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初三作文> 清明初三作文(通用16篇)

清明初三作文

清明初三作文(通用16篇)

  在生活、工作和學習中,大家總免不了要接觸或使用作文吧,作文根據體裁的不同可以分為記敘文、說明文、應用文、議論文。那麼問題來了,到底應如何寫一篇優秀的作文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清明初三作文(通用16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清明初三作文1

  清明時節雨紛紛,清明節,想必大家一點也不陌生吧!每當清明節的時候,我們便跟著大人們去祭奠祖先。記得很小的時候,第一次跟著大人去上墳,清脆的鳥鳴咕咕地在耳邊低語,空氣裡有紙錢燃燒的味道,我好奇地問媽媽:“為什麼,一定要今天才上墳呢?”媽媽笑著摸了摸我的腦袋,說:“因為今天是清明節呀。”

  踏著山間的泥土,我晃著手裡的映山紅,聽著媽媽跟我講清明節的故事。清明節的起源是來自古代的一名帝王將相的墓祭之禮,後來民間百姓也爭相效仿,於此日祭奠先祖、掃墓。漸漸的,清明節變成了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踏青掃墓也成了清明節的固定習俗。

  我一路緊跟在外婆和媽媽的身邊,卻不禁被沿途的風景吸引了注意。山邊長著幾棵香蔥頭樹,紅綠相間的葉子格外打眼,十分好看;路邊長著幾簇不知名的小花,藍的藍,黃的黃,俏皮極了。繞過山頂的那顆大樹,便是太公的墳了。外婆麻利地清理了雜草,砍掉了些樹枝,不一會兒清理出了一塊空地。媽媽擺放出準備好的紙錢和祭品,當然還少不了鞭炮。外婆摸了摸口袋,掏出一把打火機,點燃了香燭。外婆看著墓碑,撣了撣衣角的塵土,雙手合十紅了眼角:“阿爸,今年我們又來看你了,你在那頭過得好嗎?”我跟著媽媽跪在墳頭,燒著金元寶,媽媽說太公會保佑我健健康康,平平安安,學習進步。我點了點頭,虔誠地向太公拜了三拜,心裡默默祈禱:“以後每年的清明節我都會和外婆還有媽媽來看你,你在天上也要開開心心的。”

  空氣中紙錢的味道愈發濃重了,風颳來了幾絲小雨,山間傳來炮竹聲聲入耳,敬祖之情油然而生。

  清明初三作文2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一聽到這首杜牧的詩,就讓我想起了清明節。

  說到清明節的習俗,歷史最悠久的就要數掃墓了。這天,我和親戚們一起來到了安息堂。安息堂很大,讓人沒有一絲恐懼。走上臺階,一眼望去,一樓有許多房間。我一言不發,跟著大人默默走進其中的一間。我的目光不斷在放骨灰盒的架子上盤旋著。找到了,爺爺的照片!他微微笑著,好像在高興我們來看他了。接著,我們來給爺爺燒紙錢,我也參加了進來,心想:爺爺,這是我們的一點心意,你要收好。我一定會用好成績來報答你的,不辜負你的期盼。那燒進去的紙錢像白蝴蝶一樣,翩翩向天堂飛去,帶著每個人的祝福飛去。離開了安息堂,我們來到了我的老家——陶中房。

  來陶中房幹什麼?當然是踏青啦!那裡有大片大片的菜地,許多嬌豔的花兒。走在鄉間的小路上,一路上被花兒包圍著,還有許多蝴蝶圍繞著花兒飛舞,真是一幅生機勃勃的春景圖。一路走過去,有野花、油菜花、蝴蝶蘭……還有一些叫不出名字的花花草草。正當我陶醉在著迷人的花世界中,媽媽的喊聲把我吸引過去了。我走過去一看,原來是一團團的棉花呀!我輕輕的採下一朵棉花,哇,這還是我第一次摸到棉花呢!真讓我大開眼界。放眼望去,大片大片金黃色的油菜花,美不勝收。聞一聞,有一股芳香撲鼻而來。再聞一聞地上的野花,香味純淨疏淡,還帶著泥土的芳香。

