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900字> 關於元宵節的作文900字彙編6篇

元宵節的作文900字

關於元宵節的作文900字彙編6篇

  在生活、工作和學習中,大家對作文都不陌生吧,寫作文可以鍛鍊我們的獨處習慣,讓自己的心靜下來,思考自己未來的方向。那麼問題來了,到底應如何寫一篇優秀的作文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元宵節的作文900字6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元宵節的作文900字 篇1

  正月十五的晚上,姑姑請我們去火鍋店,豐盛的晚餐擺滿了一桌,我們一家人共吃團圓飯。我對全家人在這難忘元宵夜,相聚在這裡,共度良宵的幸福之情難以言表。

  吃過飯後,我們從火鍋店出來,看到街上人山人海,熙熙攘攘,好不熱鬧。在路邊的空地上,有許多的小朋友在放煙火,五彩的火花不時從天空呼嘯劃過,或是從平地竄出,把元宵節的夜空裝扮的更加燦爛絢麗。

  走著走著,不知不覺已經到了縣城的廣場上,廣場上正在舉辦著燈展。這兒的燈真多啊!你瞧,各家店鋪門口都掛滿了各式各樣的燈。有紙的、紗的、玻璃的、塑膠的……有的燈套著粉紅色的外套,有的燈穿著金色的褲子,有的燈披著淡藍色的披肩,有的還襯著變色的五彩衣正月十五元宵節作文

  今天是正月十五,中國人的傳統節日――元宵節,我們一家過得快快樂樂的。

  聽媽媽講,傳說在很久以前,世上風調雨順、五穀豐登,老百姓豐衣足食、安居樂業。突然災難降臨、城內洪水氾濫,城外田地乾旱,原來是王母娘娘請玉帝去赴宴,玉帝喝酒喝得酩酊大醉。宴會後餘地回宮辦事,於是把雨簿寫錯了,本應是城外雨五分,城內雨三分,玉帝給寫反了。青龍得知原因,便偷偷地裡溜到天宮,改了雨簿,這樣世上又慢慢恢復了本來面目。玉帝酒醒後,也發現寫錯了雨簿,但本想改正,又怕重臣說自己做事不慎重,只好將錯就錯。後來玉帝發現自己的雨簿被改過,不由心中大怒,派丞相來到人間殺了青龍,丞相照做了。青龍被丞相殺了後,變成一隻神鳥,在玉帝殿外喊冤,玉帝心中感到慚愧,便下書要黃帝向百姓傳令,要紀念為民除害的青龍。每年春節,人們都要敲鑼打鼓,耍龍舞獅幾年青龍,慶祝元宵節。

  元宵節的習俗是吃湯圓,讓每家團團圓圓,所以今晚媽媽“權力下放”,把煮湯圓的重要任務交給我來執行。我把它看成一件十分重大的任務,生怕煮破了,所以心裡好像揣著一隻小兔子“怦怦”直跳。我利用以前看媽媽煮湯圓的經驗,先把水燒開,把湯圓小心翼翼地放進去。我焦急地等待著,等待著……。白白胖胖的湯圓浮出水面,看著它們一個個膨脹,我興高采烈地喊道:“湯圓要出鍋了。”我慶幸,還好湯圓沒煮破。大家高興地品嚐了我煮的湯圓,“美食家”媽媽給我打了一個一百分,誇我長大了,懂事了。我興奮不已,第一次煮湯圓就得到這麼高的評價,我心裡美滋滋的。

  晚上七點左右,我們全家一起下樓放焰火。正好碰上我的好朋友劉一凡,我倆一起去放焰火。我拿著一個最大的“金椰子”禮花,用香把禮花點著了,看見一朵朵美麗的“茶花”衝上天空綻放了,我和劉一凡拍手叫好。我又拿了一個超大型的“飛毛腿”,只見那好似流星劃過天際,放射出五彩光芒,飛遠了。接著又放了手搖花、花籃、降落傘……

