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端午節> 端午節作文

端午節作文

端午節作文

  在平凡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都嘗試過寫作文吧,作文是人們以書面形式表情達意的言語活動。那要怎麼寫好作文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端午節作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端午節作文1

  每年五月五,歲歲端午節.這一天,我國人民習慣飲雄黃酒,吃粽子,賽龍舟.這是紀念我國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的節日.

  屈原,名平,字原,又自稱名正則,字靈均.出自楚國貴族,初輔佐懷王,做過佐徒,三閭大夫,主張彰明法度,舉賢授能,革新政治,東聯齊國,西抗強秦.因此,遭到貴族子蘭,大臣勒尚和鄭袖讒害去職.

  楚懷王死後,頃襄王繼位,屈原又遭到令尹子蘭和上官大夫勒尚的陷害,被放逐到湖南沅、湘流域,但他始終熱愛祖國。公元前278年,秦將白起攻破了楚國的郢都。楚國的危亡和百姓的痛苦,屈原痛不欲生。他既無力挽救楚國的生死存亡,又深感自己政治理想的破滅,大約就在這一年的五月初五,他投汩江身亡。當地老百姓聞訊,曾紛紛划船去救並把粽子投入江中,免得魚鱉去吃屈原的屍體。這就是五月初五吃粽子賽龍舟的來歷。

  屈原一生的政治生涯是悲痛的,但他卻留下了許多優秀的詩篇,如《離騷》、《九歌》、《天問》、《九章》等。以他的代表作《離騷》為例:這首詩共373句,2490字,是我國古典文學中最長的抒情詩。《離騷》辭藻華美,想像豐富,文采絢爛,氣魄雄偉,也是一篇照耀千古的浪漫主義傑作。

  屈原在我國文學史上享有崇高的聲譽,對後世的影響也很大。李白在《江上》中說:“屈平詞賦懸日月”。這代表後人對他的作品的景仰。

端午節作文2

  今天是端午節,是我最喜歡的節日,因為我可以吃到姥姥包的香甜的粽子。一大早,我們就來到了姥姥家,剛一進門,就看見桌子上擺著一大盆粽子。我不由分說的拿起一個,就狼吞虎嚥的吃了起來,是大棗餡的,甜滋滋的,又軟又糯,真好吃!吃完後,我才發現粽子上有綁著白繩的、紅繩的和綠繩的。我感到很奇怪,就不解的問姥姥:“為什麼繩子有不同的顏色呢?這裡究竟藏著什麼玄機呢?”姥姥笑眯眯的說:“紅的是大棗和花生,綠的是蜜棗和花生,白的是豆沙餡的。”姥姥的心真細呀!於是我又吃了一個豆沙餡的。

  吃飯的時候姥姥又給我講了端午節的由來和意義,傳說吃粽子是為了紀念戰國時代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屈原一生寫了許多愛國詩篇,提出了許多治理國家的好辦法。但國君不聽,還把他流放到很遠的地方,後來國家滅亡了,他非常悲憤,就投江了。屈原投汨羅江後,人們為了不讓魚兒去傷害他,就包了許多粽子投入江中。現在每到端午節人們都吃粽子就是為了紀念屈原。唐代文秀《端午》詩為證:“節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聽了姥姥的一番話,我想起了屈原的一句名言:路漫漫兮,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我們要以屈原為榜樣,在漫長的人生路上百折不撓、勇於探索。

端午節作文3

  曾經,有一位叫屈原的詩人。他身為一個楚國人,不忍看到自己的祖國被秦國攻破,於五月五日,在寫下了絕筆作《懷沙》之後,抱石投汨羅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譜寫了一曲壯麗的愛國主義樂章。附近楚國百姓得知,紛紛前來憑弔屈原大夫的死,漁夫划起漁舟來打撈屈原大夫的真身。

