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端午節> 端午節包粽子的作文12篇

端午節包粽子的作文

端午節包粽子的作文12篇

  在日復一日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有寫作文的經歷,對作文很是熟悉吧,作文是人們把記憶中所儲存的有關知識、經驗和思想用書面形式表達出來的記敘方式。相信許多人會覺得作文很難寫吧,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端午節包粽子的作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端午節包粽子的作文1

  說起端午節,大人們可能會說:“端午節,扒龍船囉!”不過,要是問起像我和表弟的“小饞蟲”,肯定會說:“噢耶!吃粽子囉!”可不是嗎?粽子香噴噴、熱騰騰的,一口咬下去,糯米和綠豆混夾在一起的味兒真是妙不可言!對於我來說粽子除了肥豬肉外,全都是超美味的“人間極品”!

  不過粽子平時吃得雖然多,但我卻不知道是怎麼做的。於是,今天一早我就拉著爸爸媽媽飛一般地趕到“超級大廚”——姥姥的家裡“偷師”,嘿嘿,不過主要目的還是吃姥姥做的色香味俱全的粽子。

  到了姥姥家,一看到姥姥,我就撒嬌地說:“姥姥,姥姥,我要吃粽子!”說著,還調皮地向姥姥眨眨眼。姥姥笑著說:“我的乖孫女,難道我還不知道你想幹什麼嗎?每逢過節你都來我這吃東西,不是嗎?我早準備好了!”“哇!”我衝上前一把抓了一隻大粽子,剝開粽葉就往嘴裡送,還不忘說:“還不是因為姥姥您這位‘大廚’做得好吃嗎,好吃!”媽媽這時候說:“我說,你不是來學做粽子的嗎?怎麼只顧著吃呢?”“哦!”說罷,我又抓起一隻粽子邊吃邊學。

  只見姥姥戴上“大廚帽兒”,身披“大廚戰衣”,“好威風啊!”我叫了起來,全家人都被我逗笑了。“開始授課,安靜!首先要準備好綠豆和糯米。綠豆呢,要泡一段時間,泡軟,把皮去掉;而糯米也要泡一陣子。還有粽葉要泡一下,然後一片一片地清洗乾淨。這些都要預先準備好,懂了嗎?”“是。”我似懂非懂地點點頭,姥姥把兩片粽葉交叉著疊在手上,做成漏斗形,然後分別放下一層糯米、一層綠豆、一片醃製好的豬肉,再放一層綠豆、一層糯米,覆好粽葉,大概做成三角形的樣子,最後用水草紮好,粽子就大功告成了。就這樣一再重複上述的步驟,所有的粽子都被我們做好了。

  經過漫長的等待,姥姥終於把粽子蒸熟了,我迫不及待地又拿起了一個美味的粽子……

端午節包粽子的作文2

  “五月鶯歌燕舞日,又到粽葉飄香時。片片葦葉片片情,天天都有好心情。幾枚紅棗幾顆心,祝你開心又順心……”當媽媽讀到這篇短文時,我便知道端午節來了。

  端午節那天,媽媽準備包一些粽子,叫我搭把手,我欣然答應了。

  我和媽媽早早地就起床了,手接著地到菜場上買包粽子的原料,媽媽精心挑選了一些粽葉,買了十斤糯米。我嚷著說要吃肉粽,媽媽笑呵呵地說:“好好好!小饞貓,給你做肉粽!”轉過身去買了二斤豬肉和一些紅棗赤豆。

  回到家,媽媽叫我把粽葉先洗乾淨,燒上水,然後把洗乾淨的粽葉輕輕地放入水中煮熟,接著把煮熟的粽葉放到盛滿冷水的盆裡浸泡一會。媽媽解釋:“這樣葉子不會發黃,碧綠碧綠的葉子包起粽子來可漂亮了。”

