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改寫> 【精選】改寫古詩作文彙總10篇

改寫古詩作文

【精選】改寫古詩作文彙總10篇

  在生活、工作和學習中,大家一定沒少看到經典的古詩吧,古詩按內容可分為敘事詩、抒情詩、送別詩、邊塞詩、山水田園詩、懷古詩(詠史詩)、詠物詩等。那麼都有哪些型別的古詩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改寫古詩作文10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改寫古詩作文 篇1

  昨晚見到軍隊的文告,父親要去徵兵,木蘭願替父從軍。做好一切準備後,奔赴戰場。

  戰場上已橫屍遍野,木蘭握緊了手中的兵刃,向請示後,加入戰爭。可是木蘭初上戰場,並無經驗,只能勉強抵禦敵人的猛烈進攻,無法攻擊。這時,敵方軍隊中衝出一名將士,且看此人身高八尺,眼中閃著凌冽的的寒光,騎在戰馬上,一股令人不敢接近的殺氣。

  只見風中寒光一閃,木蘭面前已有幾名士兵倒地。眾人不禁倒吸一口寒氣,隊伍中站出一人,低著頭向請示:“小兵願上前與此人對戰!”點了點頭,這位小兵虎背熊腰,看似力大無窮,他跨上戰馬,在塵土飛揚中,只聽見兵刃清脆的碰撞聲,一炷香未到,只留下了一攤血跡。那位將士毫髮未損的在戰馬上待著。眾人大驚,這名將士怎如此厲害!又出一小兵,儀表堂堂,身體靈巧,三下五除二跳上馬,直直迎著那名將士就衝過去,那名將士絲毫沒有畏懼之意,手起刀落,小兵就與之前命歸黃泉的戰友做伴了。此時也無法平靜了:“還有能人可上!”眾人你看我我看你,誰也不敢應,木蘭看了看周圍的人,握緊了拳頭,咬緊了牙冠,喊了一聲:“,我去!”大夥目光齊刷刷往木蘭這投來,且看木蘭也是一臉正色,眼中閃爍著堅毅的光。眾人打量著木蘭,也有些猶豫,思索一會,便同意讓木蘭上去迎戰。木蘭緊握兵刃,跨上戰馬,迎上前去,敵方的那位將士也揮舞著大刀衝過來,木蘭一個掉頭,使他措手不及,木蘭的長劍就刺了過去,那名將士一個翻身直撲而來,木蘭一低頭,閃過一招。一回合結束,雙方皆沒有佔據什麼優勢。第二回合,將士先發制人,大刀直接砍來,木蘭舉起長劍擋住,雙方陷入僵持狀態。木蘭一個轉身,把那名將士踢下馬,只聽“嗖”的一聲,那名將士就人頭落地了。

  木蘭憑此戰,獲得了眾人的賞識,作戰之前,總要先讓木蘭策劃方案,漸漸地,咩打一場勝戰,木蘭就會得到的誇獎。多年過去,木蘭已成為了,她常常望著明月,彷彿故鄉的家人就在裡面。終於,戰爭勝利了,木蘭拒絕了可汗的賞賜,回到了故鄉。家人都很高興,等她穿回舊時的衣服,去看戰友時,戰友們驚慌失措,一起打仗多年,不知木蘭是女兒身。

改寫古詩作文 篇2

  小學五年級古詩改寫作文450字:《尋隱者不遇》

  這一天我寫了一首詩,突然想起了一個隱居在山林裡的老朋友,於是準備去拜訪他。

  那天我正好沒有什麼事做,就來到了他隱居的山裡,我環視了一下四周,只見一棵棵松樹蒼翠挺拔,一叢叢鮮花爭奇鬥豔,一道道瀑布蔚為壯觀,一朵朵白雲環繞群山。令我深深陶醉,我感覺我來到了人間仙境。我走在曲徑通幽的山路上,發現竟然有幾隻野兔在吃草,遠處隱隱約約有一隻小鹿在吃樹葉,不時的到處看看,我不禁羨慕起好友住在這詩情畫意的地方。

  到了好友的家門口,發現有一位5-6歲童子在和一隻小花狗玩遊戲,我慢慢走過去,怕驚擾了他,輕輕的問:“小朋友,你師傅在家嗎?”男童抬起頭,停頓了一下告訴我師傅不在家,進山採藥去了。這時他旁邊的小狗“汪汪汪”的叫了起來,好像在怪我打擾了它平靜地生活。我接著問童子知道師傅去哪裡採藥嗎?童子說:“師傅就在這座山裡採藥,但是山裡雲霧瀰漫,而且山路曲折,我也不知道他具體在什麼位置。”我只能在那裡等待,等了很久朋友都沒有回來,我只好回家了。