  一個漁民把糯米制成的飯糰拋向水中,說是讓魚龍蝦蟹吃飽了,據說糯米可以粘住魚的嘴,就不會去咬屈大夫的身體了。人們見後紛紛仿效。一位老醫師則拿來一罈雄黃酒倒進江裡,說是要藥暈蛟龍水獸,以免傷害屈大夫。後來為怕飯糰為蛟龍所食,人們想出用楝樹葉包飯,外纏彩絲,發展成棕子。以後,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龍舟競渡、吃粽子、喝雄黃酒的風俗。賽龍舟,是端午節的主要習俗。相傳起源於古時楚國人因捨不得賢臣屈原投江死去,許多人划船追趕拯救。他們爭先恐後,追至洞庭湖時不見蹤跡。之後每年五月五日划龍舟以紀念之。借划龍舟驅散江中之魚,以免魚吃掉屈原的身體。競渡之習,盛行於吳、越、楚。??划龍舟分遊江、招魂、競渡、回舟四個程式,有一整套的鑼鼓和唱腔,其中競渡雖然熱烈,但招魂最為感人。端午節這天,屈原故里人們主要的活動就是看龍舟,吃完早飯,便身著節日盛裝,扶老攜幼從四面八方往西陵峽“屈原沱”彙集,傾城出動,爭看競渡。端午陽的屈原沱兩岸,人山人海,鑼鼓喧天,鞭炮齊鳴,熱鬧非凡,江上七條龍舟飛渡,岸邊數萬名群眾觀戰。場面之壯觀,氣氛之熱烈,令人驚歎。

  每當這時,我不禁在心裡默唸起屈原大夫的絕作:

  《懷沙》:懷沙

  滔滔孟夏兮,草木莽莽。

  傷懷永哀兮,汩徂南土。

  眴兮杳杳,孔靜幽默。

端午節作文4

  今天是我在作文班最難忘的一節課——別樣端午節。我很喜歡這個作文輔導班,我要感謝陳老師對我們的特別的關心和愛護。

  星期六,媽媽讓我自己去作文輔導班,而時間沒有到,所以我自己在家等。終於,到點啦,我拿著東西就去上作文班的分享課啦!

  我們一到哪,老師就給我們放電視,我們高興極了,可放的是屈原跳進汨羅江的故事。老師讓我們認認真真地看,然後問我們屈大夫是怎麼死的?為什麼死呢?因為楚國眼看要滅亡,屈原又被陷害,救不了國家,所以跳進江裡”“老百姓為了保護屈原的屍體不被魚蝦啃食,所以包粽子、煮雞蛋、炸油條等餵魚蝦。”端午節是為了紀念屈原的,那我們不也成了魚蝦了嗎?”哈哈……

  然後,老師讓我們把自己帶的零食分享給別人,老師又給我們每人發了一個大白桃和兩個她親手包的粽子。我們把零食放到桌子上,真是豐盛:巧克力、香蕉、蘋果、芒果、辣條、餅乾、小饅頭、山楂片……應有盡有,五花八門,令人垂涎欲滴……

  我們吃著喝著,老師給我們介紹端午節的各地習俗及艾草的作用。大約一個半小時後,老師把剩下的時間留給我們自由活動。玩著玩著,我媽媽來接我了,我只好戀戀不捨地回家了。

  今天是我在作文班最難忘的一節課——別樣端午節。我很喜歡這個作文輔導班,我要感謝陳老師對我們的特別的關心和愛護。

端午節作文5

  農曆五月初五,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端午節,它是中華民族古老的傳統節日之一。

  端午節的來歷是屈原跳進汨羅江,中楚國百姓聽到屈原投江的訊息,都十分悲痛。他們含著淚划著船 趕來打撈屈原,還把粽子扔到江裡餵魚,希望魚兒不要傷害屈原的身體。

  端午節時,媽媽要包很多粽子。他先買很多的粽葉,放鍋裡煮一下,把糯米洗乾淨,放在一個水棚裡,再用兩三片粽葉捲成一個漏斗的形狀,舀了一勺糯米,放上兩科蜜棗,接著,媽媽又舀了一勺糯米蓋在蜜棗上,用糯葉把米粒包裹好,最後用白色棉繩紮緊。這樣,一個粽子就包好了。

