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創新> 【精華】創新作文七篇

創新作文

【精華】創新作文七篇

  在學習、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總少不了接觸作文吧,透過作文可以把我們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塊。那麼一般作文是怎麼寫的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創新作文7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創新作文 篇1

  避免四個誤區

  一、大雜燴與四不像。有的考生誤以為文體自選可以隨心所欲、任意而為,在文體上已存在問題,認識模糊,寫出來的文章“四不像”。

  二、盲目創新。有的學生看到往年一些比較另類的作文得了高分,便認為追求新穎是取得高分的一個捷徑,大肆進行“創新”,殊不知,每年都有很多所謂的創新作文得了低分,同學們對此一定要有清醒地認識。

  三、詩歌。陝西省一考生209 字的詩歌得滿分,便有不少同學紛紛效仿,其實這具有很大的偶然性,而且從字數要求上看,209個字達不到800字這一要求。

  四、語言華麗、思想空洞。不少中學生歡模仿名人的文化散文,但自己缺乏文化底蘊,文史知識漏洞百出,既沒有文化又不像散文,只是堆砌華麗的詞藻和排比句,裝腔作勢藉以嚇人,反而丟了分。

  教育部考試中心語文科負責人曾說,淡化文體指閱卷和考試要開放、靈活,不要拘泥於單一的要求,但教學還是要嚴格要求,符合規範。文體自選是給予學生選擇文體的自由,但考生選定了寫議論文,就要寫得像議論文;寫書信,格式必須對,否則要扣分。

  確定文體分三步走,考生見到題目後要考慮三個問題:

  一、這個話題最適合哪種文體?如1998 年“堅韌――我堅強的品格”,要求寫出自己心理承受力方面的例項,顯然寫成記敘文最容易,寫成說明文最難。20xx年“答案是豐富多彩的”,題目比較開放,幾種文體都適合,比較而言,寫議論文容易些。

  二、選擇自己最擅長的文體。

  三、要考慮自己有無相關的材料積累。寫記敘文,要有情感內涵的生活素材;寫議論文,要有相關的理論、事實論據;寫說明文,要有相關的知識儲備;寫雜文,要能寫出比較幽默的語言;寫小說,要有引人入勝的故事。中學生不是文體專家,因此高考閱卷時要求不是特別高,但基本要求應該達到。寫議論文要特別注意研究話題中的引導語。這幾年作文題目都是一段材料或故事,然後是引導語。考生往往重視故事和材料,忽略引導語、提示語,其實引導語中有非常豐富的資訊,把握好了就容易寫下去。而寫記敘文最關鍵的是選一個適合寫 800 字左右的材料。

  最後提醒,考生一定要注意書寫規範,避免出現錯別字。

創新作文 篇2

  “乒乓乒乓”!廚房裡響起了吵雜的聲音。“嗨,女兒,你能不能安靜點兒呀!吵死了。而且你在廚房搗鼓了這麼久。到底搗鼓出個結果沒?”媽媽終於忍受不住這吵雜的聲音了。

  “哎!老媽,你就再忍受一會兒吧!”說實話我也受不了這聲音,但沒辦法,老媽那廚藝真是不敢恭維,煮什麼都能一個味也是沒誰了。趁著星期天親自下廚擺弄下,雖然我也是新手一枚。我一邊手忙腳亂地準備食材,一邊回答媽媽的問題。

  好不容易準備好了,我用一些酒泡著老爸早上剛買回來的魚,先把這魚“泡醉”再說,然後再打幾個雞蛋,快速度打出來的蛋圓滑又有光澤,很好。

  啊哈!不過一會兒,魚泡好了,往鍋裡倒油燒熱,把醉熏熏的魚兒放入鍋裡,立即酒味飄香,這是第一步創新曲:醉魚飄香!煎好拿上來用幾根燒烤時用的竹籤,從魚的嘴巴往下插到尾巴,固定好。

  這道菜已經完成了一半了,我看著這“站立”的魚,一邊不住點頭一邊想,在露出魚嘴巴的竹籤上插上我切成一個個圓形的炒蛋,不就成魚吐出來的泡泡嗎?第二步創新曲就是這個啦:醉魚吐泡泡!

