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談讀書的作文彙編九篇
無論在學習、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總少不了接觸作文吧,透過作文可以把我們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塊。相信很多朋友都對寫作文感到非常苦惱吧,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談讀書的作文9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談讀書的作文 篇1
今天,一個老鄉兒子結婚,因為他一家從縣城搬到市裡很多年了,多年未見,我也感覺陌生,感覺到那場合肯定認識不了幾個人,跟一桌不認識的人吃飯總感覺很尷尬,因老公出差,本來可以讓同學捎個禮的,可是他非要讓我參加,說這樣是對人家的重視,沒辦法,我請了兩節課的假,怕晚了,打的去吧!
到了飯店門口,正好碰到我縣書店的會計和副經理,因為我跟他們很多年前就認識,也很熟悉,這樣,我便跟他們坐到了一桌,後來一個人給我敬酒,我才知道那是書店的王經理,他是一個很有涵養的人,從他的談吐感覺他應該是一個很愛學習的人吧!
因為我下午要趕著上班,所以席間便問:“你們誰開車來的?吃完飯在市裡還辦事嗎?”王經理說:“司機今天有事,我開車來,吃完飯我們就回縣城,您要是回去可以坐我們車的!”我說:“太謝謝你們了!”其實,我老公也是熱心腸,自家車送人是很經常的事情,但是,每次遇到別人的熱情幫助,我都是非常感激。
吃完飯,我們四個人回縣城。縣城到市裡20公里,開車也就是20幾分鐘的樣子,因為我是學校的圖書管理員,他們三人是銷售書的,應該都是跟書打交道很多的人吧!我這個人性格很開朗,跟人交流是不成問題的。所以,我們談論了很多問題,包括讀書,教育孩子,經營家庭,社會上的很多不正之風等問題。當我問到:“你們在書店上班,是不是經常看書呢?”沒想到李經理風趣地回答:“我們二十四小時都在看書!”王經理一本正經地說:“我們即使守著書,但是也很難靜下心來讀一本書了,因為每天要跟李經理想著如何保證書店員有飯吃!”會計是這麼回答的:“我們很多時候把書擺到書店前賣,即使賠錢賣也很少有人來買,現在,能把書賣出去就是我們最有成就感的事情了!”聽他們這麼一說,我也感覺自己很少進書店了。
南和縣城的新華書店以前是兩層樓都擺滿圖書的,近幾年由於網際網路的普及,人們獲取知識的途徑發生了日新月異的變化,很多知識足不出戶,只要一點選滑鼠便可知曉,既方便又快捷,所以書店這幾年在市場競爭中一直佔劣勢,效益不好是很正常的事情了。
這點兒我感觸是頗深的,因為新華書店就在我居住的單元樓前邊,十幾年來,我親眼看著“新華書店”四個大字被醒目的“萬家樂超市”幾個字代替,現在,書店的整個一樓和二樓的一半都租給了萬家樂超市,只留了一百多平米的地方擺放圖書,收取租金也成了他們最無奈的生存方式。
書店的蕭條,跟社會的進步,資訊科技的發展雖然有關聯,但是我認為跟國人的閱讀能力差關係更大,一個不愛讀書的民族又怎能愛上書店呢?猶太人為什麼會出那麼多名人,因為他們是一個愛讀書的民族,芬蘭人為什麼素質高,因為他們國人愛讀書。
西方好多國家,好多家庭的成員週末都是在圖書館度過的。他們會在車的後備箱準備很多食物,然後一家人進行親子閱讀,既豐富了一家人的知識,也增進了家人的感情。
記得有這麼一種說法:即使你不愛讀書,也要手裡經常拿一本書,即使裝裝樣子,也可以讓你的孩子喜歡上讀書。
記得還有一種說法:當你家的小孩子手裡拿著一本書,最好不要給他們設定目標,正是他們沒有目的的瀏覽,久而久之便養成了讀書的習慣,慢慢學會了閱讀。請相信,一個愛上讀書的孩子一生都會受益。
我儘管白天跟書形影不離,但是我還會在枕頭前放三本書,臨睡前,或者睡醒了,都會隨意地翻上幾頁,我也會定期給女兒和老公推薦一些書,其實就是為了讓他們養成學習的習慣。
朋友們,當你工作疲勞了,就靜下心來讀一本書吧!不為別的,就為影響孩子和沉澱自己!