  該回家了,我們告別了田野,告別了村民。清明真是一個神聖而又難忘的日子。

  清明初三作文3

  清明,九泉下開朗的您,是否安好?——題記

  淚眼濛濛,思念捲入眼簾,深之入骨,再次走過那間木房,驀然回首,您的身影一閃而過,前二年,我還不解的望著母親:“阿太怎麼沒來?”母親遲疑許久:“阿太,她睡著了。”“去叫她吧……”母親眼角溼潤了,不應聲,我現在長大了,難道那依然還是一個簡單易了謊言嗎?我現在還是不信,見您還在那灰色遺像中默默看著我們呢。夢中,我還夢見你摸我頭呢,就像您從前那樣在,可夢還是夢,可現在不得不相信,您與我們陰陽相隔,再也不能見面……

  從前,我放學回來,寫著作業,您只是坐在那把椅子上,看著我,手握一團線,等我寫完後,您也總是拿著一碗麵到我面前“孩子,作業先放在一邊,先吃完麵,與太阿去走走。”我好不聽話,扒了幾口面:“我要寫作業,我要寫作業!”您低下頭,回到隔壁,那時您已皺紋滿臉,還做著針線活,有時我在您走的時間還想:阿太依然在縫我的小毛衣嗎?隔壁一片沉默。那時我還調皮,每天只顧著玩,您在四處叫:“孩子,快回來。”越是叫我卻是調皮,等您抓住我,母親總會打我:“阿太壞!”您卻不說話……

  在您走的這些年,我只要一想到您:“孩子,作業放放,先吃完麵,跟阿太去走走。”就去隔壁叫“阿太!”可卻沒人吱聲,走在小路上,再也沒有人牽著我的手了,我也不調皮了,只希望您能再出門看我一眼,再叫我一聲:“孩子。”

  阿太,今天,我來看您,您還會像以往一樣嗎?您還會在九泉下記得我這孩子嗎,阿太,您還會原諒我往日的調皮嗎,阿太……我希望您能再見我一面,再來讓我牽一次您的手,與您說話,僅一分鐘……

  清明節這天,我前來祭奠您,再見,清明,再見阿太……

  清明初三作文4

  北風離去春風回來,燕子回來,小草探出頭,小花展現自己的妖嬈,小河叮叮咚咚唱起了歌,一切都是那麼圓滿,咦?怎麼少了一個人呢?會是誰?

  慈祥的老人陪著男孩,在明朗的夜空下數星星;善良的老人陪著男孩沐浴春風;和藹的老人陪著男孩採花戲水。在春暖花開的日子,老人您為男孩戴上了花帽,慈祥地對男孩說:“真漂亮。”男孩嘟起嘴嚷道:“我可不是女孩子。”和藹的老人陪著男孩,給男孩買糖果吃,您卻從來沒吃過;滿面笑容的老人陪著男孩,寒冷時遞上一杯熱水,感冒時遞上一碗薑湯……

  老人啊,您曾在男孩數星星睡著時說:“當你數到1000時,我便要離開你了。”您的眼睛充滿憂傷;老人啊,您在採花時被蟲子咬,戲水時被水蛇咬,您怎麼不出聲呢?明明眼角有晶瑩的淚水,您卻含笑說這是水滴;老人啊,您陪著男孩上山吹春風,明明爬到半山腰您就累壞了,為什麼不說,還要咬著牙關堅持爬上去呢;老人啊,您在寒冷時為男孩遞水時,您穿得是多麼單薄啊,您在為男孩遞薑湯時,您卻絲毫沒在意自己的身體……

  又是新的一天,天灰濛濛的,霧霾來了,到處都是白茫茫的一片。花兒謝了,小草低下了頭,太陽遮上了火紅的臉龐,大地一片死氣沉沉,男孩有氣無力地躺在草坡上,老人呢?為什麼男孩流著淚,晚上月亮不在,星星卻少有,但,哪裡是少有,男孩數起來,1、2、3、……999、1000,這又意味著什麼呢?

