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中華傳統作文5篇
在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或多或少都會接觸過作文吧,作文是人們把記憶中所儲存的有關知識、經驗和思想用書面形式表達出來的記敘方式。那要怎麼寫好作文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中華傳統作文5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中華傳統作文 篇1
農曆五月初五,是一箇中華傳統節日端午節。
端午節是為屈原大夫所辦的,因為屈原要自盡,百姓門懷念屈原於師把糯米包成三角形,投入居然要跳的河中,希望魚群吃了糯米包成的粽子不會吃屈原的屍體,所以才有了端午節。
我平常在老家過端午節,我們要吃粽子、賽龍舟、佩掛香包、吃鹹鴨蛋、喝雄黃酒、除五毒、懸掛菖蒲、探採百草懸。
我見過別人做粽子是這樣,先去市場買一些糯米在用糯米也成了一個錐型,再把糯米泡一下,捲成的錐型一定不要留縫隙,往卷好的錐型的葉子裡塞滿泡好的江米,一定要把米壓實了。塞滿焦米後,用粽子葉蓋住錐型的口。一定要裹緊,不能透水。準備好長線繫好鏡子漂亮的粽子包好了,就等著上鍋嘍。
中華傳統作文 篇2
弘揚中華美德,引領幸福長城。古今中外有許多人擁有美好的心靈,有許多事令我們感嘆。從古至今發生了大大小小的事,這些事讓我們看到了他們的美德。
一說到“美德”有人就會想的很久遠,可是一些平平常常的小事也能看出一個人的美德。比如說古人司馬光,一些調皮的孩子爬到假山上玩耍,一不小心掉入了假山下的大水缸裡,小夥伴的第一反應就是救出他,有的去呼喊大人,有的在水缸邊伸手想要拉他上來,有的去拿繩索。可是唯有司馬光沒有那麼做,他拿起身邊的大石頭,向水缸砸去,水缸被砸破了,頓時水缸中的水流了出來,缸裡的孩子得救了。如果司馬光也像小夥伴那樣去呼喊大人,那麼水缸中的小孩可能早已離去。從這件事上就能看出司馬光的聰明才智,更能顯現出藏在孩童司馬光身上的美德。現在,在你面前有兩個蘋果,一個大的一個小的,你會怎麼分呢?是把大的留給自己,還是選擇那個小蘋果。當看見這種情況時會想起一個故事《孔融讓梨》,從前,孔融的母親從集市上買了幾個梨,將它們洗好後一併交到了孔融的手上,母親讓孔融將其中的一個拿給哥哥,令人意想不到的是他將那個較小的蘋果留著,把大蘋果給了哥哥,哥哥看孔融那麼小就讓他吃那個較大的蘋果。孔融見此情形便說︰“哥哥大吃大蘋果,我小就吃小蘋果吧!”就是孔融的一句話,既讓我們看到了孔融的孝心,又讓我們看到了他那純潔的心靈。
其實,美德並不只在那些偉人的身上,從《司馬光砸缸》和《孔融讓梨》這兩件事中就能看出來自孩童身上的美德。
有一天,微博上發生了一條驚人的訊息;小悅悅,一個只有兩歲的小女孩,被一輛車撞倒在馬路中央,而開車的人並沒有下車看看情況,而是視而不見,正常的行駛著。這個無辜的小女孩就這樣悽慘的躺在馬路上,在她躺在那裡的'一個小時中有十八個人走過她身邊,可是這些人卻沒有一個人來幫忙。直到一位清潔工阿姨打掃大街時,看到了這個小女孩,並連忙將小悅悅送往醫院,可是時間不等人,小悅悅就這樣離開了人世……
一個清潔工,首先給人的印象就是“髒”,但比起那些從小悅悅身邊走過的那十八個人,她卻顯的那麼純。雖有一副很髒的外表,但她卻有一顆純潔的心靈。如果每個人都能像那位清潔工一樣擁有一顆純潔的心靈,小悅悅就不會拿麼早的離開人世,我們的地球就會變得更好。
孝敬父母、尊老愛幼、為國效力,都能體現一個人的美德,弘揚中華美德,引領幸福成長。如果我們都能做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那麼中華傳統美德將會得到更好地傳承。
中華傳統作文 篇3
春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之一。在這一天有什麼習俗呢?我們一起看一看吧!
