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端午節> 賽龍舟作文400字合集八篇

賽龍舟作文400字

賽龍舟作文400字合集八篇

  在生活、工作和學習中,大家對作文都不陌生吧,作文是人們把記憶中所儲存的有關知識、經驗和思想用書面形式表達出來的記敘方式。一篇什麼樣的作文才能稱之為優秀作文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賽龍舟作文400字8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賽龍舟作文400字 篇1

  光陰似箭,日月如梭,一年一度的端陽節又到了。

  雨後,清風送爽,最適合看賽龍舟。我與媽媽一同到鳳來村裡大河邊看賽龍舟。一路上,空氣清新,到處綠油油,如此美景也不能掩蓋我心中的激動。剛進村,已是車水馬龍。我們好不容易才擠進人群,經過幾次努力,我和媽媽才安全抵達岸邊,在那裡等待賽龍舟的開始。

  突然,一艘快艇不知從哪裡“鑽”了出來,在河中央漂移著,瞬間吸引住人們的眼珠。

  不知等了多久,遠處才響起鞭炮聲,隨後,又聽到擂鼓、吶喊的聲音,紅黃兩艘龍舟迅速從遠處“飛”了過來!起初,兩艘龍舟不相上下,擂鼓聲與選手們划槳的節奏完全融合到一起,這才是賽龍舟的最高境界——人舟一體。“黃龍”在下游時,明顯地慢了許多,原來是這艘龍舟比較靠近岸邊,遇到岸邊的阻力而慢了下來,隊員們因此而分散了注意力,跟不上節奏且越來越慢,指揮員見狀立刻大力擂鼓,隊員們才從混亂中重新找回節奏,很快便趕了上來。而“紅龍”見狀也大力擂鼓,隊員們士氣大振。不過,最終“黃龍”還是輸了比賽。

  在回家路上,我回想剛剛這場比賽,總結出龍舟精神:團結一致,力爭向上。我們學習也是同樣的道理,要努力奮鬥,天天向上。

賽龍舟作文400字 篇2

  一年一度的端午節快到了。在這棕香滿滿的日子裡,我去看龍舟比賽。

  第一環節是“畫龍點睛”。幾個人一手拿著筆,一手拿著顏料正專心致志地畫著“龍”的眼睛。一個個龍頭經過人們的點綴之筆變得炯炯有神,好像隨時準備著衝向終點,贏得冠軍。畫完眼睛後,給龍頭帶上紅花,在紅花的襯托下,龍頭變得更加栩栩如生。

  突然,一陣歡呼聲響起來,剎時間人聲鼎沸。有的人正興高采烈地揮舞著雙手,有的人正舉著旗子來回舞動,有的人正撕破嗓子歡呼著。整個場面熱鬧不已。原來比賽即將開始。

  只聽“砰”的一聲,舵手們開始用力地把船槳插進水裡,向後劃,揚起落下,整齊劃。背上的汗珠已經夾雜著海水浸溼了衣服。一眼望去,無數個漿手奮力擊水,濺起陣陣水花。

  正當我全神貫注地看著漿手們一個個奮力的樣子時,一聲聲鼓聲在我耳邊響起。我側身一看,只見一個鼓手雙手緊握鼓棒,交替打著鼓面。這鼓聲如同火焰般點燃了人們的激情,在這鼓聲中還摻雜著一些加油聲,激勵著選手們的心。

  就在這時,只見一艘龍舟馬上就要撞上牆壁了。在這千鈞一髮的時刻,只見舵手用力一撥,來了個大漂移,觀眾席剎那間響起一片掌聲和歡呼聲。

  終於,第一名誕生了。漿手們高興地用船槳拍擊著河水,濺起一片片浪花。

  時間總是在不知不覺中過了流逝,這場比賽也即將結束了,雖然比賽完了,但剛剛那些激烈的場面卻還在我腦海中迴盪。真希望還有下一場!

