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端午節> 端午節作文1200字_小學生作文

端午節作文1200字_小學生作文

端午節作文1200字_小學生作文

  在平日的學習、工作和生活裡,大家都經常看到作文的身影吧,藉助作文可以提高我們的語言組織能力。一篇什麼樣的作文才能稱之為優秀作文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端午節作文1200字_小學生作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端午節作文1200字_小學生作文1

  粽子最早出現的端午時食,應屬西漢的“梟羹”。《史記》“武帝本紀”注引如淳言:“漢使東郡送梟,五月五日為梟羹以賜百官。以惡鳥,故食之”。大約因為梟不易捕捉,所以吃梟羹的習俗並沒有持續下來。銼是端午的主角-粽子,在稍晚的東漢就已出現。一直要到晉朝,粽子才成為端午的應節食品。《風土記》:“五月五日,與夏至同,……先此二節一日,又以菰葉裹黏米,雜以粟,以淳濃灰汁煮之令熟。同時又有另一種端午節食,稱為“龜”也只在晉朝曇花一現,隨即銷聲匿跡。只有《風土記》中稱為“角黍”的粽子,因為附會在屈原的傳說上,千百年來,成為最受人歡迎的端午節食。

  從《風土記》中記載的作法看來,當時的粽子是以黍為主要原料,除了粟子以外,不新增其餘餡料。但在講究飲食的中國人巧手經營之下,今天能看到的粽子,不論是造型還是內容,都有五花八門的變化。

  先就造型而言,各地的粽子有三角、四角錐形、枕頭形、小寶塔形、圓棒形等。粽葉的材料則因地而異。南方因為盛產竹子,就地取材以竹葉來縛粽。一般人都喜歡採用新鮮竹葉,因為幹竹葉綁出來的粽子,熟了以後還有竹葉的清香。北方人則習慣用葦葉來綁粽子。葦葉的葉片細長而窄,所以要用兩三片重疊起來使用。粽子的大小也差異甚巨,有達二、三斤的巨型兜粽,也有小巧玲瓏,長不及兩寸的甜粽。

  就口味而言,粽子餡葷素兼具,有甜有鹹。北方的粽子以甜味為主,南方的粽子甜少鹹多。料的內容,則是最能突顯地方特色的部分。

  北平的粽子大約可分為三種:一種是純用糯米制成的白粽子,蒸熟以蘸糖吃;另一種是小棗粽,餡心以小棗、果脯為主;第三種是豆沙粽,比較少見。華北地區另有一種以黃黍代糯米的粽子,餡料用的是紅棗。蒸熟之,只見黃澄澄的粘黍中嵌著紅豔豔的棗兒,有人美其名為“黃金裹瑪瑙”。

  浙江的湖州粽子,米質香軟,分為鹹甜種。鹹的以新鮮豬肉,浸泡上等醬油,每隻粽子用肥瘦肉各一片作餡。甜粽以棗泥或豆沙為餡,上面加一塊豬板油,蒸熟,豬油融入豆沙,十分香滑適口。嘉興“五芳齋”出品的粽子尤其著名,餡料都經過專人選擇,有八寶粽、雞肉粽、豆沙粽、鮮肉粽等,各具特色。

  四川的椒鹽豆粽也別具特色。先將糯米、紅豆浸泡半日,加入花椒麵、川鹽及少許臘肉丁、包成四角的小粽。以大火煮三個小時,煮熟再放在鐵絲網上用木炭烤黃。吃起來外焦裡嫩,頗具風味。

  漢族端午節食品,流行於甘肅、寧夏一帶。把發麵做成扇子狀,有數層,每層間撒有熟胡麻粉,表面捏有各式花紋,蒸制而成,並塗上五彩。亦作為饋贈的禮品。

  廣東的中山蘆兜粽,特點是圓棒形、粗如手臂。配料也分甜鹹兩種。甜的有蓮蓉、豆沙、慄蓉、棗泥;鹹的有鹹肉、燒雞、蛋黃、甘貝、冬菇、綠豆、叉燒等。

  閩南的粽子分礆粽、肉粽和豆粽。礆粽是在糯米中加入礆液蒸熟而成。兼具粘、軟、滑的特色。冰透加上蜂蜜或糖漿尤為可口。肉粽的材料有滷肉、香菇、蛋黃、蝦米、筍乾等。以漳州石碼的肉粽最為出名。豆粽則盛行於泉州一帶,用九月豆混合少許鹽,配上糯米裹成。蒸熟,豆香撲鼻,也有人沾上白糖來吃。

  安徽的龍舟粽:由肥瘦各一半的精選火腿臘肉摻江米,外裹粽葉,安徽江米又軟又糯,火腿臘肉肥而不膩,肥油帶著濃濃的香味滲入江米,加上粽葉的清香,煞是誘人。

端午節作文1200字_小學生作文2

  農曆五月初五,是家鄉最有特色的日子----端午節.雖然端午節是中國人民中一個十分盛行的隆重節日,無論在中國南方還是北方,都有過端午節的習俗.但我感覺,南方的端午節要比北方的更有意思,氣氛更濃郁,更能表現端午節特色.

  端午節是為紀念偉大詩人屈原所定的節日.每到端午節這一天,我們家家戶戶都會包一種"中山蘆兜棕:.圓棒形的粗如手臂,用新鮮的竹葉來縛棕,裡面放有配料,分有鹹粽子和甜粽子兩種口味.甜粽子有蓮蓉,豆沙,慄蓉,棗泥:鹹的呢,就是鹹肉啊,燒雞,蛋黃,乾貝,冬菇,綠豆,叉燒等材料.包好的粽子放在一個鍋裡煮,等粽子熟了以後,會聞到淡淡的竹葉香,清香四溢,瀰漫整個廚房.......

  解開扎藤,剝開粽子葉,甜粽子裡藏著紅紅的粽肉,鹹粽子裡白白的粽肉都升騰著蒸汽,散發著一種特有的蒸棕香.兩粽子用盤子放在一起,活塞兩顆亮晶晶的紅白寶石,糯米在燈光下晶瑩透亮散發著撩人撲鼻的濃郁糯米香,是幫極了!最最令愛吃甜食的我深愛的還是棗紅般的甜粽子.端午時節,家裡包了一大把粽子,總要送親戚朋友一大包,一大包的.其他人也用自家包的粽子作為謝意送給我們.因此,在端午哪天,我家總有從姨媽,外婆家帶來的吃不完的粽子.

  石溪久住思端午,館驛樓前看發機.顰鼓動時雷凌凌,獸頭凌處雪微微.衝破突出人齊,躍浪爭先鳥退飛。向道是龍剛不信,果然奪得錦標歸.這是唐朝盧肇寫的《競渡詩》。十分突出了龍舟賽的宏觀場面。然而,在我的家鄉廣州也有在端午節划龍舟的習俗,俗稱“扒龍船”。在端午節這一天村裡都會組織一次小型的“扒龍船”比賽。家家戶戶身強力壯的男人都要參加,女的靠一邊,只有觀看的份兒。五六條窄窄的,瘦長的舟子,前頭是一個大大的龍頭。十多個人坐在一起,奮力地划槳前進,力爭第一個到達終點。儘管下著針兒般的雨點兒,船上的人淋得遍體溼透,分不清是汗還是雨,但是這點是不要緊的。再這關鍵時刻,贏了比賽才重要.......劃完龍船的男人會在中午的時候聚集在村裡的大祠堂內吃一頓豐盛的“龍船飯,然而我們村裡的女人也是沒份參加的,所以,到底有什麼菜式我也不清楚,因為,我是女孩子。

