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端午節> 【熱門】關於包粽子的作文

包粽子的作文

【熱門】關於包粽子的作文

  無論在學習、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都有寫作文的經歷,對作文很是熟悉吧,作文是經過人的思想考慮和語言組織,透過文字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記敘方法。那麼你知道一篇好的作文該怎麼寫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關於包粽子的作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關於包粽子的作文1

  十二月二十八日我和媽媽送年貨給我的外婆,到了我的外婆家,看到了粽葉、米、繩子放在那裡。我說:“我的外婆,還要包粽子。”我的外婆說了一句,你和媽媽一起包。哦!

  吃了中午飯,我看見媽媽真的在那裡包粽子。我過來一看,媽媽熟練地包著,她先把粽葉捲起圓錐形,在裡面放一些米,然後用粽葉包住,把繩子繞在上面捆緊,一個粽子包好了。

  我看完了,拿起粽葉像模像樣地包起來。我放米時,米從小洞裡漏出來,當我塞住這個洞,那個洞又流出米來……我弄了好多時間才包好。

  過了一會,我表哥在外面玩也回家了,看見我和媽媽在包粽子。表哥迫不急待地過來拿起粽葉,問阿姑怎麼包,叫軒來教你,好吧!我說:“你看著我包,馬上就會。”他拿起棕葉,把粽葉捲起來在裡面放滿米,也不要太滿,再把粽葉包住,最後把繩子捆緊,一個粽子包好。我媽媽說:“兩個人真棒!”一看就會,是一個既頑皮又聰明的小夥子。聽到媽媽的誇獎,我倆很高興。我們三個人包著包著很快就包好了。

  到了三點鐘,外公和我的外婆把粽子放進鍋裡,再倒滿水,然後蓋住。燒了很長時間,總算燒好了,開啟鍋蓋一看有些粽子露出了白白的大尾巴,原來是漏餡了。

  我和媽媽要回家,我的外婆拿了好多粽子叫我帶來,我非常高興。謝謝!我的外婆。我的外婆明年過來我家哦!

關於包粽子的作文2

  今天中午我們的飯碗中多了一道特別的點心——粽子,這粽子是迎接端午,我們年級組織學包的,我包的粽子在別的同學碗裡。

  其實包粽子是一門技術活。首先要準備蘆葦葉、糯米、紅棗和棉線;首先把蘆葦用開水燙一下,這樣就不容易破裂。把葉子擺好三片,從中間折成螺狀,用勺子盛一些米進去,再放一個大大的紅棗,接著再次倒米蓋住紅棗;完成後把卷在後面的葉子往前一折,蓋住螺形口,把長出來的葉子向右折一下,用棉線紮緊。為了更牢固,用嘴咬住,另一端就好操作了,我多繞了幾圈,線繩縱橫交錯地五花大綁在那個可憐的小粽子上。說得容易,做起來就不一樣了,在包的過程中,我遇到了挫折。

  我把葉子從中間捲成螺形,但螺形不好看,於是又重捲了幾次,終於好看了,可是剛要倒入米時,發現蘆葉上破了一條縫,我換了一片,卷一下,又有一片葉子裂了一條縫,我無可奈何,等換了四片葉子後,才勉強捲成了一個螺形,灌入米,放入棗包好,線繩紮好。才紮好,發現葉子又裂開,我花了九牛二虎之力,包了個開口粽子;我嘆了口氣,氣憤地將米和棗從縫中擠出來,說:“這真是個粽子開口錢包”!

  還有一次,包的時候還算順利,可到了後面扎線時,這粽子原來應是錐形的粽子,變成了平面三角形,被我壓扁了,搞得我哭笑不得。

  我們這次包的粽子還要送給周圍幫助過我們的人,為了讓每一位老師、護學的警察、孤獨的老人……都能吃到,我包了十幾個。其中有幾個是我獨創的袖珍型粽子:用一片葉子包成的,因為蜜棗太大了,只能改成赤豆做包心了。

