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的粽子作文(10篇)
無論在學習、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對作文都再熟悉不過了吧,作文是透過文字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記敘方法。一篇什麼樣的作文才能稱之為優秀作文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端午的粽子作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端午的粽子作文1
轉眼又到了端午節,它除了讓人想起龍舟盛會以外,粽子的美味更令人神往,也是我夢寐以求的日子。我長這麼大還沒吃過我家自己做的香噴噴的粽子,據我奶奶說味道好極了。自己做的粽子可以隨心所欲地加上自己喜歡的食物和配料。因此,今年我死纏爛打,軟磨硬泡,爸爸媽媽被我弄得沒辦法,只好同意了。
一切準備就緒後,我爸先將豬肉、香菇切成方塊,然後將豬肉放在鍋中炒制,加些事先準備好的調料炒出香味,才將豬肉撈起。接著,將香菇和事先泡製好的食物調好配料後一同炒熟,剩餘湯汁炒以預先洗淨的上等糯米,至所有的汁都被上等糯米吸收進去為止,再放入剛才所炒的料一起拌勻。
接下來,該我媽上場了,我靜靜地站在一旁看。只見,媽媽取了兩張碧綠的箬竹葉子重疊在一塊,雙手抓住葉子兩端,輕輕向中心一卷,熟練地捲成圓錐形,放於左手掌中,右手用勺子舀了些剛才炒制好的餡料裝進圓錐形裡邊,直到把圓錐形填滿了。這時,只見媽媽右手拇指和食指將葉子兩頭捏住輕輕向前一壓,再一個小的反剪,交於左手握牢不放鬆,空出來的右手拿一繩,一頭用牙齒咬住,一頭用右手拽緊,沿粽子腰間繞兩圈紮緊繫牢。一個綠瑩瑩的粽子就大功告成了,看得我目瞪口呆。接著,媽媽繼續不厭其煩地包著,包著這有稜有角的小東西。
包好後,我爸把粽子放在鍋中去煮,並告訴我說:“這叫炕肉粽,炕肉粽的時間,一般是8小時,這樣肉粽才能出膠,香味四溢。”
我一聽暈了,還要這麼久,我都快垂涎三尺,但也無可奈何,等吧,真是等到花兒也謝了……
等待中,我覺得粽子真是個有意思的小東西,只需用那麼幾張碧綠的箬竹葉把糯米和餡料包起來,蒸煮一番,糯米和餡料就帶上了箬竹葉味兒,而且家裡也瀰漫著淡淡的清香。我真喜歡由粽子而帶來的這清香的味兒,也希望明年我家還能繼續飄著這清香的味兒。
端午的粽子作文2
今天是端午節,在媽媽的催促聲中起了床。媽媽端上了一盤茶葉蛋作早餐。“為什麼呀!”我問道,“今天早上怎麼改吃雞蛋了?”媽媽笑著說:“端午節吃雞蛋可以祝福你逢凶化吉、平安無事啊!”“是嘛!”我趕緊拿起一個雞蛋剝起來。“我小時候外婆還把雞蛋染成紅色,用自己變得網兜裝著,掛在我的胸口呢!”媽媽邊說邊回憶著。
在去外婆家的路上,我看見處處洋溢著端午節的氣氛。超市貼出了一張張關於端午節促銷活動的大海報。很快到了外婆家,走上樓梯,看到外婆家大門上懸掛著幾簇綠色的植物。只見這些植物有著細細的莖杆,葉子長長的。“這是什麼呀?”我問來開門的外婆。“這是艾葉和菖蒲。”外婆回答。“為什麼要把它放在門口呢?”“這樣可以防止蚊蟲進到家裡,還可以避邪呢!”
一走進房間,廚房裡飄出的粽香令人饞涎欲滴!
外公外婆正在熟練的包著粽子,我也想來一試。便開始對外婆說:“讓我包一個粽子吧!”外婆擺擺手不肯,我又說:“我要試試看嘛!”
