自己是教育活動的主人,讓他們朝教師所期待的方向發展。
教師的愛是照亮學生心靈窗戶的燭光,學生美好人生的開端掌握在教師手中,教師只有用自己的愛,才能與學生產生心靈的碰撞,才能超越人的自然屬性而達到完美的境界。只有以愛心才能教會學生去愛身邊的每個人,愛身邊的一草一木。做一名合格教師,要先播下花的種子,再澆水鋤草,特別要將那些長歪的小苗一棵棵扶正,那麼,在不久的將來,我們必將迎來一個奼紫嫣紅的美麗春天!
《人生》讀書筆記600字4
挺……溫暖好玩的一篇文吧。
學霸女主和校霸男主因為一起跳下水救孩子的機緣下互穿了。我喜歡這種因為對方都變成更好的自己的感情。
受身份性格和成長經歷的限制,他們都有自己的盲區,但都從對方的生活中明白了很多道理,也為對方解決了很多事情,這都是原本的他們所不能做到的。哪怕他們本來就是挺優秀的人了。
但互穿還是使他們改正了自己原本的缺點,成為了更好的人。
以及,我會說男主同班同學那種想要自己拿著從爸媽那裡得來的錢自己出去生活的念頭我也有過嗎,小時候太幼稚也把在外的生活想得太簡單了,不過我那時倒是沒想過要放棄學業。
前期於我而言更加有趣,兩人穿回來談戀愛之後我就有些意興闌珊了,前幾天完結後才一口氣看完。
還不錯吧,讓我get到了一些從前看小說看電視劇不能理解的青春期男生那種活力四射的帥……?
女主有些早熟,一開始覺得男主心性偏孩子氣的可愛,但碰到事情意外的可靠譜。
我曾經不太懂什麼樣的才叫成熟,朋友告訴我是處理事情的能力,而不是外在的表現。
就是男主這樣的吧,哪怕有時候像個大男孩,但很靠得住。
這兩個人在讓自己變得更好的同時也讓他們的家庭、同學朋友都變得更好了。真好。
看文的時候喬南很耀眼,所以心緒總是跟著他走,沐想想非常的沉靜,像一汪澄淨幽深的湖水,番外想姐準備生產還那麼冷靜的樣子真是很大佬了,反而是喬南被嚇得上躥下跳的,也是非常可愛了。
最後還有抱陽觀的串場,驚喜。
喜歡這篇文,也喜歡這一對。
《人生》讀書筆記600字5
剛看電影名就覺得這一定是一部勵志片,但看後覺得一般,主要原因還是覺得理想化的成分太高。
影片的主角張弛是一個連續五年獲得頂級拉力車賽冠軍的車神,因為場外非法飆車被禁賽五年,憋屈的過了五年後,他終於迎來了複賽的機會。在重重困難中,他拉來了贊助,擁有了戰車,卻在賽前因為車禍幾乎報廢。危急時刻,他的競爭對手向他伸出援手,幫助他修好了賽車。更不可思議的是,專業賽車比賽賽車手都有一個領航員負責觀察路況,指揮線路,他的領航員因為車禍受傷無法透過體檢,他居然隻身一人完成了比賽還創造了歷史成績。劇情絕對符合小人物逆襲成明星的套路,但卻不真實。張弛五年都沒有碰賽車,儘管在禁賽期間中他每天在頭腦中預演好多次車賽的情景,拿著一切圓形的物體就當方向盤練習,但是賽車的技藝真的就是這樣練就養成的嗎?
