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端午節> 難忘端午作文(15篇)

難忘端午作文

難忘端午作文(15篇)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學習中,大家都有寫作文的經歷,對作文很是熟悉吧,作文根據體裁的不同可以分為記敘文、說明文、應用文、議論文。那麼問題來了,到底應如何寫一篇優秀的作文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難忘端午作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難忘端午作文1

  端午節,為每年農曆五月初五。通常在這一天我們會吃粽子、划龍舟。

  這個節日的由來是為了紀念戰國時期的楚國詩人屈原,他是一位愛民而且又受到尊崇的官吏,但是由於一位充滿嫉妒的官吏陷害,從此在朝廷中被皇帝所冷落。由於無法獲得新皇帝的重視,屈原在憂鬱的情況下投汨羅江自盡。由於對屈原的愛戴,汨羅江畔的居民匆忙的划船在江內尋找屈原,人們害怕魚蝦吃掉屈原,只好把蒸熟的米捏成團投向江裡,久而久之,就形成了端午節這個節日了。

  每年一到端午節,我就會和媽媽一起包粽子。首先,我們取出剛剛買回來的新鮮的粽葉,把它洗乾淨鋪平,壓成一大沓。然後,媽媽用粽葉折成一個漏斗狀的包包,我用煮成六分熟的米飯填入其中,媽媽好後包紮成三角狀的粽子,再用繩子一捆,一個精美、玲瓏的粽子就完工了。

  端午節那天,奶奶還會用紅色的花布給我做各式各樣的香包,奶奶說這些香包可以保佑我不招蟲子咬。媽媽也會找來各種絲線,編出各式各樣的形狀,讓我們戴在手說是辟邪。總之,端午節真是一個快樂的節日,有好吃的、有好玩的、還有好看的。

  我愛端午節,但我更喜歡屈原那種受人敬仰的愛國主義精神!

難忘端午作文2

  “夫尺有所短,寸有所長;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每天讀著屈原的《楚辭·卜居》,每天看著屈原的一個個故事,端午節悄然無聲地走來。

  端午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別稱“女兒節”,聽媽媽是端午節是紀念屈原的,每到端午節都要賽龍舟、吃粽子。

  雨不停地下著,滋潤著沉睡已久的大地,我冒著雨,疾步走到資江河,“嘿喲,嘿喲”划龍舟的鄉親們同時發出雷鳴般的聲音,“嘩啦啦”水快速地流著像個姑娘在不停的訴說著什麼,我擠進人群中,靠著護牆,踮起腳尖看,三隻船的動作是那麼協調,左一下,右一劃,完全不分勝負。咦!我看到前面有一個人像著了魔似的敲鼓,“咚叭!咚咚叭叭!”一聽到這鼓聲划槳的人們是鬥志剛昂,“多麼有團結心呀!”一位中年婦女讚歎道。“團結心?”我的嘴巴嘀咕著,這句話是頗耐人尋味的。

  雨漸漸停了,我獨自站在橋邊怔住了,是啊!團結就會取得勝利,一區弱小的螞蟻竟能抬起重量是自己幾百倍的大骨頭,那是因為它們共同的力量凝結在了一起。一個雪球的力量是多麼渺小,可一堆雪球滾在一起卻能爆發出巨大的能量。划槳的人們之所以能取勝,是因為他們都一心一意要為團部爭光,只有這樣想了,這樣做了,才能取得驚人的成就。

  這真是個難忘的端午節,它給我上了一堂從為上過的課!

難忘端午作文3

  記得去年的端午節,我學包粽子,真是讓人終身難忘。

  端午節那天我在家裡,媽媽說:“毛毛,快做作業,做完了幫我包粽子!”

  我聽了,一蹦三尺高,高興地很快就做完了作業,書包來不及整理,就急忙向廚房跑去。

  媽媽已經包好了好幾個粽子,它們真的又整齊又漂亮的粽子。只見媽媽熟悉地拿起粽葉,先捲成圓錐形,在裡面又放了一些米,然後再放一個棗子,接著又把米撒在上面蓋住棗子,最後把粽葉包起來,用繩子在上面繞來繞去,一個粽子就包好了。我覺得不難也拿起粽葉像模像樣地包起來了。誰知我放米時卻從洞裡漏出來,當我塞住這個洞,那個洞又流出來了,我擺弄了大半天才包好。咦,我包的粽子怎麼這麼大?原來我包的粽子老是漏米,我只好用好幾張粽葉捆一個粽子,棉線也用了一大把。

  粽子煮熟了,吃飯時,爸爸挑了一個“最大”的粽子給爺爺。爺爺笑眯眯地接過粽子,扒了一層又一層的粽葉,終於,一個小小的粽子展現在大家眼前。

  瞧,我在端午節裡鬧了個大笑話!

