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動作> 精選身邊的感動作文八篇

身邊的感動作文

精選身邊的感動作文八篇

  在日復一日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或多或少都會接觸過作文吧,藉助作文可以提高我們的語言組織能力。相信寫作文是一個讓許多人都頭痛的問題,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身邊的感動作文8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身邊的感動作文 篇1

  都怪自己總是抱有僥倖心理,明明知道近幾天有雨,可我就是沒有帶雨具。早上上班時只是陰天,可下午下班時我就瞪眼啦……

  站在窗前,看著密密斜織的雨網,我拿不準注意了,“媽媽,走吧?”兒子拽著我的手慾望雨中走,“兒子,媽媽沒帶雨衣,這樣走會被雨淋溼的”我蹲下來望著兒子那張胖嘟嘟稚氣的臉,沒想到 兒子摟著我的脖子說,“媽媽,我給你力量”說罷他吻了吻我的唇,呵呵,兒子啊,給媽媽力量沒有雨具也會淋溼啊,兒子根本不懂。期盼雨能停下來,可是看看天色,雨好像一時半會停不了。怎麼辦 ?看看兒子,再看看雨濛濛的天氣,一咬牙,走!我想好了,不是還有一把傘嘛,我淋雨沒有關係,只要兒子別淋雨就好。這樣想的時候我已經鎖上了辦公室門。

  牽著兒子的小手我們來到了車棚。正好同事曉霞也在推車,她見我打傘領著兒子問我:“怎麼沒給科翔穿雨衣啊?”我就實話實說嘍!沒想到曉霞那麼熱心,她二話沒說就把她兒子已經穿好的雨衣 脫了下來說:“打傘管什麼用,別讓孩子感冒了,我有雨披,兒子可以鑽裡面,這件雨披給科翔穿”我怎麼好意思讓她的孩子淋雨而把雨衣給科翔穿呢!況且他兒子的抵抗力比我兒子差,我給推了回去 :“不用,真的不用,我家離得近”雨衣在我們倆人中間推來推去,這時她兒子不幹了,大哭了:“媽媽,我的雨衣,我的雨衣。”我把雨衣奪過來直接給她兒子穿上了,邊替他擦眼淚邊安慰他……

  說實話,我覺得同事就是讓讓我,我也根本沒有想讓兒子穿她雨衣的想法。可是我錯了,沒想到曉霞又硬從哭鬧的兒子身上重新把雨衣脫了下來,“看你!我兒子淋不著,快給科翔穿上”,她兒 子也懂事的哭著說:“我給科翔弟弟穿”孩子抽噎的聲音讓我的鼻子酸酸的,我知道孩子不是心甘情願的,他只是懼於媽媽的威嚴。

  其實……我不會讓兒子淋雨的!

  看見曉霞堅決的樣子,我只好收下了那件雨衣,並且給兒子穿上了。我一定給兒子穿上,這是同事對他的愛啊!

  走在雨中,心中滿滿的都是感動……

  我要把這件事情記錄在兒子的成長日記中,讓兒子知道,在他很小的時候有人幫助過他。

  我也會讓兒子學會隨時隨地幫助身邊的人。

身邊的感動作文 篇2

  一到冬天,鵝毛大雪從天而降,路上積滿了一層厚厚的積雪。由於無人清掃,路面上的雪很快就被來往的行人踩實了。走上去很滑,尤其是去姥姥家的一段坡路,更是不敢形容。淘氣的小孩子在上面溜冰,還有一些不文明的人往上面倒髒水。造成路面像鏡子一樣,都照得出人影。

  大人走到這裡都會嘆氣,然後沿邊小心地走過去。如果是年邁的老人來到這裡都不得不繞道而行,偶爾有一些膽大的老爺爺從這裡走都會來個亮相。我和媽媽每次走到這裡也會嘮叨幾句,可是光滑的冰面依舊是那樣。

  今天下午,我和媽媽又要經過這條路去姥姥家,心裡不免有些擔心。可是在很遠的地方我們就看見在坡頂有一個弓著腰的身影,好像在幹什麼。我和媽媽趕緊快走兩步,定睛一看,哦,原來是一個年邁的老爺爺在吃力地用鐵鍬把路面上的冰雪鏟除掉。鐵鍬和地面摩擦發出“咔咔”的聲音,傳出很遠很遠。只見他的額頭上沁出了汗珠,時不時地抬起手擦汗。他站在冰面上,時不時地打個趔趄,寒風吹得他站不穩,立不牢,好像會被風吹跑似的。但是他並沒有被這些困難嚇倒,而是堅持把雪塊一片一片的剷下來,裝進小推車裡。偶爾還會喘幾口粗氣,老人的兩鬢斑白,足有70多歲了。歲月的痕跡佈滿了老人的臉、手。