  粽葉準備好了,接下來該拌餡了。媽媽把肉切成小方塊,倒上若干醬油、雞精、鹽拌勻,醃製半小時,讓它入味。我學著媽媽的樣子把買來的糯米、紅棗、赤豆分別洗乾淨,最後按照比例把紅棗、赤豆倒入糯米中。哇!白白的米,紅紅的紅棗和赤豆,好漂亮呀,象一鍋閃閃發光的珍珠瑪瑙。

  開始包粽子。我搬來小板凳,坐在媽媽身邊,我學著媽媽的樣子在粽葉裡抽出一張比較大的粽葉,打算包一個小粽子。我先把葉子裹成一個漏斗型,然後把拌好的“珍珠”放入“漏斗”,輕輕用手壓一下,三角粽的形狀出現了。我手忙腳亂地把葉子沿著三角粽的輪廓繞呀繞,可是粽葉好象不聽使喚,我用力過猛,葉子碎了,還好米沒有漏出業。我胡亂地往粽子上繞線。這哪裡是粽子呀!簡直是個“傷兵”,我忍不住自己都笑了出來。

  在媽媽的精心指導下,我終於包成了一個看起來順眼的小粽子。我一次一次地包,我一次一次地學。最終,我和媽媽一起包完了所有的米。看著我的傑作,我滿意地笑了。

  晚上,我吃著自己親手包的粽子,心裡美美的。

端午節包粽子的作文3

  端午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這一天,人們插艾葉、賽龍舟、包粽子……今年端午節,我學會了包粽子。

  家裡還有蜜棗和粽葉,媽媽讓我去超市買兩斤糯米。我拿著錢跑向超市,到了超市裡,我在二樓找到了糯米,在服務員阿姨的幫助下,稱好了兩斤糯米,然後到樓下結賬。

  我高高興興地買回了兩斤糯米,在媽媽的指導下,我先淘米,淘了兩遍,然後接上水,把糯米泡上。

  下午,米泡好了,媽媽也把粽葉煮好了。我從冰箱裡拿出蜜棗,又拿了一把剪刀和棉線。包粽子的東西都齊全了,我開始在媽媽的指導下包粽子。

  “先認清粽葉的反正面,正面要卷在裡面,然後把粽葉捲成一個漏斗形狀。”媽媽邊示範邊說,“放進去一些糯米,放一半就行了,再拿個蜜棗放到米的中間,上面再放一些糯米。”

  我照著媽媽的樣子,把粽葉捲成一個小漏斗。媽媽看了看,說:“反了,方向卷反了,你看,是往外卷,不是往裡。”我只好把我剛卷好的小漏斗給拆開,再重新卷。媽媽看了說:“嗯,這次卷對了。”

  我往裡面放了一半的米,又拿了一顆蜜棗放進去,上面用米給填住。媽媽說,米不能填得太多,不然就包不上了。

  我照著媽媽教的,把上面的粽葉折過來,蓋住糯米,再順著三角形的形狀把粽葉纏起來。哎呀!不好!粽葉裂開了!這可怎麼辦?我連忙向媽媽求救。

  媽媽說:“沒關係,再拿個粽葉把它包起來。”在媽媽的幫助下,我終於包好了一個粽子,我用棉線把它纏起來,一個粽子就完成了。

  接下來,我又包了許多迷你小粽子,我還讓媽媽給我拍了照呢!我覺得小粽子比大粽子好包多了,並且還超級可愛。

  在我和媽媽的共同努力下,粽子很快就包完了。我們把它們放進高壓鍋,開始煮。

  我等得好著急啊!晚飯我只喝了點小米粥,媽媽問我為什麼不吃饅頭,我說,我要留著肚子吃粽子。

  終於等到粽子出鍋了。我迫不及待地盛了我自己包的小粽子,拿剪刀把纏在上面的繩子剪掉,露出了軟軟香香的糯米,我咬了一口,米的清香、粽葉的清香,蜜棗的香甜混合在一起,那味道,是誰都抵抗不了的。