  回來之後我有感而發,作了這首詩《尋隱者不遇》

  松下問童子,言師採藥去。只在此山中,雲深不知處。

  小學五年級古詩改寫作文450字:《清平樂·村居》

  一條清澈見底的小溪,終年潺潺地環繞著小村莊。溪的兩邊,長滿了綠色的青草和荷葉。荷葉挨挨擠擠的,像一個個碧綠的大圓盤。一陣風輕輕的吹過,荷葉翩翩起舞。瞧,溪裡倒映著一個高大挺秀的身影,那是誰呢?原來是溪前的一棵大柏樹呀!柏樹旁,一座低小的茅屋,藤條爬上了房頂,結了許多個大南瓜。

  屋裡,滿頭銀髮的老爺爺和老奶奶正藉著酒意說著悄悄話。老爺爺笑著對老奶奶說:“你喲,可真是越來越年輕,越來越漂亮了喲!”老奶奶一聽,可樂了,說:“你也一樣啊!”

  這時,太陽已經在當空高照。

  大兒子十分勤快,在溪邊的田地裡鋤草。望著田裡的未成熟的豆子,甩了把汗,高興地說:“今年一定是個大豐收。”

  二兒子正坐在大柏樹下編織著雞籠呢!他一邊編織一邊想:等到雞籠編好後,小雞們便可以住進來了。!

  小兒子趴在溪邊剝蓮蓬吃,還自言自語地念叨著:“人間的佳餚,我給爹孃和哥哥們帶個去!”

  太陽已經偏西,路過此地的辛棄疾看到了這樣一幅景美人樂的畫,揮筆寫下了:“茅簷低小,溪上青青草。醉裡吳音相媚好,白髮誰家翁媼?大兒鋤豆溪東,中兒正織雞籠。最喜小兒亡賴,溪頭臥剝蓮蓬。”

  小學五年級古詩改寫作文450字:《春曉》

  (原詩):

  春曉

  (唐)孟浩然

  春眠不覺曉,

  處處聞啼鳥。

  夜來風雨聲,

  花落知多少。

  (改寫):

  在一個春天的早晨,天不知不覺的亮了。我起了床,在院子裡散步。春天到了,萬物復甦了。院子裡的花都開了,粉紅色的桃花開滿了枝頭,遠遠望去就像一片一片的紅雲,美麗極了!一隻小鳥落在了枝頭上,嘰嘰喳喳地叫著,彷彿在告訴大家:“春天來了,春天來了!”在院子裡,到處都能聽見鳥叫,這鳥叫預示著春天來了。

  到了晚上,雷“轟隆隆”在響著,雷公公正敲著大鼓,為春姑娘奏樂,春雨姑娘隨著風,跳起了舞蹈,一滴滴水落了下來,掉在屋簷上,“滴答滴答”的聲音好聽極了。風雨聲在夜裡不停地響著。我心想:在院子裡的花,不知道又會給吹落了多少呢?

  第二天,我來到了院子裡,看見那些鮮豔的花朵,都被無情的風雨打落在地上,一片片花瓣兒散落了,我看著這些花瓣兒,好似一場花瓣雨,不禁心裡有一絲絲悲傷……

  小學五年級古詩改寫作文450字:《回鄉偶書》

  賀知章是一位有名的大詩人,他的詩家喻戶曉。從小他出生在一個偏遠的小山村裡,他三十七歲的時候考中了進士,便離開故鄉,來到京城尋找自己的新生活, 就這樣過了幾十年過去了,賀知章,越來越想念自己的家鄉了。

  有一天賀知章正坐在井邊休息,這時他發現自己的家鄉口音雖然沒有改變,但是,兩鬢已經花白了,賀知章看到了井中的自己,已經老了於是就辭官回村了,一路上他日夜兼程,就是盼望早點回到故鄉,一天又一天過去了,他終於來到了故鄉,他在家鄉的小路上溜達,邊看看家鄉有沒有變化,家鄉的美景依舊。遠處一排排高山高聳入雲,山下的青草碧綠碧綠的,有一條清澈的小河,一排排房屋乾乾淨淨,整整潔潔。

  這時他看見幾個孩子正在村口玩遊戲,賀知章走過去,小孩看見了一個陌生人很奇怪,就笑著問:“您是從哪來的呀?”賀知章有點傷感,心想:看來我真老了,連自己家鄉的人都不認識我了。賀知章回到家寫了一首詩“回鄉偶書