外婆教我包粽子了。先把粽葉捲成圓錐狀;把卷好的粽葉卡在左手虎口,舀一勺泡好的糯米倒入粽葉卷中,舀一小匙拌好的肉餡放在米上,再蓋上一層米;將葉尾蓋下來,葉尾捏籠,將多餘葉尾上卷,接著用葉絲繫牢。最後,剪掉多餘葉尾。啊!我終於包出了一隻粽子,雖然沒有外婆的那樣好看,可我還是覺得很好。
這個端午節過得真高興!我既學會了包粽子,又嚐到了美味,更關鍵的是,小小的粽子讓我感覺到了祖國博大、深遠的歷史文化和民族傳統,我更為自己的祖國感到驕傲和自豪。
端午的粽子作文3
每逢過端午,一定是家家戶戶孩子們最開心的一天,農村的端午,熱鬧,在端午前夕家家戶戶都會將淹了許久的鴨蛋拿出來,上鍋蒸煮,過了一夜鴨蛋出鍋,孩子們早早起床,爭著搶著到廚房裡挑閤眼緣的鴨蛋,鴨蛋有白殼的,有蛋青殼的,也有淡黃色的,五六個擺一盤倒也是可愛,拿起一個放在耳邊輕敲一下還會發出清脆的響聲,孩子們將鴨蛋裝進專門做的鴨蛋笸籮裡,這便是孩子們趕集時的零嘴。
在老家端午節的集市是僅次於過年時的最大也是最熱鬧的一場集會,雖說是比過年時的規模小了一些,但在端午節的集市上上到八九十歲的老叟,下到剛滿月的孩童都可以來的,卻是沒有了過年趕集那麼多規矩。端午節的集會可是孩子們的天堂,倒不是說能吃到什麼玩到什麼,而是指在集會盡頭的那一家飯館,那家飯館原是一家茶館,後被拆遷改建,什麼舊社會的那些東西都被清了出去,唯獨就留下了那個唱戲的戲臺子,現在也不唱戲了,只在趕集會的時候,請兩位師傅來說說相聲,我是最好聽相聲的,每天都會在老收音機前聽上兩段,但也都十分簡短,因此年年我總是一馬當先,衝在前面搶個好位子,坐下來聽相聲。
相聲是我國傳統的一種民間說唱的曲藝,他一說、學、逗、唱為主體形式,每每臺下再說到精彩處的時候都會有人喊好,更有甚者激動地笑翻過去,那時人人都會露出一抹會心的笑,沒有一點假感情,有些時候他說錯的時候,到也會鬨堂大笑,不過那是喝倒好,臺上的演員倒也不驚訝,似是見慣了這種場面,亦似是知道人們那不是真笑話他,在席間,還有可能會與我們來一下小互動,那時候我會站到椅子上揮舞著雙手,臉頰通紅,希望他叫我,可倒也不是沒一回都能如願。
長大了以後想學說相聲,可奈何嘴笨,學不起那相聲,想來也算是我這人生的一大憾事。
端午的粽子作文4
又是一年端午,又是一年粽葉飄香,華夏大地處處瀰漫著溫馨,炎黃子孫陶醉在粽葉淡雅的香味中,陶醉在屈原的不朽精神中.真可謂有水的地方就有龍舟的鼓聲,有岸的地方就有楚歌四起。
兩千三百年前,一個清瘦老人仰望蒼天,他在憂慮他那民生多堅的的國家,當傳來國都郢城被攻陷的訊息後,他徘徊在汨羅江邊,他憤怒,他哀傷,最後,他吟誦著“世人皆醉我獨醒”,帶著滿腔的悲憤抱石沉入了江中,百姓們怕江中的魚兒吃他們敬愛的屈原的屍體,所以用粽葉包了稻米,撒到江中,讓魚兒吃,這樣就不會傷害他們敬愛的屈原了。可以這樣說,沒有一種食物能像粽子一樣寓意豐富,粽子的形狀稜角分明,象徵著屈原的人格稜角分明,不與世俗同流合汙,粽子的裡面包一顆紅棗,象徵著屈原的赤膽忠心……總之,粽子表達了人們對屈原的無比敬重。