端午節包粽子的作文4

  “粽子香,香廚房。艾草香,香滿堂。”端午節到了,按照中華民族的民風民俗,端午這一天,人們要包粽子、賽龍舟、掛艾草,猜燈謎等。今天,奶奶教我包粽子。

  粽子是用青青的箬竹葉包的,裡面裹著白白的糯米。根據餡的不同,花樣也多:豆沙粽、鮮肉粽、八寶粽、紅棗粽、蛋黃粽、火腿粽等。

  奶奶是包粽子的能手。瞧,她熟練地把兩片箬竹葉一扭,尖角“畚斗”的形狀就出來了。然後,她往“畚斗”裡裝米,又用手壓實,多餘的粽葉按下,做好蓋子,最後用繩子捆緊,三下五除以二就包好了一個粽子。

  我看得入神了,也想學包粽子。我拿起一片箬竹葉,一扭,嗨,也成了一隻尖角畚斗!挺簡單的嘛!我得意洋洋地給奶奶看。“錯了!”奶奶放下手中的粽子說,“包粽子是有講究的,你看,這箬竹葉光滑的一面是正面,顏色綠一些;粗糙的一面是反面,顏色淺一些,柄莖突出。包粽子時,要正面朝裡,反面朝外。”奶奶一邊說一邊放慢速度給我做示範。

  等我學著把尖角畚斗做好了,一勺一勺往裡面裝糯米,中間放了香香的火腿鹹肉餡,再蓋上糯米,想用箬竹葉包上,可糯米像淘氣的孩子老往外鑽。怎麼辦呢?“傻孩子,一口氣吃不了大胖子,你米放得太多了。只要放八成滿就可以了。”奶奶幫我倒出一些米,接著用右手掌心把“畚斗口”多餘的箬竹葉壓下,當作蓋子蓋上,右手按住蓋子,倒過來,把長出的箬葉按在粽子外表面,最後用繩子捆緊!這一步是最難的。我看一步學一步,看一步學一步……試了好久好久,終於包出了一隻長有四隻角的粽子了。

  我又包了第二個,扎繩子時突然想起忘了放餡,只好拆開箬竹葉,重新放,這回我放了一個大大的紅棗餡。要蓋“蓋子”了,我又請奶奶幫忙,奶奶告訴我:“包粽子時米一定要壓實,繩子要捆緊,這是需要力道,需要反覆練習才有的經驗,你多練多包,總會有進步的。”

  是的,學做任何事都需要多練。我一邊包一邊學,包了一隻又一隻,慢慢摸索出了一點經驗。這真是熟能生巧啊!

  奶奶把包好的粽子放鍋裡煮。一個多小時後,一掀開鍋蓋,煮熟的粽子就飄出一股清香來。剝開箬竹葉,咬一口,真是又黏又甜。

  這個端午節,我不僅學會了包粽子,品嚐了粽子的美味,還懂得了好多好多。這個端午節,我過得快樂又有意義。

端午節包粽子的作文5

  今天是農曆五月初五,也就是我國的傳統節日——端午節。我和媽媽買來了糯米和粽葉,準備自己包粽子。

  我好奇地問媽媽:“為什麼要包粽子呢?”媽媽告訴我:“端午節是為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傳說,屈原跳進汨羅江後,人們怕他的軀體被魚兒吃了,便用糯米包成粽子,在五月初五這一天將粽子投進汨羅江,讓魚兒去吃這些粽子,不去吃屈原。後來,包粽子就逐漸成為了一個民間習俗。”在不知不覺中,我們已經回到了家。

  回家後,洗完手,便正式開工了!我覺得挺好玩,便報名參加了包粽子。外婆先給我做了一個示範,並指導我完成了一個。我覺得十分簡單,可是,一離開外婆的指導,我自己包時,手卻怎麼也不聽使喚,總也包不好。

