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端午節> 粽子作文8篇

粽子作文

粽子作文8篇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一定都接觸過作文吧,藉助作文人們可以反映客觀事物、表達思想感情、傳遞知識資訊。相信很多朋友都對寫作文感到非常苦惱吧,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粽子作文10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粽子作文 篇1

  人間芳菲四月天,紅肥綠瘦相爭豔。偷得浮生半日閒,醉舞清風數流年。

  題記

  四月,走在春末的季裡。只需舒眉一瞻,便有柔柔的明媚妖嬈了眼眸。綠柳吐煙,陌上花豔。微風過處,迷了眉梢,甜了心兒。

  傍水梳妝的柳枝,絲那款步而行的仕女,時而絲語曼舞,時而端莊靜好。就連那讓春風吹皺的水兒也不甘寂寞的嬉笑著,呢喃著。這一刻,心頭註定沒有憂鬱,只有那滿滿的芳菲與溫柔。

  漫步清風花徑,聽花香物語,俯身聞香,一瓣芬芳,嫣紅了一地的清香。

  此時,掬一泊微波,攏一席鬱翠,倚一抹芬芳。把酒臨風,臨岸垂釣。恰好一幅水墨丹青。

  倚閣望遠,小橋流水,天如碧洗,微波浩瀚。時有魚兒嬉跳,時有熙風拂面。看那桃花掩媚,欲語還羞。賞那天鵝嬉水,欲翔還戀。真是一步一詩情,一步一畫意。妖嬈了紅塵。芳香了天空。

  漫步於四月,醉舞與清風。眉宇間的嫣然一笑,筆墨間的罄香如煙。無處不在的表演著春的雅韻,

  沐在熙熙暖風,撿一瓣芳香,捻一眸嫣紅。頃刻間了我一瞬的愁結情絲。

  芳菲四月,醉舞清風。

粽子作文 篇2

  今天端午節,我們一家四口一起包粽子。我們在媽媽提前泡好的江米里面放上泡過的花生、蜜棗、去核的棗肉。媽媽說:“不能讓有棗核,要不然吃粽子時你咬軟甜的粽子吃,可是你咬到棗核了,那你的牙齒會疼的要命的。”我們把這些混合起來,那樣子,那顏色,要讓人流口水了。我對媽媽說:“我彷彿聞到了粽子的香味了!”

  準備完畢,開始包粽子了。等我拿起準備好的粽葉時,發現我忘記了怎麼包了。往年我也是參與包的了呀!想了半天才想起第一步:把粽葉卷好。放上我們備好的米料,正當我要蓋上米時,米忽然從裡面漏了出來。我有些鬱悶,只好重新開始包,可是米又從裡面漏了出來。我只好讓媽媽來教我怎麼包了。我只完成了第一步,其它的全是媽媽完成的。

  我想,這次我應該學會了。有拿起一片粽葉,試著包起來。終於包完葉子部分了,就差系線了。正當我努力纏線時,米又漏了。我不甘心,又試著包了好幾次,依然如此。沒有辦法我又一次求助於媽媽。

  這次我應該會包了吧!我再次小心翼翼開始包粽子。我費了好大的力氣終於包成功了,我一個人獨立完成,我高興死了。爸爸,媽媽也跟著高興。

  這時我姐姐說:“我弟弟終於自己包成一個了,雖然是第一個,但比以往的都好。”我聽完後,有些洋洋得意。

  我又繼續努力,又包成了一個,只不過好像沒那麼好看。可是那又怎樣,我會包粽子了!

  我包的第六個粽子是用時最長的。第一次剛包好它,米就灑了出來。我再次重新來包,終於包好了,模樣還不錯。這時所有的米都包完了。我也就沒得包了。

  別看小小的粽子,可不是那麼好包的。這就是今年我學包粽子過程。雖然包的不多,但我很高興。

粽子作文 篇3

  我們這裡中秋節包粽子吃粽子,這真讓人匪夷所思。別的地方可都是端午節包粽子吃粽子。為此,我也曾問過家裡的大人們。家人們聽了也說不出個所以然來。反正是別人包粽子,我們也跟著包,總不能搞特殊唄!

  中秋節的前一天晚上,我家開始包起了粽子。其實,每年的中秋節,我們家裡都是奶奶和媽媽包粽子。我們這些小孩不是玩就是在旁圍觀。吃過晚飯後,奶奶和媽媽就忙活起來,包起了粽子。我在旁觀看。看著看著,我便覺得手癢癢起來。說句實在話,我對吃粽子倒不感興趣,而對包粽子卻還有點興趣。奶奶和媽媽似乎看出了我的心思,便叫我也動手包。因為不會包,我就先看她們包。看了一會兒,我也開始試著包起來,先把兩片粽葉圍成一個稜錐形,然後再小心翼翼地往稜錐裡填滿糯米,最後將剩出的粽葉把米蓋上,再用粽葉繩捆紮好。為了不讓粽子在熬煮時鬆散,我把粽子捆紮得緊緊的。這樣,一個不夠標緻的粽子就在我的手裡產生了。雖然如此,但是我還是挺高興的,因為這畢竟是我自己親手包的粽子。趁著興頭,我又包了幾個粽子。等包完了粽子,奶奶和媽媽就開始熬煮粽子。幾個小時過去了,我們家沉浸在了粽香裡。等開鍋後,有些睡眼朦朧的我就迫不及待地去看自己包的粽子。哪知,我包的那幾個粽子都破肚了。起初,我還想將我包的粽子在明天到朋友那炫耀一番。粽子都破肚了,我也就只好作罷了。

