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端午節> 端午節習俗作文範文500字(精選11篇)

端午節習俗作文

端午節習俗作文範文500字(精選11篇)

  在平時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寫過作文,肯定對各類作文都很熟悉吧,藉助作文可以宣洩心中的情感,調節自己的心情。那麼一般作文是怎麼寫的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端午節習俗作文範文500字(精選11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端午節習俗作文1

  細心的同學一定不難發現,在市場上會經常見到一種發著陣陣清香的綠色長葉子,與這相配的還有雪白雪白的糯米跟紅紅的大棗,聰明的同學們一定會猜到,這是為了包粽子呀,因為一年一度的端午節就要到來。

  端午節是我國傳統節日之一,“端午節”也稱“端陽節”,是我國二千多年的舊習俗,每到這一天,家家戶戶都懸掛艾葉菖蒲,賽龍舟、吃粽子、飲雄黃酒、佩香囊等等,其中為佩香囊跟包粽子最為盛行。

  端午節為什麼要吃粽子呢?這是為了紀念戰國時期楚國的詩人屈原。屈原是戰國時代楚國的三閭大夫,眼見國家處於危難之中,卻無法挽救,他日夜憂愁,最終投汩羅江而亡。楚國民眾知道後十分憂傷,駕船奮力營救,為了不讓水中的魚蝦把屈原的身體吃掉,他們就在江上划著龍舟、敲鑼打鼓,希望能將魚蝦趕跑;還用粽葉包米飯作成粽子,投到江裡餵給魚蝦吃,希望屈原的身體不要受到傷害,怕飯糰為蛟龍所食,人們想出用楝樹葉包飯,外纏彩絲,發展成棕子。年年歲歲,這個習俗便流傳下來。

  每逢端午節,小孩子們都要佩戴香囊,傳說有避邪驅瘟之意,實際是用於襟頭點綴裝飾。香囊內有硃砂、雄黃、香藥,外包以絲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絲線弦扣成索,作各種不同形狀,結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瓏可愛。

  當然,除此之外,很多家庭還會在門口插艾葉、飲雄黃酒,有的地方還會舉辦龍舟賽,以此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

  端午節習俗作文2

  每年的端午節我們都要吃粽子、賽龍舟、懸艾葉、我最喜歡看賽龍舟的比賽了,這比賽並不是為了爭誰第一水第二,是為了在觀眾面前展示他們嫻熟的技能與美好的姿態。

  我先來說說粽子吧。粽子是用墨綠色的蘆葉包裹著糯米與棗子。煮熟後,剝開蘆葉,只見米團裡彷彿鑲著幾顆深紅油亮的瑪瑙,很好看。粽子的的味道美極了,蘆葉散發著清香,咬一口粽子,甜而不膩。

  粽子還有一個悠久的故事。傳說吃粽子是為了紀念古代詩人屈原。屈原一生寫過許多著名的詩篇,提出過許多愛國的政治主張,但君王不採納。後來君王淪喪,他滿懷憂憤跳江自盡。人民還念他,崇敬他。兩千多年來,人們把粽子投入江中,當做獻給詩人的祭品。——這就是粽子的由來。是的,每逢端午節,人們怎麼會忘記偉大的詩人屈原呢?

  民諺說:“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節,人們把插艾與菖蒲作為重要內容之一。家家都灑掃庭除,以菖蒲、艾條插於門眉,懸於堂中。並用菖蒲、艾葉、榴花、蒜頭、龍船花,製成人形或虎形,稱為艾人、艾虎;製成花環、佩飾,美麗芬芳,婦人爭相佩戴,用以驅瘴。

  艾,又名家艾、艾蒿。它的莖、葉都含有揮發性芳香油。它所產生的奇特芳香,可驅蚊蠅、蟲蟻,淨化空氣。中醫學上以艾入藥,有理氣血、暖子宮、祛寒溼的功能。將艾葉加工成“艾絨”,是灸法治病的重要藥材。

  端午節習俗作文3

  五月五,是端午,粽子飄香,龍舟鬧。在端午節當天有各種各樣的習俗,如賽龍舟、吃粽子、掛艾草等。其中,我最喜歡的是包粽子和看賽龍舟。

  關於端午節吃粽子、賽龍舟,還有一段傳說。愛國詩人屈原積極革新政治,受到舊族的反對。在五月五日那天,他懷著悲憤和絕望的心情跳進了汩羅江。

  善良的人們為了不讓魚和蝦吃他的屍骨,就把粽子扔進江中並透過賽龍舟來趕走魚蝦。後來,就有了端午節吃粽子、划龍舟的習俗。

  在端午節這一天,我們班舉行了別開生面的包粽子活動。特意邀請了會包粽子的家長來為我們做示範。首先,我用右手把兩張乾淨的粽子葉捲成圓錐形。然後,小心翼翼的把糯米舀進粽葉裡。接下來,把剩下的粽葉蓋過去。最後,用細線把它捆好。眼看就要完成了,可是,俗話說的好看起容易做起難。糯米就像一個頑皮的小男孩,總想著鑽出來透透氣。哎,無奈之下我只好再向家長請教。家長手把手耐心的教我,我終於把粽子包好了。