  老人啊,在臨終前,您還不忘被人攙扶著,來到男孩床前,愛憐地撫摸著男孩的額頭,剛剛撫完您便額頭下垂,手掌落下,但您的臉上還洋溢著笑容。而男孩甜美的夢裡,正幸福地叫著奶奶。

  微風徐徐,爺爺奶奶的墓前,一個男孩,流著淚,為爺爺奶奶獻上花,低著頭,喃喃自語……

  清明初三作文5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在這陰雨連連的日子,我們懷著悲痛的心情,乘著車向著祖宗的墓地駛去。

  路途不遠,我們一會兒就到了太公太婆的安息的地方。和正月十五來的.時候沒什麼兩樣,只是那時來的時候樹木還是光禿禿的,現在枝頭上卻已經冒出了新芽,不管是房子的牆上還是屋頂上,甚至煙囪上都鋪滿爬山虎,遠看,像翠綠的屏障;近看,像華麗的地毯;更像新生的竹筍,散發著一種春天的氣息,散發著一種蓬勃向上的活力。再加上那或濃或淡的點點新紅,眼前一片明豔。

  沿著曲折的山路,一座座石墓出現在我們眼前,來到太公太婆的墓前,大家都變得輕手輕腳,細心細語的,生怕打擾到了太公太婆。大人們負責燒紙錢,表哥他們在點火燒香,我們小孩往樹上墳上掛白條。只見外婆口中唸唸有詞,讓太公太婆保佑做生意的發大財,有工作的順順利利,在讀書的聰明伶俐。然後再燒紙錢,

  外婆叫我們大家圍成一個圈。為的是不讓自己給太公太婆的錢飛到別處去。

  拜過太公太婆後,我們又來到了外公的墓前,外公在姐姐六歲時就去世了,我也沒能見上外公一面,依稀聽我媽媽講起外公,是個很嚴厲的爸爸,雖然沒怎麼讀書但卻很聰明。外公的墓前墓後開滿了映山紅,不只有紅和粉色的還有紫紅的甚是好看。我們在原先的兩棵松樹旁邊再上了新的松樹苗。一口小池塘,依舊是澄藍澈底,兩岸青山,依舊在嫋娜迎人,接照剛才的禮節,我們又給外公的問候。安息吧!外公讓大自然陪著你。

  “風雨梨花寒食過,幾家墳上子孫來”。幾乎所有的子子孫孫都會到山上去拜祭。在回家的路上,我在心裡祈禱:希望太公太婆外公在天之靈,能夠保佑我們後代幸福、健康、快樂。

  清明初三作文6

  很遠的路,五個小時。

  還沒到就已經聞到香火的味道,爆竹聲遠遠地傳來,莫名地有些熱鬧。驅車前進,看到稀稀拉拉銅絲般的荒草之間露出戈壁灘一樣的黃土,倒也有溝壑和土丘,丘脊處是灰色的碎磚沙粉,被風常年地吹成順著土地生長的脈絡,在陽光下顯出奇異的深藍色。

  人不多,在遠處浮動,有人處就有煙,讀後感。通常用竹子搭成架,掛上一連串的爆竹,劈里啪啦劈里啪啦地,震動得空氣急促來回發響,人也看不真切了。我有些不明白,在這個冷清的時節,為什麼要用那麼喧鬧的習慣呼喚先人。在這個一年一度的莊重的日子裡,似乎還沒等天地之間的橋完工,就魯莽地嚇跑搭橋的仙鵲。

  然而我們很安靜。用新毛筆蘸著紅漆,把墓碑上的字謹慎地描一次。擺好祭品,上香,燒紙錢,再上香。還有把一黃一褐兩色的長紙條三兩搭在一起,深深地穩插在土裡,要插得風再大也吹不動。末了,把雞蛋殼剝下來,還有貝殼均勻地撒在土上。關於那個雞蛋,上面塗了薄薄的粉翠色,敲碎了像青花瓷的瓶身,尤為好看,那時剝出來的雞蛋,美得不可思議,有幾分翡翠的透亮光澤。