  最後我們全家津津有味地坐在沙發上看著元宵晚會,其樂融融的。

  今天我學會了煮湯圓的常識,感受到了放焰火的快樂。我夢想每天都是元宵節那該多好啊!我期盼著明年的元宵節……

元宵節的作文900字 篇2

  我的家鄉在湖北荊山山麓,地屬襄樊管轄,是個版土面積三千八百五十七平方公里,總人口六十萬人的小縣城。原名思安,因境內有漳河,故改思安縣為南漳縣。

  小學時有篇課文叫《西門豹》,講的是西門豹治河投巫的`故事。課文裡西門豹治的那河叫漳河,那時年紀小,以為這漳河便是這打從家鄉門前流過的小河,竟高興得手舞足蹈。後來才曉得此漳河非彼漳河,那漳河在河南安陽,比南漳縣城都有名。

  南漳這小縣也終於沒負了“思安”這名諱,絕不樹大招風,恐怕出了湖北就再沒人知曉襄樊有個南漳了。但又何必天下皆知呢?這畢竟絲毫不影響這小縣城的和樂。淳樸的家鄉人,就如此安定地在這塊山清水秀的土地上,一代一代生活著。老人們三兩聚在樹下閒聊,大人們起著腳踏車在不太寬敞的馬路上來回穿梭,孩子們專心地坐在講堂聽老師講解。街道或許並不繁華,沒有繁弦急管,也沒有火樹銀花和燈紅酒綠,卻安詳而端莊。歲月就在小巷厚厚的落葉上慢慢流淌。

  滿月象徵著團圓、美滿。正月十五之夜是一年之中第一個月滿之夜,自然被這個一心祈求平安的小縣所看重。

  提起元宵佳節,除了湯圓,我想更多人會想起賞燈。而在我的家鄉,正月十五上午的遊街“鬧元宵”卻更被人們看重。

  清早五點多鐘,便有大批人馬在水鏡廣場聚集。老人,小孩,還有其他各式各樣的人都在隊伍裡滿面春風。打腰鼓、劃旱船、扭秧歌,無人不迫切地表達著自己的歡喜。遊行隊伍從大街小巷走過,路邊觀看的人摩肩接踵。調皮的小孩,拿出過年沒放完的鞭炮,“刺啦”一聲擦燃往人群裡一丟,吐吐舌頭跑掉了。只剩下母親無奈的苦笑、抱歉的賠罪及眾人寬容的笑聲。獅子在街上上躥下跳,長龍在人海中上下翻騰。夾雜著震天撼地的鑼鼓聲,歡樂的氣氛沸騰到了極點。

  元宵是團圓的日子,自然少不了一頓豐盛的午宴。宴席通常在中午十二點開始,萬家鞭炮齊鳴,當滿城的地面都被喜慶的紅色鋪滿時,人們便開始吃飯了。湯圓當然必不可少——每逢元宵,奶奶的湯圓最令我掛念——奶奶不會夾餡,所以總是把湯圓揉成一個個小團。但這一點都不影響它的味道:煮好後盛起來,一人面前一碗湯,加上白糖和炒好的芝麻,絕不亞於蔣雯麗代言的那“味美香甜甜”的“三全凌湯圓”。

  南漳不是個富裕的小城,沒有太多的財力來舉辦燈會。可這並不影響家鄉人賞燈的情趣。小巷裡,小販擺弄著各式各樣的花燈,牢牢拽著媽媽衣角的孩子睜大眼睛望著花花綠綠的閃光物,央求著。大人無奈地望著孩子,掏出錢交給滿臉笑容的小販。孩子得了心愛的玩具,高興得手舞足蹈。

  每看到這些,我都會想起自己那如夢般乾淨淳樸的童年——

  提著哥哥的舊燈籠,在家裡各個角落晃悠,唱著奶奶教的童謠:

  “照啥子啊?照蟲蠅兒螞蟻。照死老(了)吧?照死老(了)……”

元宵節的作文900字 篇3

  農曆正月十五日,是中國的傳統節日元宵節。正月為元月,古人稱夜為"宵",而十五日又是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所以稱正月十五為元宵節。又稱為"上元節"。按中國民間的傳統,在一元復始,大地回春的節日夜晚,天上明月高懸,地上彩燈萬盞人們觀燈、猜燈謎、吃元宵閤家團聚、其樂融融。