  看著清掃乾淨的路面,我的眼睛也溼潤了,想起小孩為老人讓座,老人把撿垃圾廢品掙來的血汗錢全部投到了募捐箱……啊!身邊的“感動”真不少,這種精神永遠“活”在我們心中,激勵著我們成長,做一個品德高尚的人!作文

身邊的感動作文 篇3

  世界上有這樣一種愛,它比天高比海深,它常常讓人很感動,而它就無無聲無息地在我們身邊。它是什麼?它就是母愛。我小時候酷愛跳舞,只要有舞相伴,我就特別開心。記得有一年冬天,天氣很冷。我在練功房裡練習跳舞,雖然那裡開著暖氣,但畢竟是冬天,薄薄的舞鞋根本不起保護作用,腳跟踩到地冰冷的地面生疼生疼的,都裂開了口子。我不敢告訴媽媽,怕她擔心我,不讓我繼續練習跳舞了。

  可是沒過多久,媽媽看錯了時間,提早來接我了。透過練功房玻璃門,媽媽看到愁眉苦臉的我,她臉上滿是疑惑。在等我下課的十幾分鍾裡媽媽心裡七上八下的:“這孩子是怎麼了?身體不舒服嗎?被老師批評了?”一下課,媽媽就走過來焦急地把心裡所有的疑問都拋向我。我只好將事情一五一十地告訴了媽媽,最後我還安慰媽媽:“沒事的,過兩天就好了。”看著我假裝輕鬆的笑容,媽媽沉默了,眼裡閃著淚花,撫摸著我的頭說:“咱回家吧!”

  晚上,媽媽幫我洗完腳,塗上藥膏,讓我早點休息。我很累了,一鑽進被窩就睡著了。可是媽媽房間的燈一直亮著。第二天一睜開雙眼,我看到枕邊有一雙黑色的毛線織物,我連忙穿好衣服,跑去問媽媽:“這是什麼呀?”“這是暖腳套,下次你去跳舞,在舞鞋外面套上它,可以保護腳後跟,就不會那麼疼了。”我看著媽媽佈滿血絲的雙眼,我的淚水奪眶而出,懂事地點了點頭。

  後來因為學習衝突,我不再學跳舞了,但是我把暖腳套珍藏在衣櫃裡,每次看到它都會有一股暖流湧上心頭。我相信此後的人生有這份愛相隨,我一定會克服所有的困難,勇敢地向前進。

身邊的感動作文 篇4

  哪裡有驚喜,哪裡就會有感動;哪裡會有人陪伴你,哪裡就會存在伴你左右的感動。

  感動,在我們身邊。

  那時,感動會成為我們的知心朋友;那是,感動會永遠伴你左右;那時,感動會像是可愛的小鳥,它會一直靜悄悄地伴你左右,直到永遠的永遠,乃至長長久久;那時,感動會出現在你的人生大事中;此時,感動就像是一張照片,永遠紀念在某個大日子。不過,它不會惹麻煩,它不會找彆扭,它不會給你造成任何問題。因為它總這樣,總是安靜的陪著你,粘著你。

  它會依然這樣嗎?

  是的。

  它也許會出現在某個日子,也許會焦躁不安,它也許會增加你的快樂指數,它也許會做出你不會的疑問。可是,感動,在我們身邊。

身邊的感動作文 篇5

  當看到“道德在我心中”這樣一個題目的時候,我思緒萬千。許多先進人物的名字進入我的腦海:郭明義、王文珍、李明素、陳游標、張麗麗等。可是他們都離我太遙遠,太陌生。我就從我身邊人物我的媽媽說起吧。我覺得我的媽媽是一個孝的典範。古往今來,“孝”是一個永恆不變的被人們所歌頌的主題。但在這個物質生活極其豐富精神生活極其匱乏的時代。“孝”已經逐漸被人們拋之腦後。例如:前不久的一則報道:有六個孩子的老母親,年近七旬,卻因無人贍養而在街頭乞討;還是一則報道:一位老人生活難以自理,子女卻嫌照顧麻煩把老人擱置一邊不予理睬,還有的老人竟被自己的親生骨肉活活餓死。

  但是,我的媽媽,一位平凡卻無比偉大的母親,用六年的實際行動詮釋了“孝”這個字的內涵。為了照顧生活不能自理的姥姥姥爺,不惜辭掉了待遇十分優厚的工作,六年如一日的悉心照顧著姥姥姥爺,沒有任何怨言。姥爺患有很嚴重的類風溼,一到陰天下雨,變天換季時就會疼痛難忍,但那時姥姥身體還算硬朗,可以照顧姥爺。但在我四年級的時候,一場無情的大病徹底擊垮了身體健康的姥姥,姥姥也失去了生活自理的能力。誰來照顧姥姥姥爺的生活起居成了最棘手的問題。那時家人都在商量究竟是僱保姆還是把姥姥姥爺送敬老院。這時,媽媽做出了一個令人敬佩的決定:辭去工作,照顧姥姥姥爺。在這裡,不得不提下我的爸爸,六年來毫無怨言的支援著媽媽,待姥姥姥爺像自己的親生父母一樣。