  我四處走動,看別人的墓碑。灰色碎花磚的千篇一律的碑,上面有硃紅的碑文,有些寫到名字處金色的熠熠生輝,說明子孫的用心;也有不知多久沒來或者沒被重描過的碑,常年以來紅漆掉得淡淡的快沒有了,也許寂寞。有十年前的,也有己丑年冬的新墓,不管生前如何,畢竟同樣安靜。

  陽光很好但不刺眼,四周風自由地掃動,這有生以來的掃墓,終於讓我的心寧靜片刻。

  清明初三作文7

  人們習慣於在清明緬懷祖先,追思先人,這是中國幾千年來的習俗,家家戶戶都會在清明節這天回老家“掃墓”,我被父母生拉硬拖著回到了鄉下老家。

  幫大人折完了紙花就上山了,又走上了已經走了無數遍的山路。跨上這座山,一種熟悉的感覺撲鼻而來,混雜著幾縷泥土的芳香。我曾經有過無數“夥伴”,一路走去,嗨,豇豆花好久不見了,你又漂亮了不少。咦,黃花大媽,去年結了多少果實?呃,是勿忘我啊,記得我嗎?哎!可愛的小草冒出了尖尖的腦袋,你又長高了多少。

  到了墳前,愉悅的心情就像一盆灰炭,“唰”地被水澆滅了。爺爺,您還好嗎?常常看見您的畫像卻從來沒見過,因為您在我沒出生的時候就已經過世了,只好這樣陪您說說話,時間也不多,一年才來一次。您好長時間沒人陪您聊天,一個人悶吧?不悶?也對,有梨花陪伴著你,再煩惱的事也會忘光了。奶奶常常說您,自己家裡東西壞了,經您叮噹敲上一陣就行了,鄰居家有事要幫,您也是很樂意去做。您的艱苦樸素風範,一直保留到現在,櫃子、凳子、桌子……哪一樣不是您親手做的。不幸的是您在五十多歲時就離開了人世,當您重病在床,與病魔做著殊死抵抗時,卻不忘翻字典,想著給我取名字。您不用擔心,我會繼續將您的優點發揚光大,梨花又開了,您最愛梨花卻不知為何。既然喜歡,那它一定會明白您的心意。梨花生生不息的代代相傳,您的思想也會永駐。

  從山上下來,我一直沒有再說話,一個人回去了,大家也都走了。墳邊只留下一株梨樹,一株開滿了花的梨樹,花兒白,真的很白,也很漂亮,獨立在山林之中……

  清明初三作文8

  小的時候,對於清明的印象是簡單的,是清晰的。記憶中的清明是簡單,圖畫上面有幾縷香霧,有燒掉的紙錢,有些許貢品。

  當時的我對於清明的理解很淺薄,畢竟是一年接觸一次的,當時的我們也對此很新奇。有時候我們也會盼著清明快到來,小學時讀到"清明時節雨紛紛"時的驚奇,畢竟在我印象裡,清明節那天大多是晴天。

  和著輕柔的春風,蝶在花間玩耍,蜜蜂陪著它,摟著一捆清明棍,偶爾冥花會被勾住,會引起我們的些許笑聲,一點兒也沒有"路上行人慾斷魂"的味道,氣喘吁吁地爬在厚厚的石階上,俯瞰腳下那片沃土。

