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端午節> 端午節的由來作文範文(精選9篇)

端午節的由來作文

端午節的由來作文範文(精選9篇)

  在生活、工作和學習中,大家對作文都不陌生吧,作文是人們以書面形式表情達意的言語活動。相信很多朋友都對寫作文感到非常苦惱吧,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端午節的由來作文範文(精選9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端午節的由來作文1

  端午節來源於屈原的故事:愛國的詩人屈原出了一個能夠富國強民的好主意,但是沒有被國王採納,反而被逐出宮中。他氣的不得了,跳下了汩羅江。當地的漁夫划著小船去把竹筒裡的米撒下汩羅江給屈原。後來,大家把盛著竹筒的米改為粽子,把劃小船改為賽龍船來紀念屈原。大家為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才每年都過端午節。我們全家都非常敬佩屈原,因此,我們家每年都過端午節。

  在我老家,端午節的傳統習俗就是吃粽子。我家有一個名副其實的包粽子好手媽媽。所以每年過端午節的時候,我全家都能吃到許多粽子。我媽媽常說:用蘆葦的葉子包粽子最香。所以,她用蘆葦的葉子來包粽子。她在包粽子之前,先做好準備工作:把蘆葦的葉子放在水裡煮一煮,把準備好的糯米和棗、花生分別洗一洗。等蘆葦的葉子涼了以後,包粽子的工序就開始了。她先取三片葉子,把兩片葉子正著放,一片反著放,夾在中間,把這三片葉子捲成一個圓雉體的模樣,然後在裡面放上糯米,中間夾幾顆棗、幾顆花生米,最後把葉子用桑條皮捆好,一個粽子就包好了。你看那又胖又大的粽子活像一個老佛爺在睡覺。等她把粽子包完後,先把它們放在鍋裡煮三個小時,再撈出來放到盛有冷水的桶或鍋裡冷卻三、四個小時,使其入味後,就可以吃了!雖然我媽媽包的粽子的原料極其簡單,但是包出來的粽子卻是香噴噴的。香得使你只要一聞到味,就會挑起你的食慾;只要你的餐桌前一有粽子,你就會大口大口地吃起來。所以,我每當吃粽子時,總是吃得很多,可能是因為粽子太合我口味了吧!說到合我的口味,我也不知道我媽媽包粽子有什麼秘決,每次包的粽子總是香噴噴的,吊人的胃口,使人饞誕欲滴,不得不吃得很多。

  我愛吃粽子,想過端午節,更想讓我們的祖國繁榮昌盛、興旺發達!讓先輩的遺願變成事實在在的現實,讓他們的英靈流芳百世、與世長存!

  端午節的由來作文2

  今天是端午節,你知道端午節的有來嗎?

  大家是不是有的知道有的不知道,那我就告訴大家吧!

  過端午節是為了紀念戰國時期的屈原。這種說法流傳的最廣。楚王在寵信奸臣,排斥忠良,屈原屢勸不改,反被流放。在放逐途中,屈原聽到秦國連敗楚國,國家命運危在旦夕,於是在五月五日投河,就有了現在的端午節。

  端午節的由來就是這樣的。

  我過端午節那天,南方會舉行賽龍舟吃粽子比賽……北方則會去踏青。

  請大家記住這個節日,弘揚民族文化,繼承先輩的精神,讓我們一起努力。

  端午節的由來作文3

  今天是端午節,你知道端午節的有來嗎?大家是不是有的知道有的不知道,那我就告訴大家吧!過端午節是為了紀念戰國時期的屈原。這種說法流傳的最廣。楚王在寵信奸臣,排斥忠良,屈原屢勸不改,反被流放。

  在放逐途中,屈原聽到秦國連敗楚國,國家命運危在旦夕,於是在五月五日投河,就有了現在的端午節。端午節的由來就是這樣的。我過端午節那天,南方會舉行賽龍舟吃粽子比賽。北方則會去踏青。請大家記住這個節日,弘揚民族文化,繼承先輩的精神,讓我們一起努力。

  端午節的由來作文4

  小朋友你知道端午節的來歷嗎?關於端午節有很多種說法,流傳最廣泛的是屈原一說。據《史記》“屈原賈生列傳”記載:屈原是楚國的大臣。有一次秦國發動戰爭,屈原主張抗秦,有人強烈反對,還把屈原免職流放到一個貧窮的地方。後來秦國把楚國佔領了。屈原傷心極了,最後抱著一塊大石頭跳河死了。

  為了紀念屈原,五月初五是端午節,為了不讓小魚吃掉屈原的屍體要扔米團,這就是我們吃的粽子。

  端午節的由來作文5

  今天是五月五日,是我國的'傳統節日——端午節。

  聽說很久以前,偉大的詩人屈原,在五月五日跳入汨羅江,人們怕他被江裡的魚蝦吃掉,就做了許多的飯糰,“撲通,撲通!丟進了江裡,用飯糰去餵魚蝦,聽說魚蝦吃飽了,就不會吃屈原了。後來,人們為了紀念屈原,每年的五月五日,都會做許多的飯糰,也就是現在的粽子,還會舉行龍舟賽等活動……

  這就是端午節的由來!