  唐賀知章

  少小離家老大回,

  鄉音無改鬢毛衰。

  兒童相見不相識,

  笑問客從何處來。”賀知章這首詩一直流傳著,直到現在。

  小學五年級古詩改寫作文450字:《小兒垂釣》

  一天早晨,9歲的小牛娃一起床,臉都沒顧得上洗,頭也沒梳,就急急忙忙地拿起頭天晚上準備好的釣魚工具,向河邊飛快地跑去。小牛娃高興地來到了河邊一看,河水很深、很綠,上面還有美麗的荷花呢!小牛娃側著身子,坐在了莓苔上。河邊的草很高,把他的身子遮住了,只露出了一個小腦袋。

  小牛娃在魚釣上裝好魚餌,把魚釣向河裡一甩,只見魚釣“刷”地一下沉入河中,魚漂靜靜地浮在水面上。小牛娃目不轉睛地盯著魚漂。可是魚漂一動不動。小牛娃把魚釣提起來,又放了一些魚餌,再甩出去。過了一會兒,魚漂還是一動不動,於是他又提起魚竿,在魚釣上又放了一些魚餌,再把魚釣甩出去,靜靜地等啊等。不一會,只見魚漂在水面上動了一下,他全神貫注地盯著魚漂。正在這時,一位過路人向他喊道:“小孩子,去張大人家怎麼走啊?”小牛娃急忙向他搖了搖手,意思是說:別大聲說話,我正在釣魚。

  這時,小牛娃把魚竿猛地向上一挑,一條大鯉魚被釣了上來。他把魚放到魚簍裡,收拾好魚具,高高興興地向那個問路人走去,一邊走,一邊說:“是去張大人家嗎?我知道,跟我走吧。”

改寫古詩作文 篇3

  夏日的午後,一個人沿河邊散步,微風習習,夾雜著荷花的清香撲面而來,瞬間掃除了渾身的疲憊,讓人感覺神清氣爽。兩岸挺拔的柳樹上有清脆的蟬鳴,好像永遠不知疲倦地歌唱,繼續前行,臨近荷花池的地方,還能偶爾聽到青蛙在水裡呱呱叫,真是一場視覺與聽覺的雙重盛宴。

  荷花池的源頭是一股涓涓細流的泉水,泉水從洞口緩緩流出,形成一股細流,沒有一絲聲響。想來是這泉眼很愛惜這股細流,捨不得多流一點兒,也生怕流的太過湍急就會打破池面的寧靜,破壞了這靜謐的時光。你看那泉水多麼清澈明亮,像是跳動的精靈,匯入小池之後更是讓池水多了份魅力,讓池中的景色變得有情有趣,富有人性。

  岸邊的柳樹擋住了夏日強烈的陽光,形成樹陰,遮住水面,用她的陰涼蓋住小池,避免池水因為溫度過高而乾涸。樹枝在晴朗柔和的風光裡微微搖曳,倒影在水面上婆娑弄影,十分空靈。

  一面荷葉剛把她那含苞待放的嫩尖露出水面,以此來彰顯自己的勃勃生機,可是還沒等她完全暴露在這夏日溫熱的空氣中,這尖尖嫩角上卻早有一隻小小蜻蜓立在了上面,它似乎要捷足先登,早一點領略這夏日的美景,嗅一下這荷葉的清香,觀賞這滿池豔麗的荷花,傾聽水中別樣的蛙鳴。

  眼前的這一切看得我如痴如醉,流連忘返。無聲的泉水、明亮的陽光、深綠的樹陰、冒尖的小荷、可愛的蜻蜓,在夏日的午後形成了一幅色彩豔麗,明亮生動的畫卷,讓一切都充滿了詩情畫意。

  真是不虛此行啊!