難忘端午作文4

  五月五,是端午。背個竹簍入山谷,溪邊百草香,最香是菖蒲一陣陣歌聲傳來,哦,端午節到了。今天學校開展做香囊的活動。

  掛香囊是端午節的習俗,就是用各種中草藥做出來的香包,掛在身上。在古代,它具有驅五毒辟邪的作用。在現代,大家都裝一些祛溼的中草藥,防身治病。不同年齡段的人群佩戴的香囊的形狀、圖案、香料都是不一樣的。

  活動開始了,老師給我們分發了香料、布、針線等材料,讓我們來縫香囊。我發現香囊裡面還有個福字。於是我就認真地開始縫了起來,先把其中一塊三角形布拿了出來,把福字也拿了出來,把福字縫到了布上,然後再把縫了福字的布和另外一塊三角形布縫起來,倒入香料後,把另一個邊也縫上了。老師又分發給我們流蘇和掛繩,我記著福字要倒著,於是我就把流蘇縫在了福字的頭上,然後把掛繩縫在了福字的底下,一個精緻的香囊就做好了,我滿意地看著我的作品,開心的和同學們比了起來。

  做完香囊後,老師還給我們講述了端午掛菖蒲艾草的'習俗和原因。放學後媽媽帶我去買了艾草和菖蒲,回到家我迫不及待的把艾草菖蒲掛在門口,端午的氣氛更濃了。

  晚上,我們一起吃粽子、觀看電視裡的賽龍舟,欣賞著各地不同的端午風俗,端午節地習俗可真豐富啊!

難忘端午作文5

  還沒到端午節,媽媽就看到報紙上刊登的小記者通知,說要舉辦小記者包粽子親子活動。聽到這個訊息,我高興得都跳了起來。端午節下午,媽媽、姑姑帶著我快快樂樂地出發了。到了金瑞銀泰商場,老師為我們分發了號牌,我是14號。

  比賽每10人一組,第一組比賽時,老師要求其他選手保持秩序,在休息區排隊等候。等待中的我又興奮又擔心,因為我還從來沒有包過粽子。趁這個時間,姑姑對我進行快速培訓和分工,讓我負責捋平粽葉,三個或四個疊在一起放好,她來負責包。

  第二組比賽終於要開始了,上場後,姑姑又教我怎樣區分粽葉的正反,又示範了整理粽葉的過程。“三、二、一!”老師一聲令下,我們開始行動。姑姑包得非常快,我剛把粽葉捋好放好,姑姑就拿了過去。只見她右手一繞粽葉就變成了一個漏斗的形狀,又用勺子裝進黏米,飛速用繩子綁緊粽子,再打上一個結,一個粽子就包好了。不一會兒,我們的粽子就堆成了一座小山。

  包著包著,預留的繩子用完了,老師立即為我們補充繩子,“人家剩的多著呢,只有你們不夠用,你們速度真快呀!”雖然我有些不熟練,但姑姑雙手配合得特別默契,動作嫻熟,吸引了場外的叔叔阿姨,大家都忍不住一起為我們吶喊加油,媽媽在忙著為我們拍照,一時間賽場成了沸騰的海洋。

  “10、9、8、7……”老師開始倒計時,我們更緊張了,加快了動作。“3、2、1!”老師話音剛落,最後一個粽子在姑姑手裡完美收場。商場的評委叔叔過來計數,一共包了23個粽子。

  五組比賽結束,進入最後的評獎和頒獎。當老師唸到二等獎,李小桐,我的心怦怦直跳。回家的路上,抱著比賽的紀念品,拎著沉甸甸的粽子,我們三個甭提多開心了。這個端午節,實在是太難忘有趣了!