其次電影想要表達的“奉獻”這一主題顯得有點過於直白。用在一句時髦的話“張弛就是一個追夢人”,他為了理想賣了五年炒飯,為了重返賽道,他公開露面進行申訴,在電視節目中求贊助,在KTV為別人獻歌,在賽服上繡上別人的女友的名字……,為了夢想他確實做了很多很多。很多國外的大片其寓意都是潤物細無聲的,在觀影的同時讓觀眾自己領會,而影片中卻要張弛給學員講課談贏得賽車比賽的訣竅引出“奉獻”一詞,以及結尾那一句“獻給奉獻給自己熱愛的你”更是讓人有點倒胃口,這是擔心觀眾看不懂自己的電影的節奏嗎?只能說韓導還是有點信心不足啊。
《人生》讀書筆記600字6
《你想活出怎樣的人生》這本書來自我的舍友。一次偶然借到了這本書,初看書名對內容沒什麼感覺,讀完後便覺得這是一本很溫暖的書。故事圍繞“小哥白尼”的校園生活展開,介紹了少年時期的迷茫與困惑,討論了生而為人真正重要的東西。每當“小哥白尼”把自己感受到的生活分享給舅舅,舅舅便寫下一篇日記作為答覆,最終舅舅把日記本交給“小哥白尼”並希望他可以繼續觀察生活,體悟生活。
宮崎駿曾評價到:“這本書傳達出這樣的信念——無論時代如何困難、殘酷,都要活得像一個真正的人。”書中的內容也時刻不離人性中的美好,一件件小事折射出的皆是生命的光輝。如果我們在快節奏的現代生活中迷失自己,不明白生命的意義,那麼這本書就是很好的良藥。語言通俗易懂,道理深入淺出,以孩子的的視角發現問題,以成人的視角剖析問題。帶領我們從迷茫走向清醒,從膽怯走向勇敢,從隨波逐流走向堅定不移。犯錯就去道歉,感到不平就出手相助,攜著孩子般的善良與美好在世間行走。
書中反覆提到“人類”:“活得像個真正的人”、“瞭解人類本來的模樣”、“教給我們做人的道理”。的確,這本書離不開對人類真善美本性的喚醒。“小哥白尼”對世界抱有好奇而與舅舅討論,舅舅心懷正義與善良為他解答疑惑。無論是哪一方,失去了任何一種品格這本溫暖的書都難以繼續。
書中這樣說到:“如果一心一意滿懷希望的努力被無情地打碎,我們的心靈就會流出看不見的血;如果生活中感受不到溫暖的愛意,我們的心靈很快就會充滿難耐的渴求。”所以,請保留著內心的正直與溫暖生活吧,先成為一個真正的人,再追尋其他東西,或許你的執著會在“成人”的路上豁然鬆解,活出你想要的人生。
《人生》讀書筆記600字7
布里特-瑪麗,一個離開清單就沒法活的63歲老太,在她的大半生裡都以犧牲自我、照顧他人為樂,只要自己被需要就會有滿足感,覺得凡事有信念和愛就足夠。可是生活最終教會了她,也教會了我們,只有這些遠遠不夠,至少還要有自我實現的夢想和勇氣。
從她離開出軌多年的丈夫肯特、踏進勞動就業辦公室、開車駛向那個叫博格的小鎮起,布里特-瑪麗的人生軌跡就發生了重大的偏移。在被世人認為應該好好養老的年紀,離開缺乏激情和目標的生活,其實沒有想象中那麼艱難。當一切壓得人喘不過氣時,改變現狀的欲求會強烈到讓人充滿無限的勇氣。
沒有了清單的日子,布里特-瑪麗不再是沿著既定的路線、打卡式地像完成任務般過活,那種因條條框框帶來的脆弱的確定性離她遠去。取而代之的是意想不到的際遇,在博格小鎮邂逅不同的人、收穫一份份真摯的感情,最重要的是,一點點地將支離破碎的記憶和自己修補好,像從沒受傷過一樣地去愛,遵循自己的心聲做選擇。
布里特-瑪麗身上或多或少都有我們每個人的影子,比如到了一定的階段自問應該怎樣去生活,比如藉助一些小物品當作自己與平凡日子抗衡的裝備,比如因為害怕未知而自欺欺人,比如在孤單難耐的房間中自言自語,比如在清單上鄭重其事地寫下新一年的計劃和目標……
故事的最後,布里特-瑪麗的生活不再被清單所劫持,她終於踏上了心心念唸的前往巴黎的旅程。相信她如果有機會再次列一份清單,不會是關於柴米油鹽的待辦瑣事,而會是關於那些想為自己實現的美好夢想。