  放學回到家,我飛快地做完作業,開啟電視機,觀看划龍舟比賽。比賽開始了,有紅隊和黃隊。紅隊先超過黃隊,加油吶喊聲此起彼伏,過了一會,紅隊慢了下來。黃隊看時機成熟了,就像脫韁的野馬趕了上去,最終黃隊贏了。

  在端午節裡,既能吃上美味的粽子,又能看到精彩的龍舟比賽。這個過程,這種氣氛,這種樂趣,真讓我回味無窮!

  端午節習俗作文4

  今年的端午節,第一次作為法定假日,是一個劃時代的文化大事,是標誌性的文化事件。從民間意志的維繫與傳承,到國家意志的規定和推動,端午節,作為一個具體的文化符號,折射出傳統文化在大家這個時代的逶迤足跡。大家可以畫影圖形,去追溯歷史,也可以望梅止渴,去神思未來,但如果缺少當下的反思,不能從現實角度對端午節進行人文反思,那麼,一個傳統節日將又會淪為消費主義行為,會像中秋節一樣,成為公關社交的節日,遠離了文化的本質。

  屈原先生和端午密不可分,一個現實的知識分子,和一個節日意義,互相勾連比附,這在中國傳統的節日裡,都是非常少見的。

  史料記載:公元前278年農曆五月初五,楚國知識分子,詩人屈原先生聽到秦軍攻破楚國都城的訊息後,悲憤交加,不願做亡國奴的他,抱石投入汨羅江,以身殉國。沿江百姓紛紛引舟競渡前去打撈,沿水招魂,並將粽子投入江中,以免魚蝦蠶食他的身體。這一習俗綿延至今,已有兩千多年。

  屈原先生就是端午的精神的根柢。但是,大家對屈原先生的評價和認可,到了怎樣一個文化高度呢?甚至,在今天吃粽子、賽龍舟的時候,大家想起屈原先生了嗎?

  那麼大家就會永遠生活在人造的光源下,光線足夠明亮,足夠溫暖,但是沒有成長,沒有愛,沒有白天和黑夜的更替,也就沒有理性的明天……

  端午節習俗作文5

  端午節是我們柯橋的一個非常美好的節日,我們在過端午節的時候都會多出一個平常用不著的比賽,這一個特殊的比賽,只有在端午節的時候才會有,那就是賽龍舟了,你們在端午節不只能大飽眼福才可以大飽口福呢,因為說到端午節的時時候,我們其中一個習俗是賽龍舟的,還有一個習俗,名字叫包粽子的。

  粽子外面的形狀,像一個平看著的沙漏一般,但是麼,它的漏沙子的地方變得圓了一些,他們一般都是用普通的米做的,但是雖然米是差不多的,不過你可以在裡面放各種不一樣的東西,放到粽子裡面,有往裡面放的肉的,這一種粽子,如果燒的時候火候和時間控制的好,那就是一種不錯的選擇,但是,在眾多的粽子中,也免不了有幾個比肉粽子差一點的,這個粽子叫豆沙粽,顧名思義,就是我們粽子裡面放了豆沙的,這個燒的好,可以嚥下去,但是如果燒的很差,那就只有一個結果,那就是難以下嚥了,再有一種中的的在有肉的基礎上還加了蛋黃,那就叫做蛋黃肉粽了,它的口感很好,不過有時候他的蛋黃只有一點點,所以他就有了這麼一個缺點了……

  跟粽子最有關的故事就是屈原投江了,屈原這位愛國主義詩人聽到了國家被滅亡的訊息,選擇了以身殉國,因為屈原高尚的情感打動了後人,就把屈原投江時的這一天定為了端午節

  端午節,這是一個美好的節日,美好的人,美好的物,構成了一道柯橋的美麗的風光,家家吃著粽子,看著龍舟,構成了一個和諧的.節日風光。

  端午節習俗作文6

  說到端午節,想必大家都不陌生,賽龍舟,懸艾葉,聞香囊,包粽子,忙碌而又開心!