  村裡的“扒龍船”太小兒科啦!對我來說一點也不過癮。要看還是電視直播的,地地道道的龍舟賽。浩大的江面,二十多條“傳統龍”參加角逐。長長的龍船上坐滿了肌肉鼓鼓的大漢。中間是鼓手,前頭的人吶喊助威,聲勢震天,霸氣。威風,震撼.......細雨霏霏,江水湧湧。在此,男兒盡顯勇敢,堅強本色,了不得!在北方,“扒龍船”的風俗是不常見的,因為北方的河流不如南方多,所以北方的端午節只吃粽子,不如南方的轟轟烈烈,激情熱鬧。這就是我家故鄉端午節的獨特之處所在。

  故鄉的端午節喲,你給了我多少喜悅和歡樂啊!端午粽飄香,龍舟響噹噹,好事成雙雙!端午節流露出的是地道故鄉情,是一種古老的傳統,是對詩人屈原的愛國精神一種欽佩,讚頌。吃著正宗的家鄉粽子,看著精彩的家鄉龍舟賽,心裡頭別有一番滋味。

  2008年,又一個新的端午節即將到來,我懷著一顆思念,期待,激動的心去迎接你。

端午節作文1200字_小學生作文3

  榴花開,箬葉飄香,菜場裡那些巧手的老婆婆早已擺好自家包的粽子。看著這些小巧玲瓏的粽子,我想起兩年前的端午節。

  那天,外婆早早地準備好箬葉、糯米和絲線,一家人圍坐在一起,一邊包粽子,一邊聊天。我自告奮勇地說:“我也來包粽子吧!”說著就跑到外婆身邊坐下,學著她的樣子,拿起一片箬葉輕輕翻轉,把它折成圓錐體,放入米,再把多出來的箬葉折過來,蓋住米粒,結果一些米粒從裡面跑了出來。我連忙又拿了一片箬葉把它裹住,可是米粒一點也不聽話,又從另一邊跑出來,我只好再拿一片箬葉裹住它??就這樣裹來裹去的,我的粽子成了“粽子王”。最後,我用絲線把它緊緊綁住。拎著這個超級肥大的“粽子王”,我滿腹不解:“這稜角分明、清香四溢的粽子,是什麼人發明的呀!”爸爸告訴我:“端午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是為了紀念我國古代愛國詩人屈原。傳說屈原在農曆五月初五投江自盡,人民划船想去救他,可是沒撈到他的屍體,只好把大米等投到水裡祭奠他。後來用箬葉把米飯裹起來投到水中,做成菱形是為了不讓魚蝦啄食。所以,在端午節這天,人們包粽子、賽龍舟、喝雄黃酒、佩帶香囊??這些習俗一直流傳至今!”“哦,原來端午節還有這樣美麗的傳說。今天可要多包幾個粽子呀!”我說。

  又是一年端午節,我想,年邁的外婆一定包好了粽子在門口盼著我們的到來。我已長大,再也不會像當年那樣調皮地包“粽子王”,但那年的端午節卻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點評:包粽子是端午節的大節目,小作者詳細描述了端午節包粽子的情景,描述生動、具體,趣味性強。

  難忘的端午節500字

  我家鄉的端午節是有很多講究的。包粽子,粽葉有要求,新鮮的竹葉;碧綠碧綠的;散發著淡淡的清香。端午節的前一天下午一切原料準備到位,潔白的糯米浸泡在清水裡,飽滿的紅豆,花生仁,都早已泡好,或是切好的五花肉塊,都早已用作料淹制好。五月初五的這天早上,勤勞的女主人把糯米炒香,用一些新鮮的粽葉包住糯米,在裡面放各種配料,然後用靈巧的雙手左折右疊,再用繩子層層纏繞,很快一個精緻的粽子便誕生了。包好的粽子放在鍋上蒸,等滿屋飄著粽子香的時候就可以吃了。煮熟了揭開鍋,屋裡頓時都瀰漫著竹葉和粽子的香氣。

  吃完粽子,便來到河堤上觀看龍舟賽。只見碧波盪漾的河面上,五顏六色的龍舟整裝待發,隊員們個個摩拳擦掌,彷彿勝券在握。而站在岸邊的觀眾比隊員們還要緊張,個個屏息凝視著河面。裁判一聲令下,一艘艘龍舟像離弦的箭一樣,飛一般地向前衝去。頓時,河面上鼓聲震耳欲聾。你們看呀!那些龍舟多麼威風呀!像凱旋歸來的勝利者。撓手們分別穿著紅短衣、藍短衣、黃短衣、白短衣、青短衣……頭上綁了塊白布,上面寫了幾個字——“奮鬥!奮鬥!努力奮鬥!戰勝困難!”他們如同軍隊一樣威風“加油呀!加油呀!”在人們的吶喊助威聲中,伴著急促的鼓點和響徹雲霄的響鑼,龍舟好手們鬥志昂揚、奮力揮舟,衝向彼岸。好一副龍舟競渡,百舸爭流的景象。

  多麼令人難忘的節日啊!一個催人奮進的節日。

端午節作文1200字_小學生作文4

  提起端午節,大家都不陌生,對端午節的習俗和來歷也應該略知一二吧!但是,一個地方一個風俗,有很多端午習俗大家都不知道,今天就由我來給大家詳細介紹一下吧!

  端午節為每年農曆五月初五,又稱端陽節、午日節、五月節、五日節、艾節、端五、重午、午日、夏節,本來是夏季的一個驅除瘟疫的節日。端午節是我國漢族人民的傳統節日,這一天必不可少的活動逐漸演變為吃粽子,賽龍舟,掛菖蒲、蒿草、艾葉、薰蒼朮、白芷,喝雄黃酒。據說,吃粽子和賽龍舟,是為了紀念屈原,所以解放後曾把端午節定名為“詩人節”,以紀念屈原。至於掛菖蒲、艾葉,薰蒼朮、白芷,喝雄黃酒,則據說是為了避邪。“中國端午節”為國家法定節假日之一,並列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歷代有大量詩、詞、歌、賦等文學作品傳世。

  此說最早出自南朝梁代吳均《續齊揩記》和南朝宗懍《荊楚歲時記》。據說,屈原投汨羅江後,當地百姓聞訊馬上划船撈救,一直行至洞庭湖,始終不見屈原的屍體。那時,恰逢雨天,湖面上的小舟一起彙集在岸邊的亭子旁。當人們得知是為了打撈賢臣屈大夫時,再次冒雨出動,爭相划進茫茫的洞庭湖。為了寄託哀思,人們盪舟江河之上,此後才逐漸發展成為龍舟競賽。百姓們又怕江河裡的魚吃掉他的身體,就紛紛回家拿來糯米糰投入江中,以免魚蝦糟蹋屈原的屍體,後來就成了吃粽子的習俗。看來,端午節吃粽子、賽龍舟與紀念屈原相關,有唐代文秀《端午》詩為證:“節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萬水千山粽是情,糖餡肉餡啥都行。糯米沾著紅棗香,粽葉包著朋友情。”不管怎麼說,聽完我的介紹後,是不是又知道了很多端午節的知識呢?

  寫端午節的600字作文4

  農曆五月初五是我國的傳統節日端午節,今年的端午節我學會了一個新本領——包粽子。

  端午節這一天,我看到家家戶戶的門上都插上了艾葉,有些人還佩戴了香囊。小朋友佩戴香囊的比較多。香囊的樣子各式各樣,都很漂亮:有菱形的、方形的、顏色有紅的、黃的……可好看了!我走在樓道里,樓道里飄香著粽子的味道,真香啊!我的口水都快要流下來了,肚子早已咕咕叫了!我跑到家裡,告訴媽媽我也想吃粽子,媽媽不緊不慢的說:“別急,別急,我們等會兒到奶奶家還要包粽子呢!”