  元宵節起源於漢朝,據說是漢文帝的時候為紀念"平呂"而設。漢惠帝劉盈死後,呂后篡權,呂氏宗族把持朝政。周勃、陳平等人在呂后死後,平除呂后勢力,擁立劉恆為漢文帝。因為平息諸呂的日子是正月十五日,此後每年正月十五日之夜,漢文帝都微服出宮,與民同樂以示紀念。並把正月十五日定為元宵節。漢武帝的時候,"太一神"的祭祀活動在正月十五。司馬遷在"太初曆"中就把元宵節列為重大節日。

  我國民間有元宵節吃元宵的習俗。民間相傳,元宵起源於春秋時期的楚昭王。某個正月十五日,楚昭王經過長江,見江面有漂浮物,為一種外白內紅的甜美食物。楚昭王請教孔子,孔子說"此浮萍果也,得之主復興之兆"。元宵和春節的年糕,端午節的粽子一樣,都是節日食品。吃元宵象徵家庭象月圓一樣團圓,寄託了人們對未來生活的美好願望。元宵在南方稱"湯圓"、"圓子"、"浮圓子"、"水圓",由糯米制成,或者實心,或者帶餡。餡有豆沙、白糖、山楂等等,煮、煎、蒸、炸皆可。

  元宵節燃燈的習俗起源於道教的"三元說";正月十五日為上元節,七月十五日為中元節,十月十五日為下元節。主管上、中、下三元的分別為"天""地""人"三官,天官喜樂,故上元節要燃燈。元宵節燃燈放火,自漢朝的時候已有此風俗,唐的時候,對元宵節倍加重視;在元宵節燃燈更成為一種習俗。唐朝大詩人盧照鄰曾在《十五夜觀燈》中這樣描述元宵節燃燈的盛況"接漢疑星落,依樓似月懸。"元宵節燃燈的習俗,經過歷朝歷代的傳承,節日的燈式越來越多,燈的名目內容也越來越多,有鏡燈、鳳燈、琉璃燈等等。元宵節除燃燈之外,還放煙花助興。

  "猜燈謎"又叫"打燈謎"是元宵節後增的一項活動,出現在宋朝。南宋的時候,首都臨安每逢元宵節時制迷,猜謎的人眾多。開始時是好事者把謎語寫在紙條上,貼在五光十色的彩燈上供人猜。因為謎語能啟迪智慧又饒有興趣,所以流傳過程中深受社會各階層的歡迎。

  元宵節除了慶祝活動外,還有信仰性的活動。那就是"走百病"又稱"烤百病""散百病"參與者多為婦女,他們結伴而行或者走牆邊,或者過橋過走郊外,目的是驅病除災。隨著時間的推移,元宵節的活動越來越多,不少地方節慶時增加了耍龍燈、耍獅子、踩高蹺、劃旱船扭秧歌、打太平鼓等活動。

元宵節的作文900字 篇4

  盼星星盼月亮,終於盼來了南靖人民一年一度的元宵焰火晚會。我們來到中山橋,只見那裡人山人海,熱鬧非凡,人們三個一群,兩個一夥地等待著焰火晚會的開始,有的小朋友手裡還提著花燈。

  到了八點整,"嗖嗖嗖……"煙火噴上大堤,讓大堤上顯示出了"東南海渡假村"六個大字。"啪"的一聲,一個火點如同離弦的箭一般飛上天空,綻開了燦爛的笑容。好漂亮,多象小天使頭上的光環啊!又是"啪啪啪"的幾聲,煙花接連不斷地奔上天空:有的煙花起初裡面是黃色,到最後卻變成紫色了;有的噴上天空,綻開了銀白色的花朵,箭雨沖天,隨後象流星似的落到了人群和屋簷上;有的煙花如同蜜蜂出巢,四面紛飛……

  夜空中,百"花"爭豔,爭奇鬥豔的火樹銀花象一個個調色盤,把漆黑的夜空描繪成一幅色彩繽紛的元宵喜樂畫。你瞧,那煙花:紅的如火,黃的如金,綠的如草,白的如銀,紫的如茄……人群立刻沸騰起來,以往只能在電視裡看到的"火樹銀花不夜天"的壯麗景象,今天在這裡讓觀看的男女老少大開眼界,大家情不自禁地歡呼喝彩起來。