今天,奶奶家也包起了粽子。我學著奶奶的樣子拿出兩片一大一小的粽葉,學著奶奶的樣子折出一角,再在摺好的角筒上放入一點已浸泡好的糯米,塞上一大塊肥肥大豬肉,又用糯米蓋得嚴嚴實實的。我開始有點沾沾自喜了,心想:簡單的包粽子根本難不住聰明的我。可是當我再把粽葉蓋好時,糯米就像一個頑皮的孩子似的不聽我的使喚,接二連三地都跳了出來。我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團團轉,幸好奶奶替我“解了圍”——把一些糯米弄掉一點,我才舒了一口氣,心裡的一塊沉重的大石頭放了下來。我經過了一些小挫折,總算到了最後的一個步驟——扎棕繩。粽子要包紮嚴實才好吃,所以我接過棕繩,把粽子捆了一圈又一圈,這才交給奶奶。過了幾分鐘,飄來一陣粽香。
解開扎藤,剝開粽子葉,甜粽子裡藏著紅紅的粽肉,鹹粽子裡白白的粽肉都升騰著蒸汽,散發著一種特有的蒸棕香。兩粽子用盤子放在一起,活塞兩顆亮晶晶的紅白寶石,糯米在燈光下晶瑩透亮散發著撩人撲鼻的濃郁糯米香。
端午被恩榮。細葛含風軟,香羅疊雪輕。自天題處溼,當暑著來清。意內稱長短,終身荷聖情。
端午的粽子作文5
在那個窮鄉僻壤的地方,我的家鄉也算得上是繁榮,所以每逢端午,必定熱熱鬧鬧的一派景象。蜿蜒交錯的窄巷中,屋簷下,就地擺滿著各色小吃,到中午人們餓了,椅子一擺,幾個人湊上一桌,講講吃吃,整條巷子就滿滿當當都是談笑聲。
在家鄉,人們大多懶得自己辦吃食,上酒樓置上幾桌,節日就這麼晃過。但端午節的粽子,定要“自食其力”的。把浸在桶裡的竹葉擺在一邊,鹹草串進門圈,再將忙一早上才切好的香菇,醃好的五花肉等料子整齊地碼桌上,木凳一放,就可以在門檻邊忙上好幾個小時,還可以跟對面的人家聊上幾句。棉湖的孩子都是幸福的,沒說有誰的母親不會做小吃,包粽子。在母親忙活時,他們便撈上幾片葉子,扯下幾條鹹草,裝模作樣地填上幾把糯米,幾粒花生,用草胡亂繞上幾圈,倒也還看得過去。但肉等料子他們定是不敢亂碰,要是打翻了盆子,弄髒了地板,隔天的“教育”逃不過的。家鄉的女人愛乾淨,再怎麼忙碌,都要乾淨。待母親繞足一串,便放進鍋裡,用火燒上半小時左右。若母親歡喜,還能將自己搗鼓了好一陣的“粽子”放進去。等待美食的時間往往是難熬的,孩子們便蹲在一旁剪一下竹葉頭,跟母親講講學校好玩的事,再呆不下去了,騎著高到胸前的腳踏車,在四通八達的巷子裡晃悠或結拜到商店買根冰棒舔舔,這都是可行的。
但無論怎樣,在粽子煮熟時拿著瓷碗恭候著,是必須的。家鄉的粽子總是小巧精緻,由母親細長的雙手利落地將緊裹的竹葉掀開,有三個圓潤小角的粽子,一骨碌滾進碗裡,便是白白嫩嫩的一片,。將幾顆花生粒挑去,悄悄擲入母親碗裡,張嘴就是一大口,糯米有嚼勁卻不黏牙,藏在粽子中的香菇蝦米鮮味十足,有時捨不得吃掉它們,就津津有味地啃掉糯米,剩下的再慢慢品嚐。這樣粽子可以連吃好幾天,待到新鮮感過去,門上掛著綠棕也剪完了。家鄉的端午倒是閒適得無趣了,但端午節的粽子,那淡淡的下午,遺留在舌尖的美味,是久久都無法忘懷的。
