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反思> 【精品】反思作文九篇

反思作文

【精品】反思作文九篇

  在平凡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對作文都不陌生吧,寫作文是培養人們的觀察力、聯想力、想象力、思考力和記憶力的重要手段。你所見過的作文是什麼樣的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反思作文9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反思作文 篇1

  今天我們的數學考試分數出來了,我一開始想的是我考80分。可是卷子發到我的手裡,我看我的數學分數是:72分,我很後悔所以做一下的數學反思。

  我看了看我的卷子有許許多多的提示粗心而錯的,如第一大題的第一小題的一個題是:70分=()小時,那時候我想到了60分=1小時所以我寫的是1.1;第三大題的第二小題我用尺子量了量這些的長度,然後又在草稿紙上寫上了4:10,我的答案是B可是因為我要快點的心所以我就寫的是C。也是有很冤枉的題,如:第四大題的第三大題的一個題,我算出來的明明是對的,可是,我沒有用最簡分數害得我扣了0.5分。第五大題的第一小題,我看了看就是叫我們列式計算明明是列好了算式可是就是算不對數扔了0.5;第二小題,明明是有思路可以做對,可是我沒有看見這個“圓的周長是多少釐米”我做了“圓的面積是多少平方釐米”哎,我就這樣就白白的浪費而且有白白的扔了兩分;下一道題也算是更坑了,我明明想好了思路也,也好了算式可是就算錯了三個數就白白的扔了1.5分;第六大題的第三小題這道題是叫我們算的是一個大圓環的面積,我明明算出來了大圓的半徑哎呀可是我在最後算(25—9)π的時候我算錯了算成了42.96了。

  哎,都是我的一次又一次的粗心害得我考的分數很少所以,下一次我一定要好好的細心的考試。

反思作文 篇2

  抄襲作業,電腦術語叫複製,英文叫“copy”,是指把別人的作業複製過來,變成自己的勞動成果。這種做法雖然不光彩,但確深受一些同學的青睞。儘管有的教師對抄襲作業的同學再三勸告,甚至是磨破了舌頭也無濟於事,這些學生就是浪子不回頭。靜下心來,細細地思考一翻,發現學生抄襲作業原因有三:

  一是這部分同學上課大多不喜歡聽課或者說聽不懂老師講的課,對聽課不感興趣,因而學不到知識,作業不會做就產生抄襲的念頭;

  二是學生正處於好玩的年齡,而部分學生往往沉迷於電腦遊戲或上網聊天,為了應付教師佈置的作業,騰出更多的時間玩,他們就選擇了複製;

  三是由於作業太多,學生為了按時完成,就想到了節省時間的“copy”。

  由此,我覺得學生有太多的“苦衷”,學習也夠辛苦的,同時也讓我對教學進行了反思:

  反思一:在目前新課程的環境下,在實施“減負”的今天,為什麼學生的學習還會如此辛苦?這固然有學生本身自己的原因,如學習態度、自覺性等,但我們的教育工作者是否也要有所反思呢?學生不喜歡聽課,激不起聽課的興趣,教師是否要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為呢?為什麼學生會不愛聽課,老師的教學方法是否得當,老師的促進者、合作者、參與者、指導者的角色是否到位等都需要教師們好好反思,有些教師對教材研究得很透徹,語言點講得很仔細,可是對學生的學情分析得不夠,心中沒“裝”有學生,因而就形成教與學的脫節,學生學不到知識,不懂得做作業,也就難怪學生會想到“複製”了。

  反思二:反思學生的學習方式,有些學生的自覺性不高,自主合作學習不到位,他們往往迷上電子遊戲等,出現這種情形,老師就有必要對學生進行學習方式的指導,對那些自主合作學習不強的學生,正確地引導他們,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使他們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這樣他們也就不會“複製”作業了。

  反思三:新課程強調教師之間的合作,要求教師之間要互相溝通、協調發展,因此教師在佈置作業時,要講究實效性,要求質不求量。教師之間在佈置作業時要考慮到學生的接受能力,使學生的學習不會感到壓力很大,教師佈置的作業不一定都是書面作業,也可以是學生喜愛的一些動手製作、繪畫、上網蒐集材料等作業,這樣也就可避免某些學生“複製”作業了。