  到了奶奶家,只見奶奶已經把材料準備好了:江米、紅棗、花生、箬葉。不等奶奶開口,我就搶著說:“做粽子可簡單了!我們把材料準備好,用箬葉一裹再一煮就可以了!”我有點兒得意,心想:奶奶一定無話可說了,我已經把做粽子的全部過程都說了下來,奶奶一定覺得我太聰明瞭。可奶奶說:“你說得簡單,包粽子可有許多講究呢!”我不相信,包一個小小的粽子能有什麼講究?

  開始包粽子了。我自告奮勇,決定第一個試試。我拿起箬葉,包住江米隨便纏了幾圈。纏出了個圓不圓、方不方,也不是菱形的東西。我拿出紅絲線,心想:奶奶平時給粽子“五花大綁”,真難看,我可以纏一個漂亮一點的嘛!我用線圍著粽子繞了兩圈,然後繫了一個好看的蝴蝶結,太美了!我自己都佩服自己。可我剛一鬆手,粽子就“散架”了。箬葉一鬆,江米從裡面掉了出來,讓我白高興一場。

  奶奶見了,來給我們做示範。箬葉經奶奶三折兩卷就包成了一個粽子。奶奶還教我們包粽子的竅門,大家試了好幾次,終於學會了。吃著自己包的粽子,心裡美滋滋的。

  今年的端午節,我學會了包粽子,收穫可真不小呀!

端午節作文1200字_小學生作文5

  端午節的前幾天,節日的氣氛就已經很濃了。艾草早已插在了門兩旁的上方,粽子葉安分地躺在了水裡,等待著自己的任務;酒米也在水裡泡著了。不過從小到大我都不知道為什麼要把它叫做“酒米”。這種米可以用來做米糟,米糟做成之後似有酒味,我想這也就是它為什麼被叫做“酒米”的原因吧!還有的就是這種米吃在嘴裡有點黏黏的感覺,就是比一般的米好吃一點。

  端午節的前一天晚上,不管有多忙,每戶人家都會擠出時間用來包粽子、捆粽子、蒸粽子,第二天的一大早,也就是端午節的早晨就可以吃到黏黏的粽子了,味道很好。當然,和粽子一起煮的還有大蒜、雞蛋、鵝蛋、鴨蛋,據說吃了煮熟的大蒜瓣可以敗火,也不知這說法有無醫學根據。

  眾所周知,包粽子是為了紀念屈老大夫,他那樣投身於汨羅江,若不拿粽子來孝敬孝敬河裡的魚神們,魚神們不高興,毀了屈大夫的身體,豈不有損於我們五千年文明古國的形象。只是我不明白,我們家鄉的粽子從來不往江裡扔,向來都是飽自己的口福,不拿先人當回事。或許是家鄉父老深知“粒粒皆辛苦”,且深諳節省之道,抑或是在我的家鄉根本找不到汨羅江,無處可扔,所以只好不扔了,自己吃掉,豈不樂哉!

  小時候,端午節的清晨,當我還在睡夢中的時候,感到先是肚臍眼裡一涼,接著是兩個耳朵一涼。我迷迷糊糊地用手摳了摳,睜開惺忪的睡眼,看到手指上有點黃黃的東西,還有淡淡的酒味,我便知道了這是媽媽為我抹的雄黃,避邪用的,看過《新白娘子傳奇》的人都知道,白娘子這千年蛇妖都抵擋不了的東西,有了它,小鬼們又奈我何!然而,當漸漸長大後就沒有這種避邪的待遇了。

  當自己受過雄黃的禮遇之後,躺在被窩裡的我便會被媽媽揪起來。我似乎總是這樣,很懶!不被揪是打死也起不來的。起來後我依然夢遊似的尋找洗臉水,這個時候是可以自己洗臉的了。在冬天裡,要不是媽媽威脅我說不洗臉就不讓我吃飯,我才不會去洗臉呢!我正在找臉盆的時候,讓媽媽把我拉到一個蓋著蓋子的大紅盆前,掀開蓋子,水盆裡有數十隻“賴包”(就是蟾蜍)。媽媽讓我用這裡面的水洗臉,說是可以祛毒。然而我是無論如何也是不會幹的,我不害怕賴包,但用那麼多賴包泡過的水洗臉,總是有一陣陣的噁心感,且害怕自己的身上會長滿像賴包身上一樣的疙瘩。但不去洗臉,只是我一廂情願的事情,爸媽說什麼也不會同意的,最後被“綁架”著洗了把臉,洗過之後,我便飛快地奔到水池旁,用肥皂重新把臉洗了一遍,但還是有一陣陣的噁心感!

  待到稍大,我再也不用為祛毒而煩惱的時候,我便在端午的清晨起了個大早,津津樂道地去抓賴包回來泡水給弟弟妹妹洗臉,且樂此不疲。看到他們痛苦的表情,我暗自高興,當弟弟妹妹聽說是我抓的賴包時,便對我恨得咬牙切齒,恨不得要剁了我,幸好他們打不過我。不過從此之後,弟弟妹妹老是用“仇恨”的眼光看著我。

  再之後,到了吃飯的時候,人們大口地嚼著粽子,吃著鹹鴨蛋,頭頂飄著艾草的清香,楚國的那個屈大夫早就被拋到了九霄雲外。

  端午節,這個古老而又傳統的節日,現在我卻無福消受,腦中一次又一次浮現小時端午節的景象。遠離家鄉的我沒有吃到粽子,也沒有看到家鄉的習俗,真的有點悵然若失的感覺。

端午節作文1200字_小學生作文6

  我以前,只知道端午是紀念屈原的,從去年,才從網上的資料中知道,關於端午的說法不止一個,並且引出了不小的爭論。有的說是紀念屈原,有的說是紀念吳子胥,有的說是紀念孝女曹娥,有的說端午本是長江流域古代百越民族的一種祭祠活動。其實,一個節日,給歷史文化相聯絡,要的就是一種精神。如果從這個意義上看,說紀念屈原更好。

  屈原和吳子胥,都是中國歷史文化名人,透過《史記》等著作可以看到,他們都是很有個性的人物。如果從文化精神的角度看,屈原的正直、愛國,更有典型性。而吳子胥的個人、民族遭遇及復仇特點更濃些。當然,仕吳而為吳服務,為興吳而直言且由此被害,這又給後人留下很多思索的材料。至於因家恨而借他國滅故國,這類事,雖然政治上代有事例,表現各異,但在道德上被人詬病,不宜成為文化祭祠的物件。

  曹娥投江,是古代文化的名典。曹娥的傳說,作為孝的典範,對人是教育意義的。只是,對這個典型,我們也要辯證地看。就現代人的眼光看,普遍意義的孝,永遠都需要。但,父溺水,曹娥沒有必要再投江,因為,投江是不能救父生還的。傳說的生還,客觀上不可能出現,什麼問題也解決不了。曹娥也是一條生命,以活人投江而死,換不來父親生還,這樣的死,豪無價值。以主觀臆造的救父傳說來說教世人,這很沒有說服力。但,這樣的傳說,偏偏在中國流傳千百年,這也說明了中國封建文化在許多地方的虛偽。說起二十四孝,其實,好多都有這種虛偽的成份。比如,王洋臥魚,想打魚未必身臥,身臥未必能得到魚。還有郭巨埋兒,那是很沒人性的,兒,也是一條生命。但,這樣的行為,罩上一個孝母的光環,就被人大加讚頌了。其實,母命兒命,都很重要。為人子者,要全力敬老愛老助老,為人父者,也要全力愛幼護幼育幼。老幼雙方,損害哪一方,都不是人性的作為。還有那個割自己肉為老人吃的孝婦,聽起來很受人尊敬,但,自己的肉,又能割幾次呢?下次老人還想吃肉,如果沒辦法繼續割,是不是算不孝呢?