  直至開始,乖乖聽從大人的叮囑,關心的也只有打鞭炮和燒紙錢,而墓的主人也不記得是否曾經見過,清明就這樣過去了。

  那時候的清明,只要一顆童心和準備擁抱大自然的心情就夠了。

  我漸漸長大,每次心情也更加沉重,因為我認識到,這是一個祭奠,緬懷先烈和親人的日子,發覺物是人非,物人皆非的時候,內心變得空蕩蕩。

  樹木愈加變的更少,花和動物也少了,雖然石階還是和以前的一樣,錯落有致,但在心中總覺得少了一份情趣。極目遠眺,看到的也只是山外的"鋼鐵森林"。

  但不變的是我們的那份心,對先祖的敬重的。不變的是我們的習俗,來到先祖的墓前,每一步都是安靜的,敬重的。上貢品,打鞭炮,燒紙錢,上香,不等香燒完,便默默的離開。

  綿綿的雨揉打著我的心扉,淡淡的霧搖曳著我的懷念,淚眼朦朧,依稀望見燈火闌珊處,思想有些迷濛,心有些顫動……

  又是一年的清明過去了,但在我的心中似乎少了些什麼。

  清明初三作文9

  清明節的早晨,雖有些許陽光,可佔了更多天空的卻是那厚重的雲層。這雲層如千斤重擔,壓在人們的心頭,彷彿連呼吸都有些困難,更不用說去爬山上墳了。

  來到我家的墳地,更覺得心情低落,墳周遭全都充斥著雜草和不知從哪兒飄來的塑膠袋,墳前都散亂的擺著上一次上墳留下的紙錢以及早已乾透、又經歷了風吹雨打的殘敗祭品。有的已經完全掉色,扭曲得不成樣子了,看著它們,心情也愈發沉重了。

  所以上墳的第一步,便是打掃了:拿砍刀把墳前多餘的枝條砍掉,把老舊的祭品掃到一邊,在周圍的松樹上扯下幾束松針鋪在墳頭,再插上新的香……

  打掃衛生時總能感到心情舒暢,因為幫助別人(即便他們已故)總會覺得舒心。一段時間過後,我們已經將墳翻新了一遍。看著這些已故親人們的“居所”重新變得整潔,一股自豪感油然而生。

  我對一座墳感到好奇,它看起來不是很陳舊,無論是石料還是土質都比其他的墳新。媽媽走過來語重心長地說:“這是你小舅,實在是可惜啊!”我正準備開口,媽媽又說:“年紀還輕就不在了,因為車禍……”我們都沉默了,在心底默默緬懷他,傷感又一次湧了上來。

  下山的時候,我發現陽光已經穿過厚重的雲層,灑在了地面上,我內心的陰霾也逐漸散去了,沐浴在陽光裡,這個清明節似乎又被賦予了一種新的意義。

  過去的終將過去。祭奠死者是為了讓生者更加珍惜現在的生命。我們在緬懷死者的同時,也要更加精彩的活著。

  忽然想到電影《尋夢環遊記》裡的一句讓我印象深刻:“愛的反義詞不是恨,而是遺忘。”我們牢記逝者,也是對他們愛的一種體現。有的人死了,卻還活著。

  清明初三作文10

  這是一個令人難忘的日子,帶著哀哀的愁思和滿滿的懷念,過著清明。雖然我的老家沒有祭祖的習慣。可是,我依然在我的心中懷念我的祖先。雖然我從未見過的老祖,也不知道他的事蹟。可我依然在心中敬仰起來,因為它是我的祖先養育這一代的人,如果不是他,我也不會出現在這裡。

  雖然我不知道清明是怎樣祭祖的,每當清明我都百思不得其解,只能在我的腦海中幻想;清明我與父母在山上除草,放煙花,幹著許多有趣的事情。我開始憧憬。又怕天真的實現。因為我珍惜我身邊的每一個人,不希望他們離開,來實現我那笨蛋、又卑微、又無厘頭的想法。我開始想象,又不知道我的同學在想我的同學在掃墓前做什麼。剛才也是從電視節目看到的也不知道屬不屬實。可我又沒掃過墓,可我開始像只可愛的好奇貓,頭頂打滿了許多的問號,來索求我想得到答案。我在鍵盤上噼裡啪啦的打了起來,手指像個忙碌的工人,迅速、有便捷的完成它的工作。後來我覺得實在太複雜了。除了講究禁火、掃墓,踏青,盪鞦韆、蹴鞠、打馬球、還有插柳等一系列風俗體育活動。相傳這是清明節要寒食禁火,為了防止寒食冷餐傷身……所以我很慶幸我不用掃墓了,更不用做這些繁瑣的事情。

  清明是緬懷和祭拜祖先的節日,雖然我的清明過得是那麼的平淡無趣,可是我還是學到許多的知識。韓愈曾說過“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可我還是學到清明的習俗。清明是一個懷念親人的日子,一個讓人痛心的日子。清明也是一個讓人哀思的日子。在這清明節,點上一隻燭,給祖先點亮光明;獻上一朵花,向親人表達無盡的懷念。