  包粽子要先將粽葉裹成一個漏斗的樣子,但下面沒有洞,是一個三角形,再舀一勺糯米倒進去。可我卻不能完成這個簡單的工作。總裹不好,看不準位置,不是高了就是低了。有時看似裹好了,但到糯米進去時,粽葉被我包成了名副其實的漏斗。倒進去的糯米一顆顆的往下漏。我有一點灰心,但沒有放棄,繼續努力著。

  希望突然就會包了,可現實是殘酷的啊,我還是沒有成功。我完全放棄了,去看動畫片去了。可一想到待會兒吃著自己親手包的粽子,那該有多好啊!這個念頭使我放下遙控器,又回到餐桌,和媽媽一起包粽子。我仔細地觀察著外婆是怎麼包的,我掌握了一些技巧後,便自己包了起來。

  我把粽葉的大約三分之一處掐住,然後把下面的三分之一裹上來,裹好後,我仔細地檢查了裹緊沒,有沒有漏洞。我舀了一勺糯米倒進粽葉裡,再用剩下的粽葉像平時折星星那樣,圍著最初裹的那個形狀裹幾圈。終於快大功告成了,我用線把粽子裹得嚴嚴實實的,還調皮地打了一個蝴蝶結。

  終於包好了一個粽子了!我高興極了,有了第一次的經驗,我後來包粽子就順利多了。不一會兒,就包了好多粽子。外婆包粽子拿到了鍋裡,午飯時就能吃到香噴噴的粽子了!

  午飯時,粽子終於閃亮登場了!我和哥哥爭先恐後地搶著又香又甜的大粽子。這些用我的汗水換來的粽子,我總覺得我自己包的粽子要比商場裡賣的好吃一百倍!

  從這件事裡,我明白了:一定不要放棄,只要努力就會有收穫的!

端午節包粽子的作文6

  看見姥姥昨晚泡了紅小豆,以為她要煮粥,可又見她拿出深綠色的葦葉,黃綠色的馬蓮。我恍然大悟,原來姥姥是要包粽子了。

  “萌萌,你知道端午節的由來嗎?”姥姥一邊問我一邊把昨晚泡好的江米、紅小豆,還有用許多調料醃製好的半寸見方的肉塊兒,擺放在桌上。“當然知道。”我得意洋洋地答道,“據說將五月初五定為端午節,是為紀念戰國時期的愛國詩人屈原。楚懷王不聽屈原的‘聯齊抗秦’主張,屈原在報國無望的情況下,抱石投汨羅江,以身殉國。江兩岸的村民得知這一訊息,蜂擁般的來到江邊,男人們划船奮力打撈,婦女、兒童和老人們則將葦葉包成的粽子投入江中,以免飢腸轆轆的魚蝦蟹有損屈原的身體,這便是端午節龍舟競渡,吃粽子習俗的來歷。”

  “萌萌真棒,懂得知識真多,那你過來,來看姥姥怎麼包粽子。”我和姥姥來到廚房,把馬蓮、葦葉放在開水裡煮了大約三分鐘,馬上把它們從熱水裡撈出來,放到冷水裡冷卻。“為什麼要放到冷水裡冷卻?”姥姥笑眯眯地對我說:“原來你也有不懂的問題啊!好,我告訴你,那是為了防止葦葉和馬蓮變黃,要不然不就不好看了嗎?”

  姥姥把從冷水中撈出的兩片葉子的正面(沒莖)一上一下地排好,沾上水,雙手抓住葉子,向後對摺成漏斗形(底部無洞),左手托住卷好的葦葉,右手拿勺挑進三分之一的米,再放入甜絲絲的大蜜棗,蓋上一層江米後,右手抓起葦葉的上半部,左手拍打葦葉的底部,這麼做是為了讓粽子的“漏斗”裝得滿滿的,用多餘的葉子蓋上頂部,再用馬蓮捆綁結實,在粽子上系一個蝴蝶結。“姥姥,我還想吃肉粽呢。”“彆著急,慢慢來。”