  看媽媽包的這麼順手,我覺定也學著包是一隻。開始包, 我笨手笨腳地拿起三片粽葉,捲成漏斗的形狀,可怎麼也卷不好,把我急得滿頭大汗。媽媽見狀,笑著說:“粽子沒包好,你的臉蛋已成了兩個紅蘋果了。”我抬起頭認真地說:“今天我一定要學會包粽子。”於是,我重新看著媽媽是怎麼卷粽葉的,看了好幾遍,我心裡有數了,在次拿起三片粽葉學著媽媽那樣抓緊圍著一圈,哈哈,漏斗捲成了!“成功了!”我大聲地說。媽媽豎起大拇指:“好樣的!”接著,我舀起一小勺糯米放上兩顆蜜棗,在舀起一點點糯米蓋住棗子,把粽葉一翻,在繞著漏斗形的邊轉了一圈,拿起棉繩紮緊??????打結,終於包好了。

  我高興極了,自己終於學會包粽子了!

端午節作文6

  你們知道端午節嗎?端午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是農曆的五月初五。

  人們為什麼要過端午節呢?據說是為了紀念我國的愛國詩人屈原。屈原是位偉大的愛國人士,他死後,楚國百姓哀痛異常,紛紛湧到汩羅江邊去憑弔屈原。漁夫們划著船隻在江上來回打撈他的屍體,有位漁夫拿出為屈原準備的飯糰、雞蛋等食物,“撲通”丟進江裡,說是讓魚龍蝦蟹吃飽就不會去咬屈大夫的身體了。人們見後紛紛仿效。一位醫師則拿來一罈雄黃酒倒進江裡,說要用藥酒暈蛟龍水獸。後來,人們就把每年的農曆五月初五這天定為端午節來紀念屈原。

  我從書本中瞭解到端午節這天有包粽子、賽龍舟和掛艾草等習俗。

  每年的端午節我們學校都會放假,今年也不例外。早上起來,吃過早飯我和姐姐就開啟電視觀看起了龍舟比賽的節目。那些賽者著裝整齊,精神抖擻。看著他們十分激動,一邊劃一邊大聲吶喊:加油,加油!比賽十分激烈,場面也十分熱鬧。這樣的龍舟賽讓我感受到了端午節的熱鬧氣氛。這時,我忽然聽到媽媽的呼喚,原來,媽媽從城裡超市買來了我最喜歡吃的紅棗粽子,我和姐姐飛奔出去拿起粽子就大口大口吃了起來,那個粽子又香又糯,不一會兒就被我吃得乾乾淨淨。媽媽還給我們買來了五彩線,編成一個五彩的手鍊,戴在了我和姐姐手上。媽媽說:“這是端午節的習俗,是可以避邪的。”

  端午節真有意思!朋友們,你們的家鄉過端午節也有這些習俗嗎?

端午節作文7

  端午節又稱午日節、端陽節、龍舟節等,它是中國第一個被世界博物館列為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節日。在我國閩南地區有幾種風俗習慣,那就是包粽子、賽龍舟和在門前插艾草。

  我一直不太明白為什麼要在端午節吃粽子。為此,我特地去百度搜索了一下,原來,人們是為了紀念偉大詩人屈原。戰國時期楚國大夫屈原,愛國為民,被讒言所害,於公元前278年五月初五那天投身汨羅江。楚國人沿江苦尋屈原蹤影,又害怕江魚吃掉屈原的屍體,便用竹筒裝米,投江祭奠。由此風習相傳,人們為了緬懷屈原,每年五月初五這一天便以粽子投江。

  “五月五,是端陽,龍舟下水喜洋洋”。端午前後幾天,大江南北都要賽龍舟。賽龍舟又稱龍舟競渡,在中國已有1500多年的歷史了,現已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俗話說,“清明插柳,端午插艾。”端午節這天,家家戶戶都會在門前插上幾棵艾草,以此來驅魔避邪。星期二下午,弟弟從城關回來,他手上還繫著一條五彩繩,這也是用來驅魔避邪的。

  這就是我們閩南地區的風俗習慣,不知道各位同學的家鄉又有什麼風俗習慣呢?