  至於說端午源於古代祭祠,這個是很有可能的。或者,在屈原之前真的長期有類似的祭祠活動。屈子投江而死以後,人們就用以前圖騰祭祠的方式來祭祠屈子。我們寧可把百越人祭祠對端午的影響,僅侷限於祭祠的程式上,至於端午的精神,我們說,還來自於屈原。

  關於端午節的由來,有許多內容需要考證。有好多事情,現在很難說清。有些事,古文化專家學者才能考察的資格。但,我們關注的是現在端午節的內涵。中國人過端午,應當有個明確的說法。我們覺得,這端午,還是要確定為紀念屈原。用這位古代先賢,來教育後人,繼承和發揚千百年來中國人所崇尚的愛國、忠貞、高潔和不息求索的精神,增強中華民族的凝聚力。

  屈原,中國古代偉大的政治家、文學家。屈原的事蹟,深深地鐫刻在我們的腦海裡。屈原的愛國、忠貞、不與惡勢力妥協的高尚精神,哺育了一代代中國的仁人志士。至於他那些閃耀光芒的詩篇,更成了中華民族精神中重要的基因。在端午節到來的時候,我們向著奔流不息的汩羅江說:屈原的精神,萬古流傳!

端午節作文1200字_小學生作文7

  端午節更是老太太們展示手藝廣播愛心的時候。要給小孩們子,纏菱角,縫香囊,捻五色線。

  就說那菱角吧,那是小孩子怎麼玩也玩不夠的精美玩具。看上去顏色鮮豔,花花綠綠的,聞一聞有淡淡的藥香,小孩子們愛不釋手也就再說難免了。首先用硬紙折成菱形,可大可小,裡面裹上香草等藥物,再用五彩的線緊緊的纏起來,各種顏色相互搭配,整齊而不單調,形成美觀大方的線條圖案。這是盡顯個性特色和智慧的圖案,每個人的都不盡想同,而且每個小菱角也可能不盡相同。大的、小的,單個的、組合的。然後用五顏六色的線做成線穗,綴在下面,其中一根穿到上面來,可以用手提著,也可以掛起來。象一盞燈一樣,還不時溢位一陣的淡淡的草藥香味。做的小的成串掛在中間的角上,那可真成了一件玲瓏精巧的工藝品。有不少巧手還專門做好了拿到集市上去賣。很搶手的!簡單的造型,樸素的風格,卻完美的體現了鄉村古樸的民間藝術。

  還有香囊,也是孩子們的愛物。人們蒐集了各色各樣的花布,新的、舊的,零零碎碎的,顏色越多越好。用針密地縫起來,各色花布配以各種形狀,再組成不同的圖案,花樣之多真叫人目不暇接。最常見的有心形的,也有新月形的、古錢幣形狀的。在裡面放些香料。至於香囊下面是些什麼,花樣就不一而足了。多是把幹了的蒜薹剪了適當的長度,一節一節的穿起來,穿成好幾串在香囊的下面底面在用些花布做成些穗子,這些花布多是窄窄的,顏色都很鮮。更有人用各色的細綢做穗。小孩子們把這些掛在脖子上,或是系在釦子上,恰如一掛小小的香簾。這是孩子們驕傲的資本,小孩子們如果聚在一起,都會拿出自己的香囊,比比誰的更美,誰的更香。所以有的很早就開始為縫製香囊做準備了,用什麼布,用這麼線,做成什麼形狀,煞費了一番腦筋。縫香囊的時候,老人們是那樣的認真,神情是那樣的專注,把古老的傳說,把慈祥的愛意,美好的願望,善良的期待,把淳樸的心願一併縫入,讓這小小的香囊成為一件吉祥物,盼著晚輩們都能健康成長,成為社會的棟樑。

  再說說五色線。用紅、黃、藍、白、黑或是其它五種顏色的線捻成一股,這就要看老太太們的手上功夫了。手指不斷的輕輕的捻動著,五根線便在手中變魔術一樣合攏成五色均勻的一股了。這活看起來簡單,做起來不易。如是沒有一定的功夫,捻起來可就沒有那麼便當了,不是捻不成股,就是捻出來不均勻。或是太鬆,易散,或是太緊顯得不夠流暢。捻成的五色線如一條有著美麗花紋的五彩龍,系在孩子們的手腕和腳脖子上,用來避邪。以求兒童能夠健康成長,不被病魔所纏。農曆五月已經是夏天了,五色線便要戴到天陰下雨時,等到雷聲響過,就取下來扔在水溝裡。老人們說,那五色線會在雷雨之中變成龍。可憐天下父母心,五色線當然不會變成龍,但父母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期望是永遠不會變的。

  門頭艾、雄黃酒、菱角、香囊、五色線。這些伴我一天天長大的樸素的鄉間民俗,充滿著和諧、溫馨、關愛,和期望,如同人們對新一輩的那淳樸的心願,一輩又一輩流傳著。

端午節作文1200字_小學生作文8

  我們中國有著五千年的歷史,在漫長的歲月長河中,祖祖輩輩們留傳下了許多傳統節日,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端午節。每年農曆五月初五,是我國四大傳統節日之一的端午節,家家戶戶都會包粽子,還在家門口掛上艾葉,大人們還會給小孩子的脖子上掛上一個用線編織的五彩繽紛袋子,給袋子裡面裝上一個雞蛋。

  每到端午節的前幾天,媽媽就會買來新鮮的箬葉和潔白的糯米,還有我最愛吃的金絲蜜餞,她把糯米和箬葉提前一天浸泡好。媽媽先拿出兩片箬葉,把它們葉尾和葉尖相反放置再重疊,然後彎折成個漏斗的形狀,把糯米裝到一半的位置後加入一個金絲蜜餞,最後把糯米裝平到箬葉的高度,媽媽就把箬葉順著方向蓋在糯米上面,在用手掌把它壓實,緊接著把多餘的箬葉和粽子變成一個三角形狀,最後用細長的禾稈草把粽子捆住。我也開始學著媽媽的樣子開始包粽子,箬葉重疊,裝米加餡都沒問題,可是到了把它變成三角形時就不行了,我急得直冒汗,媽媽笑著說:“功夫不是一天就可以練成的哦,不急,慢慢來!”試了好幾次還是不行,最終還是向媽媽求救,媽媽放下手上的活手把手的來教我,好神奇,我的手在媽媽手的帶動下,三下就折成一個三角形,我的粽子總算大功告成。看著媽媽包的粽子個個精緻,真是佩服她。我和媽媽把包好的粽子放進裝有稻灰水的鍋裡,用慢火慢慢煮。聞著鍋裡飄出的粽子的清香,我口水快流下來。等到媽媽終於說可以吃粽子了,我怕不急待的解開粽子,白白的糯米已經變成了嫩黃嫩黃的,我很很的咬上一大口,那種芬芳甜蜜瞬間融到了我的心田裡。我問媽媽:“為什麼我們家的粽子比外面買的好吃,顏色還是黃黃的並且還有一股香氣?”媽媽答道:“這是稻灰水的效果”,“什麼是稻灰水呀?”我又問道,媽媽說:“選一把乾淨的稻草用火燒,灰燼用紗布在一個桶上,開水在上面淋過濾,澄清的水就叫稻灰水,這是媽媽老家的製作方法,是媽媽的姥姥教媽媽的。還有,用稻灰水煮的粽子叫稻灰粽,算得上中國古代的一大發明創造,古代的人將“灰湯”中所含的碳酸鉀巧妙地變成了粽子的髮色劑、賦香劑、品質改良劑、防腐劑和營養強化劑,是對食品科學的一大貢獻。”聽完媽媽的話後我深深感受到古人的智慧。