難忘端午作文6

  一年一度的端午節到了,可天公不作美,整日傾盆大雨。

  爸爸準備開車帶我們去爺爺家過端午節,剛到吉州工業園那邊,到處漲水,有的地方漲到半個車輪高了,爸爸只好慢慢地行駛,如果水會進入汽車的發動機裡就麻煩了。

  我們正準備上高速時,前面的車輛排著長長的隊。我們想快一點到爺爺家,爸爸連忙就調頭走省道。

  開車到恩江附近時,雨實在下得太大了,刮雨器颳得非常的快,颳得我眼花繚亂,雨水落在恩江裡,那小圓暈在江上一圈圈的盪漾開去,落在小樹上,小樹上的葉子長了許許多多透明的寶石,落在小草上,小草彎了腰下來向我頻頻點頭。忽然前方被堵了,一位叔叔在指示牌上寫著“前方塌方”。塌方就是山上的石頭和泥土被雨水淋溼了,滾下了到馬路上。爸爸只好掉頭走第三條路。

  開著開著爸爸來了一個急剎車,這把我嚇壞了!爸爸以為又是堵了,原來前面的路口因為車太多,堵得水洩不通。爸爸真是一個烏鴉嘴,說堵車真堵了!旁邊有一個大螢幕寫著“前方已被水淹”,我們又只好掉頭上高速去爺爺家了……

  本來不到兩個小時的車程因為這場大雨我們兜兜轉轉繞了大半天,這真是一個難忘的端午節啊!

難忘端午作文7

  今天日是端午節,家家戶戶都熱熱鬧鬧的。每當到了端午節,人們都要吃粽子、賽龍舟、喝雄黃酒,掛上艾草、香袋和在孩子的身上寫“王”字。我在網上查了一下。原來這是為了紀念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

  公元前278年,秦軍攻破楚國都城,屈原和一位楚國大夫知道訊息後,悲憤交加、心如刀割。最後,他們抱著一塊大石頭跳江了。當地的老百姓知道後,就往裡面扔粽子,希望魚兒不吃屈原的身體,只吃他們扔的粽子。

  於是就有了吃粽子這個習俗。老百姓到了每年的端午節,都會比賽龍舟,贏了就上岸把粽子扔進江裡,所以就有了賽龍舟這個習俗。那在家門口掛上艾草和菖蒲,還有掛香袋,在孩子身上寫“王”字,又是怎麼回事?原來是在古時候沒有蚊香,花露水和紗窗,所以人們就在門口掛上艾草、香袋,在孩子身上掛香包可以防止蚊子、蟲子來咬。在孩子身上寫“王”字就是蟲子中的國王,蟲子都不能咬他。喝雄黃酒也是為了不讓蛇來咬,就有這個習俗了。

  這時母親叫我吃粽子。粽子的餡有肉、蛋黃、豆沙、棗子等多種。剝開綠油油的粽葉,裡面就是香噴噴的粽子,真像一個粽子精靈披著一件綠色的棉襖!我一口咬下去,啊,粽子真好吃!這又香又甜的味道一直到我的心裡,使我陶醉,我真喜歡粽子呀!

  這真是一個難忘的端午節,使我受益匪淺!

難忘端午作文8

  兩千多年前的五月初五,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在汩羅江邊仰天長嘆一聲,投入了滾滾激流,而今,這一天成了傳統節日——端午節,大家包粽子、划龍舟、煮雞蛋,用各種方式來紀念這位偉大的愛國詩人。

  在每年的端午節,家鄉人都要包粽子,今年我硬要媽媽教我包,想親自感受一下節日的氣氛。

  我家鄉用竽葉包粽子,首先要把竽葉洗乾淨,在熱水中泡軟。再準備好棗子、糯米做餡,準備好後就可以開工了。先把長長的竽葉摺疊,圍攏來,做成一個窩,中間放進調配好的糯米餡,再放上幾顆紅棗,包出稜角。最後把竽葉包著的粽子做成四角的形狀。 這包粽子的功夫全在最後一道工序,你的粽子包得好不好,就看四個角是不是勻稱,是不是有型。我開始學的時候,總是把四個角弄歪了,不是成了六個角,就是揉成一團球了。 媽媽就不止一次看著我的“傑作”發笑:“這,這能叫粽子嗎?你讓馬蘭葉系在什麼地方啊?” 我就趕緊改,最後經過驗收,合格了。 包好的粽子放進鍋裡用猛火煮,大約1小時後,改文火煮30分鐘就可以。 在煮粽子的過程中,我總是急不

  可耐地要揭蓋子察看情況。因為從鍋裡飄出那粽子的香氣,饞得我直流口水。

  等待的時間總是特別的漫長,看到熱氣騰騰的粽子終於從鍋裡“解放”出來的時候,我高興得手舞足蹈。放在碗裡,用筷子剝開,就可以看到裡面金黃松軟的“粽肉”了,咬一口,美味無比,我差點連筷子都要咬下來了。