改寫古詩作文 篇4

  光陰似箭,日月如梭。日子一天天如流水般過去了。張籍外出散步,他走在田野裡,欣賞著美好和諧的景象,一陣涼爽的秋風吹來,讓他不禁思念起故鄉來。於是,他趕緊跑回他在洛陽城裡住宿的客棧,想寫封信給遠在家鄉的親人。提起筆來,千言萬語湧上心頭,一時之間不知從何起筆。他奮筆疾書,一口氣寫了足足9張紙,他把自己的情感全部寫在了上面。

  封好信以後,他把信交給送信人。送信人轉身剛剛要走時,他又擔心匆匆寫好的信會有什麼遺漏的地方。於是,他又把信要了回來,他拆開已封好的信檢視。又把信封好交給了送信人。

改寫古詩作文 篇5

  在一個陽春三月的早上,陣陣鳥鳴聲把我從夢中驚醒,我披衣下床,準備出門遊玩。

  我輕輕推開窗戶,欣賞著窗外的景色,稀疏的籬笆旁有一條幽深的小路伸向遠方,我報目望去,一座座高達的山峰連綿起伏,霧氣繚繞,我對著小路的盡頭有所好奇,便決定出去走一走。

  心動不如行動,我來到這裡散步,只見路旁的幾棵柳樹像一位位亭亭玉立的少女似得,微風吹 來,柳樹的枝條在空中隨風飄蕩,好像他們在舒展著頭髮。

  我沿著湖畔走著,不知不覺來到了油菜花地,只見這些金燦燦、黃橙橙的油菜花就像黃色的錦緞一樣,點綴著綠野,微風拂過,他們在風中翩翩起舞,似乎是一片金色的海洋,陽光灑在上面,似乎是給它披上了金紗,油菜花上的露珠還未蒸發,被陽光照的發出了一種耀眼的'光芒,我情不自禁地摘下一朵嗅了一嗅,一股沁人心脾的香味撲鼻而來,啊!真香啊!油菜花的香味似乎是無形的磁鐵,引來了一隻只蜜蜂和蝴蝶。

  突然幾個活潑機靈的小孩子跑了過來,只見他們眼睛看見那金黃色的蝴蝶,便用手撲了過去,一不小心,腳一滑,便摔了個狗啃泥,蝴蝶也就趁機飛走了,小孩子毫不氣餒,再次去追趕蝴蝶,只見他看準時機雙腳騰空,用力一蹬,雙手用力一抓,頓時,他的手就像變成了一個袋子,把蝴蝶給收了進去,只見他撲在地上,慢慢地開啟手掌,想看看蝴蝶,頓時,蝴蝶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飛入油菜花中。小男孩再也找不到了。看著那一大片金黃的油菜花,小男孩茫然失措,他瞅了我一眼,便躥跳著跑開,去尋找新的快樂。

  我看了,詩興大發,即興吟出了這首詩:

  宿新市徐公店

  籬落疏疏一近深,

  樹頭花落未成陰。

  兒童急走追黃蝶,

  飛入菜花無處尋。

改寫古詩作文 篇6

  從前,有一個的小山村裡,住著一名大詩人,他的名字叫(賀知章)他有一個願望,就是當上一位進士, 突然 有一天,在他三十七歲那年,終於,考上了進士,賀知章拿著行李走了,一年年地過去了。

  有一天,賀知章早早起床,來到鏡子旁邊,一看,說:"雖然家鄉的口音沒有變,但是,頭髮已經白 了, 賀知章決定,回到家鄉,賀知章拿著行李來到回家的馬車上,馬車日夜兼程,終於有一天,到了村口,賀 知章 一看,高興地說不出來話了,賀知章看看遠處一座座高山,看看地上的綠油油的小草,房屋排著整齊的隊 伍, 山上小河水快樂地奔跑著,一頭頭可愛小牛,和一隻只白白的小羊,在草地上吃草,正在這時,賀知章發 現幾 個胖胖小朋友在村口玩,便來到她們身邊,那幾個小朋友看見了,好奇地問,您是誰,從哪來,到我們村 子有 什麼事。

  賀知章一聽,有一點傷心,心想,看來我真的是離開家太久了,不知不覺,賀知章回到了家裡,提起 筆來 ,寫了一首詩,

  回鄉偶書

  (唐)賀知章

  少小離家老大回。

  鄉音無改鬢毛衰。

  兒童相見不相識,

  笑問客從何處來。就這樣,這首是一直流出到了現在。

改寫古詩作文 篇7

  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

  離別家鄉歲月多,近來人事半消磨。惟有門前鏡湖水,春風不改舊時波。

  賀知章在天寶三載(744),辭去朝廷官職,告老返回故鄉越州永興(今浙江蕭山),時已八十六歲,這時,距他中年離鄉已有五十多個年頭了。人生易老,世事滄桑,心頭有無限感慨。《回鄉偶書》的“偶”字,不只是說詩作得之偶然,還洩露了詩情來自生活、發於心底的這一層意思。