初二:xxx
端午的粽子作文6
“五月五,過端午,賽龍舟,敲鑼鼓,端午習俗傳千古。”唱著童謠,端午節又來到了我的身邊。
五月初二,我來到了鄰居大媽家中,看見大媽正在包粽子,一片片粽葉、糯米經過大媽的巧手包紮成了一個個小巧可愛的粽子。我好奇地說:“大媽,我也想學包粽子。”大媽笑著說:“包粽子是細緻活兒,手勁活兒,你看得容易做得難的。”“我會用心來學的。”“那好,你先仔細看看我是怎樣包的?再自己試著包吧。”大媽爽快地答應了。
只見大媽拿起兩三片粽葉交叉一小邊疊好,雙手從粽葉的外邊捲起,一個圓錐形的粽葉筒子做好了。她就把準備好的糯米紅豆一勺一勺往裡裝,待快裝滿時,又拿來一根筷子使勁一下一下插緊粽葉筒子裡的糯米,果然那糯米下降了一點,她又加了一點糯米,又壓緊。接著她迅速把筒子上面的粽葉對著包起,尖角突出,還用手壓壓,使得尖角處不流出糯米。最後她把包紮好的粽子用繩子使勁綁好,有時還用牙齒咬著繩子一端綁著。她說:“如果繩子沒有綁緊粽子,待煮時,粽子就會爆破流出糯米飯來,那就沒有包好粽子了。所以包粽子看起來容易,做起來難的。”
我看了一會兒就學著包起粽子來,我拿好三片粽葉疊好,往外一卷,嘿,真成了一個圓錐形,一隻手握著這個圓錐形,一隻手把糯米裝進來,待滿了時,我也學著用筷子插緊,再加些糯米。我再慢慢地把兩邊的粽葉頭對摺包起,咦,怎麼不成角了?開啟再包還是不成角,形狀異常難看。只能求救大媽了,“說了吧,看得容易做得難。”大媽接過我手中的粽子,重新包紮,這時我仔細看到她包起時,兩邊粽葉邊對摺包,手邊壓平壓成角來。我恍然大悟似乎明白了。
我又重新包起粽子來,在粽葉對摺包起時,用心壓平壓成角,可不管我怎麼用心,粽葉似乎總不聽我的使喚,美麗的尖角總不在我的手上出現。幾經努力,最後總算包好兩個形狀醜醜的粽子來,也算是安慰我了。
望著這兩個醜醜的粽子,我真正明白了,有些事真是看起來容易,做起來難啊。
端午的粽子作文7
梅子熟透以後,端午的腳步款步而來。“她從花明柳暗細雨如絲的江南走來,從綠陰如蓋柳樹含煙的夢中走來,從我深深地凝眸中走來了。”這是當代詞作家豐樺對端午的讚美。農曆五月初五,是家鄉最有特色的日子----端午.雖然端午是中國人民中一個十分盛行的隆重節日,無論在中國南方還是北方,都有過端午的習俗.但我感覺,
南方的端午要比北方的更有意思,氣氛更濃郁,更能表現端午特色.。
端午是個非常熱鬧的節日,家家包粽子、吃粽子,這是端午必定的習俗,各式各樣的粽子都有形狀多多,在農村,我們還會包個書包形狀的送給弟弟妹妹們挎在腰邊帶回學校邊走邊吃。味道多多,有甜的、鹹的、香的、辣的,甚至連苦的都有。不過好像因為地方不一樣,包出來的粽子各味不相同,每個地方的人基本上只習慣於自家包的,對於其他地方包出來的味道些許人都不太習慣的。比如說我就不習慣,因為餡料不一樣,我還是喜歡吃自家包的粽子。