談讀書的作文 篇2
凡古今之大學者多從書中獲取,也將本人才學著之於書。讀書者,無非兩條:多讀書,精讀書。
杜甫所謂"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強調的即是讀書數量。古人有頭懸樑錐刺骨,有鑿壁偷光,宣揚讚賞的就是抓緊一切時間讀書的精神,韓愈告誡學生業精於勤,也是這個主張。但善讀書者,無之而非書,慧能大師目不識丁,卻於其修行中讀出"本來無一物,何處染塵埃"的佛學境地,漸開出"南宗禪";岳飛讀書很多,但他更多的是從書中讀出"國破山河在"、"遺民淚盡胡塵裡"的亡國之情,於是立大志,終成一代名將。可見書不侷限於書本本身,萬物皆書,唯善讀者可用。
古今中外各種書籍無窮無盡,諸子百家無所不包。於是便需要擇其精華而讀。
龔自珍所謂:"讀書過萬卷,胸中無適主",所指即是讀書之精。讀過很多書後,佛家、道家、法家、陰陽家全部都接受,容易造成思維的混亂,在各種思想的衝擊下,自己的主見反倒容易丟失,終於只能被稱為文人墨客,抬手張口子曰詩云,恰恰沒有自己的主張和見解,最終被可悲的稱為"書櫥".讀書目的在於用書,而不只是機械的記憶和套用,這便是"盡信書不如無書".從《詩經》到《四庫全書》,從《荷馬史詩》到《戰爭與和平》,無一不是當時社會精英用血汗所書的極品。從中可以深化精神,提高修養,感悟人生,尋找真理。其餘像瓊瑤、古龍等等的言情武打則不讀也罷。
讀書並非為讀書而讀書,也並非為在人前顯示資本。只停留在此的人至少是膚淺的。讀書是基礎,而它後面還有學書和用書兩個部分。只有俱全者才是真正的學者、讀書人。
何謂"善讀書者"?通常文人不是善讀書者。他們在乎的是風花雪月,活得狹隘。只在乎文章的格式和語言華美的讀書人也並非真人才,充其量是支寫文章比較突出的筆。真的讀書人從任何角度都能讀到整個社會。他們敢於痛社會弊端,憂國憂民,惟有如此,方顯書生本色。蘇軾文章絕倫,惜乎他的才華沒能完全發揮,最終並沒傾向幾件值得讚頌流傳的事蹟;范仲淹就好一些,因為他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至少他是努力過的;而文天祥、史可法是真正值得稱讚、值得敬佩的,他們讀書,而且從書中讀出了真理。這才是真正的善讀書人。
善讀書者,無之而非書。山水亦書也,棋酒亦書也,花月亦書也。
真讀書人,不只詠風花,不只誦雪月,亦憂國也,亦懷博愛也。
談讀書的作文 篇3
書既是良師益友,又是人類進步的階梯。不錯,世界上每一本書都有令人值得發醒的知識一本本好書猶如一個個階梯,通向成功的道路。
讀書裡面的哲學很多,其中分三個層次,會讀書、好讀書、讀好書。
會讀書的哲學是最多的,會讀書不僅僅是識字念出來,更要從內心感受每一段、每一句、每個詞的含義,體現作者的思想感情,還要學會從各個角度領悟字裡行間裡留露出的快樂、悲憤、懊悔……。會讀書也要會從中認識生字生詞,不會的一定要查,瞭解段落大意和文章的主旨。還要收集其中的優美詞句。明白其中的道理和啟發。但是,如果你讀書不專心致志。那麼你就不會積累好詞好句,也不會從中體會出文章的道理和啟示,那麼你就白讀了這篇文章。費時費力。