  吃完稻灰粽,我和媽媽來到河邊看激動人心的龍舟競賽。河邊人山人海,我和媽媽好不容易找到一個位置,河岸邊到處彩旗飄揚,河面上停著好多又細又長的龍舟,它們有的在船身繪畫龍鱗,有的船身稍畫上幾筆龍鱗,但是每艘龍舟都會插上隊旗。龍舟前面坐著一個敲鼓的,後面坐著幾排身強力壯的哥哥,他們手上握著劃漿目視前方,最後面坐著一個控制方向的人。“砰”地一聲,比賽開始了,一開始龍舟前進的速度比較緩慢,隨著鼓聲越來越快,他們前進的速度也越來越快。我為我最喜歡的那艘紫色的龍舟吶喊助威,隨著鼓聲的節奏大喊“加油,加油……”他們好像聽見我的吶喊一樣,乘風破浪,像一條龍一樣在水裡快速的遊動,超越一艘艘原本比它快的龍舟。最後,紫色的龍舟獲勝了!我興奮地跳了起來,好像自己獲獎了一樣。

  就是我們中國的端午節。我們不僅可以吃到美味可口的稻灰棕,還可以看到激動人心的賽龍舟。大家用這些方式來紀念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我們是炎黃子孫,我們要把這些節日傳承下去,併發揚光大。

端午節作文1200字_小學生作文9

  歷五月初五端午節,是我國最大的傳統節日之一。端午亦稱端五,“端”的意思和“初”相同,稱“端五”也就如稱“初五”;端五的“五”字又與“午”相通,按地支順序推算,五月正是“午”月。又因午時為“陽辰”,所以端五也叫“端陽”。五月五日,月、日都是五,故稱重五,也稱重午。此外,端午還有許多別稱,如:夏節、浴蘭節、女兒節,天中節、地臘、詩人節等等。

  說起端午節可能會讓你想起一個故事:

  屈原是中國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之一,也是我國已知最早的著名詩人和偉大的政治家。他創立了“楚辭”這種文體(也就是創立了“詞賦”這一文體),也開創了“香草美人”的傳統。

  據《史記》“屈原賈生列傳”記載,屈原倡導舉賢授能,富國強兵,力主聯齊抗秦,遭到貴族子蘭等人的強烈反對,屈原遭饞去職,被趕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他在流放中,寫下了憂國憂民的《離騷》、《天問》、《九歌》等不朽詩篇,獨具風貌,影響深遠。公元前278年,秦軍攻破楚國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國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終不忍捨棄自己的祖國,於五月五日,在寫下了絕筆作《懷沙》之後,抱石投汨羅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譜寫了一曲壯麗的愛國主義樂章。

  傳說屈原死後,楚國百姓哀痛異常,紛紛湧到汨羅江邊去憑弔屈原。漁夫們划起船隻,在江上來回打撈他的真身。有位漁夫拿出為屈原準備的飯糰、雞蛋等食物,“撲通、撲通”地丟進江裡,說是讓魚龍蝦蟹吃飽了,就不會去咬屈大夫的身體了。人們見後紛紛仿效。一位老醫師則拿來一罈雄黃酒倒進江裡,說是要藥暈蛟龍水獸,以免傷害屈大夫。後來為怕飯糰為蛟龍所食,人們想出用楝樹葉包飯,外纏彩絲,發展成棕子。

  以後,在每年的農曆五月初五,就有了划龍舟、吃粽子、喝雄黃酒的風俗;以此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

  端午節的習俗主要有:吃粽子於門上插艾或菖蒲驅邪,系長命縷,飲雄黃酒或以之消毒,賽龍舟等等。 粽子又叫“角黍”、“筒粽”,前者是由於形狀有稜角、內裹粘米而得名,後者顧名思義大概是用竹筒盛米煮成。端午節吃粽子,在魏晉時代已經很盛行。這種食品是在每年端午和夏至兩個節日裡食用。粽子還是一種節日往來的禮品。到了唐宋時期,粽子已極為有名,市場上常有粽子賣。現在,我們過端午節仍然免不了要吃幾隻粽子。粽子有不少花樣,有南北之別,東西之分。南方常用紅棗、花生、鹹肉等混在糯米中製成,也多見不雜別的食品,而去品味粽葉的清香的;北方多以棗、果脯等作為粽子的餡心。小小的粽子,似乎已經成了中國傳統的象徵,在人們心中佔據著一定的位置。 過去端午節還有躲午的習俗,此種習俗源於一 種信仰,即:五月為“ 惡 月” ,瘟瘡蔓延,重五是個不吉利的日子,所以父母都於是日將未滿週歲的兒女帶往 外婆家躲避,以逃脫災禍,故稱躲午。這無疑是古代科學不發達而產生的觀念,因為五月酷暑將至,蚊蟲滋 生,在沒有醫療衛生裝置的民間,容易發生傳染病,遂給人們帶來一種恐懼心理,於是產生躲午習俗,如今這一節日的一些古老習俗已經隨著社會變遷而消失了,但吃粽子、賽龍舟等習俗仍然流行 。

端午節作文1200字_小學生作文10

  農曆五月初五,是家鄉最有特色的日子----端午節.雖然端午節是中國人民中一個十分盛行的隆重節日,無論在中國南方還是北方,都有過端午節的習俗.但我感覺,南方的端午節要比北方的更有意思,氣氛更濃郁,更能表現端午節特色.

  端午節是為紀念偉大詩人屈原所定的節日.每到端午節這一天,我們家家戶戶都會包一種"中山蘆兜棕:.圓棒形的粗如手臂,用新鮮的竹葉來縛棕,裡面放有配料,分有鹹粽子和甜粽子兩種口味.甜粽子有蓮蓉,豆沙,慄蓉,棗泥:鹹的呢,就是鹹肉啊,燒雞,蛋黃,乾貝,冬菇,綠豆,叉燒等材料.包好的粽子放在一個鍋裡煮,等粽子熟了以後,會聞到淡淡的竹葉香,清香四溢,瀰漫整個廚房。

  解開扎藤,剝開粽子葉,甜粽子裡藏著紅紅的粽肉,鹹粽子裡白白的粽肉都升騰著蒸汽,散發著一種特有的蒸棕香.兩粽子用盤子放在一起,活塞兩顆亮晶晶的紅白寶石,糯米在燈光下晶瑩透亮散發著撩人撲鼻的濃郁糯米香,是幫極了!最最令愛吃甜食的我深愛的還是棗紅般的甜粽子.端午時節,家裡包了一大把粽子,總要送親戚朋友一大包,一大包的.其他人也用自家包的粽子作為謝意送給我們.因此,在端午哪天,我家總有從姨媽,外婆家帶來的吃不完的粽子.