在端午還有一個不可缺的活動——划龍舟。在寬廣的江面上,放下三四條龍舟,十幾個人奮力划動船槳,一人坐龍首敲鑼,一人坐舟中打鼓,眾人齊喊“一、二”“一、二”,其陣勢可與驚濤駭浪相媲美。岸邊圍觀的群眾頂著熱辣的陽光,還依然不忘為自己喜愛的龍舟吶喊助威。再觀向江中,幾條龍舟猶如猛斧破江早已賽得你死我活。外國來的友人紛紛拿起相機快速地拍下這一幅幅壯觀的場面,生怕以後再也見不到如此的偉觀。
家鄉也要泡端午酒。再下過春天的'第一場雨後,家家戶戶就已經將端午酒放入地下深埋發酵。裡面放6樣東西,那就是:北棗,荔枝,枸杞,橄欖,桂圓和杏仁。端午酒入嘴清香,可謂“泉香而酒洌。”端午酒還可以讓人長生不老呢!
看,這就是我家鄉的端午!
端午的粽子作文8
又是一年的端午節,又到了賽龍舟吃粽子的時候。在這個熱熱鬧鬧的季節裡,我懷念起了家鄉的端午節。
我的家鄉是木蘭溪上的一個小鎮,端午節的氣氛特別濃厚。家鄉的端午節是從農曆五月初一開始的。家鄉過的端午節流傳的風俗:初一糕、初二粽、初三螺、初四艾、初五賽龍舟。
糕是為祭祀祖宗用的,是用麵粉或用米磨成粉發酵後加糖做成的,鬆鬆的、甜甜的,很好吃。
記得每年五月初二,母親都會從棕樹上砍下一朵棕葉,捆在高高的四方桌桌腳上,順著葉子的紋路扯成一條一條的,末端還是連在一起的,用來捆粽子。洗好的粽葉和糯米端過來,還有調羹和筷子,一切準備就緒,就搬來小板凳開始包粽子。而我就在旁邊蹦來蹦去的,不停地問什麼時候才能有粽子吃。看著一片片粽葉在母親靈巧的手裡神奇地變成一個個精緻的粽子。沒多大會的功夫,桌腳上就掛起來一串串精巧的粽子,解下來提在手裡沉甸甸的。就那樣提著棕葉的梗一併放進大大的鍋子裡,得煮上好半天才能好,等吃上粽子多半都到了下午了。等到一揭開鍋,一股濃郁的棕香肉香立即撲鼻而來。
家鄉的端午節有吃螺的習俗,據說是小孩在這一天吃螺會變得聰明。螺這東西當時不昂貴,五分錢就能買一盎,村裡幾乎家家都買得起。初三這一天,賣螺的小販會滿村裡吆喝。小孩們向大人討了錢、買了螺後聚在一起吃;孩子們吃了螺,留下螺殼,就屋頂上扔,弄得舊瓦片喀啦喀啦作響,其樂無窮。初四一早,大人就會叫小孩們去田埂拔一捆沾著露水的艾草,回來插在門框上。大人們說這樣驅蚊蟲、能避邪。等插在門框上的艾草漸漸被風乾了,就成了藥。夏天村裡的小孩容易得脹肚子,肚子鼓鼓的。拔一根幹艾葉放在鍋裡煮。蒸氣冒出了一股好聞的香氣,在屋裡繞來繞去,冷卻後讓脹肚子的小孩喝下,有時腫鼓鼓的肚子就會漸漸癟下來。
端午的粽子作文9
端午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始於中國的春秋時期,至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吃粽子、賽龍舟的風俗,以此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