好讀書就又不同了,字面意思是喜歡讀書,既然喜歡讀書就要讀有成就,不可讀過以後就像沒見過一樣但總的說,自己喜歡閱讀,也並不是壞事。
讀好書便是指一種給人積極向上、奮發圖強的心理狀態,好書隨處可見,好書如友,一本好書就像你的朋友,會教你明白許多人生的道理和哲學。
讀書亦有苦樂,即分苦讀和樂讀,苦讀雖苦,但苦盡甜來,俗話說的好“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只要會吃苦,方可成大器。而樂讀的人群,則是看的很開朗,認為讀書並不算什麼,因為書中有大量的知識。所以此類人並不悲觀並不消極。反而高興。
讀書是一種享受,讓書中的知識淨化心靈,體驗知識帶給你的快樂,因為有了知識國家才會繁榮富強,因為有了知識才會造出一批又一批的辛辛學子,使他們成為國家的有用之才。在此我的感受只能用一句話來形容:讀書真好。
談讀書的作文 篇4
日前,閒暇時間再次捧讀魯迅先生的《而已集》,對其中那篇“七月十六日在廣州知用中學〔2〕講”印象深刻,感觸良多,部分原文摘抄如下:
“說到讀書,似乎是很明白的事,只要拿書來讀就是了,但是並不這樣簡單。至少,就有兩種:一是職業的讀書,一是嗜好的讀書。所謂職業的讀書者,譬如學生因為升學,教員因為要講功課,不翻翻書,就有些危險的就是。我想在坐的諸君之中一定有些這樣的經驗,有的不喜歡算學,有的不喜歡博物,然而不得不學,否則,不能畢業,不能升學,和將來的生計便有妨礙了……”
看來,88年前的魯迅,深諳讀職業書籍的痛苦——為了生存,為了生計,許多人在很多時候,不得不放下自己的嗜好而苦讀一些與職業相關的工具書。因為讀的枯燥而無味,這確實教人痛苦。
也許魯迅先生並不知道,事隔88年後的今天,讀書的痛苦其實也沒什麼質的改變——身處“前進使人進步、落後使人失敗”的競爭大時代,許多人依然為了營生而不得不放棄自己所鍾愛的休閒書。
滾滾紅塵,芸芸眾生,為了養家餬口或博取更多功名,拼命讀書、學習,以期擁有一個光輝的前程,這本無可厚非,但功利性的讀書卻委實教人痛苦。
這不由讓我想起20多年前,那時執業的“註冊會計師”正炙手可熱,若能有幸考取,極有可能會被那些上市的大公司聘用,領取高額工資,或被一些急需該類人才的當地政府招聘而調入財政系統,吃上旱澇保收的財政飯。這難得的機遇,當然引得我那在財政局會計股工作的四哥注意,積極為我報名、取證,並不惜重金訂購來多套的專業書籍給我,而我最終卻辜負他的期望,失敗的原因大約有二:一是當時很滿足現狀,缺乏動力;二是對那些專業書籍壓根就提不起興趣,以至到了考試的前夕,甚至還是沒能夠將書完整地看通一遍。
事後我也在琢磨,如果當年“註冊會計師”的應試科目是語文、歷史、政治或地理,後果將會怎樣?我想結果一定很好,因為那是我平時是喜歡研讀的科目,我會快樂學習,結果一定是事半功倍的。
可是,人生卻沒有如果。
