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端午節> 端午節作文(5篇)

端午節作文

端午節作文(5篇)

  無論在學習、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一定都接觸過作文吧,作文一定要做到主題集中,圍繞同一主題作深入闡述,切忌東拉西扯,主題渙散甚至無主題。寫起作文來就毫無頭緒?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端午節作文,歡迎閱讀與收藏。

  端午節作文 篇1

  五月初五端午節。一大早,我就被院子裡散發的陣陣粽葉清香喚醒,我猜一定是奶奶在院子裡包粽子。我跑到院子裡看到奶奶果然在包粽子。我高興壞了一蹦三尺高,因為我可想粽子了。我擼起袖子正準備包粽子,奶奶拍了我的手,笑眯眯地說:“包粽子前先要把手洗乾淨。”我飛快地跑進廁所三下兩下就把手洗完了,又拿來一個小板凳坐著和奶奶學習包粽子。

  奶奶告訴我包粽子有很多技巧。首先,把粽葉圍成三角形,然後再放入糯米,放到一半的時候再放入幾顆蜜棗,把粽葉口封好,最後把線繞在粽子上封好粽子。聽完奶奶的話,我飛快地包了一個粽子,拿起來向奶奶炫耀,不想粽葉散開,糯米灑了一地。我有一些灰心喪氣,不知什麼時候媽媽已經站在我身邊,媽媽愛憐地拍拍我的頭說:“失敗是成功之母。媽媽相信你一定可以包出比奶奶包得更好看的粽子。”聽了媽媽的話,我認真地包起了粽子。終於,我包出了一個漂亮的粽子,後面的粽子我一個比一個包的好。開始煮粽子了,奶奶把水燒開再把粽子一個一個地放進去,粽子煮熟了,我們全家圍坐在一起吃粽子,爸爸說:“快吃,吃完了我們去看賽龍舟。”

  吃完粽子我們來到河邊,只見河邊已經圍滿了看熱鬧的人群,我們穿過人群,看到河面上停著各式各樣的龍舟,龍舟上有划船手、鼓手,都憋著一口氣要爭第一。突然一聲哨響,幾條龍舟像離弦的箭一樣迅速劃出,你爭我奪、互不相讓,最終一直領先的黃隊獲勝。

  端午節我不僅學會了包粽子,還觀賞了龍舟比賽,在玩耍的同時學會了一項技能,我覺得特別開心、收穫滿滿。

  端午節作文 篇2

  中國有許多傳統的繭子,如,春節、中秋節、清明節、元宵節等,而在眾多的節日當中,我最喜歡的是端午節。

  端午節,又稱重五、端陽。早在周朝就有“五月五日,蓄蘭而沐”的習俗。這天,家家戶戶都要吃粽子,賽龍舟。還要懸菖蒲、灑雄黃水、掛艾枝、喝雄黃酒。當然說到端午節,就不得不提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屈原,是楚王的大臣,他倡導富國緝捕,聯齊抗秦,可到遭到反對,被流放。公元前278年,秦軍攻破楚國,屈原悲憤寫了絕筆之作《懷沙》後,便投江身亡了。他死後,百姓們有的打撈屈原的屍體,有的投飯糰,後來怕包圍被蛟龍吞食,還用葉子包裹,以飼蛟龍。

  如今粽子成為一種美食,粽子無論是樣式和品種都更加豐富多彩了。每年的端午節,我們家都要包粽子,以前總是看媽媽包粽子,我也想嘗試一下,於是便學著媽媽的樣子包了幾個,包的速度雖然挺快的,但樣子卻十分怪異,媽媽檢查了一下我包的粽子,說道:“這樣的粽子,還沒下鍋蒸就會散掉。我來教你怎麼包吧!”說著媽媽示範了起來,只見她先把粽葉放到手上,捲成圓錐形,再往裡面放糯米、大棗,然後再摺疊粽葉,包成四角形,最後再用綿線捆綁起來。我嘗試著做了幾次,終於學會了包粽子。看著自己的包的粽子有模有樣的,我心裡美滋滋的,包好粽子後,媽媽開始蒸粽子,粽子放到鍋裡蒸煮半個鐘頭,就可以出鍋了,剛出鍋的粽子散發著陣陣香氣,實在是太誘人了,我迫不及待地伸手抓起一個,正要一飽口福,可粽子實在是太燙了,抓在手裡不到幾十秒鐘,我就受不了,一下把粽子扔了出去,手被燙得通紅通紅的,還真是應了那句老話:“心急吃不了熱豆腐!”耐著性子,等上十多分鐘,我又拿起一個胖胖的粽子,剝開粽葉,狠狠地咬上一口,糯米的潤滑、大棗的香甜、粽葉的清香……溢滿口腔,真是太好吃了!我吃了一個又一個,把肚子撐得滾圓。