  在新課程的教學中,教師要加強學習,努力改變教學方法,創造讓學生樂於學習的氣氛,要關心愛護學生,對學生加以學法指導,讓學生享受到學習的樂趣,使學生能自主合作學習,同時教師之間要加強協作,各學科之間要協調發展,只有這樣,學生抄襲作業的現象才能得到遏制。

反思作文 篇3

  反思是一種優良品質,它使我們時刻保持清醒。反思是一種人生態度,讓我們避免重複犯錯誤。反思讓我們時刻警惕著,不會錯過轉瞬即逝的機遇。

  沒有反思就沒有新的發現,近段時間我學英語時總感覺自己與老師的節奏不協調,這使我發現了我學英語時的一些以前沒有注意到但卻影響我學習質量的問題,新問題的解決相信會給我帶來成績的大幅提升。由此,我覺得,在痛苦中反思,我們不再孤獨;在閒適中反思,我們不會沉淪;在空虛中反思,我們不會忘記使命;在奮進中反思,我們不會偏離目標;在失敗中反思,我們不會氣餒;在成功中反思,我們不會停頓。

  反思是糾正錯誤的第一步,反思是人生飛躍的強有力翅膀!

反思作文 篇4

  這次作文課要求學生圖文並茂,可以透過畫圖和作文來說明要寫的內容。作文的題目是“我的夢中小屋”。我們作文時不受錢、時間、地點等任何外界條件的限制,任憑我們自由發揮想象作文。作為老師,該如何組織好本次習作教學,幫助學生克服畏難情緒呢?結合班級實際,經過深思熟慮,我決定以“談談自己的夢中小屋”和“評評同學的夢中小屋”為本次習作教學的話題,透過談關於房子方面的亭、臺、樓、榭等單詞入手,引導學生髮揮想象。在我的引導下,同學們經過思考琢磨後,開始動筆畫的畫,寫的寫。課後同學們全都積極的把作文交了上來。同學們描述的“夢中小屋”美妙絕倫,他們想象豐富,無論是圖畫還是作文都令人感覺舒適、安逸、有趣和奇特。

  反思一

  英語語言學習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平時學生怕寫作文,是因為話題與生活實際聯絡不夠緊密,而本次習作,讓學生在不受空間、金錢等的限制下自由想象作文。學生根據生活實際談自己的夢想,徐徐道來,構思奇特,頗具匠心。

  寫作是一個由淺入深、由易到難、由簡到繁的訓練過程,任何一個環節出問題都會影響學生寫作能力的培養。因此,盲目的訓練往往多做無用功,我們必須在平時就十分注重方法與技巧。

  1、注意多種訓練方法相結合。

  與任務(task)相結合。目標明確, 如寫“我的夢中小屋”,有目的的引導學生畫畫、描述、說明想要的小屋。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所以在培養學生這方面的能力時,我儘量與教學的多種任務相結合,而不是純粹佈置一篇作文。貫穿這節寫作課的也是一系列的任務。

  2、平時注重解題技巧的養成:

  1)。 準備工作 ①。仔細審題,明確要求 ②。緊扣要點,尋求思路。

  2)。 寫作之中 ①。開門見山,緊扣主題。②。語言正確,規範地道。儘量使用學過的、最熟悉也最有把握的句型、結構,應儘量避免中國式英語。要養成正確運用標點符號的好習慣,切忌一點到底的錯誤方法。③。重短輕長, 就易避難。④。過渡自然,表達流暢。注意前後句、上下文儘量過渡自然,正確使用and, or, but, because, so, then, after等詞,保持行文的流暢。不重複使用可置換的詞,如描述“我的夢中小屋”時,可以用firstly, secondly, then, after that等表示先後的序列詞。

  3)。成文之後

  鼓勵學生學會批改自己的習作。

  ①。一般語法專案的檢查——英語中的人稱、時態、單複數、習慣用法等都是非常重要的,即使在朗讀中好像全理解,但在動筆的實踐中就往往出錯。如我們這篇作文多用一般現在時,第一人稱。