  清明初三作文11

  古人有詩云:“清明時節雨紛紛。”的確,這樣一個並不喜慶的節日總是伴著綿綿的細雨,至少在我的記憶裡,陰雨和清明是不變地組合。然而,今年卻是個例外。也許是雨記錯了日子,在清明前就匆匆跑來了,等到清明來臨時只是微微地陰了一下,便留下明媚的陽光跑開了。

  藉著這晴好的天氣,我同父母一同來到北塬上踏青,欣賞大自然的春景。當我們路邊一處墓園時,我停住了腳步。這是我第一次來到這種地方,因為很幸運地沒有什麼親人在這裡安息,便省去了掃墓活動,也免去了很多悲傷。

  原以為墓園是陰冷、寂靜、荒涼,甚至還有點恐怖,而當我真正站在這裡,眼前的一切卻是安祥的、整齊的。也許是少有人至吧。這裡異常地潔淨,高大的樹木也很威嚴挺立,站在山坡下抬頭望去更像是整齊的建築。

  今天應當是這裡一年當中最熱鬧的時候了,我見到了許多前來拜祭的人,也有未入學的小孩,與同齡的小夥伴在樹蔭下玩耍,在他們眼中,這裡只是他們新的遊樂場,還無法理解大人們的哀思心情。

  不遠處有位老人,頭髮花白,他坐在一處墓邊,地上放一個簡易的收音機,播著低緩的樂曲。我看見他摸著墓碑,笑著,輕輕地像是在說些什麼,安靜地,溫柔地。

  有匆匆燒著紙錢的中年人,草草結束,拍拍灰塵快步離去。也有默默悲傷低頭不語的掃墓者。

  清明掃墓是中華民族的傳統風俗,既是對逝去的先輩和親人的哀思和緬懷,也是一種感恩的表示,激勵生者更應自強和奮鬥,最後,我站在山坡下,對著山上的墓地鞠了一躬,願他們安息!

  清明初三作文12

  假如青春有消亡的那天,那麼我會將它葬入大海。——題記

  每個人最初的最初,都懷著自己對這片世界的無限憧憬而屹立在世界頂端,以一種誓要世界萬物為自己俯首稱臣的嬌縱姿態俯視著。彷彿自己的出現,會讓世界為之一顫!

  踏上高三,身上那份孤傲劍鋒早已被現實磨得愚鈍,身上僅存的那份苟延殘喘的青春也將緊隨著高考的臨近而走向墳墓。校門口LED電板上那彷彿用考生鮮血染得妖豔的“高考倒計時”正逐步走向歸零,跪倒在它面前的是一群被漆黑鎖鏈枷住的空蕩蕩身軀,他們的腦髓與最初填補內心空虛的夢想已被現實吸允得蕩然無存。圍繞在他們身旁的是絡繹不絕的考卷,是叮囑又叮囑的諫言,是乏味再乏味的分數。

  每年的高考狀元榜恰似一塊紅色弔喪布,鮮豔的紅布上登載著前來弔喪青春的名人雅士。而那些未被提及的,則被扔入無邊的陰霾,等待著一下場弔喪典蒞臨。雖說再濃密的陰霾也遮不住閃光的身軀,可這可怕的陰霾可是會吞噬光亮的!

  我希望能化身為一頭藍鯨,帶著夢想遨遊在那篇淌著憂鬱藍的大海,在空曠的大海里盡情地遊曳。我願將青春埋入大海,換我永世的自由!自由遊曳在無際的滄海中。倘若你能聽見一頭藍鯨在呻吟,那時我在高呼:自由萬歲!