  品嚐著同學們的粽子,覺得自己動手包的粽子比媽媽、奶奶包的都好吃一百倍,這是我永遠忘不掉的美好的記憶。

關於包粽子的作文3

  古時候,有個愛國詩人,叫屈原。他因為被逼而投江自殺。人們為了紀念他,就把這天(農曆五月初五)定為端午節。那天有個習俗——包粽子。

  端午節到了,我家正忙著包粽子呢。

  今天,天剛矇矇亮,我們都起床了。媽媽讓外婆做餡,讓小姨洗粽葉,讓我發粽葉和繩子,她做粽子。至於“大名鼎鼎”的“大廚”老爸嘛,就負責煮粽子。

  外婆先用玻璃瓶碾碎事先泡好的綠豆,加上水和一些調味料,就做成了一盆香味四益的綠豆餡。外婆又把一些煮熟的糯米放進另外一個盆裡。最後,她拿出一些豬肉,放進一個小碟子裡。只聽一陣“嘩嘩”的水聲,小姨也把粽葉洗好了。我把兩片粽葉和一條繩子遞給媽媽。只見媽媽熟練地把一片粽葉折成鬥型,再把兩勺糯米、一勺綠豆和幾片豬肉放進粽葉裡,再在上面壓上一片粽葉,然後把多餘粽葉向內折,最後綁上一條繩子,一個粽子就做好了。就這樣,一個、兩個……一共做了四十多個。老爸接過粽子,把它們裝在兩個壓力鍋裡,在把壓力鍋都放在煤氣爐上。他一會兒看看這鍋,一會兒看看那鍋,忙得不亦樂乎。過了二十分鐘,粽子煮好了。廚房裡充滿了粽香。

  我拿了一個粽子,去了葉,便狼吞虎嚥了起來,沒到一分鐘就吃完了。

  自己家包的粽子就是好吃,我明年還要吃。

關於包粽子的作文4

  端午節又稱端陽節、午日節、五月節、艾節、端五、重午、午日、夏節家家戶戶都懸鐘馗像,掛艾葉菖蒲,賽龍舟,吃粽子,飲雄黃酒,遊百病,佩香囊端午節的第一個意義就是紀念歷史上偉大的民族詩人屈原。屈原,名平,是戰國時代的楚國人,生於楚威王五年夏曆正月初七,或謂生於楚宣王二十七年,卒於楚襄王九年。

  端午節的第二個意義是伍子胥的忌辰。伍子胥名員,楚國人,父兄均為楚王所殺,後來子胥棄暗投明,奔向吳國,助吳伐楚,五戰而入楚都郢城。當時楚平王已死,子胥掘墓鞭屍三百,以報殺父兄之仇。

  吳王闔廬死後,其子夫差繼位,吳軍士氣高昂,百戰百勝,越國大敗,越王勾踐請和,夫差許之。子胥建議,應徹底消滅越國,夫差不聽,吳國大宰,受越國賄賂,讒言陷害子胥,夫差信之,賜子胥寶劍,子胥以此死。子胥本為忠良,視死如歸,在死前對鄰舍人說:"我死後,將我眼睛挖出懸掛在吳京之東門上,以看越國軍隊入城滅吳。"便自刎而死,夫差聞言大怒,令取子胥之屍體裝在皮革裡於五月五日投入大江,因此相傳端午節亦為紀念伍子胥之日。

  昨天,我和姐姐去超市買糯米蜜棗和蘆葦葉子,準備回家包粽子.端午節當天,媽媽一邊給我聽寫生字一邊包粽子,姐姐也參與了包粽子.姐姐包的粽子造型非常好看,媽媽包的可就差遠.剛包了一回兒,我姐姐突發奇想,要往粽子裡包火腿和海苔,然後姐姐專職包火腿餡粽子,媽媽包花生綠豆葡萄乾餡的粽子.姐姐包了十多個,媽媽包了十多個,她倆互不相讓.

  閒話就說到這裡,下面我們開始吃粽子,媽媽還做了很多菜和魚湯.我吃的第一個粽子是海苔餡的,這個端午節我們過得非常愉快.