  ②。注意語序——英語中的疑問句、感嘆句和賓語從句都是透過語序的變化來構成和體現的,不注意會出現錯誤和意義上混淆。本篇作文要注意感嘆句的語序。

  ④。書寫規範,卷面整潔。卷面不整潔,使人無法看清你寫的究竟是什麼,那麼就可能按錯處理。所以在寫時,我讓學生一定要先打草稿。

  反思二、

  1、善於指導。缺乏精心指導,再多的訓練也是徒勞的。這幾乎是常識。說到底,一在於科學序列的建構,作文教學中僅複習過程就可精心設計諸如:讀題訓練、材料訓練、構思訓練、成文訓練、修改訓練、應變訓練。如此細密的規劃,匠心獨運,更有利於大大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終身受益。二在於有效的訓練指導的落實。諸如審題、立意、謀篇等寫作知識在新課改的“淡化”要求之下,教學實際中已經被忽略了,作文教學更顯隨意和無序。讀懂文題是立意謀篇的第一步。審題不到位造成作文失敗的例子並不鮮見。主題不鮮明、思路不清等等問題,與作文有效的規範訓練不足有很大的關係。

  2、善於選擇。學生的作文缺乏生氣,缺乏真情,缺乏典型的例項,是因為少了一份智慧的選擇。智慧的選擇需要教師智慧的引領。教師引領學生去梳理、歸類屬於自己的生活,引領學生去回味屬於自己的那一瞬間的“怦然心動的感覺”,把這些生活細節、心靈感悟形成單元形成系列。我想,學生在整理歸類中、在回味感悟中也是一種情感的昇華意趣的提升。讓學生用個人獨特的視角去看自我,去看世界,作文自然有“真意”;學生對自己的生活有了深刻的感受,作文自然有“真情”。

  3、一定要用真實例項,使作文有血有肉。基於這些反思,我一直把作文教學引導當成了重頭戲,也因為自己對寫作的愛好吧。所以我看了許多作文教學的資料,也嘗試了一些作文教學的方法。因為我覺得讓學生寫好作文,第一步先是讓學生敢寫作文,而要寫的生動感人,就必須有真情實感,要有真實的生活例項,要有自己的真實感受,不是編造。基於這些思考,因此我的作文教學是從記敘文開始的,我列了幾個專題訓練學生如何能把身邊的小事寫細寫得生動感人。這當然要藉助一些方法,諸如語言、動作、心理、細節等描寫方法。所以我的專題就是從這些開始的。

  語言教師的長處就應該擁有教育引領學生學習和動手寫作的智慧,使學生的作文做到鳳頭、豬肚、豹尾。為今後的人生道路走得更加寬廣打下堅實的基礎。

反思作文 篇5

  作文教學一直是現在高中教學的難點,如何上好作文課,著實讓語文老師為難。一說作文學生總有畏難情緒,有學生一節課寫不了幾個字,高中語文寫作議論文是個重點。第一次的作文指導是“如何選取立論的角度”,我上完此課後就讓學生寫一篇議論文。我滿以為學生會寫得好,等到批改的時候才發現,原來學生議論的寫作底子是那麼的弱。他們的議論文的特點是:

  1、開頭提出中心論點,接著來幾個記敘性的例子,然後結尾,文章就寫完;

  2、例子全採用記敘性文字,對於議論文來說,有些喧賓奪主,整篇文章不知是記敘文還是議論文。

  3、分析能力弱,文章難得看見有力度的分析。

  所以在第二次作文指導時結合相關材料就”如何審題立意”、“如何選擇和使用論據”進行深入講解,對學生進一步指導。我主要教他們什麼樣的論據才恰當,這要根據你的中心論點來定,看你所選的例子有沒有隱含中心論點,如果沒有就不用,不是什麼例子都可以用的。所選例子一定要典型,我選了一篇學生的作文中的例子,他是這樣寫的“我們學校有一位女生,……”,大家看這個例子可不可以,結果學生思考後說不可以,因為這個例子不夠典型,我贊成學生的說法,告訴他們,寫議論文,千萬不要說“我家隔壁的大叔說”“我們班有一位同學怎麼樣”,誰認識你家隔壁的大叔,你們班的同學,這樣的例子經不起推敲;所選的例子一定是家喻戶曉的、眾所周知的,這樣才具說服力。

  在論據的選擇上主要是把一篇較長的記敘性的例子給學生,告訴學生如何刪減,把跟中心論點無關的枝枝葉葉刪去,只保留能證明論點的部分即可。所選例子最好是概括性的語文,不宜寫得太長。上了這一學期的作文課後,我對我的作文教學進行了反思。

  1、作文課寫作樣式的調整。

  嘗試模擬考試情景,增加寫作緊迫感,加快寫作速度,增強學生精神集中程度,先要求在規定的時間內寫夠字數,再慢慢訓練其文采,下課就收卷,不交者登記姓名,課後不再收作文,也就是說不在規定時間內寫完的不收其作文。節省下的一節課作為點評作文之用。遇到佳作要進行表揚,或在教室張貼,或在班內宣讀,或往學,增強學生的成就感。