  飄香的粽子,讓端午節多了一絲甜美的味道。

  端午節作文 篇3

  “五月五,是端陽。門插艾,香滿堂。吃粽子,撒白糖……”端午的清晨在小孩子們歡快清亮的曲調中到來,脆生生的歌聲喚醒了寧靜祥和的村莊。

  外婆踏著一地細碎的露珠,在清涼的晨風中喚我起床。起初我捨不得柔軟的被窩,但端午的香氣已從廚房飄出,瞌睡便隨著這芳香散去了。

  最先跑出來的端午的香,便是粽葉的香。修長的葉片暈染了一片青綠,散發著艾草的清香。外婆將幾片粽葉鋪開放在鐵盆裡,再澆一壺滾燙的熱水。絲絲縷縷的清香被嫋嫋水霧攜著,彌散在小院上空,樹梢的鳥兒似乎都被香氣吸引,忘記了歌唱,探頭探腦地向院裡窺視。

  外婆再將那一顆顆雪白透亮的糯米放入淘籮,糯米們你擠我我擠你,歡快地“咯咯”笑著,在清水中愜意地游來游去。

  我最著迷的是外婆包粽子的過程。外婆將三片粽葉錯落著搭好,輕輕抹平,然後,變魔術一般,雙手隨意一彎,便折出一個小小的漏斗來。再將那鼓鼓囊囊的糯米添一些在尖角里,捏幾顆紅棗蓋在米上,最後把另一撮米壓在紅棗上。外婆不會讓紅棗露出米外,這樣,紅棗香香甜甜的汁液全部浸在米中,不放糖,卻更加甜蜜。外婆緊緊捏著盛滿餡兒的粽葉,將粽葉往下一折,隨手拽過繩緊緊纏兩圈,便將粽葉裹住,最後打上一個精巧的結,一個精緻的三角粽子就製作完工啦。我趕緊接過粽子,滿心滿眼的喜歡。

  粽子在鍋裡咕嘟咕嘟地唱著歌,應和著端午的歌謠,香氣從廚房中爭先恐後地跑出,和在窗外扒望的我撞了個滿懷。我不住地吸著鼻子,吞嚥著口水,恨不得把香氣全部吃進肚子裡。外婆看我這饞樣,笑道:“不急,外婆的粽子啊,越煮越香。”

  終於,粽子出鍋了,我顧不得燙,一把拉開繩子,三片粽葉便應勢而開,露出裡面微黃透亮的粽子。我迫不及待咬下一大口,唇齒間立即溢滿了端午的氣息,這是葉的清香,米的軟糯,棗的甜蜜,更是幾千年來人們對自己身邊親人們喜樂安康的祝願。