俗話說,歷史往往有驚人的相似性,二十多年後的今天,我又一次面對考試的折磨,——前段時間,“中國南方電網公司”面向社會,轟轟烈烈出臺了規範用工的招聘政策。面對“中國南方電網公司”這塊誘人的“央企”金字招牌,平凡的我,也未能免俗。在親朋好友的支援下,夜以繼日參加考試複習,強迫自己翻出平日裡那些倒胃口的工具書,背什麼歐姆定理、直流功率、有功和無功功率、三角函式、視在功率等等公式,記那些電流互感器與電壓互感器、隔離開關與斷路器等等的功用與差別,特別是計算題裡有什麼三相對稱負載相負荷、三相功率的計算,更是弄得我頭暈腦脹,疲憊不堪,渾沒有平日讀文學作品愜意、暢快,雖然考試最後如願以償,但回想起複習的過程,就是一種痛苦。
經受過多次讀書痛苦的咀嚼,也漸漸釋然:人生本來就沒有完美,也不可能完美。正如天有陰晴變化,月有圓缺更替一樣,但正因為人生有了或這或那的缺憾,才會有孜孜不倦的追求和嚮往。生長在非洲大陸的瞪羚,身健而優美,那是在逃生的`環境下練就的結果,倘如生活中沒有了獅、豹等肉食動物對其的追蹤和壓迫,恐怕它早吃得體肥膘圓,再不會跳躍敏捷、健步如飛了!
讀書是痛苦,但那是為了自己,也是為了家人;生命唯其如此,人生才會在痛苦中找到幸福,在幸福中找到痛苦,生活才會多姿多彩。
談讀書的作文 篇5
說到讀書我真是慚愧,我這個人最不喜歡讀書,一看到書我就頭疼。有時想:我為什麼會這樣?要用什麼樣的方法使我喜歡讀書?怎樣從書中受益更多?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探討這個問題。
每當和愛讀書的同學坐到一起時總是聽他們說的讀書有很多好處。我當然知道讀書好處。可以說每個人的成功誰都離不開知識,就好像酒店管理員需要知道怎樣去管理才能盈利讓老闆滿意,然而這些都來自於書中。生活的方方面面都需要書。可見書對我們的生活有多麼重要,對我們有多的好處啊。可為什麼還是不喜歡讀書呢?是我們的方法出錯了嗎?
我們讀書要奉行: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首先我們要從思想上覺得讀書很好,帶著一個求知的心去讀然後要讓自己喜歡讀書。達到當沒有書讀的時候生活好像缺少了什麼似的的境界。最後我們要有選擇性的去讀一些好書。讀一些有益的書。
理學家朱熹的三到法即:讀書有三到,心到,眼到,口到。心到即,每當我們讀書的時候要拋除心中的一切雜念,不像和尚唸經有口無心的去讀。不要眼前出現了什麼熱鬧的事情而把視線從書上轉移,口的即,讀書時不僅眼要看,口還要讀出來。這樣更有助於記憶。
學者陳善的“出入法”即既能選的進去還要跳的出來。鑽的進去是說我們要想盡一切辦法去讓自己喜歡讀書,要做到時時刻刻離不開書。跳得出來是說:該讀的時候我要讀好,不該讀的時候我們要放下,合理安排自己的時間,不要因讀書而耽誤了正事。
還有讀書有三境界如果了一定會成功即:吞,啃,品。吞是要生吞活剝,囫圇吞棗把大致內容看個差不多。啃即當我們讀第二遍的時候就要強花記憶,記清楚書中有的內容,爛熟於心。品即要當讀第三遍的時候我們就要細嚼慢嚥。讀書人多如牛毛,很少有人達到第三境界,如果得到第三境界必是成功之人。
以上就是我對讀書方法的看法,讀書真的很好,要我們用心去體會。知道了嗎?