  2、積極轉變學生的觀念,讓其明白自己不是寫作文而是寫作品。不是為了完成任務應付老師,而是要努力寫出讓人稱讚和欣賞的佳作。寫之前就要有寫這篇是用來發表的意識。觀念一變品味就變,對自己的要求也會不一樣,往往會精心構思,字斟句酌,精益求精。

  3、要培養學生的修改意識,好文章是需要修改的,並且是自己修改。自己要有一個反覆揣摩的過程,那真是“吟定一個字,捻斷數頸須”。可以嘗試有作文修改課,上一節學生寫好的作文,讓學生自己大聲朗讀自己的作文,覺得不好的地方就進行修改,一直改到自己滿

  意為止,可把修改好的再寫一遍,讓學生對比前後兩篇文章,這有助於增加學生的成就感,因為這是自己的勞動成果。其實這一個修改的過程,也就是學生寫作水平提高的過程。

  4、要上閱讀課,因為讀和寫是不可分割的。

  古人“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是有道理的。不讀書、沒有豐富的素材積累,要想下筆千言,一揮而就是不可能的。要不斷探索閱讀課的形式,我在上海嘉定二中參觀時,發現他們的閱讀課是很有特色的,他們的閱讀課實現了閱讀與寫作的銜接,讓學生讀書時,必須記錄下自己的點滴感受,也就是自己心靈思維的火花,如果靈

  感來了可當場進行自由創作,閱讀課的時間一般是兩節課聯排,上完課本子要馬上交給老師。這期間老師巡視進行個別指導。

  5、寫文章是練出來的,熟能生巧,越寫越快,越寫越能寫。

  如果一個月還不寫篇文章,別說寫好文章,可能連字數都湊不夠了,這是我有深刻體會的,在平時應加強學生練習寫作的量,只靠作文課是遠遠不夠的,應該採取多種形式,如讀書筆記等,並鼓勵學生多參加寫作比賽,鼓勵學生進行創作。

  6、老師要經常下水寫作,和學生分享創作的樂趣,這樣老師就不是光說不練了,也就容易發現學生的問題,對學生進行寫作指導時就不是隔靴搔癢,空洞無物。而是和學生去進行共同創。

反思作文 篇6

  帶著一個稍微有些沉重的使命,我設計了這次作文訓練。

  我想要我的學生從抄襲的習慣中走出來,學會寫自己的生活。我想,要訓練學生從自己的生活中提煉作文,必須教會學生觀察生活,還要教會學生能用語言表達內心的想法。親自帶著他們去觀察生活中那些實實在在的具體事物,並在觀察的同時適當加以指導,引導孩子們啟用各種感官來感知身邊的景物,再引導他們發揮豐富的想象力,把感覺變成語言——就可以完成好這一次真實可信的習作。他們也會明白自己的作文就如此簡單。

  我在這一次作文訓練的備課中創設了一個寫作情境:那就是用我的.相機拍下校園中一處景物——同學們都熟悉的校園石刻,讓孩子們能有話可寫,因為他們每天上學放學都會經過這裡,有的孩子可能對它興趣還很濃。另外,學生看見校園裡的景物被搬進了幻燈片,自然也更有表達的慾望。課後我問了一些學生,他們都說,這種形式還是第一次,感覺很新奇,他們還說,以前要在一節課的時間內完成這樣一篇作文是不可能的,現在覺得有話說了。可見,我的預期目標實現了。

  寫景作文要訓練的東西很多很多,但這一節課我只想讓學生真正懂得如何觀察景物的特點,並且能發揮豐富的想象力,透過比喻擬人的手法,將看到的、想到的寫具體。我們認為不追求面面俱到,才能真正使學生學有所得,一課一得。在教學過程中很多同學的確很受啟發,在教師點撥之後,就能順著思路將景物說得比較具體。當然,也還有幾位同學參與得比較少,相信他們在同學的啟發下,也會有收穫。事後我特意檢查了這幾位同學的作文,也順著同學的思路,寫得很有條理,只是他們不是自己走,而是大家拉著走罷了。這樣也不無好處,但給我的教訓是,還需要花些氣力幫幫他們。