  其實關於端午節的來歷,現在至少有四,五種說法,諸如:紀念屈原說;吳越民族圖騰祭說;起於三代夏至說;惡月惡日驅闢說等等。迄今為止,影響最廣的端午起源的觀點是紀念屈原說。傳說屈原投江後,漁民們划著漁船去打撈他的屍體,後來慢慢演變為今天的賽龍舟。屈原投江後,當地的村民為了不讓他的身體被魚啃食,就把糯米投入江中,但多被蛟龍所食,後來屈原託夢給村民,經過屈原的提醒,村民們才把糯米用葉子包起來,再用綵線纏繞,形成了粽子的最初形態。

  過端午節,人們喜歡將艾葉掛於門上或用綵線綁在手腳上,意為驅邪辟邪。人們在這一天還會吃粽子,賽龍舟,紀念屈原投江。其實,“龍舟競渡”早在戰國時代就有了,人們在急鼓聲中劃刻成龍形的獨木舟,做競渡遊戲,以娛神與樂人,是祭儀中半宗教,半娛樂的節目。據記載,早在春秋時期,用茭白葉包黍米成牛角狀,稱“角黍”;用竹筒裝米密封烤熟,稱“筒粽”。東漢末年,以草木灰水浸泡米,因水中含鹼,用茭白葉包黍米成四角形,煮熟,成為廣東鹼水粽。

  我們祖國各地的人們,用他們不同的方式和習俗,共同慶祝著這個傳統的節日。“良辰當五日,偕老祝千年”。濃濃的粽香,濃濃的親情,濃濃的歡聲笑語……

  端午節習俗作文7

  端午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每當這個時候,各家各戶都包好了粽子,準備那一天吃得飽飽的。還有一首端午節的兒歌:“五月五,是端陽,插艾葉,戴香囊,吃粽子,灑白糖,龍船下水喜洋洋”。怎麼樣,這首兒歌好聽吧。

  這是奶奶在端午節時教我的歌謠。記得爸爸常跟我說起他童年的往事,在他的故事裡,端午節對他是一個充滿好奇而又充滿期待的節日:在初夏那個節日的晚上,剝開一個粽子,滿屋飄香,大家圍在一起,小孩纏著大人講那個熟悉但卻百聽不厭的故事:兩千多年以前,古老的中國戰火紛飛,在農曆五月初五的那一天,有一位憂國憂民的愛國詩人看到自己的國家面臨著亡國危運,而他心中的抱負卻無法實現,他悲痛欲絕懷抱著石頭投向波濤滾滾的汨羅江,他就是屈原;漁民划著船,四處尋找他們愛戴的屈原,他們為了讓水中的魚兒不吃掉屈原的身體,就把糯米裹在散發著清香的竹葉裡,投到了江裡……每當故事講到這時,大人們總會指著天空說:“你看,天空中那顆最明亮的星星,就是屈原化成的。”而小孩子們便會抬起頭遙望著那深邃的天空,尋找那顆最明亮的星星。

  我們九江過端午節的方式是:一大早,大家先去買艾葉和菖蒲掛在門口,再貼上紅紙。我奶奶還會包粽子,粽子的材料是豆子、板栗、豬肉。吃起來可香了!

  端午節習俗作文8

  記得小的時候,因為只有端午節才能吃到粽子,每逢將近節日的時候,恨不得一天吃幾頓都是粽子,這也是我愛上糯米的原因。現在,粽子成了一種美食,可以隨時買到好吃的粽子,只是始終吃不出記憶中的味道。 原本端午節是紀念屈原老先生的節日,然而現在,身在他鄉,端午節成為了我思念家鄉粽子的節日,即使吃不到,也要想想。 賽龍舟也是端午節的一大節目,說實話,我只見過一次,每次看賽龍舟的人特別多,家裡人擔心我們小孩不夠壯,被人擠到河裡去,所以極力反對我們參加這種熱鬧活動。 家鄉的端午節雖然比較簡單,沒有元宵、中秋那麼重要。但是所謂的傳統習俗也還是有三個的,不知道我有沒有記錯或是遺漏。一是要煮鹹鴨蛋來吃,當然也可以有雞蛋、鵝蛋等等。二是門上插艾草。

  艾草,據說能夠辟邪,艾草的另外一個用處就是曬乾以後,擰成繩子狀,用火點住一頭,慢慢燃燒,由於是繩子狀,燃燒不是很充分,會有很多煙,而這些煙就可以用來驅蚊。所以端午節後,等艾草曬乾,我們就經常這樣在院子裡點上艾草繩,用來驅蚊。三是吃桃子,我喜歡吃那種硬硬的青桃子,不是很甜,但有點甜;軟的桃子太甜,而且桃汁會淋的到處都是。 其實,家鄉的端午節的習俗就是這樣,在簡單中就能帶出家鄉的純樸,和端午節節日的歡樂以及鄰里間的一種互動。 唉,好想家,好想家裡的親人,在端午節到來之際誠祝家裡一切都平安! 祝大家端午節快樂!

  記得買粽子吃哦!