  第一首寫於初來乍到之時,抒寫久客傷老之情。在第一、二句中,詩人置身於故鄉熟悉而又陌生的環境之中,一路迤邐行來,心情頗不平靜:當年離家,風華正茂;今日返歸,鬢毛疏落,不禁感慨系之。首句用“少小離家”與“老大回”的句中自對,概括寫出數十年久客他鄉的事實,暗寓自傷“老大”之情。次句以“鬢毛衰(cuī催,疏落之意)”頂承上句,具體寫出自己的“老大”之態,並以不變的“鄉音”映襯變化了的“鬢毛”,言下大有“我不忘故鄉,故鄉可還認得我嗎”之意,從而為喚起下兩句兒童不相識而發問作好鋪墊。

  三四句從充滿感慨的一幅自畫像,轉而為富於戲劇性的兒童笑問的場面。“笑問客從何處來”,在兒童,這只是淡淡的一問,言盡而意止;在詩人,卻成了重重的一擊,引出了他的無窮感慨,自己的老邁衰頹與反主為賓的悲哀,盡都包含在這看似平淡的一問中了。全詩就在這有問無答處悄然作結,而弦外之音卻如空谷傳響,哀婉備至,久久不絕。

  就全詩來看,一二句尚屬平平,三四句卻似峰迴路轉,別有境界。後兩句的妙處在於背面敷粉,了無痕跡:雖寫哀情,卻借歡樂場面表現;雖為寫己,卻從兒童一面翻出。而所寫兒童問話的場面又極富於生活的情趣,即使我們不為詩人久客傷老之情所感染,卻也不能不被這一饒有趣味的生活場景所打動。

  陸游說過:“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回鄉偶書》二首之成功,歸根結底在於詩作展現的是一片化境。詩的感情自然、逼真,語言聲韻彷彿自肺腑自然流出,樸實無華,毫不雕琢,讀者在不知不覺之中被引入了詩的意境。象這樣源於生活、發於心底的好詩,是十分難得的。

  我36歲時,身體強壯,滿腹詩文。那年,皇帝千挑萬選,把我選到京城做官。從那時侯起,我日日公務繁忙,也沒有時間回家和親人團聚。39年以後,也就是現在的我,已經老態龍鍾。皇帝見我不中用,耳朵有點聾,眼睛有點花,是個75歲的老人了,就下旨讓我辭官,告老還鄉。想到我能很快見到我的親人,我那滿是皺紋的臉上浮出了笑容。

  我坐著馬車,看著祖國的秀麗風光,心想:我的家鄉——紹興還是那副老模樣嗎?我真恨不得立刻回家,一定要嚐嚐那園子裡的嫩絲瓜、通紅通紅的西紅柿……傍晚一定要到大桃樹下乘涼,還要到那個又大又圓的魚塘釣魚……我的家鄉口音幾十年沒有改變,可我的頭髮卻斑白了真不知道我的老伴和家人還認不認識我。

  經過一個月的風餐露宿,我終於趕回了家鄉。啊,我的家鄉,我的家!我年輕時蓋的那間茅屋還在,那清清的魚塘還在,那五顏六色的金魚還在!我還看到一群活潑可愛的小孩在我的房子前嬉戲,啊,這一定是我的兒孫吧?我雖白髮蒼蒼,一把鬍鬚,但現在兒孫滿堂,我也心滿意足了。幾個小孩見我走來,好奇地圍著我,一位稍大的、膽大的小男孩,仰著頭,

  笑嘻嘻的對我說:“老爺爺,您從哪兒來,要到哪去呀?”聽到這話,我滿臉苦笑,感慨萬分,一時詩興大發,吟出了一首詩: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兒童相見不認識,笑問客從何出來?

改寫古詩作文 篇8

  夜深人靜,一顆顆小星星不停地對著大地眨眼睛,一輪圓月正鑲嵌在漆黑的夜空中,顯得格外明亮。在這猶如團圓之夜下,詩人張籍獨自一人站在客樓上靜靜地賞月,旁邊沒有家人朋友陪伴,顯得那麼的孤單和寂寞。

  第二天清晨,秋高氣爽,當一縷陽光照耀到客樓房頂時,張籍已經在大街上四處漫步。一陣秋風吹過,他隨手撿起散落在街上的一片發黃的樹葉,眉頭輕皺,自言自語地沉吟著:唉!一年時間又過去了,我什麼時候才能回到故鄉,去看看我那年幼的孩子,去聽聽故鄉那熟悉牛羊的叫喚聲呢?唉!真想回到故鄉好好與家人團聚。