  有同事給我指出來,這節課有點遺憾的是,大家寫出來的作文大同小異。我想,像我這樣的作文指導課,是剛邁開了萬里長征的第一步,為了避免以後寫出來的文章千篇一律,以後我在指導學生選材、安排順序等方面一定要力求拓寬學生的思路,發揮他們的思維主動性,進一步引導他們寫出自己的風格。既要讓中下等學生有話說,寫得出,又要督促優等生寫得好,有特色,我想長此以往學生的作文定是百花齊放。

反思作文 篇7

  從事農村語文教學近二十年,筆者親歷了傳統語文教學到新課標語文教學的變革。欣慰地看到學生語文素養正在逐步提高,同時也憂心地感到,相當一部分學生在寫作表達能力方面的發展有所欠缺。為改變這一狀況,在《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的指導下,筆者有意識地對本地區幾間農村中學的教學環境和教學現狀做了調研和反思,並與同事們一起致力於語文課堂教學實效性的探究和實踐,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中,對七到九年級學段作文教學做了明確的定義:“寫作是運用語言文字進行表達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認識世界、認識自我、創造性表述的過程。寫作能力是語文素養的綜合體現。”正因為“寫作能力是語文素養的綜合體現”,所以,作文教學一直以來是語文教育工作者不斷探索的一項重要課題;更因為寫作能力的考查在中考中佔百分之四十的比重,讓一線的語文教師尤其是畢業班的任教老師視為提高成績的堡壘。就是在急於攻破這座堡壘的“戰役”中,農村初中語文作文教學逐漸陷入以下三大誤區。

  (一)文體寫作的單一性

  初中階段,部分語文教師認為能寫記敘文就能應付中考,寫好記敘文就能決勝中考,而花時間教學其他的文體是費時費心,徒勞無功。於是,只訓練學生寫記敘文,基本不教授也不提倡學生寫其他的文體。尤其在農村中學,因學生的語文基礎相對薄弱,表達能力相對較低,這種做法就更普遍了。

  步入這一作文教學誤區的主要因素是受中考作文命題的影響。廣州市乃至廣東省對中考作文考點的規定是:能寫記敘文,做到內容具體;能寫簡單的說明文、簡單的議論文。近十年來,廣州中考作文題型都適合寫記敘文。如20xx年的《又見枝頭吐新芽》、20xx年的《其樂融融》、20xx年的《獎勵自己》、20xx年的《遊戲》、20xx年《改變一點點》等,儘管寫作要求裡有註明“文體自選(詩歌除外)”,但這些命題從記敘文文體切入可以很穩當地組織一篇600字以上的考場作文,從議論文文體切入卻較難把握,從說明文文體切入根本就無法成文,更何況有些文題還就只能寫成記敘文,如《又見枝頭吐新芽》、《其樂融融》等。這就使得我們的部分語文教師認為,只要教學寫作記敘文,在中考考場上作文就可以萬無一失,至少可以拿個及格分。其次是受前幾年流行的“寫作可以淡化文體”的說法的影響。“淡化文體”之說引起了一部分教師的誤解:認為中小學生寫作不需要有文體感,不必講究文體的格式,既然這樣,也就沒必要再學習寫作其他的文體,師生都落得個輕鬆,何樂而不為?於是乎,從七年級開始,就只要求學生寫記敘文,而說明文和議論文基本不做要求。

  “初中階段只學寫記敘文就行了”這一急功近利的做法是老師對學生的終身學習和發展極不負責任的做法。作為一名合格的中學語文教師,必須改變這種錯誤的觀念和做法,還學生寫其他文體和常見應用文的權利和能力!

  (二)寫作教學的無序性

  很多教師上作文課沒有作文教案,沒有對作文教學進行學期計劃安排,課堂隨意性很強。主要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⒈作文教學的隨意性

  相當一部分初中語文教師在作文教學中存在隨意性問題。具體有兩個方面的表現:一是時間安排的隨意性。這節課不想講新課了,就拋個題目、發句話給學生“這節課完成什麼什麼題目的作文,45分鐘堂上完成,字數在600字以上”;有時能做到每兩個星期佈置學生完成一篇堂上作文;有時卻是一個月都不要求學生練筆。二是課程內容安排比較隨意。教師一般是在決定堂上寫作的當天才去思考決定寫作題目;或者是今天在哪個資料上看到了一個很有新意的作文題目,教師自己可能還來不及好好地推敲,就急不可耐地在課堂上讓學生動筆寫作,更談不上有規範的作文教學設計。這些教師,對“課標”中關於寫作的要求“作文每學年一般不少於14次,其他練筆不少於一萬字。45分鐘能完成不少於500字的習作”,除了“其他練筆不少於一萬字”之外,其他的都能做到。但這種沒有計劃和針對性的作文訓練模式,只是完成了作文的次數而沒有顧及學生作文水平的真正提高,也很難激發學生寫作的興趣。教師的隨意率性的教學行為反饋到有些學生眼裡,可能就成了寫作文只是“湊夠字數,完成次數,上交充數”而已。