  端午節習俗作文9

  每年的農曆五月初五是我們國家的端午節。在這一天,許多地方都會飄著濃郁粽香,共同紀念這個節日。雖然各地都過端午節,但十里不同風,百里不同俗,我們家鄉的端午節,就非常的與眾不同。

  一提到端午節,我首先想到的,是那誘人的粽子。端午節吃粽子,也是自古以來的習俗,在兩千多年前,有位著名的愛國主義詩人屈原,因自己的國家滅亡,悲憤不已,含恨跳江自盡。人們為保住屈原的軀體,就將米用粽葉包裹,投入江中,讓魚蝦吃粽子,而不吃屈原的軀體,人們為了紀念他,就把這天立為端午節,吃粽子這個習俗也就這麼延續下來了。

  想吃粽子先要會包粽子,但可別小看包粽子,那也是一門技術活。我觀察了媽媽包粽子的過程,首先,將買來的粽葉,將其清洗乾淨,放在旁備用。然後將糯米放在盆裡洗淨浸泡24小時,準備些豬肉、蛋黃、大棗等粽餡,根據個人口味攪拌均均,也可以是純米的。最後才是包粽子,將粽葉折成漏斗狀,然後將米、餡放入“漏斗裡,再將粽葉裹住,用線繩繫緊,粽子才算包好,媽媽包好的粽子三尖兩葉長,非常好看,看媽媽包粽子既長知識又享快樂!

  除了包粽子之外,我們還會繫著五彩繩去踏青。傳說系五彩繩是為了防止五毒入侵人的身體,孩子們去踏青,多數是為了折艾蒿或者折桃枝,享受踏青時光,與大自然親切接觸,呼吸到新鮮空氣別有一番情趣。

  故鄉的端牛節,濃濃的家鄉風俗,世世代代永遠傳承。

  端午節習俗作文10

  今天是初五,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端午節,它是中華民族古老的傳統節日之一。端午也稱端五,端陽。

  關於端午節的由來,說法甚多,但千百年來,屈原的愛國精神和感人詩辭,已廣泛深入人心,故人們“惜而哀之,世論其辭,以相傳焉”,因此,紀念屈原之說,影響最廣最深,佔據主流地位。在民俗文化領域,中國民眾把端午節的龍舟競渡和吃粽子等,都與紀念屈原聯絡在一起。

  據《史記》“屈原賈生列傳”記載,屈原是春秋時期楚懷王的大臣。他遭到貴族子蘭等人的強烈反對,屈原遭去職,流放到沅、湘流域。他在流放中,寫下了《離騷》、《天問》、《九歌》元前278年,秦軍攻破楚國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國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終不忍捨棄自己的祖國,於五月五日,在寫下了絕筆作《懷沙》之後,抱石投汨羅江身死。

  傳說屈原死後,楚國百姓哀痛異常,紛紛湧到汨羅江邊。漁夫划起船隻,在江上來回打撈他的真身。人們拿出為屈原準備的飯糰、雞蛋等食物,“撲通、撲通”地丟進江裡,說讓魚龍蝦蟹吃飽了,就不會去咬屈原身體了。一位老醫師拿來一罈雄黃酒倒進江裡,說是要藥暈蛟龍水獸,以免傷害屈原

  以後,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龍舟競渡、吃粽子、喝雄黃酒的風俗;以此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

  端午節習俗作文11

  端午節那天中午,我們剛吃完粽子,爸爸就領著我去澄海看賽龍舟。走在往澄海的路上,我忽然想起了一個問題——端午節是有哪些傳統習俗?

  爸爸笑眯眯地告訴我:"戰國時期,楚國大夫屈原很為國家著想,苦勸楚王要治理好國家和與鄰國相好,但楚王不聽,他十分憂憤投江自盡。楚國老百姓為了紀念這位清正的大夫,於是用竹葉將糯米包成粽子投入江中,希望魚群吃米而不吃屈原的屍身。漸漸地,吃粽子就演變成了端午節的傳統習俗。"聽完爸爸的一席話,我茅塞頓開。

  不一會兒,我們到達了目的地,只見通往江岸的條條道路,人們潮水般地湧向江邊。這時,時針指向二點正,"蹦"一聲槍響,十八條龍船從上游魚貫而下。頓時,鑼鼓聲、鞭炮聲、歡呼聲譜成一曲雄壯的交響樂。"加油,加油……"競賽到了緊要關頭,人群中爆發出一陣陣:"黃隊加油,黃隊加油……"的吶喊聲。原來是黃隊有點落後了,它的啦啦隊在為它鼓氣。黃隊的鼓點更緊了,哨聲更急了,黃船迎著浪花拼命地向前衝。最後,黃船得了冠軍。

  船隊的團結奮鬥精神鼓舞了廣大觀眾,岸邊響起了經久不息的掌聲和歡呼聲。哇,賽龍舟真刺激,這又是端午節的另一個傳統習俗。

  今天,我度過了一個非常有意義的傳統節日——端午節,又開心又有收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