  水上芭蕾,猶如一群穿著金色長裙的仙女在荊江河上翩翩起舞。水上芙蓉更是讓人拍手叫絕,猶如小星星的火花向四面噴射,時而高時而低。河邊又出現的一隻正在展翅開屏的孔雀,你瞧它的羽毛,這變是紫色,那邊卻變成了檸檬黃,我心裡暗暗想:"這……孔雀……挺臭美的嘛!"人們看得眼花繚亂,目不暇接。有的把嘴巴張得大大的,有的眼睛瞪得象銅鈴,有的指指點點讚不絕口。

  "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只見大堤上又一次呈現出一幅令人擊節讚美的圖畫--一排煙火象瀑布似的從天而降,"嘩嘩譁"那響聲也如瀑布一般。忽然,我眼前一亮,我看見幾個叔叔拿著手機和照相機正拍照。我一拍腦門,小聲嘀咕著:"哎呀,瞧我這記性,出門時幹嗎那麼急,把照相機都擱在家裡。"

  最後,"啪"的一聲巨響,這聲音如同山崩地裂,好象大地都要被震得顫動起來似的。伴隨著巨響,好象有什麼亮點從天而降。我仔細一瞧,原來是一盞盞紅燈籠如仙女散花,播滿夜空,悠然下降。"紅燈照,照出了全家福。紅燭搖,搖來了好訊息……"不錯,這五彩繽紛的煙花不正象徵著南靖人民的生活正蓬勃向上嗎?

  今夜多麼的迷人啊!絢麗的煙花、火紅的燈籠,林立的樓房、如潮的人流,把節日裡的南靖裝點得分外妖嬈,更充分展現了南靖人民心中豐收的喜悅和美好的祝願。

元宵節的作文900字 篇5

  農曆正月十五日,是中國的傳統節日元宵節。正月為元月,古人稱夜為"宵",而十五日又是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所以稱正月十五為元宵節。又稱為"上元節"。按中國民間的傳統,在一元復始,大地回春的節日夜晚,天上明月高懸,地上彩燈萬盞人們觀燈、猜燈謎、吃元宵閤家團聚、其樂融融。

  元宵節起源於漢朝,據說是漢文帝時為紀念"平呂"而設。漢惠帝劉盈死後,呂后篡權,呂氏宗族把持朝政。周勃、陳平等人在呂后死後,平除呂后勢力,擁立劉恆為漢文帝。因為平息諸呂的日子是正月十五日,此後每年正月十五日之夜,漢文帝都微服出宮,與民同樂以示紀念。並把正月十五日定為元宵節。漢武帝時,"太一神"的祭祀活動在正月十五。司馬遷在"太初曆"中就把元宵節列為重大節日。

  我國民間有元宵節吃元宵的習俗。民間相傳,元宵起源於春秋時期的楚昭王。某個正月十五日,楚昭王經過長江,見江面有漂浮物,為一種外白內紅的甜美食物。楚昭王請教孔子,孔子說"此浮萍果也,得之主復興之兆"。元宵和春節的年糕,端午節的粽子一樣,都是節日食品。吃元宵象徵家庭象月圓一樣團圓,寄託了人們對未來生活的美好願望。元宵在南方稱"湯圓"、"圓子"、"浮圓子"、"水圓",由糯米制成,或實心,或帶餡。餡有豆沙、白糖、山楂等等,煮、煎、蒸、炸皆可。

  元宵節燃燈的習俗起源於道教的"三元說";正月十五日為上元節,七月十五日為中元節,十月十五日為下元節。主管上、中、下三元的分別為"天""地""人"三官,天官喜樂,故上元節要燃燈。元宵節燃燈放火,自漢朝時已有此風俗,唐時,對元宵節倍加重視;在元宵節燃燈更成為一種習俗。唐朝大詩人盧照鄰曾在《十五夜觀燈》中這樣描述元宵節燃燈的盛況"接漢疑星落,依樓似月懸。"元宵節燃燈的習俗,經過歷朝歷代的傳承,節日的燈式越來越多,燈的名目內容也越來越多,有鏡燈、鳳燈、琉璃燈等等。元宵節除燃燈之外,還放煙花助興。

  "猜燈謎"又叫"打燈謎"是元宵節後增的一項活動,出現在宋朝。南宋時,首都臨安每逢元宵節時制迷,猜謎的人眾多。開始時是好事者把謎語寫在紙條上,貼在五光十色的彩燈上供人猜。因為謎語能啟迪智慧又饒有興趣,所以流傳過程中深受社會各階層的歡迎。