  從我四年級至今,媽媽一直在照顧著兩位老人。每當姥爺的類風溼犯了的時候,媽媽一晚上都不能睡覺,不停地給姥爺揉腿。老人老了容易起夜,睡覺又少,媽媽侍奉他們二老白天還好一點,看完晚上媽媽剛忙完一切好不容易剛剛上床入睡,姥爺就喊著要上衛生間,剛剛侍奉完姥爺,還沒等媽媽入睡姥姥又要上衛生間,一晚上折騰下來,媽媽幾乎睡不了多少覺。常年這樣,媽媽就累得受不了,常常早上醒來帶著黑眼圈,但媽媽也毫無怨言。姥姥姥爺上年紀後容易大便乾燥,有時甚至用手去摳,媽媽做這些事從來不嫌煩、不嫌髒,盡著她一個做女兒的最大孝心。每次做熟飯,媽媽都要先喂姥姥姥爺,這幾年來媽媽沒吃過幾口熱乎飯。俗話說老小孩,老小孩。老人老了就如同小孩子一樣,老人老了容易忘事,容易耍小孩子脾氣,常常是媽媽侍奉時一不小心就會“得罪”二老,姥姥姥爺就會無端“責罵”媽媽,媽媽明知二老不對,也不會頂嘴,只好背過臉默默流淚,等到轉過臉時依舊對老人笑臉相迎,耐心侍奉,款款安慰。

  人們常說“久病床前無孝子”,可這句話在媽媽身上失效了。媽媽六年如一日地侍奉二老,不但感動了鄰居,也使我這個小孩子體會到了媽媽的拳拳之心。這些年,我有過怨言。當其他同學回家吃著熱乎乎的飯時,我卻只能吃著快餐,因此落下了腸胃炎;當其他同學受委屈回到家裡有媽媽的擁抱、安慰時,我卻只能望著空蕩蕩的屋子一個人默默地流淚,當其他同學在母愛中漸漸成長時,我卻只能獨自承受這一切。媽媽回來看完時,總是帶著愧疚,給我做好吃的,買好看的衣服,默默的陪在我身邊,而我卻時不時衝她發脾氣,媽媽會等我稍微冷靜下來時對我說一句:“樂樂,委屈你了。”因為一個人呆的時間長了就會習慣孤寂,身邊突然多了一個人就會顯得不自在,哪怕這個人是最愛你的人。長大後的我漸漸懂得了媽媽的不易,看到媽媽躲到房間裡一個人流淚時,才明白了媽媽一個人承受了太多,學會了理解她。想起了比爾·蓋茨說過:“在這個世界上,什麼事情都可以等待,只有孝順是不能等待的。”中國古語也說過:“子欲養而親不待。”

  我不由得被我媽媽的精神所深深感染,我願意長大後也做她那樣的人。她雖然是中國千千萬萬勞動婦女中最普通的一個,但她的那種對父母無怨無悔的愛卻是幾千年來中華兒女身上最值得我們繼承的優秀傳統,是中華文化的核心價值,是中華文化的“脊樑”。

身邊的感動作文 篇6

  我不知道我是否是一個會關心人的孩子或者說我是一個只知道索取,而不會去關心別人的壞孩子,但這一切都隨著這一天而改變。

  那是去年冬天的一天,我去上學,發現路上的行人很少。樹上的葉子在刀子似的寒風中頑強堅持著,有的葉子堅持不住了,飄了下來,有幾片落在我的身上。

  走著走著,突然我看到一位拄著柺杖的老爺爺,穿著一件幾乎褪了色的棉衣,戴著一頂破爛的帽子。可能我們順路,我跟著他走了一段路,看見前面有一個只穿著一件襯衫的乞丐在寒風中討錢。我正在想該不該施捨一些錢給他呢,這時候,前面的老爺爺停了下來,看著那名乞討者。我也停住了腳步,想看看會不會出現課本里的那種感人情景。

  他們都沒有動,也沒有說話,只有乞討者的破舊錄音機響著。我依然在後面看著那位老爺爺。

  大約過了3分鐘,老爺爺把他那枯瘦的手伸進口袋裡,掏出10元錢,放進乞討者面前的碗裡。我的鼻子酸酸的,或許這是老爺爺幾天的菜錢,或許這是他僅剩的一點兒錢,可是他依然給了萍水相逢的乞討者。

  我的心靈受到了強烈的撞擊,這就是關心嗎?這麼冷的天,那個乞討者只穿一件襯衫,實在是太可憐了,我立馬掏出口袋裡僅有的3元錢放在他的手裡,只見乞討者不住地點著頭,說著謝謝。天雖然冷,但是我的心是火熱的,因為我學會了關心。