  透過窗戶望天,我看見又圓又亮的月亮在虛無縹緲的雲霧裡害羞地躲躲藏藏。圓月裡似乎有嫦娥和月宮的影子。忽然,一陣涼風吹過,我不禁打了一個噴嚏。夜深了,我得去睡覺了。

粽子作文 篇4

  過端午節,一定少不了粽子!今天,姐姐就在教我包粽子呢!你瞧。

  做粽子一定要有準備的。原來,姐姐已準備好浸泡了3個小時的糯米,同時也買好了粽葉,這樣準備就讓我大吃一驚了。

  我把米放在葉子裡,可米全撒在了桌上,我生氣極了,姐姐對我說:“你要把葉子做成一個三角形的樣子,然後再把米放進去啊!”

  於是,我按照姐姐說的步驟作了一遍,在米上按了按,咦?旁邊那個盤子中間放的是什麼?原來是肉餡哦!我在糯米中間挖了一個小洞洞,把肉餡弄成圓狀,塞入糯米中,讓它也加入糯米的行列中。可怎麼封好呢?我看了眼姐姐,就明白了一切。

  我把翹起來的一片葉子按下來,並用繩子用力的紮緊。成功啦!我按照前面的方法,包了好多個。現在就要下鍋了,先是把水燒開,然後把粽子放下去。

  過了一會兒,粽子煮好了。大家四人坐在桌子旁,吃起了粽子。

  我把繩子解開,正想把葉子摘掉,可我一碰,就被燙著了,姐姐看了,哈哈的笑了起來。我吹著吹著,把讓熱氣吹走了。我再次小心翼翼的將葉子掀開,吃起了自己親手做的香噴噴的粽子來——白白胖胖的糯米中間,包著一團鮮汁可口的肉餡,放入口中,不油不膩,又有嚼勁,感覺太好了!

  端午節就這麼過去了,嘴裡吃著自己親手包的粽子,心裡想著我國唐代詩人杜甫寫的詩:宮衣亦有名,端午被恩榮。細葛含風軟,香羅疊雪輕。自天題處溼,當暑著來清。意內稱長短,終身荷聖情。

  這真是一個快樂的`端午節!

粽子作文 篇5

  今年的6月6日是我國傳統節日——端午節。相傳古代大詩人屈原在農曆五月初五投江自殺,後人為了紀念他,把這天當作節日,包粽子緬懷他。

  很多同學都喜歡吃粽子,粽子的種類更是五花八門,有肉的,有點心類的,有香米的……可大家有沒有自己動手包包試試呢?包粽子可真不容易,俗話說“櫻桃好吃,樹難栽”,其實,“粽子好吃,卻更難包”。聽姥姥說,包粽子的過程麻煩之極,首先要把粽子葉刷好,把米淘好,然後才能開始包,包完還需要煮上兩個多小時呢。

  星期天,我終於有機會親看去實踐一番了,舅媽領著我一起來包粽子。我首先挑了一大一小兩張粽葉疊在一起,用手捏住葉子的兩端,小心翼翼地捲成一個漏斗形,放入米和棗,最後扎繩子,由於不小心,包好的米突然全撒了出來。真是好事多磨啊,眼看馬到成功,只由於一疏忽……哎,包粽子也大有學問哪。

  再包粽子,我可就積累了不少經驗了,要重點做好扎繩子這個環節。選葉子、疊成漏斗形、放米都非常順利,到扎繩時我更加小心,舅媽也在旁邊提醒我:“你動作不熟練,一定要小心啊!”我點點頭,隨手拿起一根繩子,在粽子外面纏了又纏,直到扎得十分牢固了,才放心地打了個結,得意洋洋地遞給了舅媽,舅媽直誇我進步大。

  煮粽子也是慢工活,足足煮了兩個小時,那粽子的濃香直沁人心脾,有一股茶香的味道,雞蛋裡也滲入了粽子的味道,芳香撲鼻。

粽子作文 篇6

  今天早上,媽媽給我蒸粽子吃。粽子一般有兩種形狀,一種是三角形,一種圓形,都是我們常見的粽子形狀。粽子用荷葉包著,再用幾條線把荷葉捆住,不讓荷葉分開。粽子蒸好了,媽媽用剪刀把線剪開,再把荷葉一層層剝開,荷葉裡面是白白的,黏黏的粽子,我連忙拿了一把勺子,吃了一口,發現裡面還有小小的黃豆,金黃的蛋黃,油油的豬肉。我一口接著一口吃,因為太好吃了,粽子一下子就被我吃光了。

  粽子真好吃呀!