  隨著時間的推移,肉粽子、豆粽子、甜棗粽子全都裝進了鍋裡。當粽子裝進鍋裡三分之二時放水,水沒過粽子一寸高後蓋上鍋蓋,用大火燒十分鐘後,高壓鍋發出“噝噝”聲,再蓋上閥門,改換成小火,這時,滿屋就已經開始飄動著粽子的清香。

  我的心像閥門蓋一樣跳動著,呼吸著粽子葉的清香。期盼著,期盼著,這鍋粽子趕快煮熟,耳旁彷彿聽到:“桃兒紅,杏兒黃,五月五,是端午;葦葉香,飄滿堂,粽葉香,包五糧;剝個粽子裹上糖,幸福生活萬年長”的祝福聲。

  一個小時後,姥姥開啟鍋蓋,我迫不及待地剝開粽子,放到嘴裡,“啊!真好吃。”

端午節包粽子的作文7

  我愛吃香噴噴的粽子,也看過別人包粽子,卻從未動手包過。一年一度的端午節又來到了,我決定做一件有意義的事——學包粽子。剛好,學校組織了小記者學做鹹鴨蛋和包粽子的活動,我迫不及待地報名參加了。

  到了那一天,老師讓我們排隊到食堂洗手,準備包粽子。當我們洗完手到食堂的時候,幾位老師和食堂的婆婆已經在包粽子了。

  老師告訴我們,今天我們學包三種粽子:一種是三角粽,用來包肉餡;第二種是四角粽,用來包紅豆餡;第三種是枕頭粽,用來包蛋黃餡。

  開始包了,只見老師先捏起兩片粽葉輕輕一卷,便成了一個空心的圓錐形。可我捲來捲去還是一個直筒。老師見了,在旁邊指點:“左手捏緊粽葉一角,右手將另一角往裡卷,下面拉緊,上面放鬆一些。”在老師的指點下,我卷好了粽葉。接著往角筒裡放入一些糯米,塞上紅燒肉,再用糯米把肉蓋得嚴嚴實實,可是糯米就像調皮的孩子似的接二連三地跳出來。我急得直跺腳,幸好老師幫我解了圍——倒掉多餘的糯米,然後按實,我才舒了一口氣。

  經過小挫折,我這次總算堅持到了最簡單的步驟——扎繩。喜歡吃粽子的人都知道,粽子要包嚴實紮緊才好吃。我接過粽繩,把粽子“五花大綁”後,還別出心裁地打上一個可愛的蝴蝶結。大功告成,我拿起粽子準備放到旁邊的桌子上,可是不小心扯到了線頭,只聽得“嘩啦”一聲,糯米們像飛珠滾玉一般散落在地上。嗚嗚……我又得從頭做起。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我終於又重新把粽子包好了。

  第二天早上,老師把我們煮熟的粽子送到了我們的教室,我拿到粽子以後,迫不及待地品嚐起來。嗯,糯糯的,香香的,果然是自己做的粽子最好吃!

  這次學包粽子,讓我明白要學好一種本領,誠心、細心、恆心可真是一樣也不能少啊。

端午節包粽子的作文8

  端午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始於中國的春秋時期,至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吃粽子、賽龍舟的風俗,以此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

  明天就是端午節了,我和媽媽決定今天包粽子。媽媽先買來優質的大米、蠶豆、紅豆、花生、蜜棗和粽子葉。首先,先提前把蠶豆、紅豆、花生泡上,這樣利於煮蒸。再把粽子葉放在水裡泡。媽媽說:葉子泡泡就新鮮了。媽媽把葉子兩頭剪掉,把不好的挑出來。然後,開始包了。拿兩三個粽葉圍成一個漏斗的形狀,拿一個花生堵住漏斗的口,再把大米、蠶豆、紅豆、花生、蜜棗放到葉子裡,然後包住頭部,不讓大米漏出來,最後用線把粽子系的嚴嚴實實。這樣一個粽子就包好了。看到媽媽包得這樣嫻熟,我好生羨慕,就對媽媽說:“媽媽,你教教我吧!”媽媽笑著點點頭。