  ⒉缺乏有序訓練

  寫作是一種表現和創造能力,在語文的聽說讀寫能力中屬於比較高階的能力,需要以其他能力為基礎。同時,寫作還與學生心理發展機制有關,還應具有一定的生活經驗。學生寫作能力的發展,應遵循他們身心發展的規律循序漸進。課程標準寫作的學段目標與內容,體現了這種思想。但具體到寫作教學上,教師就甚少能按照課標的要求,從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入手,根據學生的實際能力來組織作文教學。甚至連初中語文課本中每個單元安排的“綜合性學習?寫作?口語交際”都難以一一落實到教學中。如果以上環節未能很好地實施,本還可以透過作文批改、講評來彌補不足。但不幸的是,這道最後的防線到了一些不大負責任的教師眼中變成了有名無實。作文批改、講評基本處於信馬由韁的盲目狀態。學生的習作一學期能被老師批閱四次已經是很榮幸了。至於偶爾有之的作文講評,大多時候也只是說說錯別字、病句的大致情況,讀一、兩篇範文而已。

  寫作教學內容的隨意、無序,寫作教學形式的單一、枯燥,使得相當一部分學生在寫作訓練時勉為其難,寫作興趣無法激發,寫作能力難以提高。

  (三)對寫作素材積累的無要求性

  近些年來,教師對學生的課外積累漸漸淡化到不作任何要求。筆者為這一語文活動在初中階段的流失而深深痛惜。這不是語文教師的不作為,我認為其主要的原因在於我們的孩子擠不出這個課外時間來做這個似乎跟提高升學分數關係不大的事,他們每天被迫要把自己埋在能立竿見影的題海中,加上網路文化的浸蝕和社會普遍存在的浮躁心理的影響是造成他們無法靜下心來完成這一項“系統工程式”學習活動。最初的時候,教師是有把這一活動佈置下去的,但由於大部分同學無法做到,即便是做到的,也只是個形式,沒有實在的價值,漸漸地,教師只好無奈地放棄這一要求了。筆者正是經歷了從“堅持到放棄再到重拾”的過程。

  在《新課標》指引下,筆者堅持實踐以下三個作文教學理念,走出了三大誤區,提高了作文教學質量。

  (一)激發“我能寫”的自信

  《語文課程標準(20xx年版)》明確提出:“作文教學應貼近學生實際,讓學生易於動筆,樂於表達,應引導學生關注現實、熱愛生活、表達真情實感。”作為語文教師要真正領悟“作文教學應貼近學生實際”的內涵,絕不能陷於中考考什麼就教什麼的功利之中。

  曾經一段時期,筆者總是翻閱大量的資料尤其是各地的中考作文命題,收集自認為命題新、創意深、價值大的作文題,透過編排順序後,便模擬中考考試的要求,讓學生在規定的時間裡一一完成。但如此一個學期下來,學生的寫作能力不但沒有明顯的提高,反而更畏懼寫作了。因為,他們感覺那些作文命題太深刻,離他們的生活實際似乎很遠,每次好不容易憋出一篇作文來,又讓老師劃掉了一大堆,一說用詞不當,二說敘事不具體,三說中心不突出等等,所以,一到寫作文時,就有畏難的情緒。到第二學期,筆者改變了策略,開學初,便讓每個學生自己寫三至五道作文題,再經過師生們共同篩選後,由老師結合課本中的寫作要求,根據本期的教學安排將題目有序歸類安排十次課堂寫作,課餘同學可以自由寫作抒懷,要求每星期堅持交一次週記,變“要我寫”為“我能寫”,“我要寫”。半個學期下來,每個學生都能在45分鐘完成一篇600字以上的作文,作文質量有了很大的提高。