粽子作文 篇7

  端午節包粽子的來歷每年的農曆五月初五,人們都有包粽子往江裡扔的習俗,你知道這是為什麼嗎?哈哈!在這兒由我來告訴你吧!那就得從屈原說起了,屈原是戰國末期楚國丹陽人,他是國王的一名大夫。屈原雖然忠實楚懷王,但卻受其他人的排擠。楚懷王逝世後又因傾囊王聽信讒言而將屈原流放到汨羅江邊。屈原苦苦想到,我反正也不能為國家和百姓造福,那我活著還有什麼用呢?於是便投江自盡了,那天正是我國的農曆五月初五。百姓們聽說屈原跳江的訊息後,十分痛苦。他們發動了很多人坐在船上在江邊打撈屈原,一連打撈了很多天,最終還是沒有打撈到屈原。所以百姓們為了紀念對屈原的思念之情,每年的農曆五月初五那天,就要包粽子,將包好的粽子少吃一點,大部分都要扔到江裡去,讓江裡的魚蝦吃粽子,不要吃屈原的身體。從此以後每年的五月初五包粽子,就成了一種傳統。

  端午節吃粽子的來歷 為什麼吃粽子,農曆五月初五是端午節,民間有吃粽子的習慣,端午節吃粽子的習俗都是為紀念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幾千年前,屈原投入汨羅江自殺,為了不讓江中的魚吃屈原的屍體,人們包了很多粽子投入江中,所以幾千年來就有了吃粽子這個習俗。

  端午節為什麼要吃粽子呢?而且粽子其實就是糯米為主的食物,糯米的吃法很多的,為什麼要用葉子包起來呢?關於端午節為什麼吃粽子有很多種傳說,下面小編帶您看一下端午節為什麼吃粽子。

  端午節為什麼吃粽子呢?民間傳說,屈原投汨羅江後,當地百姓馬上划船撈救,不見屈原的屍體。那時,恰逢雨天,湖面上的小舟一起彙集在岸邊的亭子旁。為了寄託哀思,人們盪舟江河之上,此後才逐漸發展成為龍舟競賽。百姓們又怕江河裡的魚吃掉他的身體,就紛紛回家拿來米團投入江中,以免魚蝦糟蹋屈原的屍體,後來就成了吃粽子的習俗。

  另一種關於端午節為什麼吃粽子的說法是,公元前340年,屈原,面臨亡國之痛,於五月五日,悲憤地懷抱大石投汩羅江,為了不使魚蝦損傷他的軀體,人們紛紛用竹筒裝米投入江中。以後,每到這一天,人們便用竹筒裝米,投江祭奠,這就是我國最早的粽子——“筒粽”的由來。 就是說我們現在吃的葉子包的粽子,其實在以前是竹筒裝起來的。

  為什麼後來又用艾葉或葦葉、荷葉包粽子呢?有記載說:“你們祭祀的東西,都被江中的蛟龍偷去了,以後可用艾葉包住,將五色絲線捆好,蛟龍最怕這兩樣東西。”於是,人們便以“菰葉裹黍”,做成“角黍”,世代相傳,並逐漸發展成為我國的端午節食品。

  但是關於端午節為什麼吃粽子的由來,專家考證,粽子只不過是民間普通食品,最初吃粽子也不固定在端午;說端午食粽是祭屈原,是後人附會而形成的,僅反映民眾的心願而已。實際上,為了紀念春秋時晉國的介子推而形成民間節俗的"寒食節"(清明前一天)吃粽子,起源要比端午食粽早。至今,許多地方仍通行清明前一天與清明食粽的民間風俗。

粽子作文 篇8

  再過幾天清明節就要到了,而清明節包粽子吃可成了必不可免的習俗,這不,一向只是吃粽子的我,今天也學了一下包粽子。

  奶奶一大清早就去菜場買回了肉和粽葉,再把早已浸泡好的糯米拿出來,奶奶便開始包粽子了。

  看著奶奶包粽子,我覺得非常簡單,也忍不住想去露上一手。奶奶先包了一個示範給我看,還沒等奶奶說完,我就迫不及待地拿了一張粽葉,但卻不知道該從何下手,無奈地把粽葉遞給了奶奶,奶奶一看我也就明白了,她又教我粽葉怎麼拿我是聽一半忘一半,不管了,我先拿著奶奶給我弄好的粽葉,在裡面放了適當的醬過的糯米,從盆子裡拿了一塊肉塞在中間,再在上面放一層糯米,“奶奶,怎麼包起來呀?”我疑惑地看著奶奶。奶奶似乎有點不耐煩了,不過我確實有點笨,到現在還沒學會。“看著我包一遍!”

  於是我又試著包了一下,但是對於我來說,這的確太難了,簡直比學習還難。我屈服了,看來包粽子也不是一件簡單的事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