  我連忙搬了一個小凳子,坐在媽媽身邊,跟著媽媽學了起來:我也先把粽子葉圍成一個漏斗的形狀,就慌里慌張的把大米等東西裝到裡面,當我用粽葉裹它們的時候,它們卻從漏斗下面竄了出來,“傻孩子,沒用花生米堵口吧。”我仔細一看,哎呀,都怪我粗心。重新再來吧,我又拿起兩片粽葉圍成漏斗形狀,我先用花生堵住下面的口,再往裡面填滿東西,最後放上一粒蜜棗,開始用粽葉裹的嚴嚴實實,然後用繩子把粽子繫上。我滿心歡喜,驕傲地讓媽媽看,可“砰”一聲就開了,米散了一地。媽媽說:“你係得太鬆了,一定要把繩子繫緊。”我再次拿起兩片粽葉,重新包了起來,這一次我認真掌握了包粽子的要點:圍漏斗,堵漏口,填東西,裹嚴實,繫結實。一個完美的粽子包好了。就這樣,一個、兩個、三個……直到包完為止。

  最後,媽媽把粽子放到鍋裡煮。幾個小時後,香甜可口的粽子,終於出鍋了。我吃著自己親手包的粽子,心情格外的美好!

端午節包粽子的作文9

  街邊那一個個圓圓的飽滿的粽子,散發著香氣,我的記憶也隨著這味道飄回了一年前。

  美好的一天從早晨開始,暖暖的陽光灑在身上,似乎一切都那麼美好。今天是端午節媽媽一大早便帶我去菜市場挑選粽葉,媽媽帶我來到一個攤位前,買粽葉的是一位叔叔,精心給我們挑選了一捆粽葉,媽媽年年都來這買,他家的粽葉十分新鮮,幽綠的葉子上還帶著幾滴清晨的露珠。隨後媽媽又去買了糯米等其他材料,買好東西我們便回家了。

  媽媽今天要教我包粽子,等會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叔叔阿姨他們都會來我家吃飯。媽媽讓我把粽葉和糯米都洗乾淨,晶瑩圓潤的糯米在我的手裡翻滾著,我用手輕輕擦洗著粽葉,絲絲的冰涼傳到我的心尖。我看著媽媽一連串行雲流水的動作羨慕極了,媽媽的手彷彿有魔力一般,把透剔光滑的糯米包在一兩片小小的粽葉裡,還包出了一個美麗的形狀。後來外公外婆他們都來了,也參與進了包粽子裡,一家人其樂融融的圍坐在一起,談笑風生。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任務,大家分工合作,齊心協力的包粽子,將絲絲親情融進了一個個細緻飽滿的粽子裡。

  不過一會兒香香的粽子便出鍋了,晶瑩的糯米與清新的粽葉包在一起散發出一股獨特的清香,我挑了幾個剪斷繩子趕緊送給爺爺奶奶他們,“爺爺奶奶端午節快樂!快吃粽子吧。”爺爺他們直誇我長大了、懂事了、知道孝順了,我心裡像吃了蜜一樣甜。貪吃的.弟弟妹妹按不住性子不顧冷熱就往嘴裡放,香甜的糯米旱災口裡直呼“燙”,長輩們在一旁細心的把粽子吹冷,再送給弟弟妹妹們吃,不一會兒,幾個粽子就被消滅了。

  我們全家人圍坐在一起吃著粽子,看著電視上直播的賽龍舟比賽,弟弟妹妹們在一起玩著小遊戲,爺爺奶奶們互相噓寒問暖…….那畫面好不溫馨!

  我將思緒收回,把目光移到眼前的粽子上,過幾天就是端午節了,今年的端午節也會如往年一般那麼溫馨吧!

端午節包粽子的作文10

  大家都知道端午節的來歷吧?沒錯!