  端午節作文 篇4

  “節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為屈原”,今天是中國的傳統節日端午節。

  我和爸爸媽媽一起來到奶奶家過端午。奶奶早就在等我們了,我剛一開啟車門,她笑盈盈地走過來摟著我說:“我家孫女又長高了呢!”走進奶奶家,我就聞到一股植物淡淡的清香,不住地往廚房裡探頭,爺爺正在包粽子呢。我趕緊跑過去對爺爺說:“爺爺,我也要包粽子。”爺爺笑著說:“好好好,我這就教你做,不過這粽子可不好包,你要看仔細咯!”於是爺爺拿起粽葉從中間對著捲成漏斗的形狀,再用勺子一勺一勺地把米放進粽葉裡,差不多裝了一半,爺爺又舀了一個紅棗嵌進去,再裝入一些糯米將粽葉填滿,接著把葉子往裡一折,用紅線將包好的粽子繞起來,“最主要繞緊,否則米會漏出來,那就要粘鍋了。”爺爺一邊示範給我看,一邊用力地拉了拉繩子,最後打一個結。一個胖鼓鼓、穿著深綠色衣服的粽子就完成了。我學著爺爺的樣子把葉子捲起來,不一會兒,我和爺爺就做了一大盤粽子,爺爺把粽子小心地放進鍋裡,蒸了一會兒,鍋裡冒出一股清新的味道,瀰漫了整個廚房,經過一上午的蒸煮,粽子就出爐了。這時姑姑們也來了,平時冷清的爺爺家一下子熱鬧起來,我們邊吃邊聊天,可開心了。

  突然爺爺問我:“曼嘉,你知道這個端午節是怎麼來的嗎?”“當然知道!”我興奮地回答:“古時候有個愛國詩人叫屈原,他看到自己的國家被敵人侵略,不忍心看到國家變成這樣,最後投入汨羅江表示自己愛國的決心,百姓們不希望他死,就划船打撈屈原,又擔心江裡的`蛟龍、魚蝦會吃他的身體,於是紛紛把食物丟到江裡給魚蝦,希望他們不要吃屈原的屍身。後來人們又將食物用葉子包裹起來丟進江裡,端午節吃粽子的習俗就是這樣來的。”聽了我的解說,大家紛紛誇我是個博學多才的小才女。

  端午節作為我們中國的傳統節日,隨著時代的變化,其實演變到現在,更是一個一家人團聚、放鬆的節日。

  端午節作文 篇5

  今天是農曆五月初五,也就是端午節。

  我們一家早早起床,一邊煮著粽子,一邊開啟電視看端午慶祝的節目。

  節目可真精彩,什麼包粽子啊,賽龍舟啊,搶鴨子啊,真是精彩極了。不一會兒,香噴噴的粽子上桌了,全家人一見到粽子,一窩蜂地搶起來,不一會兒就搶光了。香而糯的粽子一咬下去,頓時滿嘴清香。怪不得一年只有今天才能吃到它。

  媽媽給我講起了端午節的歷史來:“端午節又稱端陽節、午日節等。中國的端午節以前是祭祀河神、祈求收成的節日。人們在這期間,會舉行一系列的祭祀活動,希望河神高興、五穀豐登。據說,屈原在五月初五這天投汨羅江,死後被蛟龍所困。於是,每年這天人們都要投五色粽子在水中,以驅趕蛟龍。又傳,屈原投汨羅江後,當地百姓聞訊馬上划船進茫茫的洞庭湖裡,一直行至洞庭湖,那是時,恰逢雨天,人們紛紛划進茫茫的洞庭湖裡。為了寄託哀思,人們盪舟江河之上,此後才逐漸發展成為龍舟競賽.所以,端午節吃粽子、賽龍舟是為了紀念屈原。端午節其實不僅是為了紀念屈原,還是為了紀念遭陷害的伍子胥、孝女曹娥、愛戴黎明百姓的陳臨和划龍舟操練水軍的勾踐這四人。端午節時要掛艾葉和菖蒲。將艾葉剪為虎形懸入堂中,可以避邪去瘴;把菖蒲插入門楣,有驅魔衭鬼之神效。吃粽子和飲雄黃酒是端午節必做之事。粽子是用葦葉包米,米可以是糯米或江米,餡料則多以小棗為主,有些人是用臘肉。雄黃酒可以驅蟲解五毒,小孩塗在額頭上。把它灑在牆壁間可以防毒。端午節還有‘遊百病’、‘佩香囊’等習俗”

  聽了媽媽的話,我恍然明白:端午節使我們中華民族的文化精髓,我們都應為保護和發揚這個優良的文化傳統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