端午節作文8

  濃濃端午情,粽香四溢,歡聲不斷。

  劉老師手拿青翠的粽葉,向同學們介紹道:“它又叫箬葉,靖江話叫‘nia子’。”我們都操起不太地道的靖江話鸚鵡學舌。看,講臺上還擺放著一個個籃子。紅色的棗兒散發著甘甜的香氣,鈦白色的糯米圓潤而又飽滿,肥而不膩的醃肉是肉食主義者的最愛……

  材料被分配到九個小組,我拿起箬子,鋪開,雙手合作,向裡一卷,一個錐形出爐了!裝好米,正欲將錐形封口,不曾想“嘩嘩……”,米灑了出來。我不服氣地又試了幾次,結果均以失敗告終。大家也都是包了散,散了包。我突發奇想:“我們來一回匠心獨具地創新吧!”結果獲得了一致贊同。我作文/重新拿起箬葉,在桌上鋪成“十字”,在兩片葉子的重疊處放上糯米和紅棗,用箬葉“長長的尾巴”將它包裹了起來,一個正方形的粽子成型了。

  咦,沒有線了,我靈光一現,急中生智,拿起一條筷子粗細的粽葉,打了個蝴蝶結,哈,我的粽子完成了!近看,它就像是被壓壞的盒子;遠觀,它就像個破敗不堪的沙包——丟一下,它定會散架。無所謂啦,吃貨是不會在意這種“小細節”的,就算是顏值負分,味道應該還是很不錯的吧!

  “楚人悲屈原,千載意未歇。”端午節不僅是為了紀念偉大的民族詩人屈原,也是為了紀念救父投江的東漢孝女曹娥,現代革命女詩人秋瑾,以及一代忠臣伍子胥。

端午節作文9

  農曆的五月初五,我們又迎來了一年一度的傳統節日——端午節。

  端午節因傳說戰國時期的楚國詩人屈原在端午抱石跳汨羅江自盡,後來人們亦將端午節作為紀念屈原的節日。

  在我的家鄉,我們有包粽子的傳統。奶奶一大早從市場上買來蘆葦葉,然後買來糯米。將生糯米倒入鍋裡,再拿來準備好的蘆葦葉,將糯米包裹進蘆葦葉裡。捏成長條形狀,再用繩子綁起來,放進鍋裡,煮熟,一個既暖心又暖胃的粽子就做好了!

  儘管太陽照射,也抵擋不住我的腳步。做完粽子之後,我又來到了觀海長廊。來到觀海長廊,只聽見大家吶喊的聲音和漿在水面滑動的聲音。他們在呼喚神明,希望神明能保佑屈原。天邊劃過一道彩霞,似乎他們的願望已經實現。

  我回到家裡,翻動著屈原的資料,興奮的心情湧上心頭:他是一個多麼愛國的人啊!能為了國家獻出自己的身軀,這種精神多值得我們學習啊!雖然跳江而死,但是他的精神永遠流傳在我們身邊。

  夜晚,似乎平靜了不少。但是那粽葉的飄香和劃過龍舟的水面,都還留在人們的心裡。

  原來,端午節可以過得這麼精彩呀!

  端午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自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了。它起源於春秋戰國,最早是為了祭奠含恨死在汨羅江中的屈原。經歷多少春秋冬夏,風吹雨打,端午節在許多古節日中保留了下來。它流傳的不僅僅是一個節日,更是華夏民族的一種精神。

端午節作文10

  中國的傳統節日中,我最喜歡的便是端午節。

  端午節是一個充滿了詩意的節日。屈原的為國投江自盡,得到人民的緬懷,便有了這個節。它的別稱也頗具詩意,如當五汛、浴蘭節、菖蒲節、龍日節等。它處夏日,一個燥且熱的時節,於我卻顯得靜且涼。