賽龍舟作文400字 篇3

  小時候,總聽媽媽給我講屈原因為楚平王而投汨羅江,從此便有了端午節,我也似懂非懂地知道了:原來端午節是由屈原而產生。

  相傳屈原是一個愛國詩人,投江後,汨羅江畔百姓們紛紛去打撈屈原屍體,因此有了賽龍舟習俗;百姓們把飯糰等投入江中,因此有了吃棕子習俗,百姓們把兄雄黃酒倒入江中,因此有了喝雄黃酒習俗。

  記得前不久,我還了南湖邊,看龍舟競渡,那兒人山人海,一派熱鬧景象,南湖邊上圍滿了人,不用說他們就是來看龍舟競賽,只見不遠處湖面上,停泊著大大小小龍舟,龍舟選手們嚴陣以待,不過一會兒就上了各自龍舟,他們一個個精神抖擻,似乎真是要打撈屈原。一眨眼工夫,他們就開始了,隨著“嘿咻嘿咻”口號聲。他們有節奏地划起龍舟,這使我不禁想象起了當時百姓們紛紛去打撈屈原時情景……

  這些龍舟一個個身長十幾米,船頭是一條龍頭,船尾是一條龍尾,船頭有一個擊鼓手,負責擊鼓,打節奏,以此激勵隊員們,船尾有一個舵手,手上拿著一隻槳,以此來控制方向,中間是船員他們是主要隊員,就是他們使龍舟前進。看著這些龍舟,我心中忽然滑過一個念頭:在《端午寄情》班隊課上,徐州騁說一條龍舟上有20~22人,我眯著眼一數,加上船頭和船尾兩個人,不偏不倚正好22人,我剛數完,龍舟就飛快地駛向遠方,似乎是刻意,準備讓我數……

  雖然端午節已經過去,可是在我內心深處,還是保留著對端午無限嚮往和那個我小時候聽過古老傳說。

賽龍舟作文400字 篇4

  中午,人們紛紛湧向道河岸看龍舟競渡。

  “轟隆隆”一聲禮炮,十幾艘龍舟在指揮船前一起出發。頓時,“咚鏘鏘”的鑼鼓震天響,十幾艘龍舟像十幾支離玄的箭,在水面飛行。岸上的人群歡呼跳躍,鼓掌喝彩。一艘艘龍舟,你追我趕,力爭上游,那場面,激動人心,催人振奮。每一艘的龍舟的指揮同舟的指揮者,都站在自己的船頭,隨著你鏗鏘有力、節奏鮮明的鑼鼓聲,雙手揮舞著葵扇,雙腳不停滴上下跳動指揮同舟的戰友奮力爭先。那划槳的健兒,一齊用力,木漿上下舞動,動作整齊一致,努力使龍舟衝向前方。掌舵的艄公,抿著嘴,雙手牢牢地壓住舵把,確保龍舟走在最佳的航線上。擊鼓者,用盡全身的力氣,一邊擊鼓,一邊吶喊助威。此時,龍舟健兒的唯一心願就是齊心協力,奮勇當先。遠遠望去,一搜搜龍舟猶如一條條神話傳說中天上翅膀的飛龍,為爭彩珠而翻山倒海。

  漳澎鄉的龍舟健兒團結緊、力量大、意志堅、講科學、他們劃的那艘龍舟搖搖領先,成了群龍之首,最終奪魁。

  賽龍舟結束後,但那催人振奮的鼓聲仍在我耳邊迴響,那奮勇爭先的場面還在我眼前閃現。猛然間,我腦海一亮,那賽龍舟的奪標精神,不正是我們中華民族所需要的精神麼?

  全文緊扣了一個“競”子,把龍舟競渡的場面寫得“激動人心,催人振奮”。

賽龍舟作文400字 篇5

  農曆五月初五,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端午節,它是中華民族古老的.傳統節日之一。端午節也稱端五,端陽。此外,端午節還有許多別稱,如:午日節、重陽節、五月節、浴蘭節、女兒節、天中節、地臘、詩人節、龍日等等。雖然名稱不同,但總體上說,各地人民過節日的習俗還是同多於異的。

  過端午節,是中國人二千多年來的傳統習慣。各地有著不盡相同的習俗。其內容主要有:女兒回孃家,賽龍舟,比武,擊球,盪鞦韆。有些活動,如賽龍舟等,已得到新的發展,成為了國際性的體育賽事。

  關於端午節的由來,說法甚多,諸如:紀念屈原說;紀念伍子胥說;紀念曹娥說等等。千百年來,屈原的愛國精神和感人詩辭,已廣泛深入人心,故人們“惜而哀之,世論其辭,以相傳焉,”因此,紀念屈原之說,影響最廣最深,佔據主流地位。在民俗文化領域,中國民眾把端午節的龍舟競渡和吃粽子等,都與紀念屈原有關。

  時至今日,端午節仍是中國人民中一個十分盛行的隆重日子。

賽龍舟作文400字 篇6

  鼠年的端午節,我到棠下溪觀看了“天河農信杯”龍舟賽。這場競賽雖然規模不大,卻非常有中國傳統的龍舟競渡的韻味。

  一來到棠下溪,只見溪的兩側,人頭攢動,鑼鼓喧天,紅旗招展,觀者如潮。參賽隊伍早已準備就緒,一艘艘仿龍造型的龍舟,一字排開。每艘龍舟上有20多名划槳手,一名擊鼓指揮員。舟上各插有一面帥旗,每隊著裝不同,色彩繽紛;隊員個個精神抖擻,陣勢宏大,場面極為壯觀。