  作文教學應從學生的學習和生活需要出發,把學生放在主體位置上,尊重學生的生活,時時關注學生的需要、情感和發展,激發學生主動積極地參與到作文教學中來,激發“我能寫”的自信。寫作安排上,一定要注重讓學生有話可說,有感而發,有感即發。他們樂意寫,一切就好辦。

  (二)抓立意,促成“人”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xx年版)》突出了“立意”,更加鮮明地提示:“文以意為帥”。正所謂“練字不如煉句,煉句不如煉意”。注重立意,其實質是關注學生的心靈,關注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也就是關注學生的成長。

  作為語文教師,要利用作文教學,既抓立意,又促育人。要做到這點,教師必須讓作文教學呈現出開放的狀態。把學生的生活經歷、思想感情、情感心理等因素,巧妙地貫穿在學生的寫作活動之中,成為學生學習語言的動力、契機或材料,並讓學生在寫作實踐中收穫成長,享受成功感。例如:過去語文課開設口頭作文或說話訓練,深受學生的歡迎。但由於認識不明確,特別是因為中考、高考都不考,具體操作的時候,隨意性較大,時間一緊就被擠掉。透過對作文教學的不斷探究,筆者不再只看到學生的眼前分數,而是更重視學生的長遠利益,重視學生的“人”的發展。所以,堅持開設這一活動,這不僅鍛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更重要的是讓學生關注生活,關注社會,學會用心靈、用真誠與人交流和溝通。就在這關注、交流和溝通中,學生們展示了自我,開闊了視野,豐富了閱歷,提升了心智,形成了正確的情感價值觀:以上這些,正是我們學生寫作的“源頭活水”。有了它,還用擔心學生寫不出“熱愛生活,積極向上,立意深刻”的文章?而他們的心靈也正是在這樣的一次次寫作中接受了洗禮,收穫“知識”與“人文”的雙豐收。

  (三)“因材施評”,關注成長

  以前的作文教學通常是由老師批閱學生作文,走“打一個分數寫一句批語”的套路。而那些評語大多是籠統的詞句,諸如:“優”“良”“語句較通順”“能圍繞中心組材”等。這樣的評價沒能根據學生個體的實際,更沒有讓學生積極互動參與進來。這種忽視了學生主體地位的評價方式,無法激發學生的作文激情。新課標建議我們寫作評價要“採取非常開放的態度,提倡從實際出發,進行多元化評價”,做到“因材施評”,讓學生在作文評價中體驗到知識生成和發展的過程。可以從以下兩個方面展開:

  1.評價形式方面:根據文題的不同和學生寫作能力的差異來確定評價方式。筆者認為師生互動共改是比較科學的評價方式。具體操作中筆者往往將師評與學生互評融合起來,先讓同學之間相互閱讀和評價,相互討論作文的優缺點,然後,同學們對爭辯未定的問題提出來,由老師在課堂上進行點評並給出對應的指導建議,讓學生在參與評價的過程中相互交流,取長補短,不斷掌握評改作文的本領,使他們不但會寫,而且會改,完善作文的全過程,從整體上提高學生的作文綜合能力。

  2.設定分層評價:學生存在認知和感官以及思想上的客觀差異,作文是學生個性化的情感表達,學生寫作能力存在差異。這就要求教師對作文能力較弱的同學,評分尺度要稍微鬆一些,多發現他們的優點和長處,多激發他們的寫作熱情;對寫作能力好的要嚴格要求,要指出他們的不足,以求更上一層樓。教師還應該做到對每個學生每學期至少有一次面對面手把手的寫作指導;讓每一位學生至少有一次作文哪怕是一個片段能在班上宣讀;將每次的優秀作文或某方面表現突出的作文裝訂成冊,在班上傳閱。注重以激勵為主,讓每個同學體驗到創作的成就感,讓他們能真切地感受到自己在寫作中成長起來了!

  無論採用何種方式展開作文評價,都要遵循“眼中有‘文’,心中有‘人’的原則,以促進人的終身發展。

  

反思作文 篇8

  反思, 回頭、反過來思考的意思。近代西方哲學中廣泛使用的概念之一。這一難題就落在語文老師的頭上,那麼,語文老師,怎樣上好作文指導課呢?