就像劉瑜在《送你一顆子彈》裡所說:
“每個人心中有多麼長的一個清單,清單裡寫著多麼美好的事。可它們總是被推遲被擱置,在時間的閣樓上腐爛。為什麼勇氣的問題總被誤以為是時間的問題,而那些沉重抑鬱的、不得已的,總被叫做生活本身。”
活成自己想要的樣子,實踐心裡的夢想清單,與年紀無關,永遠都不算晚。
布里特-瑪麗做到了,我們也可以。
《人生》讀書筆記600字8
這本書,和李欣頻一貫的風格不同,沒什麼花哨的文字,都是極平淡實用的東西。雖名為人生創意課的講義,可她講的,卻全不涉及具體的操作,而是如何修煉內功以及將內功外化。
《十四堂人生創意課》把人生可能遭遇的問題濃縮到十四貼心靈藥方中,以她跨越不同領域的知識、閱歷和她廣泛的人生興趣、視野,豐富的想象,娓娓敘述於每一貼“藥方”。
比如書中間有一句話:在人生二十歲時把自己當三十歲,三十歲時把自己當二十多歲,對此,我深有體會。在人生二十歲的時候一定要把自己當成三十歲,才能有三十歲人比較長遠的眼光、智慧、穩重的架勢與危機意識——三十歲的視野與景深,會讓你珍惜二十歲很容易忽略的價值與質地。等到你們三十歲時,就要把自己當成二十歲,開始丟包袱,把自己當成新人重新學習,因為十年後你學的東西`你的經驗已經不合時宜,要重來,當有把自己當新人這樣的心態時,你會很謙虛,然後珍惜每次機會,認真地做好每件事。就像知名數字藝術家鄭淑麗,她是一個非常自由`沒有性別設限的人,極有活力,永遠把自己當成小孩子,我從她永遠好奇興奮得語言中,根本猜不出她的'年齡。她永遠保持最新最巨大的爆發力,她永遠有著剛出道不久般的衝勁,跑在這個世界的最前面。之後,你就可以練就一身隨時加減年齡的本事——有時可以負重練腳力,有時可以丟開包袱練輕功。 就是因為這句話,讓我從彷徨於昏沉中,醒來去做夢,然後透過
仔細的凝視與落實,抵達自己想望之境——這十年將是人生中最重要的,但可能也是挫折連連的十年,所以請給自己打不死的勇氣,不要半路陣亡,有志者就能事竟成。
我在她的這本著作中,看到了生命的魔力、智慧的光芒,以及想象的花苞如何讓自我舒展在陽光和風之中,不被風雨陰雲和嘈雜的塵世的聲音催折、干擾,她的這種創意,足以啟發我們:嚴肅的枯燥的,制式的課堂也可以如活潑流動,而又充滿律動和喜悅。
過什麼樣的人生?看你用什麼樣的想象與努力。
《人生》讀書筆記600字9
孔子言,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曾以為這句話中大半個世紀的年齡豈是我一個二十出頭的毛頭小子能體會的?但是讀完《人生》才明白,孔子說的這個年齡指的並不是我們的身體年齡,而是我們心理年齡心理狀態的變化。從懵懂無知到獨立自醒再到超脫世俗。人的一生既活在自己的世界裡,又活在他人的世界裡,我們不遺餘力地瞭解他人的世界,他人的人生,最終都是為了更好的把握自己的人生!所以看到了高加林的一生,有了自己的體味。
高加林儘管才華橫溢,但也逃不過現實的壓迫。為了飛的更遠,他不得不選擇更有條件的黃亞萍,他愛巧珍嗎?毫無疑問,他肯定是深愛過,他有夢想,但是他也必須要面對現實。樸實的農村姑娘可以給他帶來淳樸的呵護和無私的關愛,但給不了他施展才華的跳板。前衛的城市姑娘可以給他人生的跳板,但是給不了他不求回報的真愛。現實與理想,私慾與道德的選擇,成為了高加林人生路上的兩個通往不同終點的路口。我設想過高加林如果一直跟巧珍相愛的結局,不說有多麼的好,但是一定比他走這條路要好的多。可惜人生沒有如果,錯過便是一生。高加林爬的太快,太快總是要跌倒的嘛,人要踏實,切不可歪門邪道。正如柳青所言:
“人生的道路雖然漫長,但緊要處常常只有幾步,特別是當人年輕的時候。
沒有一個人的生活道路是筆直的、沒有岔道的。有些岔道口,譬如政治上的岔道口,事業上的岔道口,個人生活上的岔道口,你走錯一步,可以影響人生的一個時期,也可以影響一生。”——柳青