  石溪久住思端午,館驛樓前看發機.顰鼓動時雷凌凌,獸頭凌處雪微微.衝破突出人齊譀,躍浪爭先鳥退飛。向道是龍剛不信,果然奪得錦標歸.這是唐朝盧肇寫的《競渡詩》。十分突出了龍舟賽的宏觀場面。然而,在我的家鄉廣州也有在端午節划龍舟的習俗,俗稱“扒龍船”。在端午節這一天村裡都會組織一次小型的“扒龍船”比賽。家家戶戶身強力壯的男人都要參加,女的靠一邊,只有觀看的份兒。五六條窄窄的,瘦長的舟子,前頭是一個大大的龍頭。十多個人坐在一起,奮力地划槳前進,力爭第一個到達終點。儘管下著針兒般的雨點兒,船上的人淋得遍體溼透,分不清是汗還是雨,但是這點是不要緊的。再這關鍵時刻,贏了比賽才重要。劃完龍船的男人會在中午的時候聚集在村裡的大祠堂內吃一頓豐盛的“龍船飯,然而我們村裡的女人也是沒份參加的,所以,到底有什麼菜式我也不清楚,因為,我是女孩子。

  村裡的“扒龍船”太小兒科啦!對我來說一點也不過癮。要看還是電視直播的,地地道道的龍舟賽。浩大的江面,二十多條“傳統龍”參加角逐。長長的龍船上坐滿了肌肉鼓鼓的大漢。中間是鼓手,前頭的人吶喊助威,聲勢震天,霸氣。威風,震撼。細雨霏霏,江水湧湧。在此,男兒盡顯勇敢,堅強本色,了不得!在北方,“扒龍船”的風俗是不常見的,因為北方的河流不如南方多,所以北方的端午節只吃粽子,不如南方的轟轟烈烈,激情熱鬧。這就是我家故鄉端午節的獨特之處所在。

  故鄉的端午節喲,你給了我多少喜悅和歡樂啊!端午粽飄香,龍舟響噹噹,好事成雙雙!端午節流露出的是地道故鄉情,是一種古老的傳統,是對詩人屈原的愛國精神一種欽佩,讚頌。吃著正宗的家鄉粽子,看著精彩的家鄉龍舟賽,心裡頭別有一番滋味。

端午節作文1200字_小學生作文11

  當地的漁夫划著小船去把竹筒裡的米撒下汩羅江給屈原。後來,大家把盛著竹筒的米改為粽子,把劃小船改為賽龍船來紀念屈原。大家為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才每年都過端午節。我們全家都非常敬佩屈原,因此,我們家每年都過端午節。

  端午節的傳統習俗就是吃粽子。因此,我們家有一個名副其實的包粽子好手——我媽媽。所以每年過端午節的時候,我們全家都能吃到許多粽子。我媽媽常說:用蘆葦的葉子包粽子最香。所以,她用蘆葦的葉子來包粽子。她在包粽子之前,先做好準備工作:把蘆葦的葉子放在水裡煮一煮,把準備好的糯米和棗分別洗一洗,準備工作就做好了。等蘆葦的葉子涼了以後,她就開始包粽子了。她先取三片葉子,把兩片葉子正著放,一片反著放,夾在中間,把這三片葉子捲成一個圓雉體的模樣,然後在裡面放上糯米,中間夾幾個棗,最後把葉子用線捆好,一個粽子就包好了。她包得又肥又大,活像一個老佛爺在睡覺。等她把粽子包完後,把它們放在高壓鍋裡蒸四十分鐘,再放三四個小時,使其入味後,就可以吃了!雖然我媽媽包的粽子的原料極其簡單,但是包出來的粽子卻是香噴噴的。香得使你只要一聞到味,就會挑起你的'食慾;只要你的餐桌前一有粽子,你就會大口大口地吃起來。所以,我每當吃粽子時,總是吃得很多,可能是因為粽子太合我口味了吧!說到合我的口味,我也不知道我媽媽包粽子有什麼“秘決”,每次包的粽子總是香噴噴的,吊人的胃口,使人饞誕欲滴,不得不吃得很多。

  我愛吃粽子,愛過端午節,愛享受節日的氣氛!

  兩千三百年前,一個清瘦老人,仰望蒼天,他在憂慮他那民生多堅的的國家,當傳來國都郢城被攻陷的訊息後,他徘徊在汨羅江邊,他憤怒,他哀傷,最後,他吟誦著"世人皆醉我獨醒",帶著滿腔的悲憤抱石沉入了江中。百姓們怕江中的魚兒吃他們敬愛的屈原的屍體,所以用粽葉包了稻米,撒到江中,讓魚兒吃,這樣就不會傷害他們敬愛的屈原了。可以這樣說,沒有一種食物能像粽子一樣寓意豐富,粽子的形狀稜角分明,象徵著屈原的人格稜角分明,不與世俗同流合汙;粽子的裡面包一顆紅棗,象徵著屈原的赤膽忠心……總之,粽子表達了人們對屈原的無比敬重。

  屈原絕沒有想到,生前他忍受無人理解的寂寞;而他死後,他的繼承者們貫穿古今,前仆後繼,層出不窮。李白,杜甫,岳飛,文天祥,蘇軾,辛棄疾,譚嗣同……,數不勝數的熱血男兒傳承著屈原的精神。可以這樣說,是他讓端午節熠熠閃光;是他讓湘水接受祭拜,是他讓國人由矇昧走向進步,古往今來,有多少人唱著"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去找尋真理;又有多少人拋頭顱,灑熱血來表達對祖國的愛戀。

  但是對於今天的中國人來說,屈原的精神從未像今天離我們這麼近,這麼親切。這些都源自5。12四川大地震,這場震驚海內外的災難,讓中國13億人民聯絡的更加緊密,讓中國人更加想念屈原。屈原那處在人生的逆境中,卻時刻懷著對祖國燦若日月的情懷,隨國家同呼吸,共命運,身雖死,情不改的愛國情結,不正是中國目前最需要的嗎 那江上競飛的龍舟,不正是13億人民同心協力划動的嗎 眾人划槳開大船,在大自然的強悍面前,人類團結一致,血脈相連。

  在這個粽葉飄香的季節裡,我們走的更穩,更堅定,無往而不勝。只因為我們心中有一個堅定的信念,那就是愛中國!

端午節作文1200字_小學生作文12

  1、端午節來源於屈原的故事:愛國詩人屈原出了一個能夠富國強民的好主意,但是沒有被國王採納,他反而被逐出宮中。屈原氣得不得了,跳進了汨羅江。當地的漁夫得知後划著小船把竹筒裡的米撒向汨羅江給屈原。後來,大家把竹筒盛米改為粽子,把劃小船改為賽龍舟來紀念屈原。我們全家都非常敬佩屈原,因此,我們家每年都過端午節。

  端午節的傳統習俗就是吃粽子。我們家有一個名副其實的包粽子好手――我的媽媽。每年端午節的時候,我們全家都能吃到可口的粽子。媽媽常說:用蘆葦的葉子包的粽子最香。所以,每年端午節媽媽都用蘆葦的葉子來包粽子。她在包粽子之前,先做好準備工作:把蘆葦的葉子放在水裡煮一煮,把準備好的糯米和棗分別洗一洗。等蘆葦的葉子涼了以後,她就開始包粽子了。她先取三片葉子,將這三片葉子捲成一個圓錐體,然後先放一個棗,接著在裡面放上糯米,中間再夾幾個棗,最後用線把葉子捆好,一個粽子就包好了。她包的粽子又肥又大,活像一個個老佛爺在睡覺。等粽子包完後,媽媽把它們放在高壓鍋裡蒸四十分鐘,再放三四個小時,使其入味,然後就可以吃了!媽媽包的粽子十分香,香得使我一見到粽子就會大口大口地吃起來。所以,每當吃粽子時,我總是吃得很多!