關於包粽子的作文5

  傳統端午節有許多習俗:比如賽龍舟、喝雄黃酒、包粽子、插艾葉。可惜我們這裡很少划龍舟,也不喝雄黃酒,所以我們過端午節以粽子為中心啦,現在就讓我帶你們去看看吧。

  明天就是端午節了,所以媽媽今天買了許多東西,說是要包粽子。我看著媽媽包粽子時候,我手也情不自彬癢了起來。於是,我就和媽媽說:“你可不可以教我包粽子?”媽媽說:“好,不過,這過程有些艱難,你得做好心理準備。”首先媽媽把粽葉洗了足足好幾遍,再把泡好糯米、綠豆、花豆和少量肉攪拌在一起,準備好材料之後,媽媽開始教我包粽子。

  只見媽媽拿起二片粽葉,將它們小心折疊起來,用手一捲,粽葉就成了一個空心圓錐形,我學著媽媽樣子,拿一片大粽葉,想把它捲成錐形,可是捲來捲去,就是不好看,我也不管那麼多了。我直接舀餡,我用一個大勺子挖了一勺餡,放了進去,可是我覺得太少了,又再放了幾勺,我把粽葉一蓋,可想而知,太滿了,蓋不上了。我又把餡倒了出來,還有一些餡倒不出來了,我用手把它們挖了出來……不行,手太髒了,我趕忙去洗了洗手。這次我放餡剛剛好,小心地把兩片粽葉蓋上,可是我又忘了怎樣綁繩子,我氣憤地直撓了撓腦袋。

  我只好又把媽媽找來,向她請教,媽媽細心地:“手要牢牢捏住粽子上方三角形,用牙咬住繩子一端,繩子在三角形繞幾圈,然後打個結,結要十分緊,不然粽子會鬆掉。"可無論我如何包,不是包不緊,就是把糯米灑了出來。我琢磨了許久,經過我努力,我捆呀捆啊!花了二十分鐘,終於捆好了一個粽子。

  第二天,我們吃到了自己包粽子,油滋滋,又香又軟。好吃了極了,我一口氣吃了好幾個。

  我心想:天下無難事,只怕有心人。同學們,你們會自己包粽子嗎?

關於包粽子的作文6

  “五月五,是端陽。插艾葉,戴香囊。吃粽子,撒白糖……”往年的的端午,我家都是從超市買幾個粽子過節,今年端午成了法定節假日,爸爸媽媽決定自己包一回粽子,說這樣會更有過節的感覺。

  說說不難,做起來未必容易,因為爸爸媽媽和我一樣,竟然都從來沒有包過粽子。媽媽從網上下載了幾種粽子的做法,比較了一下,決定做肉粽。主意已定,我們就忙活起來了。媽媽帶我到超市買來了粽葉、粽繩、五花肉、糯米、鹹鴨蛋、去皮綠豆。奶奶把糯米和綠豆用溫水泡上,媽媽把五花肉切成條,放入鹽、味精、料酒、醬油、香油和薑片醃上。我呢,負責把粽葉煮幾分鐘後清洗乾淨。

  糯米和綠豆泡足三個小時,可以包粽子了。首先,把粽葉捲成漏斗的形狀,不過,這個“漏斗”可一點也不能漏喔!然後放一勺糯米,依次放入綠豆、切好的肉,再放入綠豆、糯米,用粽葉裹緊,繩子捆好,一個粽子就大功告成了。我們包的粽子個頭都差不多,形狀卻是五花八門,奶奶包的是中規中矩型,媽媽包的是內圓外方型,爸爸包的是五花大綁型,我呢,準確地說,應該是“亂七八糟”型。我們還特意包了一個鴨蛋黃餡的,看誰的運氣好。

  接著就是煮粽子了,誇張一點說,我可是“度秒如年”,要等上一個多小時才能吃到自己親手包的粽子,真急人哪。

  終於煮熟了!我迫不及待地開啟一個吃起來,說實話,並不比買的好吃,不過我還是吃得很香,也許是因為是自己親手製作的緣故吧。

  最終,我的肚子裡裝滿了粽子,心裡也裝入了喜盈盈的滿足。

關於包粽子的作文7

  人生中出現過許多第一次,第一次走夜路,第一次做飯,第一次拖地,我印象中最深的是第一次包粽子。

  包粽子需要許多材料:粽葉,糯米,瘦肉或肥肉,醬油,棉線。糯米和醬油混合一下,再加上肉就是粽子的食材。當然,這都是按自己口味來進行選擇的。如果喜歡吃甜的話,可以不需要醬油,可以加一些赤豆或糖。粽葉要儘量綠一些,光滑面和粗糙面分的明顯一些了。要有韌性的,不能太碎的粽葉,這樣包的時候容易裂開,包的時候米粒會漏出來,粽子的香味也會大大減少。