  最後一步,放一些“水裡的海草”——幾片青菜葉,哇,一道香噴噴的醉魚湯終於創新成功啦!“哈哈,我真牛逼啊”!看著這道色香味俱全的“醉魚湯”,我不禁自戀起來。

  “唉喲喂!我的乖乖,女兒啊!這道菜你還要花多長時間啊”?廚房外,媽媽的聲音把我從自戀中拖出來。對呀,現在還不到自戀的時候,趕快把這道菜端出去吧。“老媽,來嘍!看一看嘗一嘗啦!”我端著盤子喜滋滋地來到媽媽跟前。

  “哇,女兒你好厲害啊!嗯~!味道很好呢”!老媽看了看外型又嚐了嚐味道,不住地讚歎。

  嘿嘿!看來我這次創新真得很不錯呢!下次一定再來創新一次!讓老媽再次大開眼界。

創新作文 篇3

  風起雲湧的動盪時代,縱使是文人志士也在新文化運動中迷失方向,於“拋棄舊文學”中走向極端,甚至郭沫若大師亦公開批判國學大師陳寅恪,似乎要將傳承千年的.文化均付之一炬,依其所見,似乎創新便是“不破不立”,便與傳承相對立,但我以為,創新自寓於傳承。

  傳承,並非狹義上的繼承,其本就蘊含了揚棄的智慧。孔夫子“述而不作”,其所傳述的先人的智慧,同時棄其糟粕,此等選擇過程本就是一種再加工,並加之以自己的思考,又何嘗不是一種創新?所謂創新,本就是厚積之後的薄發,本就是薪火相傳之後的水到渠成,二者從未對立,相反,創新始終寓於傳承之中。

  漫漫歷史長河中,無數文人大家於傳承的瀚海中披沙揀金,而同時孕養於傳承之中的創新之思想終得以璀璨於人類群星。艾略特訴諸古典,傳承從但丁到德萊頓的傳統,他的次次創作都是對古典文化的再致敬,營造出陌生的美感,如晨鐘暮鼓般喚醒人們內心“沒有雨只有雷電”的荒原;木心遠赴異國卻仍凝古典文化於心,於傳承中融匯中西,其“文學嘉年華”之創新思想便於傳承中應運而生……當傳承的文化弦誦不絕,寓於傳承中的創新自然會從一代代人追本溯源的思索中、孜孜不倦的完善中噴薄而出,創新方成為其創新。

  然而,厚黑學和致富秘籍暢銷的當下,無數人急功近利,無數拋棄傳承的“標新立異”堂而皇之戴上“創新”的面具,進入公眾視野。君不見,各種架空文學橫空出世,“創作鬼才”層出不窮,然而,未經傳承孕育的“偽創新”,帶來的雷點頻出,以致貽笑大方。更有甚者,假借傳承的包裝,如“氣功大師”王林,欺騙乃至危害大眾,不僅可笑,更為可怕,是為荼毒社會之蛆蟲。由此可見,一旦失去傳承的文脈滋養,所謂創新,不過是跳樑小醜,既不可取,也不可能。

  因此,當我們真正意識到創新寓於傳承,我們將拒絕拋下一切的天馬行空,也不再會有“焚書坑儒”“打倒孔家店”如此摒棄傳承的悲劇。我們將有更多的白先勇,於對崑曲的深刻傳承與解讀中,方迸發出藝術創新的靈感,使“良辰美景奈何天,賞心樂事誰家院”餘音繞樑;我們將有更多人於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文章中窺見人性的淵藪,從傳承之泉中採擷寓於其中的創新。

  “我們都是歷史中的人”,卡爾維諾如是說道。我們本身處傳承之中,讓我們於傳承中創新出自己的歷史。

創新作文 篇4

  清代詩人、畫家鄭板橋有一幅對聯:刪繁就簡三秋樹,領異標新二月花。十九世紀英國詩人王爾德說:第一個把美人比成鮮花的人是個天才,第二個把美人比成鮮花的人是個庸才,第三個把美人比成鮮花的人則是個蠢才。要啟用自己的創新意識,做到人無我有,人有我深。常中求變,變中求新。黑格爾也說過:內容之所以成為內容,即由於它包括成熟的形式在內。高考作文在發展等級中設立有創新的條目,目的正是想透過一個側面鼓勵學生培養創造性思維。或是見解新穎,或是材料新鮮,或是構思精巧,或是推理想象有獨到之處,或是有個性特徵。這些方面都是可能蘊涵創新因素的地方,在高考作文中凡是有利於培養學生創造精神和思路解析的地方,我們就必須給予重視和鼓勵。