  過端午節除了要吃粽子,還要賽龍舟喲!

  我最喜歡看賽龍舟了,幾十個水手都拿著槳,奮力地划著,擂鼓的水手士氣高昂,用力地敲著。“加油,加油!”場外的拉拉隊激情洋溢,發出雷鳴般的吶喊聲、助威聲,水手們聽了不得不更加使勁划船。整個賽龍舟的場面非常壯觀、熱烈。

  吃粽子、賽龍舟,這兩樣傳統習俗共同編織了一個熱熱鬧鬧的端午節。

  2、兩千多年前,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在汩羅江邊仰天長嘆一聲,投入了滾滾激流,兩千多年後,五月初五成了傳統節日——端午節,大家包粽子、划龍舟、煮雞蛋,用各種方式來紀念這位偉大的愛國詩人。

  又是一年端午節,我很想體會體會這種氣氛,便向奶奶要求,讓她教我怎樣包粽子。

  包粽子,首先要把箬葉洗乾淨,在熱水中泡軟。再準備好棗子、雞蛋、肉等做陷,將自己喜歡的陷煮得香噴噴的,就可以開工了。先把長長的箬葉摺疊,圍攏來,做成一個窩,中間放進調配好的糯米和粳米,包出稜角。然後把陷放在米里,和在一起揉勻,最後把箬葉包著的粽子做成四角的形狀。

  這包粽子的功夫全在最後一道工序,你的粽子包得好不好,就看四個角是不是勻稱,是不是有型。我開始學的時候,總是把四個角弄歪了,不是成了六個角,就是揉成一團球了。

  奶奶就不止一次看著我的“傑作”發笑:“這,這能叫粽子嗎?你讓細線系在什麼地方啊?”

  我暈!感情粽子包出四個稜角是方便用細線繫著掛起來的,怎麼這世界上就沒有圓粽子呢?

  包好的粽子放進鍋裡用猛火煮,大約1小時後,改文火煮30分鐘就可以。

  在煮粽子的過程中,我總是急不可耐地要揭蓋子察看情況。因為從鍋裡飄出那粽子的香氣,饞得我直流口水。

  等待的時間總是特別的漫長,看到熱氣騰騰的粽子終於從鍋裡“解放”出來的時候,我高興得手舞足蹈。放在碗裡,用筷子剝開,就可以看到裡面金黃松軟的“粽肉”了,咬一口,美味無比,我差點連筷子都要咬下來了。

  今年端午節,我學會了包粽子,品嚐到自己勞動的果實,那感覺不是一般的甜蜜。

端午節作文1200字_小學生作文13

  今天我讀了一篇叫做《屈原投江》的文章,讀完以後我有很大的感想。

  屈原是楚國貴族中的傑出人才。精通曆史、文學與神話,洞悉各國形勢和治世之道;人聰明,口才好。司馬遷《史記》說他是“博聞強志”,“嫻於辭令”。20多歲就做了楚懷王的左徒。左徒比楚國的令尹只低一級,他對內和楚王討論國家大事,釋出號令,對外接待賓客,應付諸侯。楚王很信任他,還讓他草擬法令,又讓他出使齊國,聯合齊國反抗秦國。足見屈原是一個很有才能的人,但他的改革精神和措施,卻招來了楚國貴族大臣們的反對和嫉妒。反對者的代表就是楚懷王的寵妃鄭袖、兒子子蘭和上官大夫靳尚。這批人目光短淺,妒賢害能,只想維護自己的貴族特權,卻把國家的長遠利益置之腦後。可是他們的權勢很大,整天圍在楚懷王身邊,左右懷王的言行。昏憒的楚懷王,聽信了讒言,漸漸疏遠了屈原。

  於是,就有了屈原投江的一幕。

  好死不如賴活,寧可站著死也不跪著生,兩種態度都沒有錯的,不過現在看來更多的還是政治意義上的影響大一些,但也不能僅僅就當這是一場政治秀。死了名垂千古,不死就算他寫出了離騷還是無用文人一個,往身後來看,死的卻也值得。還有個問題,就是既然戰國七雄都是屬於華夏中國,那後世效忠哪個國家不都一樣嗎。回來看看屈原離騷之所以成為後世的榜樣,很大一部分是因為他愛國投江的影響使人們衍生的瞭解並愛好,其實同時代的宋玉等人寫的也很好,為什麼就比屈原名氣小呢?政治跟文學結合起來了啊。還有一個就是氣質問題了,屈原愛國,所以寫成離騷,如果他不愛國,或者說不愛的那麼強烈,不去投江,也就不會寫出那麼好的作品了。有句話叫做:楚雖三戶亡秦必楚。因為楚國滅亡的最冤,而楚人性格上也比較強硬,現在的楚地有人說土話“不知周,大概那時候流傳下的。我覺得屈原的死,也正好是一個心理上的刺激,所以秦朝滅的也那麼快,敗也由楚。

  有些人沒事就說什麼屈原是個偉大的愛國詩人。

  自殺的人,不管出與什麼樣的原因,都很難聯想到偉大,就算他愛國。

  當你看到有這樣一個節日,一定非常驚訝。是啊,那麼多的節日:“兒童節”、“勞動節”、“聖誕節”、“婦女節”、“國慶節”、“端午節”……應有盡有,可還從來沒有聽說過“泡泡節”呢?想知道嗎?請走進我們的校園,你就恍然大悟了。

  在我們學校,你總會看見有一些孩子,在廊子上吹泡泡,他們把泡泡“呼哧呼哧”地吹上天,泡泡便隨著風兒飄動。於是,許多泡泡緩緩地升上天空,然後又慢悠悠地飄落下來,在泡泡自己控制不了自己時,“啪”地一聲,儘管聲音極小,泡泡就這樣結束了自己短暫的一生。然後,許多新的泡泡又從我們的“嘴裡”誕生了,在孩子們歡快地 “吹促”下,它們一個個興高采烈地飛上了天……下課時,我們就會看見滿天的泡泡飄浮在空中。那泡泡總是一群群的,還有各種怪異的形狀:有愛心形的,有橢圓形的,有長方形的,有“8”字形的……五彩繽紛,令人目不暇接,給了我們無盡的歡樂,無限的遐想……可是,老師卻把吹泡泡當作違紀的事情,從我們課桌裡沒收了一隻只孕育泡泡寶寶的 “母親”,讓我們無比難過與遺憾。我覺得,學校裡五彩斑斕的泡泡,是校園裡一處美景,彷彿是春天裡第一縷彩虹,儘管它們的生命短暫,卻充滿無比的活力。

  “泡泡節”又是什麼意思呢?從昨天到今天,一直好像是一個吹泡

端午節作文1200字_小學生作文14

  我的家鄉在湖北,時至五月,家鄉的空氣裡瀰漫著粽子的香味。是啊,端午節到了!端午節在湖北俗稱端陽,五月五,是端陽;門插艾,香滿堂;吃粽子,喝黃酒,龍舟下水喜洋洋!正如這首民謠所唱,在每年的端午節,湖北各地均有賽龍舟、吃粽子、喝黃酒、懸艾草的習俗。其中賽龍舟最有特色,在宜昌市秭歸縣端午龍舟競渡,非常隆重,還有祭祀、招魂等紀念愛國主義詩人屈原的活動。