  材料準備後,就可以做了。先把粽葉的1/2捲成無底的圓錐,然後兜2到3勺子,拌好的糯米和醬油加到圓錐裡,加一塊肥肉和瘦肉,用勺子擠一擠,在兜三到四勺的糯米,兜滿為止。可是我兜了一勺又一勺,一勺又一勺,就是兜不滿,像個無底洞一般怎麼裝都裝不滿,可是我始終都不知道為什麼。後來我把粽子檢查個遍,才恍然大悟,原來我卷的時候,沒卷好,圓錐的頭上有個洞,只要我輕輕一捏,下面就會像個沒關緊的水龍頭一樣,時不時漏下一些糯米下來。拆掉,重包!這一回,我可小心多了,為了防止它再露出來,我甚至提前用了棉線。在尖角上面先捆了幾圈,粽子倒是兜滿了,總該蓋蓋子了吧。我把剩下的1/2的粽葉包上去,蓋住,再扯下來,將棉線捆上去,一個粽子就這樣做好了。後來我漸漸學到了技巧,竟然包的比媽媽和奶奶還要多。

  在第一次包粽子中我學到了很多。希望以後有更多的第一次能讓我難以忘懷。

關於包粽子的作文8

  “粽子香,香廚房;艾葉香,香滿堂……”今天是中國傳統佳節------“端午節”,我有幸參加了牛通社在長征橋社群組織的包粽子活動,這次活動對於我這樣一個生活在城市裡的,從來沒有包過粽子的人來說,可不是一件簡單的事兒。

  一大早,我就起來了,帶好記者證,繫好紅領巾,就坐上爸爸駕駛的汽車,趕往小河街道的長征橋社群的王奶奶家。一進王奶奶家,我就聞到了一股箬葉特有的香味,順著香味看到桌子上的兩盆箬葉、三盆糯米,和一袋紅棗。在和王奶奶簡單的交談和理論學習之後,我就忍不住就上前拿起了兩張箬葉按照想象中的粽子的樣子手忙腳亂的包了起來,可看似簡單的粽子卻怎麼包都包不好,無奈之下我只得向王奶奶求助。只見王奶奶把兩張箬葉一疊,一折,就成了一個漏斗狀的葉子,再把糯米一放,把一顆紅棗放進去,再放一些糯米進去,把多餘的葉子一折,往旁邊一翻,拿線一系,一個粽子就包好了。看著王奶奶嫻熟的動作,我也再次拿起葉子,學著王奶奶的動作,一折一翻的弄起來了,王奶奶也在我旁邊看著我包,有不對的地方,她馬上給我指出。在困難的嘗試中,我生平第一個勉強成型的粽子終於包好了。可是,我並沒有就此罷手,而是果斷選擇繼續勇敢嘗試。在不停的嘗試中,我的動作一次比一次嫻熟,包出來的粽子一個比一個好看,一個比一個精緻,看著自己努力學習、實踐的結果,我自己的心裡美滋滋的。

  對於我這樣一個沒包過粽子的城裡人來說,這麼輕易就學會了怎麼包粽子,可見,世界上沒有什麼事情是不可能的。正如那句話所說的`那樣:“世上無難事,只要肯登攀”。

關於包粽子的作文9

  每年的五月初五是端午節。

  為了慶祝端午節的到來,學校特地舉辦了包粽子的活動。讓我們全校師生感受一點端午風俗。這一天,一反平常的沉重心情,大家都興高采烈。因為今天將親手學習包端午粽子。

  很快就到了中午,我們將領來的粽葉用清水洗乾淨,接著又用盆子裝來糯米和肉。湊近鼻子一聞,就覺得好香。一切準備就緒,吳宇媽媽一邊解說一邊示範給我們看:“包粽子講究的是細心,要先把兩片粽葉對接好後放在手掌中,把粽葉的一端向內折,形成一個‘兜’,再在‘兜’裡放進糯米和肉,然後把粽葉的另外一端將裡面的餡包住,最後用繩子綁緊,一個粽子就包好了”。

  我似懂非懂地點了點頭,也模仿吳宇媽媽的方法包了起來。起初,我看著吳宇媽媽輕而易舉地,我以為很簡單,便信心滿滿地拿起兩片粽葉,“按圖索驥”,折‘兜’、壓米、塞肉,裝滿後開始後邊程式,覆蓋的時候才發現米太多了,全露陷了啊。一邊嘆氣一邊繼續,嘴巴喃喃細語,看似很簡單的手法,一上我的手咋就這麼難呢!大腦隨便一想,就知道吳宇媽媽的手是巧手,我是棒槌手。