  端午節,這個隨著幽遠的歷史一起走來的傳統節日,現在已成為中國人最重視的節日之一了,喏,從端午例行的三天國假,就能看出中國人對於端午節的青睞了。

  我最喜歡的莫過於端午之日漫步於街了,一種濃郁的節日氣息與風兒同行,吹遍了大街小巷,所到之處必定熱鬧非凡。不同於家鄉閩浙一帶,家家都懸鐘馗像,用以鎮宅驅邪。江淮人家的家門上多是懸掛著艾葉菖蒲,據說也有祛魔驅鬼之效。但這些並非我最在意的,說到我最在意什麼,那自然是激盪人心的賽龍舟了。

  出了家門右拐直往前走,不要五分鐘就是十七橋了,橋下的河流雖不著名,但每年的東圃鎮的賽龍舟都是從這兒訖始的。你看,水流平緩的河面上,停放著一艘艘被紅漆漆滿船身的龍舟,碧綠的水,透紅的船乍一看活像黛綠的錦緞上鑲著盛開著紅牡丹。船裡的競賽者,以二十多歲的小年輕居多,也有少數的中年人。每船十三人,十二個槳手,一個鼓手。黝黑的肌膚是他們共同的標誌,也是力量的象徵。

  鑼聲響起來,比賽開始了;鼓聲響起來,隆隆、隆隆、隆隆,冗雜卻不乏節奏,疾速而卻不乏力量。兩旁的紅槳像一條條金紅色的大鯉魚,跟著鼓聲整齊歡快地跳躍。超過了!超過了!一隻紅艇漸行漸速,如離弦的箭一般。觀眾們的心驀地緊張起來,與牛皮鼓面共同跳躍,呼喊聲、鼓聲匯成一片。另一隻船當然不甘示弱,也迅速追了上來,兩船旗鼓相當,猶如二龍水中爭霸,鼓聲立即電閃雷鳴一般,兩岸的人更歡了,吶喊聲更大了。終點快到了,只見三隻船如疾馳的戰馬齊頭並進,容不得束縛,容不得羈絆,容不得遲緩!冠軍出現了,喝彩聲,鼓掌聲響成了一片,在水面上激盪!

  過了一陣子,人們端來了清香四溢的糯米粽子,但這不是給自己吃的,而是把它扔下河裡,以祭祀我國曆史上偉大的民族詩人屈原。屈原投江之日距今也有兩千多年了,但人們永遠懷念著他。是啊,那些對人民對國家對民族全心全意的人,是千百年,直至永遠也不該被忘卻的。今天,我們仍以屈原為驕傲,我們會用我們的快樂永遠紀念著他!

  大家多多少少都知道一些關於端午節的諺語吧?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北方)癩蛤蟆躲不過五月五。(北京)

端午節包粽子的作文11

  我的家鄉是一座位於長江口的小島,鍾靈毓秀,風光旖旎,物阜民豐。幾年前,我背井離鄉隻身來到上海求學,在這座鋼筋混凝土的都市中,我對家鄉的思念與日俱增,而除了難以割捨的一份親情外,令我難忘的還有那清香醉人的粽子。=

  在家鄉,端午節一到,家家戶戶都忙著採蘆葉。差不多全村人都出動了,成群結隊的,不久,所有的河灘上都洋溢著此起彼伏的笑聲了。

  採完蘆葉,便回家包粽子了。在我看來,包粽子簡直可以說是門藝術:先把採來的蘆葉用沸水煮半個小時,取出後用涼水浸泡,再用刀把葉柄切平,便可以包了。粽子的主料是糯米,可以加入花生、赤豆、紅棗、蜜餞等,比較講究的人家還包摻入鹹精肉的“肉粽”,味道自然與眾不同。母親是個精打細算的人,不捨得花錢買紅棗或是蜜餞,更別提包“肉粽”了,只是用過年時餘下來的兒兩赤豆包粽子給我吃,但味道也一樣香甜。