回到現實,高加林其實就是我們人生的一個縮影,我們在一生中也會做很多次選擇,讀罷此書甚感抉擇之重要。每一次的選擇既要考慮現實意思也要考慮到長遠利益,可行性和穩定性也都要考慮,切不可一時衝撞,到最後賠了夫人又折兵。
《人生》讀書筆記600字10
黃河滔滔,歷經九曲方能一瀉入海;雅魯藏布大峽谷的勘探隊伍,一路披荊斬棘,曲折迴環。才完成心中的夢想。這正如我們漫長的人生旅程,不可能是一條平滑的直線。彎路無疑將會是它別無選擇的主旋律。
彎路會使我們迷失方向,彎路會使我們摔得鼻青臉腫,但是,請別忘了,它同樣是我們難得的人生經歷。
本傑明曾經說過: “一千次失敗才磨礪出一塊成功的基石。”沒錯,彎路就是這樣一塊人生的試金石,它讓經歷風雨洗禮後的彩虹更加絢麗,它能使頑石放出金子的光輝,它能使原本平凡的人生從此閃閃發光。玄奘年輕時並未顯露慧根,甚至還因為受不了激烈競爭而萌發轉寺之念,幾次寺中的僧試,他都失望而歸。但是他最終在暫時的不得志中清醒了過來,明白自己抱怨寺中競爭激烈無異於自尋彎路。從此他每日三課,潛心修行,終成正果。而像晉朝的周處,少時為害鄉里,沒少走彎路。但他明白自己的過失後,以之為鑑,不但為鄉鄰除害,要使自己成了一個品行高尚的人。是啊,彎路不意味著永遠失敗,珍惜這次經歷,從中吸取教訓,這才是人生最大的收穫。
珍惜每一次轉彎,它是年少時的膽大妄為,記錄著我們成長的印跡;它是學生時代的貪玩本性,用成績單上的紅色數字警示我們;它是我們人生的暫時失敗,把經驗銘刻入我們的心底;它是我們走出坎坷、奮然前進的動力,重新將人生引上正確的航線。
是啊, “ 換一個角度,失敗和挫折同樣是財富”。我們或許不經意間會走上彎路,但是當我們以勇氣和自信努力轉彎,又回到正途上時,一顆奪目的寶石又被嵌入了人生的黑皮匣中。士季在勸諫晉靈公時曾說:“過而能攻,善莫大焉。”在我看來,改過就是轉彎,從彎路中轉返,從泥濘中爬起,在一次次失敗挫折中浴火重生,這一次次的轉彎,都是人生的財富啊!
珍惜每一次轉彎吧,黃河因為彎曲而滋潤著更廣袤的土地;勘探隊因路途彎曲而得以深入鑽探;那麼,我有理由堅信人們也會因為珍惜每一次轉彎而將人生的路走得更好!
《人生》讀書筆記600字11
精神上的低谷可以說是人生來就避免不了的東西,因此對我們來說,關鍵是怎樣擺脫不振,在最短的時間裡走出低谷。高手和一般人的差別就在這一點上。小方法:穿著打扮起來,讓自己心情好一些;改變動作,加大揮手幅度,儘量用充滿力量的聲音說話;學會自我暗示:快要時來運轉了;
當你腦中只有一個念頭的時候,你的目光已經非常狹隘了,推不動的時候拉一拉!
當沒有辦法的時候,找人幫忙也是個不錯的選擇。
讓難理解的變得簡單,讓簡單的變得深刻,讓深刻的變得有趣,利於頭腦體操。
重視解決問題的方法,而不是單單是解決問題。面對問題的時候最重要的不是立即解決問題,而應該先考慮用那種手段和方法來解決這個問題。
暫時找不到問題的點的時候,先試著展開行動。
在無法實現的創意裡,我們可以得到重要的啟示。
將來的時代是這樣一種重實力,輕學歷的時代,我們應該按照自己的願望為自己設計人生的道路。
今天與明天或許我們看不出來差別,可是若隔上三五年,我們再回顧這段時間,就會發現變化驚人,人們的思維方式和我們周圍的環境都已經時過境遷。所以,必須每隔一年或者3年,就要從根本上對我們所處的社會現狀進行冷靜而客觀的評估,而且這件事情必須我們主動做才有效果。為了做到這一點,我們必須有意識的加入與自己本專業毫無相干的組織裡面去,或者去體驗和自己所從事的職業完全不同的工作,這樣我們就可以明顯感受到自己的不足。因為從一個完全不同的角度來觀察自己的時候,不足之處就會明顯的顯露出來。
十年就應該更新自己一次!