  經過了一次失敗,就知道了問題在哪裡,自己總結經驗,第二次少裝點料,覆蓋最後一張粽葉的時候剛好四周包裹嚴密,然後用繩子紮緊,一個“四不像”的粽子就大功告成了!完成一個後找到些感覺和自信了,接著包第二個第三個…。可惜“備料”太少!意猶未盡!不多時,煮好的粽子香味衝全校師生的鼻子裡灌來,是熟了,不,已經在班級門口了,接著便是一窩蜂,爭搶著吃上自己的“產品”。我感覺,我的“四不像”是之中最香的。

  嘿!這種特有的香氣,便是端午的氣息。

關於包粽子的作文10

  在端午節之前,我們年級週五的專案課要學習一項絕活——包粽子。

  到了我們的美食製作基地——食堂,我先檢查了一下我的裝備:粽葉剛好10張,棉繩早就準備好了,糯米一斤左右,全部都準備好了,這就意味著——開始。當我拿起粽葉準備包第一個的時候,我的腦中浮現出了黃校長教我們做粽子時說的話,先把它這樣捲起來,儘量不要露出空隙,不然會漏米的,然後把米慢慢放進去,再用筷子輕輕的戳幾下。最後一步就是封口了,先把這兩個角壓下去,再把多出的這一塊壓下去,這就形成了一個錐形,最後用棉繩綁起來就行了。

  這可咋辦呀?難道你就把米放在葉子中間揉成一團,再用棉繩五花大綁嗎?住在我左腦的腦袋辯論家,向我發表意見。也是,做的那麼醜陋還會被扣分呢,這該咋辦呀?

  這時我看見曾添的婆婆正在那包,這不正是我學習的大好時機嗎?我的記憶晶片正快速的在記憶,而在我的心裡反反覆覆做了許多次,當記憶晶片已飽滿,我才真真正正的開始了。

  我先將右手的中指和食指合併成一根手指,接著用食中指和無名指夾著粽葉的頭,再將其斜著轉一圈,這就形成了一個未封口的錐形,此時我看現在錐形的尖尖那裡有個小洞,我便繼續轉好了,這下就沒有洞了,下一步我將糯米犯人們裝進粽葉監獄的啤酒肚。當糯米裝到了極限,我拿起筷子輕輕地戳了戳糯米。要是你用力過度,粽葉監獄的啤酒肚上就會有一個大洞,而糯米犯人們就會從那飛流直下3000尺。

  糯米已好,就剩封口了,我先把粽葉多出來的兩邊壓下去,接著再把最後剩的一丁點兒粽葉壓下去,這就形成了一個完美的錐形。

  到了最後一步,我用眼神把粽子死死地捆起來,否則後果自負。粽子煮熟後就可以享用了。

關於包粽子的作文11

  我愛吃香噴噴的粽子,也看過別人包粽子,自己卻從未動手包過。直到今天,我才算是大開眼界了。

  以前,我一直認為包粽子就是兩張粽葉放上糯米放上餡,一包,再用笠繩捆起來,簡單至極,根本難不住聰明的我,我不學就能自通。到真正去包時,我才明白包粽子也是門手藝,要包得漂亮而結實,的確不容易。

  包粽子了。我拿出兩片一大一小的粽葉,學著奶奶的樣子折出一個角(那角就像我們平常用的漏斗),再在摺好的角筒裡放入一捧已浸泡一天的糯米,塞上一大塊豬肉。哈哈,輕而易舉地就完成了一大半,簡直比想象的還要順利。正當我暗暗得意的時候,出人意料的事兒發生了。我正準備用粽葉把糯米蓋得嚴嚴實實的時候,糯米卻像調皮的孩子似的,接二連三地蹦了出來,一點兒也不聽我的使喚。這可怎麼辦呀?我急得直跺腳。幸虧奶奶替我去掉一些糯米,這才解了圍。