  這時張籍似乎想到了什麼,快速回到客房,磨硯鋪紙提筆,沉思良久,寫下一封信,以表達自己濃烈的思鄉懷親之情。仔細封好信封后,他又急匆匆地趕到十里之外的熟人王先生那邊,囑咐道:王先生,請求您幫忙把這封信交到我的家人手中,我的故鄉是和州烏江。

  好,沒問題,我幫你。王先生爽快答應。正當王先生欲上馬遠行時,張籍若有所思,急忙說道:等等,我想再看看信件,接著,他把家信從頭到尾仔仔細細看了兩遍,並在上面又添了幾行字,然後從頭看起,邊看邊點頭,直到滿意為止。當他封好信封,再次把信件交到王先生手裡時,又一再叮囑,一定要把信件儘快送到家人手裡。

  告辭了,望著王先生翻身上馬,漸漸遠去的身影,張籍那一顆急切的心也漸漸安定下來。

  回到客房,若有所思的張籍提筆寫下了一首千古絕詩:《秋思》。

改寫古詩作文 篇9

  有一天,蘇軾和她的兄弟姐妹一起去遊覽廬山。因為,他們聽說唐代大詩人李白去過廬山,看過廬山瀑布,並寫下: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的壯麗詩篇。他們也想看看這美麗的廬山。

  早上一起床,他們就開始啟程了。蘇軾和她的兄弟姐妹來到廬山腳下,抬頭一看:“啊,這麼高的山呀!”蘇軾的妹妹喊道。他們一邊爬山一邊看。他們看到山中的樹林就像一張長長的綠色的被子,小溪叮咚叮咚的唱著歌,好像在歡迎他們的到來。蘇軾和大家一起爬著爬著覺得累了,就在一塊大石頭上坐了下來。蘇軾說:“橫著看廬山就像山巒起伏、連綿不斷的山嶺,到處都是綠色。可爬著爬著景色怎麼變了?你們看,側著一看廬山是高聳入雲的山峰,好像一把把鋒利無比的利劍和一棵棵嫩綠的竹筍。”他的弟弟說:“是啊,是啊。你看從遠處看像一群群綠色的小綿羊,從近處看山霧環繞,神秘莫測。”接著,他的妹妹說:“從高處看下面是不知深淺的山溝,從下面仰望到處是懸崖峭壁。”

  不知什麼時候,他們看到了一個巨大無比的瀑布,水留下來的聲音震耳欲聾。原來這就是大詩人李白仰望過的廬山瀑布。看完瀑布後,他們我一言你一語的辯論起廬山到底是什麼樣子的呢?蘇軾說:“我們站在廬山的中間,看不到廬山的真面貌是因為我們就身在其中。”

  遊覽完廬山後蘇軾便在西林寺的牆壁上寫下了《題西林壁》: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改寫古詩作文 篇10

  清明節,天灰濛濛的,綿綿細雨沙沙的下個不停,那聲音,像極了蠶兒吃著桑葉的聲音。雨兒打來,身上涼絲絲的。

  詩人走在路上,看見芳草青青、百花爭豔,真是美不勝收。可是,遠離家鄉的詩人卻不能和朋友一起踏青,不能和家人一起掃墓;只能孤零零的一個人,憂傷的走在雨中的小道上,感到十分淒涼。

  怎麼才能高興起來呢?詩人眨巴著眼睛,突然,詩人一拍腦門,他想到了一個好辦法,找家酒店,一醉方休。

  詩人又愣住了,這人生地不熟,怎能找到一家好酒店呢?突然,“哞哞哞”的牛叫聲引起了詩人的注意。他抬頭一看,一頭老黃牛正悠悠地像自己走來,牛背上一個小牧童,身穿蓑衣,頭戴斗笠,正興致勃勃地吹著短笛。詩人大喜過望,三步並作兩步,雙手抱拳,彬彬有禮地問:“小兄弟,在這附近,可有好酒店?”牧童說:“有,有,當然有,向北走十里,有一杏花村,杏花酒樓裡面有香飄十里的女兒紅,還有成年花雕、狀元紅。老闆年娘心靈手巧,做的下酒菜別具一格,有新鮮的魚兒,香甜的花生米,金黃金黃的油炸雞,還有肥肥的元寶蟹。”牧童的這番話讓詩人不禁口水直流,恨不得插上翅膀,一下子就飛到杏花村。他於是馬上告別牧童,大步流星地向杏花酒樓趕去——

  詩人喝完酒,不禁詩興大發,乘著酒興吟誦起來: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