今後不是選擇情報的時代,而是舍取情報的時代。
快樂重點:多擁有自己的時間。
《人生》讀書筆記600字12
《鋼鐵是怎樣煉成的》是奧斯特洛夫斯基根據自己的親經歷寫成的一部優秀小說。我看後,心情久久不能平靜。
這本書講述的是保爾·柯察金的成長經歷。從小時候失學做工,到雙腿癱瘓,雙眼失明,但他沒有放棄生活,開始了新工作——寫作從此筆成為了他新的戰鬥武器。並且反映了蘇聯第一代革命青年在激烈的革命風暴中,不畏艱難險阻。最終鍛鍊成為鋼鐵戰士從中我覺得這句話很有意義:當一個人身體健康,充滿青春活力的時候,堅強是一件很容易的事;只有當生活像鐵箍一樣把你緊緊箍起來時,堅強才談得上光榮。
的確,如果當我像保爾一樣生活的話,我說不定會自暴自棄吧。可保爾卻沒有,他那種不屈服命運的安排,頑強的精神讓我敬佩不已。保爾是不幸的,小小年紀便要打工賺錢,我們現在卻可以在美麗的學校學習、快樂的玩耍,這是多麼幸福呀!所以我們更要努力,克服所有困難。
有一次,我有一道題不會做,怎麼苦思冥想都解不出來,淚水就在眼眶裡打轉,但我無意之中看到了《鋼鐵是怎樣煉成的》,想起了保爾遇到了怎麼多的困難都沒有放棄,而我卻因為一道題就哭,就想放棄實在太不應該了。於是我有認認真真的想了起來,最後我終於解出來了。第二天,看著別人本子上鮮豔的紅叉,而我本子上卻是大大的紅勾,我嚐到了成功中的甜蜜。
小時候,我不論幹什麼都要依賴爸爸媽媽,摔倒了哇哇大哭,受傷了哇哇大哭,被人欺負了還是哇哇大哭。直到現在有時候也會默默哭泣,但看了這本書我覺得哭是懦弱的表現,只有不夠堅強的人才會哭泣,所以我們不能哭,要成為堅強的人。如果你真的受了委屈,就去跑步,讓淚水隨著汗蒸發掉吧!
《人生》讀書筆記600字13
喜歡于丹,是基於幾年前,看她在央視的《百家講壇》講論語。她端莊優雅,澹定自信;她口若懸河,博古通今,學識淵博,出口成章。自此,她成了我敬仰的大學問家之一,我也成了眾多於丹粉絲中的一員。
今天,她將人生價值與幸福融進新書《趣品人生》,是件令我們特別高興的事。感覺如沐春風,沁人心脾。她在書中講述了古代名士富有情趣的生活方式,用各種事例告訴我們,高品質的生活並不是有錢人、有閒人的專利,我們每個人都可以擁有古代名士般悠閒舒適的生活。于丹認為,悠閒是內心的一種發現,悠閒是一種樂趣,悠閒是生命的一個節奏。她用一個個鮮活的事例告訴我們,悠閒與時間無關。
在書中,于丹用細膩的文字,從道理上喚醒我們重新思考,感悟人生,發人深省。她就國人的生活方式,用茶、琴、酒,說古道今,更加貼切,更加接近生活。這種觀念強烈地撞擊我們的內心,告訴我們如何用悠閒的方式找回自己,重啟心門,如何找回幸福的感覺。
于丹說,人在路上奔忙,不妨在忙碌的喧囂中“且停停”。“停一停”能讓我們歇歇腳,靜靜心。在亭子裡養養神,問問自己我們從哪裡來,要到哪裡去?回味一下起點與目的之間,這路上的每一步,其實本身就是風景。但停下不是為了安息於此,終老於此。停一下,不是要丟了趕路的自己,是為了再上路,步履輕盈更好地上路、更好地前行。
人這一生要承載的太多太多,為社會承擔使命,為家庭承擔責任......幸福正前所未有的成為奢侈品,問問我們的內心:我們真的幸福嗎?