  無數的莘莘學子在清明抱頭痛哭:自己的青春死無葬身之地。

  四月的清明總會下雨,將本來陰鬱的天空潤得潮溼。無數的雨滴滴下,如眼淚流在考生的嘴角。埋在試卷堆裡的頭顱,靠著僅存的手臂上的痠痛感來證明自己活著。

  清明時間淚紛紛,路上考生驚斷魂。

  清明初三作文13

  清明節是中國古往今來一直用來紀念先人和親人或者是英雄烈士的一個美好的傳統節日。因為它是祭奠先人,所以很多地方稱為“鬼節”,也有少數地方又稱“寒食節”,全國各地的清明節都有很多豐富的習俗活動,比如:掃墓、踏青、放風箏、插柳……其中最重要的就屬掃墓了。

  “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這是唐朝杜牧描寫清明的詩句。仔細想來每年清明給人的印象還真的總是一片溼雨,在煙雨瀰漫的山野中,在泥濘難行的小路上,總有頂風冒雨,三五成群,扶老攜幼的掃墓人,更有一二個孤影,姍姍獨行,而咱們一家人總會結伴以踏青的形式去掃墓,帶上郊遊的食物和水,開開心心的一路遊玩一翻。

  我的太爺爺和太奶奶的墳在農村老家的一座很高很高的“夢湖”山上,每次都要爬很久,所以外公總會給咱們準備好登山用的柺杖。咱們一大家子總是一路欣賞油菜花和野外特有的風景,一路嬉鬧著上山去掃墓。我問媽媽為什麼清明要掃墓?媽媽回答說:“因為冬去春來,草木萌生。後人想到先人的墳墓,是否被狐兔穿了穴打了洞,是否因經常下雨而塌陷,所以後人要去親臨察看下。”咱們在祭掃時,外公會給墳墓剷除雜草,新增新土,外婆會供上祭品,燃香什麼酒,燒些紙錢。爸爸會在周圍的小竹林裡砍些竹枝掛上白紙條插在墳墓上面,表示有人祭拜過了。然後大家各自拿著三支香祭拜,外婆還會念到保佑全家人身體健康,保佑我學習進步……

  咱們以這簡單的祭祀儀式,以表示對親人的倦倦思念。清明節不但是中國傳統思念親人的方式,它也讓咱們活著的人聚在一起,增加了感情。

  清明初三作文14

  婦女節過去了,又迎來了清明節。

  親愛的朋友,你是否想過你去世的親人?你是否想過,你親人悲苦的靈魂正在墓地裡幽幽地呼喚你:“回來吧,趕快回來吧!”

  清明節,你是否去看望過墓地裡的長輩或兒女!是否喂他們吃一些他們生平最愛吃的東西?是否在他們墓前獻上一束鮮豔的花?

  4月3日,又一個清明節來了。平常,如絲的雨下個不停,不知是因為人們不出來,讓老天發了怒呢,還是下了雨,人們沉重的步伐拖不出來?今天又一個清明節,太陽一個勁兒地向外冒,讓我們好出門。媽媽買了一束白花,爸爸拿了兩根蠟燭,都放在奶奶的墓前。媽媽說:“奶奶生前最喜歡吃南瓜絲粽子。”說著,遞給我兩個粽子,都是南瓜絲的,我輕輕地把它們放在奶奶的墓上,心裡說:“奶奶,多吃點兒,我們能見面的時刻,一年中只有這一天呀!”爸爸折下一根樹枝,輕輕地掃走奶奶墓前的落葉,我用腳踢,用手撿,一定要弄走奶奶墓後的落葉。

  掃好墓,我們又放開心胸去踏青。來到油菜花地前,媽媽卻拿出一把剪刀,“咔嚓,咔嚓”剪起馬蘭頭來,弄得滿身都是花粉。爸爸拎著籃子,一轉眼就變成了直接包郵的快遞員。我呢,一開始也是剪馬蘭頭的,接著,我成了老爸的徒弟——小快遞員,最後我又變成了媽媽口中的搗蛋貴,瞧,我正在蹦來蹦去地抓蝴蝶呢!

  我和爺爺還去挖筍,遇見了一條比較寬的小溝溝,我過不去,爺爺只好把我抱過去,還直喊累呢。我指著一支小筍說:“爺爺,這裡有一支。”爺爺就把它挖了出來。回去的路上,我還看見一條黃色的蛇,它一見我,就“噝噝”到飛快逃走了,我還大聲叫:“蛇啊,有蛇啊!”