  一、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作文指導課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首先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讓學生透過讀題,找到作文“要寫什麼,為什麼寫,怎樣寫”,教師只在學生不懂或有困難的地方幫助解釋即可。其次,教師要注意教給學生學習方法,培養學生獨立審題,獨立作文的能力。因此,在作文指導課上,教師要教給學生一些規律性的東西,如審題的規律、確立中心、選材的方法、佈局謀篇的方法等,只有這樣,才能使學生在以後的學習中自如寫作。再次,鼓勵學生說真話。讓學生把自己所聽到的、看到的、想到的以及做過的事真實記錄下來,哪怕是錯的也要如實記錄。只有這樣,作文才能有血有肉,令人信服,作文的質量才能得到保證。

  二、幫助學生拓展思路。

  第一,教師要指導學生多角度去考慮問題。面對話題,多方求問就是啟用思維的有效途徑。比如:圍繞話題“愛心”這一話題,學生可以觀察生活,發現生活中具有愛心的人和事,小事大事,不同領域的典型事件,多角度解讀話題,使學生的作文立意更深刻、更新穎。第二,教師要善於指導學生從小事中抽取出帶有本質性的東西,豐富學生作文的選材。教師一方面要引導學生髮現生活中的小事,一方面要引導學生從這些小事中提煉出中心,這對豐富學生作文的素材,開拓學生作文的思路是十分重要的。

  三、讀與寫相結合。

  教師要把讀和寫結合起來,讓學生透過“讀”去解決寫作當中遇到的實際問題。

  典範的文章,非常適用於“寫”的指導。尤其是教材在安排訓練上,很多都照顧到了“讀”與“寫”相結合。在教學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回憶些範文的寫作特點,也可以在學生寫作中,遇到實際問題時,引導學生再讀課文,從中受到啟發,找到方法。“讀”也可以是教材外的內容,在選取內容時,通常是為了解決作文中的某一問題,而選取一個片斷,讓學生透過閱讀,對作文的一些方法有所感知和領會。

  四、作文與做人相結合。

  作文指導課,教師很少關注學生的思想動向,造成一些學生在作文的立意上出問題。

  教師必須在指導學生作文時,結合具體的型別作文,同時滲透理想、道德教育。例如:在指導學生寫“人物”的作文時,教師一方面要求學生選取先進的典型人物,抓住人物的外貌、語言、動作、神態和心理描寫,刻畫出人物的特點,啟發學生寫出人物的高尚品質。

反思作文 篇9

  本課的優點:

  1、本節課的三個維度的目標,透過學生自己的思考、小組的合作交流、老師的點撥舉例引導都得以完成。

  2、本節課採用由面到點——先讓學生明確話題作文寫作步驟,再具體訓練關乎作文成敗的審題和立意選材,層次比較清楚,符合學生對作文的學習認知和步驟,做到了詳略得當重點突出。

  3、大部分規律方法都是由學生思考談論得出,並且讓學生舉自己寫作中的例項,這樣學生更容易掌握抽象的規律,更能直觀形象地掌握寫作方法。

  4、本節課的作業設定的是美文欣賞,選取的是河北省06年中考的話題作文的滿分作文,後面附有專家關於選材立意的的分析和滿分的理由。是對前面所講知識的一個全面的總結昇華。而且用河北滿分作文為例文,更有針對性。

  本課的不足:

  1、無論是“審題”還是“立意、選材”對學生來講都是難點,不要說一節課,就是三年都不一定能達到老師的預期。而在不知道學生任何學習情況的前提下,我還是選了兩個大難點來用一節課的學習來完成,勢必會出現蜻蜓點水的問題。所以,還是應該讓學生一課一得,圍繞一個重點來學習,來挖掘、吃透。

  2、課後自己反思,自己選擇美文欣賞時是注意了細節,是注意和第一部分的真題再現和第二部分的訓練點想呼應的,起到了好的效果,可是發現卻忽視了一個很重要細節。第一部分真題再現,第二部分審題和立意選材中的所有話題都不一樣,這樣學生就要對每個話題調動自己寫作積累進行思考,勢必花去很多時間,如果話題再少些,只給出幾個有代表性的話題,不論哪個環節都用一個話題,那麼學生就會圍繞同一個話題進行審題、立意、選材,這樣既節省時間又能讓學生形成一個完整的思維和寫作過程。效果就不言而喻了。

  3、還是不夠信任學生。因為課前我問老師和班裡學生,他們沒有實行生本教學,也沒有我們這樣的小組,但過程中發現,學生思維還是比較活躍的,所以完全可以信任學生,給他們更充分的思考、討論、寫作時間。因為,每個學生都像一座蘊藏豐富的寶藏,都有著巨大的潛力和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