  古代戲曲理論家李漁在《閒情偶寄》中這樣說過:變則新,不變則腐;變則活,不變則板。高中階段的作文訓練也是如此。只有時時處處將創新意識貫徹到寫作中,才有可能寫出內容和形式俱佳的作文。

  怎樣才能做到創新呢?重要的就是你比一般人思考得深,琢磨得透,才能從普通的事物中洞見其本質意義。古人說得好:凡作文發意,第一番來者,陳言也,掃去不用;第二番來者,正語也,停止不可用;第三番來者,精語也,方可用之。這三番意思代表了認識逐步深化、文章漸次深刻的一個過程。具體可從以下幾方面下工夫:

  1.精心打造首尾。你精心設計的有個性的亮點,你的精彩之筆,要儘量在文章的前頭展示出來,不可遮遮掩掩,直到文章的末尾才露出姿容。要一亮相便獲滿堂彩,不能搞圖窮匕現。河南一考生的《一把生鏽的鎖》,文章層層遞進,步步為營,終於找到了問題的根源:自信隨歲月逝去。文章題目一語雙關,一方面指實實在在的鎖,另一方面指心靈上的鎖,生動形象。重慶一考生的《菊花飄香的時節》文章一開始就展示了一幅曠遠的畫面,想象豐富,文情並茂,引人入勝。結尾兩段昇華主題,前後照應,行文自然流暢。

  2.緊跟時代步伐。北京高職一考生的《時尚流行我心定》作者首先用時尚作為文章的開篇之語,繼而用現實生活中的五花八門,形形色色的時尚來闡述所謂的時尚。然後,旁徵博引,列舉古今中外各行各業的時尚生活。與現代生活緊密相連,有時代特色。江西一考生的《把意見刻錄成光碟》,好就好在不落窠臼,採取網路搜尋的形式,從而似乎出現了一個個畫面感,歷史和現實的例子就自自然然地展示在讀者面前,搜尋結果就成了作者簡短的點評,最後的結論也就水到渠成。本文的內容沒有過人之處,出彩的就是它的形式。

  3.敢於逆向思維。北京一考生的《包容(七)》中,大對小,厚對薄的包容容易理解,但微小對廣博的包容,靜止對流動的包容,沉默對喧囂的包容,此種創意實在是獨闢蹊徑,非同一般。江蘇一考生的《項王項王若奈何》,作者進行豐富而大膽的想象,將思維的觸角延伸到了歷史之中,以一種全新的眼光對歷史人物項王進行了入木三分的刻畫與詮釋,也更深刻地揭示了一個主題:靈動的水可保持一片蔚藍,靈動的智慧,可以造就一個英雄。

創新作文 篇5

  其實,在我們每個人的生活中都需要一種可貴的精神---創新。

  只有不斷的創新,不斷的改造,才會讓國家繁榮昌盛,才會讓國家得到好的保護。

  記得在一本書上說過‘‘創新改變世界’’。

  這麼一句話,雖然只是這麼短的一句話,但卻深深地刻在我的心裡,令我有著無限的遐想。

  創新,它不僅改變著我們的生活,還在進一步地為我們做貢獻。

  在以前,創新只是我們的美好願望,更多的是保守。

  但慢慢的,時代也在跟近著,創新也成了我們科學家的一個‘‘跟進者’’,讓我們擁有了美好的生活。

  這難道不就是一種可貴的精神嗎?要知道,是創新讓我們跟緊了時代的步伐,是創新讓我國的科學家不斷研究著,是創新讓我們從貧窮走上了富強的路,是創新......

  不過,最好的還是創新這種精神。

  因為人類們不就是憑藉著這種精神走到今天嗎?

創新作文 篇6

  【文題設計】

  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作文:

  (1)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

  (2)如果學習只在於模仿,那麼我們就不會有科學,也不會有技術。(高爾基)

  (3)如果學生在學校裡學習的結果,是使自己什麼.也不會創造,那他的一生將永遠是模仿和抄襲。

  (4)創造主未完成之工作,讓我們接過來。繼續創造教師的成功是創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人。先生之最大的快樂,是創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學生。說得明確些,先生創造學生,學生也創造先生。學生、先生合作而創造出彼此崇拜之活人。

  所以處處是創造之地,天天是創造之時。人人是創造之人,讓我們至少走兩步退一步,向著創造之路邁進吧!