  雖然經歷了小小的挫折,但總算到了最後一關——扎棕繩。這還不是小KS(小意思)?看我大顯身手吧。地球人都知道,粽子要包紮嚴實才好吃。可我呢,一心認為奶奶她們扎的樣子特老土,不好看。於是,我接過棕繩,把粽子五花大綁捆了一圈,又自作主張地用棕繩打了一個漂亮的蝴蝶結。只要不隨便碰到繩子,那也是十分結實的。大功告成!我拿起粽子準備放入碗中,可是不留神扯了一下棕繩那短的一部分,只聽得“嘩啦”一聲,粽葉散開了,糯米們像飛珠滾玉一般,一粒接一粒地掉到地上。

  我不甘心,各中各樣的粽子在奶奶手中誕生,可我連一隻都包不好。我骨子裡的牛勁兒頓時上來了,非把粽子包好不可。細細地看,認真地學,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了幾次失敗,我終於也成功地包出了幾隻粽子。

  吃著自己做的可愛的粽子,我心裡有說不出的喜悅。

關於包粽子的作文12

  兩千多年前,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在汩羅江邊仰天長嘆一聲,投入了滾滾激流,兩千多年後,五月初五成了傳統節日——端午節,大家包粽子、划龍舟、煮雞蛋,用各種方式來紀念這位偉大的愛國詩人。

  我愛吃香噴噴的粽子,也看過別人包粽子,卻從未自己動手包過;直到今天,我才算是大開眼界了。

  開始動手,我拿出兩片一大一小的粽葉,學著外婆的樣子折出一角,再在摺好的角筒上放入一點已浸泡好的糯米,塞上一大塊豬肉,又用糯米蓋得嚴嚴實實的。我得意了,比想象中還順利地完成了一大半;當我再把粽葉蓋好時,糯米卻不聽我的使喚,接二連三地跳出來。我急得滿頭大汗。幸好外婆替我“解了圍”——割掉一些糯米,我才舒了一口氣。

  我手忙腳亂的折騰了一會兒,終於到了最後一步,也是最關鍵的一步——扎粽繩;外婆說,粽子要包紮嚴實才好吃。我接過棕繩,先把粽子五花大綁捆了一圈,還自作主張地打了一個蝴蝶結,自認為包得不錯;可是當我拿起粽子準備放入碗中,不小心拉了一下棕繩,只聽得“嘩啦”一聲,粽葉散開了,糯米們像飛珠滾玉一般,一粒接一粒地滾落下來。

  我不甘心,又試了一次,這次順利多了,我一連包了好幾個粽子。包好的粽子放進鍋裡用猛火煮,大約1小時後,改小火煮30分鐘就可以。

  在煮粽子的過程中,我總是急不可耐地要揭蓋子察看情況。等待的時間總是特別的漫長,看到熱氣騰騰的粽子終於從鍋裡“解放”出來的時候,我高興得手舞足蹈。放在碗裡,用筷子剝開,就可以看到裡面金黃松軟的“粽肉”了。

  品嚐著自己的勞動成果,我不禁想,明年端午節,我還要包粽子。

關於包粽子的作文13

  臨近過年,家裡已經忙著準備年貨,其中,自然少不了粽子的身影。這不,剛到老家的第二天,我就湊到來我家幫忙包粽子的婆婆們身邊,誠懇的討教,想要學會這門手藝。

  我先看太婆演示一遍:太婆拿來兩片粽葉,疊在一起,手不停地動著,三下五除二便把一個小巧可愛的粽子給做出來了。而我卻在一邊看得眼花繚亂,看完了還是不知如何包好。唉,又不可以說自己看不懂吧,只好硬著頭皮上場了。

  我搬來一個小椅子,拿起兩片粽葉,想太婆一樣把它們疊起來一卷,捲成一個“漩渦”。誰知粽葉跟本不聽我的話,卷出來的“漩渦”不是孔太大就是形狀太扁。在一邊看著的太婆笑著對我說:“這粽葉是兩面正,手要倒轉呈圓形才可以。”我聽了太婆的話,一邊看她的動作,一邊自己也有模有樣的卷著。不一會兒,棕的外表就包得可以見人了。接下來就是放糯米了,不愧是浸過的糯米,竟然格外的黏手,一手抓下去,有幾十粒都黏在手上。我小心地握住粽葉,另一隻手把糯米放入粽葉“筒”中。可是,塞進去的糯米好像並不喜歡這個“新家”,爭先恐後地順著葉縫逃出來。我連忙把粽葉包緊,有放入大蜜棗來“鎮壓逃兵”,又繼續深一把淺一把地放入糯米。等到粽子填滿了,便蓋上“蓋子”,可是蓋上的粽子裡的糯米又開始頑皮地往外鑽。我連忙抓掉一把糯米,又趕緊把它綁好,丟下它逃之夭夭了。

  第二天,吃到自己包的,產檢不合格的露餡粽子後,我不禁嘆了一口氣:真是“三百六十行,行行有門道”呀!