  在我的記憶中,端午總是青色的。這種記憶很抽象,但是每次一想到它,一個青色的世界就會在我的腦海中浮現。孩子們脖前掛著的鴨蛋,青的淡雅且清新。河邊楊柳的青色也是嫩嫩的',朝氣蓬勃。河水則青得更為深沉穩重,濃墨重彩一點了。龍舟同樣也有青色的,在陽光下熠熠生輝。粽子在進鍋前同樣綠的活潑,蒸熟後的青帶上了些許暖色調,使人很有食慾。

  提到了粽子,正好也該講講。粽子是一種傳統節日食物,只有端午時才會有。我們家的粽子,每年都是我爺爺親手做的。他每次都會準備好最大的碗盛那潔白可愛的糯米,旁邊的盆裡盛著水,浸著翠青色的粽葉。我最愛看將糯米填好後往內塞餡的過程,在白白淨淨的糯米中藏著一小塊寶藏,或是一塊紅豔似血而又像蜜一般的棗,亦或是一塊香味濃郁滋滋冒油的豬肉。包好進鍋,蒸煮後開鍋時漫開的蒸汽,滿滿的都是幸福。

  划龍舟也有趣,每年我都會去看秦淮河的龍舟比賽,十分熱鬧。岸邊雖算不上人山人海,但也是算得上人多的了。划龍舟的人們喊著號子,配上擂鼓的聲音,氣勢磅礴,頗有力量感。

  這就是端午節,我熱愛的那個端午節。

端午節作文11

  一年一度的端午節又到了,它是我國的傳統節日,但它是怎麼來的呢?透過查資料,我瞭解到:原來,端午是為了紀念屈原一樣的愛國人士的,而且,端午節有很多習俗:包粽子、賽龍舟、做香囊等。我喜歡吃粽子,這次也不例外,我和媽媽一起包粽子。

  我們準備了許多材料:有粽葉、糯米、紅棗和鹹肉等。

  開始包粽子了。媽媽先把糯米浸泡在水裡,再把粽葉和紅棗放入水中清洗一下,將棗核去掉;然後,把浸泡好的糯米放入鋪平的粽葉裡,包成三角狀,不封口;接著,將處理好的紅棗放進去,又在上面撒了一層糯米,封上口;最後,在粽子外面繫上腰帶。我也跟著做。很快,一個一個口味不一的小粽子做好了,它們排成一排,可愛得很!媽媽把它們放入鍋裡,用中火蒸。我開啟了等待之旅。

  不大一會兒,美味的粽子就要出鍋了。那香噴噴的氣味勾引我來到了鍋前,開啟鍋蓋,抓起一個粽子:“哎呀!呼呼!好燙!”我慌忙扔掉粽子,把伸出去的手又抽了回來。媽媽轉個頭來提醒我:“小心點兒,你這個小貪吃鬼!別添亂了,還是讓我來吧!”說完,媽媽拿來筷子,把粽子一個一個夾到盤子裡,端到桌上。這些三角形的粽子,像一座座小山,堆在盤子裡,真好看!我耐心等了一會兒,等粽子不燙了,拿起一個粽子,解開它的帶子,脫掉它的綠衣服,狼吞虎嚥地吃了起來。一旁的爸爸見我吃得這麼香,笑了,說:“吃粽子是為了紀念像屈原一樣的愛國人士,我們可不能忘記他們。”我若有所思地點了點頭:爸爸說得對,絕對不能忘記這些為國付出的人。

  這次的端午節,我覺得自己又長大了一歲:作為中國人,我定要向屈原他們學習,做一個熱愛祖國的好男兒!

端午節作文12

  “五月初五是端午,端午就在五月五……”聽到這首歌謠,快樂的端午節就躍然眼前。正當我遐想時,奶奶端著一盤香噴噴的粽子出現了。

  粽子!棕的棕,黃的黃,穿著綠色的皮夾襖,泛著淡淡的清香。端午節怎麼少得了粽子嘛!吃粽子這個習俗,還要從屈原說起: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為了國家悲憤跳江,老百姓為了留住屈原的屍體,往江裡扔飯糰,現在,這飯糰就演變成美味可口的粽子。想著,我咬下一口粽子,這真是好滋味!粽子是我愛吃的食物,樣子呈三角體,小巧可愛,最好看的是它的“綠外套”,是用箬葉包的,清新的綠色會讓你食慾大振。粽子也很“人性化”,它的“肉”有黃有棕,就像白種人和黑種人,那是因為粽子有不同的餡兒,就像人有不同的個性,不同的個性搭配不同的皮膚,才是獨一無二的!