  元宵節除了慶祝活動外,還有信仰性的活動。那就是"走百病"又稱"烤百病""散百病"參與者多為婦女,他們結伴而行或走牆邊,或過橋過走郊外,目的是驅病除災。

  隨著時間的推移,元宵節的活動越來越多,不少地方節慶時增加了耍龍燈、耍獅子、踩高蹺……

元宵節的作文900字 篇6

  今天是一年一度的元宵,我的耳邊不斷響著“噼裡啪啦”的爆竹聲。每個人臉上都洋溢著喜悅的表情,兩眼笑得都快眯成一道細縫兒。

  晚上,我和姐姐買了許多煙花,一起來鬧元宵。我們先點燃“手持瀑布”,我小心翼翼地拿著,因為我從來沒有放過“手持瀑布”這種煙花,儘管姐姐一直勸我別怕,但我的心一直怦怦地跳個不停。“手持煙花”開始出花了!朵朵煙花就像天上飄著數不清的片片雪花,讓人看得眼花繚亂,又好像天上一閃一閃的小星星,還像淅淅瀝瀝地毛毛細雨,“手持瀑布”放出的煙花是那樣的多,那樣的長,那樣的美,難怪商家取名叫“手持瀑布”呢!可是“手持瀑布”很快就用完了。我們又開始玩“地妞炮”,姐姐點燃後,“地牛炮”飛快地轉起來,飛出來的煙花又圓又小,我想:“圓”和“小”合起來叫,不正是“元宵”兩字的諧音嗎?不知道是不是設計者專門這樣做得,還是碰巧?

  我們放完了自己買得煙花,覺得還不夠過癮,於是,我們直奔姑奶家看放煙花。到了姑奶家,她家已經擺好煙花,正等著我們呢。開始放煙花了,只見先是冒著小火星,馬上,變成了白色菊花的樣子,中間還不停的閃動著綠色的小點,然後,越來越高,越來越高,忽然,全體騰空而起,速變成了一片璀璨的降落傘,時不時冒出許多星星點點,有黃的、藍的、綠的......五顏六色,從天而降,真是壯觀極了,漂亮極了!隨後,我們幾個小孩又玩起了“七彩電火花”,一點燃,“七彩電火花”就發出了“噼裡啪啦”的爆竹聲,形狀像飛濺起來的小水滴,四處亂飛。我一手拿著一個,高興的跳起舞來,還不停地在空中寫著“元宵快樂”這幾個字,沉醉在一片美好之中。好像連院裡的幾隻小狗也被這美麗的場面所吸引,再也不像平常那樣汪汪直叫,而是一直盯著美麗的煙花。

  這個元宵我們可是鬧得夠開心的,這一天,我可真高興啊!

  在去俱樂部廣場的路上,熙熙攘攘的人群把我和媽媽淹沒了。大路兩邊高高地掛起一串串的紅燈籠,給節日增添了喜慶的氣氛。

  廣場上真是人山人海,主席臺上鑼鼓聲陣陣,俱樂部正門上方是“開泰三羊留吉去,鬧春靈猴送福來”的春聯,正中掛著金猴託“福”。廣場東半邊是小朋友們表演的歌舞,西半邊老年人正在扭秧歌,小朋友們的精彩表演贏得片片掌聲,老爺爺老奶奶誇張幽默的動作逗得大家哈哈大笑……

  我看得正入迷,忽然一道雪亮的瀑布從天而降,原來是廣場上空倒掛的煙花被點燃了,接著地上的火樹也開出了五彩奪目的花。半空中是“銀河落九天”,地上是“火樹銀花不夜天”,真好比人間仙境一樣!忽然不遠處又傳來“咚”的一聲巨響,一個禮花騰空而起,在空中綻放開一大朵五顏六色的花,哇,真是太美了!禮花彈一個接一個地飛上天,又在天空中變幻成各種形狀:有的是楊柳垂下萬絲絛,有的是蝴蝶振翅翩翩舞,更奇妙的是有的禮花彈在空中變出了一串串紅燈籠,然後隨風飄飄悠悠飛向遠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