  創造之神,你回來呀!只要你肯回來,我們願意把一切我們的汗,我們的血,我們的心,我們的生命都獻給你。只要有一滴汗,一滴血,一滴熱情,便是創造之神所愛住的行宮,就能開創造之花,結創造之果。繁殖創造之森林。

  (<創造宣言>陶行知)

  請以創新為話題,寫一篇文章。

  注意:

  ①立意自定;

  ②文體自選;

  ③題目自擬;

  ④不少於800字。【寫前指導】

  這個題材是時新的、廣泛的,可隨時擷取社會生活、學校生活中的一朵浪花,或記敘,或議論,或抒情。寫出較好的作文。如:

  1.可以《我們應做創新的一代=》為題,寫一篇議論文。

  (寫作提示:圍繞這個題目,要闡明:①做創新的一代是時代的需要,爭做四有新人必須具有創新精神;②做創新的一代必須具有創新精神、創新意識、創新能力,可結合實際,運用正反對比論證方法,層層闡發(詳寫):③結合青年的特點,談談我們應怎樣做創新的一代(詳寫。)

  2.可以《向著創造之路邁進的人》為題,寫一篇記敘文。

  (寫作提示:選取改革浪潮中具有創新進取精神的人物,具體地記敘先進人物的典型事例,可以寫先進工人、優秀教師,可以寫種田能手、開拓創新的老闆經理.

  要求運用記敘、描寫和抒情相結合的寫作方法。)

  3.可以《創新之神,我向往您!》《創新之歌》為題。寫一篇敘事散文或抒情散文。

  4.可以《創新之花》為題。寫一篇散文詩,或寫一篇以說唱為主的小劇,歌頌一位或幾位具有創新實績的先進人物。

創新作文 篇7

  創新是一種生活能力,也是一種好的生活方式。創新隨時都可以出現,只要你動動腦筋。

  前些天,媽媽正在為幾件舊衣服而發愁呢。這些衣服既穿不下,扔掉又太可惜,送人吧也不太好意思。這可怎麼辦呢?某天,電視上在插播廢物利用的公益廣告。我們靈機一動,對啊,何不來個“舊貌換新顏”?我們立刻找來那些舊衣服,媽媽把它們全部剪裁成細條條兒。花了一箇中午時間,這些細條條被裹成了幾大團像毛線一樣的東東。我很好奇,如此粗糙的東西能做什麼呢?媽媽笑了笑,把細條條兒分成三條,一頭紮起來,開始扭動繩子編起來。我目不轉睛地盯著媽媽,不知道她在做什麼。過了好一會兒,我才恍然大悟,,原來媽媽在編麻花辮啊!我忙在一邊打下手。

  不知不覺中,媽媽已經編了很長很長了。原先粗糙不均的細條條兒慢慢變成了五顏六色的辮子了。我一會把長辮子繞在頭上,一會把它綁在手上,一會又把它當做綵帶一樣甩來甩去……直到媽媽說,你可以把它們盤起來鋪在地上。我才趕緊動手,繞啊繞啊,一圈,再一圈,竟然繞成了一個圓盤。媽媽在末端打了個結,叫我壓著這個“盤子”別動。她東看看西看看,又拿來一跟縫衣針穿上絲線,從麻花辮裡穿了過去,把“盤子”一針一線地縫起來。我負責把扭掉的麻花辮撫平,這樣縫起來才平整好看。很快,小圓圈變成了一個大“盤子”,我坐在“盤子”上,覺得它就是市場上賣的柔軟的坐墊。

  我們還把剩餘的麻花辮縫成了小小的杯墊,中長方形的門墊,大方塊形的地毯……它們看上去是那麼漂亮,那麼舒服,而且是那麼地獨一無二,有誰知道它們曾是一堆舊衣服呢?我們把照片傳到微信上,大家看了直點贊呢!

  嘿,我們以後不愁舊衣服沒處安置了!更不用愁家裡的墊板那麼快要換新的了!這就是創新給我們帶來的好處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