  競賽就要開始了。隊員們屏住呼吸,跪在舟板上,全神貫注地等待出發的那一刻。隨著發令員一聲令下,健兒們手舉漿落,奮力划槳擊水,各艘龍舟如箭離弦,此時舟上的擊鼓聲,溪邊人群的吶喊聲、助威聲匯成一片,群情激昂,各隊龍爭虎鬥進入白熱化。此刻,一幅具有濃濃鄉情的龍舟競渡的風俗畫卷呈現在眼前。你只有身臨其境,才能感受到它的無窮魅力。

  我國龍舟競渡的起源,流傳最廣的是愛國詩人屈原的傳說。傳說屈原投汨羅江自盡後,楚人划船拯救,奮力打撈屈原的屍體,卻無所獲。從此,每年農曆五月初五——屈原投江殉難日,楚人為了紀念這位偉大的詩人,都到江上划龍舟。於是端午節龍舟競渡的習俗便這樣流傳下來了。

  由於龍舟賽具有濃厚的娛樂性和激烈的競爭性,而且也體現了人們心中的愛國主義和集體主義精神,所以如今已成為一種體育競技活動,流傳非常廣。今年舉辦的20xx年北京第29屆奧運會上,龍舟賽已經被確定為表演專案了呢!

賽龍舟作文400字 篇7

  龍舟是我國傳統文化,龍舟比賽。龍舟身長9、10米,裡面可以坐二十多個人,在龍頭的旁邊的地方有一個位子,上面坐了一個人,他手裡拿著敲鼓的棒子,每一秒敲一次。

  比賽的是黃隊和綠隊。那激動人心的比賽開始了!兩隊都不示乾落後,當然,速度也是一樣的。我發現,一艘龍舟上的人他們划船的速度是和鼓聲的速度一致。漸漸地,漸漸地黃隊臨先了,可是綠隊的隊員們也沒有灰心,慢慢地,慢慢地綠隊又追上來了!就是聽那鼓聲,都讓人覺得緊張,更何況那些划船的人呢?他們的心情一定比我們更緊張吧。就這樣,兩隊像在你追我打,一會兒黃隊臨先,一會兒綠隊臨先,一會兒……

  我感覺過了一會兒,比賽就結束了,時間過的真快呀,我想到。但對那些隊員來說時間算是夠漫長的了。“綠隊贏了!”我歡呼地雀躍著。我突然想起他們划船的速度是和鼓聲的速度一致的,我似乎驚呆了,這麼久的比賽,他們不累嗎?他們一定累,而且是很累,可是他們堅持住了,忍住了。他們能贏靠的是實力,平時一定訓練的很刻苦。

  我要向他們學習這種堅持、忍耐、堅持不懈的精神。

賽龍舟作文400字 篇8

  端午賽龍舟可以說是端午節最具特色的習俗活動之一,又被稱為“龍舟競渡”、“龍船賽會”、“划龍舟”、“劃龍船”等。在南方水鄉地帶,由於河湖眾多,這一習俗是興盛異常。關於划龍舟的來歷,民間普遍認為也與屈原有關。

  傳說屈原投江後,當地老百姓便順江打撈,但一直到洞庭湖也沒有找到他的屍身。他們便想渡過洞庭湖去找,可八百里洞庭天水茫茫無法渡過。此時恰巧下起了瓢潑大雨,湖上的漁民紛紛搖槳歸來,彙集在岸邊的亭子旁。當漁民們聽說百姓是為了打撈國家的賢臣而來,便爭先恐後地相幫,於是形成了後世五月五日賽龍船的習俗。對此,《荊楚歲時記》說:“五月五日競渡,俗為屈原投汨羅日,傷其死,故命舟楫以拯之。”到唐代,人們則說競渡是為屈原招魂,並在今湖南湘陰汨羅江北岸的玉筍山上修建了招屈亭,據說這就是當年賽龍船的終點。其實龍船在西周穆王時期就有了,湖南長沙出土的一幅戰國時期楚墓的帛畫上面就有男子站在龍船之上的圖畫。而賽龍船這種競技活動,據《紀纂淵海》的記載,起源於越王勾踐時代,《物原》則考據在吳王夫差挖成運河時就有了競渡之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