  我喜歡吃粽子,我喜歡過端午節。

  端午節的由來作文6

  早上起來,媽媽說:“該吃飯了”!我看見桌上放了一盤熱氣騰騰的粽子。

  我問媽媽,今天為什麼要吃粽子呢?媽媽說:“端午節到了”我問媽媽什麼叫端午節呀?媽媽告訴我“人們為了紀念屈原,在每年農曆的五月初五都要包粽子吃。”我一邊吃粽子,一邊聽媽媽繼續說,現在有好多種粽子,有肉粽子,水果粽子,甜粽子……不但粽子的種類多,而且樣式也很多,可供人們選擇。

  我聽了媽媽的話,知道了端午節的來歷,心裡很開心。

  端午節的由來作文7

  每年的五月初五是端午節,這是中國的傳統節日,讓我說給你聽聽吧!

  春秋戰國時期,楚國有位大夫叫屈原,他不僅是一位治理國家的人才,還是一位大詩人。當時,楚懷王被秦國抓走了。屈原建議楚頃襄王聯合齊國,共同去抗擊秦國,救回楚懷王。但楚頃襄王不願意。再兼之國王聽了讒言,就把屈原流放了。

  後來,秦國攻進楚國的都城,楚國滅亡。屈原聽到這個訊息,心如刀割、悲痛欲絕。在五月初五這天,寫下了絕筆《懷沙》之後,抱著石頭投江自殺。用生命譜寫了一曲愛國主義的樂章,投身汨羅江而死。

  屈原投江後,老百姓紛紛趕到江邊,有的拿飯糰,有的拿肉食,紛紛往江裡投,祈禱魚蝦不要傷害屈原的身體。後來,一位老醫師拿出一罈雄黃酒,倒入江中,說用酒醉倒蛟龍、魚蝦,免得讓屈原大夫受傷害。再後來,人們怕飯糰被蛟龍所食,就粽葉包米團,外面纏好彩絲,逐漸發展成了今天的粽子。

  在往後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龍舟江中競賽,吃粽子來紀念屈原這位愛國詩人的傳統。這節日被稱之為“端午”。

  端午節的由來作文8

  端午節是我國傳統的節日,吃粽子是端午節的風俗。但你知道端午節是怎樣來的嗎?你又知道端午節為什麼要吃粽子嗎?那麼,下面就讓我來說說端午節的故事吧!

  要說端午節,我們就要從一個偉大的人物屈原說起。屈原是我國古代楚國的一位大夫,也是一位偉大的詩人,當時深受楚王的信任。後來,楚國逐漸衰落,又受到強大的秦國的侵犯,人民生活非常的艱難,國家有隨時被滅的危險。屈原非常焦慮,不斷向楚王獻計、獻策,希望楚王能夠接納自己建議,實現楚國的強大,讓人民過上好日子。但是,屈原建議威脅到了一些楚國官員和貴族的利益,他們就排擠屈原;而昏庸的楚王不但沒有接受屈原的建議,反而逐漸疏遠屈原,直至到後來將屈原趕出了朝廷。

  屈原日夜憂國憂民,但是,他的理想確始終無法實現,無奈之下,在農曆五月初五那天,屈原懷著悲憤的心情投進了汨羅江自盡了。楚國人民聽的屈原投江自盡的訊息都很悲痛,他們為了保護屈原的屍體不被江中的怪物和魚蝦吃掉,就用糯米做成了粽子撒在江中,想以此封住怪物和魚蝦的嘴,保護屈原的屍體不被吃掉。

  後來,人民為了紀念屈原,就把這種活動保留了下了,只是把往江裡撒粽子,改成了吃粽子,久而久之,這就成了一種習俗,那就是端午節吃粽子。這就是端午節的由來。

  其實,當時的粽子只是用糯米做成的,後來,人們在裡面加入了紅棗、蔗糖等食品,讓粽子變得更加可口。到了現代,隨著人們生活的不斷富有,粽子的品種也越來越豐富,粽子就成了人們的一種美味的食物。但,無論何時,人們吃粽子是都不會忘記屈原。

  端午節的由來作文9

  今天是端午節,戴香包、系花繩吃粽子、賽龍舟,是為了紀念死後的屈原,人們把五月初五定為了端午節。下面我給大家講講端午節的來歷,從前有一位國王他十分信任屈原,可是有兩個人在國王面前說屈原的壞話,於是國王就不再信任屈原了,屈原十分氣憤就跳江死了,那個江叫汨羅江。

  人們非常想念屈原,為了不叫魚蝦吃屈原的屍體,人們把雞蛋和包好的粽子仍到江裡讓魚蝦吃

  傳說江裡有一條惡龍,它偷偷吃屈原的屍體。人們非常生氣,就把它撈上岸打死了!還抽出它的龍筋,人們把龍筋曬乾就成了花花繩。

  這就是端午節的由來,人們在這一天戴香包、系花繩、吃粽子、賽龍舟以紀念屈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