  粽子的形狀更是層出不窮。最常見的要屬“寶塔粽”,差不多就是一個立體的方錐形,是所有粽子中個頭兒最大的。還有一些也比較常見,像方粽、菱粽、子母粽等,個個美觀大方,清香可口。而最為匠心獨具的要算“鴛鴦粽”了——把兩個同等大小的粽子用紅線連起來,美其名曰“千里姻緣一線牽”,以示夫妻相互依靠、恩恩愛愛。

  家鄉有送粽子的習俗。每年這時,家家戶戶都會提著自家包的粽子走親訪友,相互饋贈。開始或許只是一種禮尚往來,可不知不覺中卻成了端午節必不可少的內容。

  包好的粽子不僅自己吃、送人吃,還要精心包兒個,用線綁在一起投到河裡,以紀念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小時候,天真的我也曾問過母親:“為什麼要紀念屈原?為什麼要把好吃的粽子白白投進河裡?”母親笑笑:“因為他在善良人的心中永遠值得紀念。”當時我對母親的話並不瞭解,如今想來,卻是富有哲理的。這正是勞動人民淳樸、善良的美好心靈的體現。因為他們的心是雪亮的,具有明辨是非的能力,或是嫉惡如仇,或是從善如流,且永遠是那麼地無私,就如同粽子餡中的糯米那樣純正,又不乏蘆葉那般的清香。

端午節包粽子的作文12

  說起端午節,我的話匣子就關不住了。因為去年的端午節,我就親自嘗試了一回包粽子的喜悅。別急,你聽我慢慢說吧!

  去年的五月初五,是一年一度的端午節。爸爸告訴我,端午節是要吃粽子的,這是為了紀念大詩人屈原的。一聽到吃的東西,我的興趣就上來了。爸爸話鋒一轉,說:“可是,今天可不能吃白食。你也要親自動手。”

  聽完爸爸的說教,我就忙乎開了。不就包粽子嗎?這還能難倒我,爸爸也不想想,他女兒可是一頂一的聰明。開始包粽子了,我既興奮又緊張。聽別人說,粽子包的好壞可以檢測出一個人的細心程度。哎,真不知道我會有什麼傑作。雖然表面上我信心滿滿,可心裡還是在打鼓,畢竟我從來沒有包過呀!

  姥姥給我示範了一遍,我就手忙腳亂地做了起來,先把三片粽葉疊在一起,接著折成漏斗型,然後裝入糯米,可是困難來了,我把糯米放進去之後,這些淘氣的糯米娃娃一下子就都跑出來了。我左看看,右看看,還是沒有發現什麼蛛絲馬跡。姥姥一看我的動作,就知道出現了什麼問題,連忙說道:“小楓,你的漏斗尖角有一個小洞,糯米就是從那裡出來的。”我趕緊把漏斗尖角捏緊,這下糯米娃娃就老實多了,全部呆在了粽葉裡。我自言自語地說:“姥姥真不愧是粽子專家。”我趁爸爸媽媽不注意,在我包的粽子裡放上了一枚硬幣。誰吃到了我包的這個粽子,就能夠財源滾滾、好運連連,喜上加喜……

  粽子包好後,接著就是放進蒸爐裡蒸了。我趕緊把我包的粽子和姥姥、爸爸媽媽的粽子混在一起,沒過多長時間,粽子就可以食用了。我們每個人手拿一個粽子,津津有味地吃起來。我慢慢地解開粽葉,一小口一小口地吃進去,發現裡面全是剁碎的豬肉,害得我白高興一場。我仔細地盯著大家,外公吃到的是豬肉粽,姥姥吃到的是豬肉粽,爸爸吃到的也是豬肉粽,只有媽媽吃到了硬幣。這可把外公、姥姥,爸爸都給震得大吃一驚。我告訴了他們真相,是我把硬幣放進粽子裡去的。

  他們聽完我放硬幣的原因,都樂得哈哈大笑。這次勞動體驗,讓我感受到了快樂,讓我吃上了滿口噴香的粽子,真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