  檢視史書,關於端午節的起源有紀念直言敢諫的伍子胥之說、有同情孝女曹娥之說、有紀念愛國詩人屈原之說。而在家鄉,千百年來,尤以紀念屈原之說影響最廣,佔據主流地位。

  據史書記載,屈原為戰國末期楚國丹陽(今天的湖北宜昌市秭歸)人,是春秋時期楚懷王的大臣。他倡導舉賢授能、富國強兵,力主聯齊抗秦,遭到貴族子蘭等人的強烈反對,屈原被去職與流放,卻寫下了憂國憂民的《離騷》、《天問》、《九歌》等不朽的詩篇。公元前278年,秦軍攻破楚國京都,屈原眼看國家被侵略,含恨報石投江,楚國百姓聞訊奮起駕舟營救,此後逐漸發展成為龍舟競賽。百姓又怕江河裡的魚吃屈原的身體,就紛紛拿米團投入江中,後來便有了包粽子的習俗。每年的端午節龍舟競渡和吃粽子等祭拜習俗,體現了百姓對愛國詩人的敬佩與思念。

  從20xx年起,我國將端午節規定為法定節假日。20xx年,中國端午節列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這也是中國傳統節日中入選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專案。

  千山萬水粽是情,千秋猶憐屈子心,詩人仰天出門去,世間難覓離騷人!端午節紀念屈原的文化源遠流長,其在文學方面的造詣,是中華文明史上璀璨的明珠;其高雅的文人氣質和不屈的愛國主義精神代代相傳。

  又是一年端午節,隨著知識的增長,我對端午節的來歷和意義有了更深的瞭解,其風俗習慣及文化傳承,增強了我們青少年的民族自信心與自豪感!

  4端午節作文

  每當端午來臨時,每當粽子飄香時,總少不了一番趣味!

  端午是有趣的。在端午來臨前,人們就開始包粽子。我奶奶可是包粽子的高手,一些普普通通的粽葉,一些普普通通的糯米,一根普普通通的繩子,在奶奶的手裡,翻來折去,最後打上結,一個正三角形的粽子就完工了。不一會兒,桌上就出現了許多粽子,遠遠看上去,粽葉嫩得發亮,漂亮極了。粽子下鍋了,煮粽子大約需要一小時,我靜靜地坐待著,聚精會神地看著。畢竟我只是一個五歲的孩子,因為太困堅持不住,就蹲在地上睡著了……

  乍時,一股淡淡的清香沁人心脾,我醒了過來。只見竹籃裡放著一些熱騰騰的粽子,我立刻站起來,跑到竹籃邊,拿起一個粽子,燙得我來回走動。我把粽子放在桌子上。粽子冒著熱氣,散發香氣,粽葉上還有點點水珠。我小心翼翼地剝開墨綠色的粽葉,

  只見潔白的米團裡彷彿嵌著幾顆深紅油亮的瑪瑙,很是好看。

  我一口咬下去,米團黏而不膩,像雪從口中劃過,只留下淡淡的清香。粽子實在是太好吃了,吃得我嘴上都是糯米,像一隻大花貓,奶奶看到我這個樣子,不由得笑了起來,我不知道奶奶為什麼笑,就也跟著笑了起來。

  在父母的那個時代,端午是忙碌的,因為麥子熟了,該豐收了,於是,人們紛紛拿起鐮刀,只顧收麥當然沒有幹勁兒,所以來了個“割麥比賽”。“三——二——一,開始!”大家你追我趕,耳邊不停傳來“嘶嘶”聲。他們的手變黃了,大汗淋漓,心裡卻是喜悅的。他們深情地望著一望無際的天空,露出了甜蜜的笑容。

  端午是忙碌的,端午更是有趣的!

端午節作文1200字_小學生作文15

  今晨起得很早,想去早市買些菜蔬,隨手關門的時候,竟在門楣上方發現了一束繫著紅繩的艾草,哦,我恍然想到,又是一個粽葉飄香的端午來了。也不知是哪位善意的友鄰,給我在門前掛了驅邪的艾草,滿心的感激又不知和誰道謝。

  細細想來,中國的每個傳統節日都充滿了厚重的人情味,互贈禮物,互表心意,已成為每個節日的潛則,這些叫人心生溫暖的小舉動,串連起了國人傳統美德的延續,禮儀之邦的盛名也遠播海外,這也是許多外國人神往炎黃文化的所在。

  每逢端午節來臨,孩童們的手腕上都繫著五彩繩,有的胸前還佩著香囊,等端午節過後,便把五彩繩扔進河裡,大人們說:“這樣做可以驅避邪氣,帶走百病,讓人健康好運。”這樣的說法雖有些迷信,但也是節日的一種習俗特色,把節日氛圍營造得更加濃烈。端午節的清早,家家戶戶的門楣上,都插上了碧綠的艾草,忘了插艾草的人家,總有好心的鄰居給插上,這時,悠長悠長的巷子裡飄起了濃濃的粽香。

  東北的粽子不像南方那般精緻。我小的時候,包粽子的材料也只有江米和黃米兩種,條件好的用江米,而農村用的基本都是黃米,粽子包的雖然簡單,但蘸著甜甜的白糖,吃起來還是口齒留香,餘味難忘。如今,粽子已經是中國傳統美食的經典,大江南北,口味繁多的粽子,誘惑著我們的味蕾,但是卻再也吃不出兒時的心情和味道了。

  關於端午節的傳說有很多種,我只記得其中的一二。《史記》;《屈原賈生列傳》記載:屈原,是春秋時期楚懷王的大臣。他倡導舉賢授能,富國強兵,力主聯齊抗秦,遭到貴族子蘭等人的強烈反對,屈原遭饞去職,被趕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在流放中,他寫下了憂國憂民的《離騷》、《天問》、《九歌》等不朽詩篇,獨具風貌,影響深遠。公元前278年,秦軍攻破楚國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國被侵略,心如刀割,他抱著忠於故國的玉碎之心,於五月五日,在寫下了絕筆作《懷沙》之後,抱石投汨羅江身死,實現了“士當以死報國”的未了夙願。後人“惜而哀之,世論其辭,以相傳焉”,因此,紀念屈原之說影響最為深遠。

  另一傳說是紀念春秋時期的伍子胥。伍子胥乃楚國人,父兄均為楚王所殺,後來子胥助吳伐楚,五戰而破楚都,楚平王雖死,子胥掘墓鞭屍三百,終報父兄之仇。吳王闔廬死後,子胥佐夫差百戰百勝,吳國攻越大勝,越王勾踐請和,夫差許之。子胥建議,徹底滅越,吳王不聽,後吳國大宰,受越王賄賂陷害子胥,夫差聽讒言,賜劍與子胥以此死。子胥本為忠良,視死如歸,死前對人說:“我死後,將我眼挖出懸於吳京之門,以看越國滅吳,”便自刎而死。夫差聽說大怒,令取子胥之身裝在皮革裡於五月五日投入大江,因此,民間便有了端午節為紀念伍子胥之日的傳說。

  無論是哪一種傳說,其實都是在謳歌一種氣節,紀念一種品格,自古以來中國人崇敬“大義凜然、視死如歸、忠誠報國”,有民族氣節的名士和英雄,所以每個節日都有一個或悲壯,或美麗的傳說故事,讓我們在美好的節日裡,既能享用美食,又能經歷一次人性品格的陶冶和昇華,這也是中國文化博大精深的妙處所在吧。

  在這粽子飄香,艾草青青的夏日,在我們品嚐美味與家人團聚的時刻,讓我們向那些浮沉在歷史星河中的英靈們,敬上一盞淡淡的雄黃酒,奉上一枚甜甜的糯米粽,他們那些美好的傳說故事,似一座豐碑,永遠銘刻在世人的心裡,正所謂:“國亡身殞今何有,只留離騷在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