明天就是端午節了,我和媽媽決定今天包粽子。媽媽先買來優質的大米、蠶豆、紅豆、花生、蜜棗和粽子葉。首先,先提前將蠶豆、紅豆、花生泡上,這樣利於煮蒸。再將粽子葉放在水裡泡。媽媽說:葉子泡泡就新鮮了。媽媽將葉子兩頭剪掉,將不好的挑出來。然後,開始包了。拿兩三個粽葉圍成一個漏斗的形狀,拿一個花生堵住漏斗的口,再將大米、蠶豆、紅豆、花生、蜜棗放到葉子裡,然後包住頭部,不讓大米漏出來,最後用線將粽子系的嚴嚴實實。這樣一個粽子就包好了。看到媽媽包得這樣嫻熟,我好生羨慕,就對媽媽說:“媽媽,你教教我吧!”媽媽笑著點點頭。
我連忙搬了一個小凳子,坐在媽媽身邊,跟著媽媽學了起來:我也先將粽子葉圍成一個漏斗的形狀,就慌里慌張的將大米等東西裝到裡面,當我用粽葉裹它們的時候,它們卻從漏斗下面竄了出來,“傻孩子,沒用花生米堵口吧。”我仔細一看,哎呀,都怪我粗心。重新再來吧,我又拿起兩片粽葉圍成漏斗形狀,我先用花生堵住下面的口,再往裡面填滿東西,最後放上一粒蜜棗,開始用粽葉裹的嚴嚴實實,然後用繩子將粽子繫上。我滿心歡喜,驕傲地讓媽媽看,可“砰”一聲就開了,米散了一地。媽媽說:“你係得太鬆了,一定要將繩子繫緊。”我再次拿起兩片粽葉,重新包了起來,這一次我認真掌握了包粽子的要點:圍漏斗,堵漏口,填東西,裹嚴實,繫結實。一個完美的粽子包好了。就這樣,一個、兩個、三個……直到包完為止。
最後,媽媽將粽子放到鍋裡煮。幾個小時後,香甜可口的粽子,終於出鍋了。我吃著自己親手包的粽子,心情格外的美好!
端午的粽子作文10
我愛吃那香噴噴的粽子,也看過別人包粽子,卻從來未自己動手包過。直到今天,我才算是大開眼界了。
我乖乖地在奶奶身旁耳染目睹,認為簡單的包粽子根本難不住天才的我,不學自通。誰知,當我真正去包時,才明白包粽子是門手藝,能包得漂亮而結實非常不容易。
開始動手,我拿出兩片一大一小的粽葉,學著奶奶的樣子折出一角,再在摺好的角筒上放入一點已浸泡好的糯米,塞上一大塊豬肉,又用糯米蓋得嚴嚴實實的。我得意了,比想象中還順利地完成了一大半。當我再把粽葉蓋好時,糯米就像孩子似的不聽我的使喚,接二連三地跳出來。我急得直跺腳,幸好奶奶替我“解了圍”——割掉一些糯米,我才舒了一口氣。
哈哈,經過小挫折,總算是到了最後的,也就是最簡單的步驟——扎棕繩。小KS(小意思),看我大顯身手。地球人都知道,粽子要包紮嚴實才好吃。我接過棕繩,先把粽子五花大綁捆了一圈,還認為奶奶她們抱的樣子特老土,不好看,就自作主張地用棕繩打了一個漂亮的蝴蝶結,理由很充分,只要不隨便碰到繩子,也是十分結實的。大功告成,我拿起粽子準備放入碗中,可是不小心拉了一下棕繩那短的一部分,只聽得“嘩啦”一聲,粽葉散開了,糯米們就像飛珠滾玉一般,一粒接一粒地掉到地上。
我不甘心,各中各樣的粽子在奶奶手中誕生,可我連一隻都包不好,骨子裡的牛勁兒頓時上來了。有了失敗,我小心了許多,也成功地包出了幾隻。
吃著自己做的可愛的粽子,我心裡有一種說不出的喜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