談讀書的作文 篇6
小學已經過了四年,我已經讀了不少的書。我認為讀書重在理解而不是在字字句句上過分地深究,就像五柳先生所說的“不求甚解”。
高爾基說:“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一語道出了書的深刻內涵”法國哲學家巴羅深有體會地說:“一個愛讀書的人,他必定不會缺少一個忠實的朋友,一個良好的導師,一個可愛的伴侶,一個幽婉的安慰者”,這全部道出了讀書的真諦。
首先,讀書不是平時泛泛地朗讀,而是閱讀。透過讀,分析材料要表達的中心,揭示的道理;透過讀,找出材料中最能誘發感慨的方面,及感點;透過讀,體會作者要表達的思想感情,儘量使自己的感情與作品產生共鳴,這就是所謂的理解。
並不是光讀書就能理解,而是要真正做到以上幾點。有些書,我們對它不感興趣,也是不能體會到它的真諦。所以,我們讀書時要全身心的投入道書裡,找到樂趣,這才能達到讀書最好的效果。“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讀書的好處是眾所周知的,可是那是針對好書來說的,可是我們的生活中並不是只有好書的,選什麼書也是一個重要的環節,正所謂我們不僅要好讀書,也要讀好書。讀書要與生活相結合,落實到生活中去,不能光紙上談兵,這也是讀書的必要條件。
這些就是我積累的讀書心得,希望我在將來的讀書生涯中有所幫助,讓我們在知識的海洋裡盡情遨遊!
談讀書的作文 篇7
書籍,人類進步的階梯。讀書如出遊,讀得多,見識自然就遠大。書籍的發展源自於文明的進步,正是因為有了幾千年的發展,書籍才能體現出人類文明的高度。
讀書,就是在人生的幾十年中,把幾千年的人類文明重溫一次。讀書既要精,又要深。
一本有哲理的書,第一遍讀過,我們能知道其中的大致情節;第二遍讀過,我們要了解其中的結構、背景、細節等等;第三遍讀過,我們要仔細思考文中的道理以及它對我們的啟迪。讀書就像尋寶,讀一本好書,就像挖到了金礦。但是歷史愈前進,書籍也愈浩繁。在浩繁的書海中,我們要有目的地讀書。
首先,作為公民,我們要讀完必讀的常識性書籍,這種書籍就是我們在學校中學習的書。從小學到大學,我們大約可以讀完一百本書左右,但是其中重要的不過幾十本。但是這幾十年間,只讀這些書完全是不夠。
我們還要涉略中國古代書籍,如《論語》《孟子》,要欣賞國外有名的書,如《安妮日記》、托爾斯泰和雨果等人的著作。除此之外,要想在某一門學科上深究,我們還要專門得讀。其中,有些書可能很枯燥,但只有用心地讀,我們才能體會到其中的價值和意義。
所以,讀書不能只按興趣。比如研究歷史的人只讀野史而不讀正史就會偏離史學正途,研究古文的人只讀典故而不讀文章就只能做到淺顯的功夫,而深入不到內裡,沒有層次。
讀書同時要有所見解,不同的人站的角度不同,對文章的見解也不同。讀書時,要把自己融入書中,體會文章中人物的變化,想象作者的筆法。讀書時還要有所記錄,古人說,不動筆墨不讀書。讀書時要尋找自己所不理解的地方變換角度去讀,要尋找自己認為有用的東西,記下來融入到自己的文章中去。
我們也可以從兩本書中找到共性,如冰心的《繁星》《春水》與泰戈爾的《飛鳥集》,它們同樣短小、精悍。冰心就是受了泰戈爾的影響才寫就了兩本名作,我們讀書也可以如此。
並且,在書中我們還可以積累典故,認識作家筆下的人物,與他們結為朋友,做一個擁有“赤子之心”的人。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讓我們一起在書籍中領略世界的神奇,品嚐人生的酸甜苦辣。
談讀書的作文 篇8
”多讀書,讀好書,好讀書。”這幾乎都成為了現在我們這些學生的口號。每天早晨我們總會早早地趕到學校,直到下午放學後才離開。在我們的生活中,很多都是除了學習外的事其他事一概不管。