  吃過美味的粽子,我來到江邊散步,遼闊的江河,一望無際。我彷彿看到了屈原站在江邊痛苦的樣子,彷彿親眼目睹他跳江的過程,彷彿明白了他的心思,這讓我肅然起敬。是啊,“愛國屈原屍何歸,百姓為其過端午”。這使我對端午節有了新的認識,對“愛國”有了新的概念。其實,端午節吃粽子、賽龍舟、掛艾草、掛香包、吃五黃等習俗都是在愛國,都是在傳承中國文化。我們的端午節,是要弘揚愛國主義精神,而不是所謂的“小長假”,但是人們快要這些中國傳統文化淡忘了……

  吃著粽子,我們為什麼不想想屈原呢?看著劃過的龍舟,我不禁大聲喊起“加油”來——沒錯,作為龍的傳人,要保留好祖國傳統文化啊!

端午節作文13

  “媽媽,我想吃粽子了。”“好呀!不過有個條件,那就是要自己包粽子。”媽媽神秘地說道。“嗯--好吧!”

  首先,準備粽葉(箬葉),我們要認真挑選大小合適的粽葉,這個步驟很重要,關係到包的粽子是否漂亮。挑好的粽葉放水裡清洗乾淨,放盆裡備用。接下來,就得準備糯米了。媽媽說包粽子的糯米洗乾淨後要泡上40分鐘左右,在等待的時間裡,我和媽媽準備了各種口味的粽餡,有甜的、有鹹的。

  很快,我們開始包粽子了,第一步,拿兩張大小差不多的粽葉,把它捲成封閉的三角形,接著把泡好的糯米放入粽葉裡,同時放入喜歡的餡,最後用線緊緊的捆起來,這樣,一個完美的粽子就包好啦!

  我和媽媽一起包了二十多個粽子,有不同的口味:肉、蛋黃、豆沙、紅棗……包完以後,我們把爐子燒熱,把裡面的灰燒得燙燙的,再把包好的粽子放進去。這樣做法能蒸出“鹼”味來,所以我媽媽老家那裡的人把這種粽子叫作“灰湯粽”。

  灰湯粽蒸好以後,我迫不及待地拿起一個肉粽,還沒到嘴邊,我的口腔就被“它”的蒸氣給燙到了。等“它”涼了,我咬了一口,哇,真好吃!恐怕連神仙都吃不到呢!

端午節作文14

  我喜歡端午節的民間風俗,喜歡吃香香的粽子,喜歡看熱鬧的賽龍舟。

  端午節的時候,我喜歡看媽媽包粽子。這是一件非常細緻的活,媽媽首先要準備好粽糯米、餡料等,先把糯米泡發,大約要泡6-12個小時。然後就要來選粽葉了,一定要選光滑、嫩綠的葉子,再把粽葉煮或蒸幾個小時,這個時候就能聞到粽葉淡淡的清香了。這些都準備好後,媽媽就在手中把粽葉慢慢地捲成一個圓錐形,再接著就用勺子把糯米、餡料小心翼翼的盛到卷好的粽葉裡面。最後卷緊、用小細繩把圓錐形的粽子給捆好。這樣,一個精美的粽子就成功包出來了。等粽子下鍋蒸熟,又香又糯,我愛吃極了。

  端午節看賽龍舟是一件非常喜悅的事情。當天早早的就有很多彩色的龍舟排在水面,龍舟上面的人也穿著統一的服裝,意氣風發,場面非常壯觀。我擠在站在小河岸邊的人群中,此時已經人山人海,熱鬧非凡。一聲號響,所有的龍舟齊頭並進,大家歡呼著為他們加油。

  我喜歡這充滿著粽子香的端午節,我感受到了端午節的樂趣,我也瞭解了端午節的習俗,我喜歡過端午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