春節的習俗:貼窗花,貼對聯,放鞭炮你看那邊就有人放鞭炮呢!啪啪啪啪一串串鞭炮放響了。配上門前那紅紅的燈籠,還有一對對的對聯,真是絕配呀!但是?對聯和紅燈還有鞭炮是怎麼來的呢?原來有一條傳說,我給你們講一講吧!從前有一個村莊,有很多人,但是自從來了一隻怪獸,大隻怪獸每一年的最後一天就要出來吃人,人們都很怕它。不過有一個人,他發現怪獸怕響聲和紅色的東西之後,發明了鞭炮,還有燈籠和對聯。挨家挨戶的給了大家。那隻怪獸一來他們就開始放鞭炮,怪獸被嚇跑了。他跑來跑去又看到一個門兒上有紅色的東西,就嚇得無影無蹤了。故事講完了,你們知道鞭炮燈籠還有對聯的來歷了嗎?那你們知道不知道壓歲錢是怎麼來的?關於壓歲錢還有一個小小的傳說:從前有一隻怪物,他的名字叫歲,每一年的最後一天它都出來摸孩子額頭,然後孩子的頭就會很熱很熱直到變傻。一回有一個人發現了那隻怪獸怕錢,就把這個方法告訴大家,果然歲一看到錢就跑了。
這就是春節啊!
中華傳統作文 篇4
說起中國傳統文化,而我最喜歡看秧歌了。
先在屋裡聽到熱熱鬧鬧的鑼鼓聲,從遠而近,我便飛奔出門。擠在人群中間向遠處觀望,只見一隊花花綠綠的人馬沿著街道緩緩而來,最先看清的是敲鑼打鼓的。然後就扭秧歌的了。他們打扮成京戲中小姐書生的模樣。只是穿得更加新鮮豔麗。臉上還畫了濃濃的妝,腳上踩著半人高的高蹺,有的手中拿著彩色的扇子。有的腰上系一根長長的紅綢帶,雙手各拎一角。踏著節奏揮舞開兩隻胳膊,投入而神氣的扭動。那股神常常會把一些孩子吸引進隊伍裡去。
扭秧歌的隊伍中有時還會有唐僧師徒,老漢推車、小媳婦騎驢等有趣的造型。他們在一樣的節奏下,做著各種各樣的動作,顯得更逼真,更有趣,也更吸引人。
扭秧歌的隊伍很快就扭過去了。我常常會跟出去很遠很遠,追著看。
簡評:這篇短文,寫出了作者在看秧歌時候的情景。對扭秧歌的人物描寫得生動、形象、活靈活現。對人物神情、動作、表情的描寫更是惟妙惟肖,有一種真實感情溶入其中。勾起讀者對扭秧歌的熱愛之情。也突出作者對觀看扭秧歌的熱愛之情。
中華傳統作文 篇5
剪紙,是我國的民間文化藝術瑰寶之一。一把剪刀和幾張紙,能做什麼呢?經過靈巧的雙手,它卻可以變成形象生動、風格迥異的精美圖案噢!剪紙的種類有很多,比如:窗花、喜花、禮花、鞋花、剪紙團花、剪紙漢字、剪紙圖畫等等。
父親有一套以剪紙十二生消印成的郵票,父親小心地珍藏著。看著剪紙世人剪的十二生肖栩栩如生,惟妙惟肖,真像活了一樣,有膽小的老鼠,肥胖的牛,兇猛的老虎,可愛的小白兔,威武的龍,長長的小蛇,雄偉的白馬,潔白的羊太精美了,它體現了民間藝人的心靈手巧,它是勞動人民聰明才智的智慧展示,是民間傳統文化藝術的結晶。
現在,剪紙更多地是用於裝飾。剪紙可用於點綴牆壁、門窗、房柱、鏡子、燈和燈籠等,也可為禮品作點綴之用。記得每年過年時,母親總會買一些剪紙,如大紅的“福”字,它在一個圓中套著,象徵著圓圓滿滿、福氣安康;還有那色彩豔麗、層次分明,又好似吐露著淡淡芳香的剪紙牡丹,它象徵著吉祥富貴。母親總是把它們貼在家裡最醒目的地方。看著這些剪紙,有的地方細可如春蠶吐絲,有些地方粗可如大筆揮抹,心想剪紙的人肯定是一個心靈手巧,有著聰明才智的藝術人,向人們展示了一副副精美絕倫的剪紙作品,讓其飛到世界各地,讓全世界的人都見識到中國的剪紙文化是多麼精彩。
剪紙藝術真是我國傳統文化的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