其實我以前也是懷著這樣的想法去學習的,可請問,這樣的學習有意義嗎?難道作為21世紀的主人,未來祖國建設的繼承人。我們的生活就應該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聖賢書嗎?我想答案一定是否定的。請看看歷史,在我國曆史上,明清兩代就是因為“閉關鎖國”,結果呢?結果換來的就是那長達百餘年的侵略歷史。歷史是慘痛的,這就是前車之鑑,莫非我們也要如此嗎?我想你們可能會說:“但我們學習太累了!“我明白,我全都明白,但請知道,我也是學生,我得學習任務也不比他們少到哪兒去,但我卻一直堅持每隔四五天就看看課外書,聽聽新聞。這又怎麼說呢?我還不也是行嗎?要知道,前車之鑑不可犯啊!還有些同學就是光顧著讀書,從不親身實踐一番。請看,早在南宋時期,陸游就曾教育他兒子說:“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雖然朱熹也曾說過:“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這樣的名句來告誡我們要多讀書,不斷吸取新的知識。有這樣的想法固然沒錯,但請想想,倘若我們一天到晚腦子裡淨想著讀書,讀書。卻從不講述中的內容將其帶入生活中加以驗證。那請問,你學的再多又有何用,說得不好聽點的就是一堆廢鐵。可能我是說的太過激了,但事實難道不就是這樣的嗎?因此,我們要明白,在讀書時我們不僅要細細品嚐,還要把它加以“佐料”,這樣才能將那書中的內容消化掉嘛。
在求知的過程中,我們還要懂得“讀書貴能疑,疑能得教益”這句話。要在我們的腦中多放幾個鉤子,這樣才能把書中不懂的內容給鉤進來,要敏而好學,不恥下問。遇到不懂不會的要知道請教別人尋求答案。不能一遇到不會的知識就將其避之門外,要懂得問。
只有我們學會了這些,那我們才是一個真正的祖國新一代接班人。朝著這個方向,讓我們一起努力吧!
談讀書的作文 篇9
我們天天在讀書,年年在讀書,不管什麼時候都一定要讀書,讀書到底有什麼重要呢?可以幫助我們修養品德,也可以讓我們學到豐富的知識與技能。
一個人的時間與能力是有限的,不可能獨自學習,但只要有書本傳承古人的智慧,就使我們不必浪費太多時間,就能瞭解很多事。
我覺得語文很重要,它可以讓我們識字,因此讀到很多引人入勝的故事,從書報、雜誌中,瞭解各國的風情與文化,讓我們在寫做中增加詞彙,寫出優美的文章。
在科學、天文和自然中,可以瞭解科學的進步日新月異,使我們的生活更便利,認識天文,讓我們很快辨認北極星的方位,找到北方,就不容易迷路,自然學科,可以讓我們知道物質的化學變化和物理變化,辨識什麼東西有毒,什麼東西沒有毒,什麼動植物對人們有沒有致命的危險……。
學習英文,可以幫助我們和外國人交談溝通,並且瞭解外國人的知識,對自己的國家貢獻在所學習的知識和事務。
學習數學,可以買賣物品,不會被商人所騙,運用數學邏輯與原理,在經商貿易上,獲得利潤。
古書中所寫的一些忠臣孝子的事蹟與金玉良言,對我們的品德修養有很大的幫助。而且我們要活讀書,千萬不能死讀書,就是要把學習到的知識應用,不能死背,就算今天背了一個成語,可是如果不使用它,再過一天或一個月,就忘得一乾二淨了。
我們不僅要讀學校所交的書,也要多讀些課外讀物,因為現在科技日新月異,每天都有心的知識出現,如果沒有研讀到,就會跟不上時代潮流,慢慢的就會被時代淘汰,所以要天天讀書,年年讀書,分分秒秒都要讀書,才能跟上時代的腳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