  這個清明節,讓我有一種說不出的滋味。

  清明初三作文15

  永不消失的溫暖

  滴答滴答時間從不會為誰而停止,從寒冷的冬天,一眨眼就是春暖花開之時,而我內心最深處的思念也隨之而來。

  剛下過蒙蒙細雨的天空,飄著淡淡的花香味,青草上還留有一顆顆頑皮的小露珠,它會調皮地跳入你的手中,然後從你的手中溜過,而我最思念也最想留住的那一份溫暖,也這樣悄悄地從我的手心劃過。

  小時候的我是快樂的,是無憂無慮的。還記得,那時候每天晚上吃完飯,我都會叫曾祖父和我一起到院子裡玩,他坐在椅子上,我則跑來跑去。他總是那麼慈祥地望著我,笑著說:彤彤,你別跑那麼快,小心摔著了。這時我會說:哎呀,曾祖父放心啦,我不會摔倒的。結果不過三秒鐘,就絆到石頭摔了個四腳朝天。刺耳的嚎啕大哭聲中,總少不了曾祖父那開懷的笑聲和那溫暖的大手,他把我緊緊摟在懷裡,輕聲細語地安慰著我。

  不記得從什麼時候開始,我再也享受不到這個溫暖的懷抱,摔跤以後也沒有溫暖的大手來扶我,再也聽不到那溫柔的安慰聲了。想起這種感覺,我的心裡悶悶的,眼眶慢慢地變紅,淚水在眼眶裡打轉,那是我思念曾祖父的淚水。

  滴答滴答,時間在流逝著

  曾祖父,您還能想起我嗎?還記得那個總是抱在懷裡的娃娃嗎?我現在長大了,不會動不動就摔跟頭了,可是我永遠也忘不了你那溫暖的懷抱。

  好風朧月清明夜,碧砌紅軒刺史家。獨繞回廊行復歌,遙聽絃管暗看花。現在的夜晚依舊那麼寧靜,可是夜空已沒有以前的絢爛,因為我的身邊少了一位慈祥的老人,但我知道,那份溫暖一直在,永遠也不會消失!

  清明初三作文16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

  清明,是一個沉重的節氣,沉湎過去,悼念故親。月,總有陰晴圓缺;人便有悲歡離合。俱往矣,萬千恩怨情仇映心中,即便如此,我還是想念您。想念您的苦澀不知一年春又到。去年,和您一道返故鄉為故去的爺爺祭奠,今年,卻是祭奠您。我不知道晦暗的日子竟會這樣無盡時。叔,您可好?往事翻騰,不敢回望已逝的光華,不敢企及清明時日的晦澀,因為您,紛紛的雨已早些時日在我們心中淋漓。

  想您,不論上下班還是回家的路上,就一個瞬間猛然出現您的身影以及和藹的笑容,深深灼痛了我的神經,痛苦也浸透了身心。驀然的閃現,黯然的消逝,喃喃的想同您說些話。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孝而親不在。總覺得您離我很近,甚於藉口工作忙,很少去看您。其實,是我畏懼於您的威嚴,驚異於您的才能。可是,天也妒才,老天,可是你的劫殺?

  父親說,葉落歸根,要與清明的時日將您歸土為安,我不能說些什麼,既是心存異議,是的,我只是言語蒼白的希望在這個城市能感受到叔還在我的身邊,您的諄諄教導猶在耳邊。那個盒子,至今還是不敢凝重的看一眼,彷彿能看見您在嗶嗶啵啵的響聲中痛苦的蜷曲。一切都是那麼卒不及防,那麼卒不及防。

  春日漸暖,寒意料峭。記憶斑駁,愁思若隱。淒涼冰冷也在泅渡,您可知,弟在時間的凝視中成熟,也會戰勝那份悲哀,重塑自信,即使曾有幾分無奈的浮落。相信瑣碎打造完美,不幸苦渡祥安。總有蛻變和昇華的過程。叔,您安息。

  風雨喧囂,天地呻吟。

  叔,願您那承受了一輩子的辛勞和苦難的靈魂,在故園棲息,在天國安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