身邊的.感動作文 篇7

  有一次,爸爸出差,只剩下我和媽媽在家裡。由於爸爸平時對我特別嚴厲,所以他不在家,我反而覺得很輕鬆。

  晚飯後,我和媽媽躺在床上看電視,沒多久,隱約聽到廁所裡有水聲。一開始媽媽以為是馬桶在滴水,沒在意,可是過了好一會,水聲越來越大了。我們下去一看。嚇得目瞪口呆了,只見廁所的地面以及漫了一地水。原來是洗臉盆下的水管漏了,媽媽趕緊拿來拖把,臉盆,抹布……我也趕緊過來幫忙。可是漏的水管堵不住,我們娘倆忙得焦頭爛額。這下覺得要是爸爸在就好了。正當我們束手無策的時候,突然有人敲門了。我過去開門一看,原來是樓下的胖叔叔,他過來問我們怎麼了,樓下聽見叮鈴咣噹的聲音。我說我們家的水管破了,還沒等我說完,胖叔叔就二話沒說,撩起袖子幫忙修水管。他把總閥關掉,水鎮的不漏了,又幫我們一起整理,忙得滿頭大汗。我和媽媽特別感謝他,結果他卻笑笑說:”鄰居之間相互是應該的。“弄的差不多了,他連杯水鬥沒喝上就下樓了。

  樓下的胖叔叔真是一個助人為樂的好叔叔,我們整個樓層的人都很喜歡他。

身邊的感動作文 篇8

  那日傍晚,夕陽輕柔地灑在我身上,電腦屏上,我被他們的故事感動著……

  那一年,他們帶上年幼的孩子,來到藏區,是為了的孩子。那一年,他們放下蒼老的父母,決心生活在西藏,是為了成為最好的父母。他們的名字叫胡忠、謝曉君。他們是感動中國的傑出人物。

  “成都少了一個我這樣的老師,沒有任何損失;但對藏區的孤兒而言,我的到來或許能改變他們的命運。”在頒獎典禮現場的胡忠,比影片中看起來更顯蒼老。11年前,這位成都中學的化學老師辭掉工作,告別妻子與剛出生的女兒,來到甘孜州康定縣塔公鄉支教,每個月僅有300多元的生活補助。

  福利學校海拔3800米,甘孜州13個縣、4個民族的143名孤兒被安排在這裡寄宿制讀書。除了上課,胡忠每天清晨5點多開啟校園廣播,叫大家起床、做操,平時要照顧他們的生活起居。一聽說哪裡有孤兒,他立馬趕過去接人。久而久之,當地百姓把胡忠叫作“菩薩老師”。

  丈夫離家的前兩年,謝曉君都是利用假期過去探望,教音樂的她偶爾還客串幾回代課老師。與孤兒們接觸的次數多了,川妹子動了留下來的念頭。20xx年,謝曉君報名支教,在旁人不解的目光中,她抱著女兒,與丈夫在福利學校“會師”。

  從盆地到高原,適應的過程充滿了委屈。剛來的幾個月,3歲的女兒整晚咳嗽,謝曉君也因缺氧頭疼,無法入睡。儘管也會抱怨,但不服輸的性格讓她迎難而上,“既然來了,說什麼也不能打退堂鼓。”

  透過自學朋友寄來的教材,謝曉君嘗試過音樂老師以外的4種角色——數學、生物、生活老師以及圖書管理員,頂替離開的支教同行。“這裡只有老師適應孩子,只要對孩子有用,我就去學。”20xx年,謝曉君調去了位置更偏、條件更苦的學校“木雅祖慶”。她把工作關係轉到康定縣,許諾“一輩子待在這兒”。

  是啊,一輩子,這夫妻倆決心將一輩子的青春和精力都奉獻給藏區的孤兒,這是怎樣的勇氣,這是怎樣的犧牲,這更是一種怎樣的奉獻啊?

  胡忠和謝曉君,他們給我們帶來的已遠不止感動這麼簡單了,而是一種深深的回報社會的責任與愛的奉獻。他們把給家人的小愛化為了大愛,正是因為他們心中藏有這樣無私無盡的愛,不斷溫暖著藏區孤兒的心靈,才會有機會改變藏區孤兒的命運。在我們身邊,其實這樣的愛的感動並不少,祖輩的疼愛,父母從出生至現在10多年的關懷和照料,朋友危難時刻的鼎力相助,我們,其實每時每刻都生活在這樣的感動裡。只是越長大,我們越難發現。或許,我們更應該學會去感動、感謝、感恩,只有這樣,我們才會感動別人,並從而擁有的感動。

  我們從不缺少感動,而是缺少一顆發現感動的心,而是缺少創造的感動的勇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