道理其實大家都知道。
《人生》讀書筆記600字14
讀完《理想點亮人生》這本書後,我深有感觸。理想能使我們登上人生的高峰;理想能使我們射放出迷人的光彩;理想可使我們嚐到成功地喜悅。
書中介紹了許多名人、偉人為目標而奮鬥,為理想而追求的感人的故事。也許最後完成夢想就這麼簡單,但在長期堅持的過程中,誰又能不斷磨鍊自己、挑戰自己呢?是像張海迪一樣為“我不能碌碌無為地活著,活著就要學習,就要多為群眾多做些事情。既然我是顆流星,就要把光留給人間,把一切奉獻給人民的目標而奮鬥。”;是像鄧亞萍為“玩命訓練,為國爭光。”;是像吳大觀“航空救國”的夢想而追求?還是像年僅12歲的何宇軒一樣為“長大當一名優秀的鋼琴家”的理想而努力?少年強則國強,少年兒童預示著祖國的希望,而未來就把握在我們的手上。是的,我們是初升的太陽,正處在人生的金色時光,我們應該努力實現自我價值的理想,我又一次被“鋼琴小王子”何宇軒震撼了,和我同一般的年齡,雖然他失去了光明,整天與黑暗作伴,但他卻用他的琴聲博得了世界的喝彩,可以說,一位盲人,練琴所花時間要比正常人多幾倍,所花的精力比正常人也消耗的更多。同樣的年齡,我為何不能像他一樣向理想一步步邁進呢?何況我身體健全,我在心中也定下了決心。
我的理想是當一名優秀的作家,用自己的筆的稿紙上飛躍,描寫出美麗的風景、感人的故事,以及對祖國的熱愛。此時,我應在作文上打好基礎,朝作家這個方向去努力追求。我堅信,這些磨鍊只不過是風雨,而風雨過後將是燦爛的陽光。
理想似一盞明燈,點亮我們人生的道路;理想似一艘航船,載我們駛向勝利的彼岸;理想似一枝神奇的筆,等待我們普寫一篇篇錦秀文章!
《人生》讀書筆記600字15
睡到別人隨時可以理直氣壯地敲響你家門的時候才起,簡直太可怕了。
“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只是布里特-瑪麗的人生信條之一。
成年可以後在公眾場所大笑有心理負擔?留給別人的第一印象必須毫無差錯?不能讓別人知道我早上睡到了十點鐘?不存在的,布里特·瑪麗用一本書的人生講述了自我實現的重要性。
有些時候,繼續生活下去還是比較容易的,你甚至不需要知道自己是誰。只要你明白自己究竟在哪裡,根本不用知道自己是誰。
她坐在黑暗中的木凳上,凝視著海報上那個讓她一見鍾情的紅點,那正是她熱愛地圖的原因。因為年代久遠,紅點已經磨掉了一半,剩下的一半也已經發白,但它還在那裡,嵌在地圖左下角和中心點之間,旁邊寫著“你在這裡”。
是的,“你在這裡”。
從最初,母親一直很失望,活下來的是布里特·瑪麗,而不是比她更優秀的姐姐。接下來,肯特總是說她沒有幽默感沒有想象力,連有香水味的襯衫也不願自己丟進洗衣機,即使她所有的生活都以肯特為主。後來,在博格,她當了孩子們的足球教練,哪怕她不怎麼懂足球,但她是被需要的。在博格,她第一次有了想講笑話的衝動,在博格,她交到了第一個朋友,在博格,她第一次喜歡上了足球,在博格,每個人都會記住,她曾經來過這裡。
按清單做事情的布里特·瑪麗,發動了汽車,帶著充足的汽油,駛向巴黎――她一直想去卻從未去過的地方,開啟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
布里特-瑪麗不知道太陽是什麼時候衝破天空永恆的灰色陰霾升上地平線的,但它好像已經開始憧憬下一個季節的到來。
人生是一種冒險,冒險就應該是冒險的樣子,不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