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端午節> 端午暢想作文3篇

端午暢想作文

端午暢想作文3篇

  在平平淡淡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觸到作文吧,作文根據體裁的不同可以分為記敘文、說明文、應用文、議論文。怎麼寫作文才能避免踩雷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端午暢想作文,歡迎閱讀與收藏。

端午暢想作文1

  端午節在中國的民間節日中可以算得上隆重節日,粽子、插艾蒿等都是端午節的特色。

  小時候過端午節我足足能提前興奮上一週,因為可以吃上香噴噴的粽子了,那個時候生活比較單調,也很苦,不是過節平常是什麼也吃不到的。說起粽子,它不僅好吃,最主要的是在包粽子的過程中,體現著樂趣。

  每年端午一到,母親在頭一天晚上泡一盆糯米,第二天早上便是我和母親一起包,綠綠的粽葉里加上糯米和大棗,包成三稜形的粽子,包好後放在大鍋裡足足煮上3、4個鐘頭之後,母親把粽子泡在備好的兩水桶內,涼了以後細細地撥開竹葉,咬上一口白嫩的糯米,紫紅的大棗就露出頭來,蘸白糖再吃,那時吃起來是那麼的香甜可口,耐人回味。

  端午節早晨,起床後,母親在我們的手腕和腳踝上纏上五彩的絲線,今後一直帶著,據說可以去病除邪。其實在我心裡,這些五彩的絲線在我心裡是那些精美手鐲的替代品。

  有些人家也會花些錢給自己的小孩買香荷包帶在身上,我的母親是自己親手用些小布頭做的,裡面塞些棉花,放些香草,即便是這樣我們也很高興。

  回憶兒時過節是快樂的,節日的氣氛也比現在濃。

  端午節的傳統習俗就是吃粽子。我們家有一個名副其實的包粽子好手我的媽媽。每年端午節的時候,我們全家都能吃到可口的粽子。

端午暢想作文2

  粽子香,花燈亮,迎來了美好。

  一大早,我就聞聲起了床。原來是奶奶在包粽子。看著奶奶包,覺得好玩,於是我也照葫蘆畫瓢:先將粽葉捲成圓錐形,再把糯米放到圓錐裡,撫平,然後裹起來,用繩子捆好,一個可愛的小粽子便誕生了!就在這時,我想起了一個故事。

  有一位偉大的愛國主義詩人——屈原,為了讓百姓過上更好的日子,向皇上提出要聯合楚國,一起對抗秦國的意見。但皇上不但反對,還貶去了他的官職。在農曆五月初五那天,秦軍攻破了城門,屈原便投了汨羅江。當地村民為了江裡的魚咬屈大人,紛紛向江裡投飯糰。至今就演變為了粽子,而農曆五月初五那天,也就是端午節了。此時,粽香四溢,粽子蒸好了。餡兒裡的紅豆,咬一口,心裡也甜絲絲的!

  吃完粽子,我走出門,發現門窗上都插著艾葉,這是為什麼呢?

  相傳,有一個神仙,認為世間的凡人都變壞了。可是有一天,他看見一位婦人,抱著大孩子,牽著小孩子,非常疑惑,便問那位婦人。那位婦人回答說:“這是我妯娌的孩子,這孩子父母雙亡。真可憐啊!”原來這世上還有好人!神仙告訴她,把艾葉插在門窗上,瘟神經過她家就不會有瘟疫了。婦人回家的`路上,一傳十,十傳百,結果整個村子都安然無恙。沒想到這小小的艾葉,居然有這麼大的功勞!

  在我老家,還有遊花燈的習俗。夜幕降臨的時候,一隊隊人舉著花燈,有的像繁星;有的像長龍;有的像笑臉……在星空下熠熠閃爍。

  粽子香,花燈亮,送走了歡樂的端午節。

端午暢想作文3

  細數中國的傳統文化節日,我最喜歡端午節。

  據說,這個節日的來源,緣於愛國詩人屈原。看到自己的國家一直飽受戰亂之苦、民不聊生,屈原心裡非常難受……於是,為了喚醒民眾,他跳入江中,決定到天堂守護自己的國家。覺醒的人們為了不讓屈原餓著,就把米飯倒入江中。

  現在,一到端午節,我們這裡的人們,都要賽龍舟、吃棕子、掛艾草……以這一系列的活動,紀念這位偉大的愛國主義詩人。

  毎次賽龍舟,我都會跑去看熱鬧。“快,快點!”一位老爺爺著急地說。“哦!好刺激喲!”一位年輕人說。“哈哈!贏了!”一個小孩高興地說……我越看越帶勁!午飯時間到了,我飛快地奔回家,朝奶奶大叫:“奶奶,我要吃棕子!”

  “你要吃什麼餡的棕子?”奶奶問。我大聲喊道:“吃白棕子,還要蘸糖!”吃完午飯,我像兔子一樣飛奔出去。你知道我到哪去嗎?告訴你吧,我要去看下午的賽龍舟比賽!哎呀,這次人太多了,我都被他們“擠扁”了……

  每次端午節,我都過得非常開心!端午節快來了,小記者們,我們一起去看賽龍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