關於包粽子的作文14

  小雨還在淅淅瀝瀝地下著,在夢中遨遊的我猛然驚醒了,想到老師佈置的作業學包粽子還沒做呢。便嚷嚷

  “爺爺,我起床了!”

  “好嘞,衣服在這兒啊!”爺爺笑眯眯。

  “去打蘆葦葉子,包粽子哦!” 我邊穿衣服邊說。

  吃過早飯,我和爺爺來到河邊,雖然說是河,可是不大且乾涸了,河裡長滿了蘆葦。我和爺爺小心翼翼地往下走,可我不敢往深處走。

  就這會兒的功夫,爺爺已走到了最裡頭,他向我招招手,便手把一根蘆杆彎下,手捏住蘆葦葉子一扯,一根蘆葦葉就到了手。

  我消除心裡的恐懼感,慢慢地往深處走了去。我也順手弄彎了蘆杆,用力一扯,可我扯得葉子總是破,即使不破頭那也會有一段蘆杆。爺爺就教我。慢慢地,我學會了。

  我們滿載而歸,可爺爺並不會包粽子。我的包粽子老師當然就是我奶奶啦!

  奶奶先拿來一個大盆,又往裡面倒了一些熱水,把蘆葦葉子放進水裡浸泡,我問奶奶:“為什麼要用熱水泡呢?”

  奶奶笑了笑說:“這樣蘆葦葉子才軟,好包一些。”奶奶又找來一些泥土,說:“剛學包,米可以用泥土代替哦!”

  說著,只見奶奶先拿三片蘆葦葉子合在一起,雙手一彎,粽子殼做好了,她往裡面弄了些泥土,右手食指和無名指夾住

  左手大拇指把多下來的葉子往下一按,用手把葉子折成一半,再繞三個角一轉,一個“袖珍版”粽子包出來了,小巧,很可愛。

  我也學起來,可葉子總會破,我有點兒洩氣了,不想學了。我想:算了吧,再試一次。

  我漫不經心地包著,咦?我眼前出現了一個小巧的粽子,我在無意中學會了。耶!

  今天,我真開心!

關於包粽子的作文15

  據說,古代著名詩人屈原5月5日投汨羅江,人們在江上打撈屍體,卻不見屈原屍體,人們為了讓魚蝦不傷害他,而包粽子投江餵魚蝦。現在,粽子人們已經不投汨羅江,但包粽子成了每年端午節不可缺少的習俗。

  今天我們在班級裡學包粽子。

  我們先把糯米洗乾淨,然後把粽葉洗淨後放到水中泡,過了幾分鐘,陳教師拿了2片粽葉,一卷,將粽葉捲成一個“小喇叭”,舀上糯米,用粽葉把糯米包好,再用繩捆上,一個粽子就“ok”了!

  我見了,手也不禁癢癢,於是,我學著教師的樣子把粽葉捲起來,裝了些米,當我正慶幸“工程進展順利”時,卻發現底下正漏米呢!我不管三七二十一,拿了片粽葉把粽子包得嚴嚴實實,捆上繩子,總算包好了!啊?不是吧!瞧我那粽子,也太“帥”了吧!整個一立體梯形,找不到粽子的影子,嘿嘿,我這粽子“時髦”了吧!

  我又開始包第二個粽子了,這次,我把米放少一點,然後就包了起來,用繩子捆好。哎,不對勁,還是不對勁,那粽子又扁又小,就像天生“營養不足”。

  看著自己接連製作了兩個“偽劣”產品,我就像洩了氣的皮球。這時我想起了現在流行了一句話“不拋棄,不放棄”,於是我又認真包了一個,就這樣,包了一個又一個,現在我包的粽子雖然醜了點,不過還算個粽子。這也意味著我終於成功了!我開心地跳了起來!因為我戰勝了困難!

  真是“看花容易,繡花難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