  今年端午節,我學會了包粽子,品嚐到自己勞動的果實,那感覺不是一般的甜蜜,因而特別難忘。

難忘端午作文9

  端午節還沒到,街邊的攤位幾乎都被賣粽子的佔據了。粽子散發出陣陣的清香,沁入了人們的心脾,讓大家也熱火朝天地忙碌起來,被大家所感染,我們家也為迎接節日的到來做起了準備。

  媽媽起了個大早,我也早早被喧譁聲吵醒,爺爺去市場買包粽子所需的材料,有糯米、花生、臘肉等。爺爺一回來,大家便開始包起了粽子。我學著媽媽的樣子,把粽葉捲成筒,用各種材料填充,用多餘的粽葉封口,用紅線纏上,放入鍋中煮,不到三個小時,我們便吃上粽子了。

  大家開心地吃著粽子,在這樣歡樂的氣氛下,見多識廣的爺爺給我們講起了吃粽子的由來:屈原是春秋戰國時期楚國的大臣,他主張聯齊抗秦,他的想法遭到了朝廷的反對,楚王就把他貶到現在的湖南。不久,秦王便率兵滅掉了楚國。聽到這個訊息,屈原萬分悲憤,誓與祖國共存亡,他抱著大石頭,投身汨羅江自盡了。當地老百姓十分感動,紛紛划著龍舟去救他,還向河中投食物,不讓魚蝦吃他。可幾天後,有人夢見屈原骨瘦如柴,十分疑惑,一名漁民說投入江中的食物被魚蝦所食。大家便用粽葉包起食物投入江中,讓魚蝦以為是龍角而不敢食。後來,逐漸演變成了端午吃粽子,紀念屈原。

  吃著香甜的粽子,聽著爺爺的講述,我體會到了中華文化的魅力,一個小粽子,竟讓我品味到了一個愛國詩人的偉大情懷。

難忘端午作文10

  今天是端午節,家家戶戶都熱熱鬧鬧的。每當到了端午節,人們都要吃粽子、賽龍舟、喝雄黃酒,掛上艾草、香袋與在孩子的身上寫“王”字。我在網上查了一下。原來這是為了紀念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的。公元前278年,秦軍攻破楚國都城,屈原與一位楚國大夫知道訊息後,悲憤交加、心如刀割。最後,他們抱著一塊大石頭跳江了。當地的老百姓知道後,就往裡面扔粽子,希望魚兒不吃屈原的身體,只吃他們扔的粽子。

  所以就有了吃粽子這個習俗。老百姓到了每年的端午節,都會比賽龍舟,贏了就上岸把粽子扔進江裡,所以就有了賽龍舟這個習俗。那在家門口掛上艾草與菖蒲,還有掛香袋,在孩子身上寫“王”字,又是怎麼回事?原來是在古時候沒有蚊香,花露水與紗窗,所以人們就在門口掛上艾草、香袋,在孩子身上掛香包可以防止蚊子、蟲子來咬。在孩子身上寫“王”字就是蟲子中的國王,蟲子都不能咬他。喝雄黃酒也是為了不讓蛇來咬,就有這個習俗了。

  這時媽媽叫我吃粽子。粽子的餡有肉、蛋黃、豆沙、棗子等多種。剝開綠油油的粽葉,裡面就是香噴噴的粽子,真的像一個粽子精靈披著一件綠色的棉襖!我一口咬下去,啊,粽子真好吃!這又香又甜的味道一直到我的心裡,使我陶醉,我真喜歡粽子呀!

  這真是一個難忘的端午節,使我受益匪淺!

難忘端午作文11

  我過了許多有趣的節日,可今年的端午節是我最快樂,最難忘的。

  端午節那天,我跟媽媽早上去菜場買了一些棕葉、糯米。回到家裡媽媽把一個盆子裡裝了水,把棕葉放在裡面,我很納悶就問媽媽“媽媽,為什麼要把棕葉泡在水裡?”媽媽說“棕葉泡在水裡才不會發乾變硬,這樣我們才好包呀!”噢,原來如此。媽媽洗好米,也將米泡在水裡,我連忙對媽媽說“媽媽,米泡在水裡,也是跟棕葉一樣的道理吧!”媽媽點點頭說“是的。”

  終於開始包棕子了,只見媽媽將兩片棕葉重疊在一起,將大的一頭圈成一個漏斗的樣子,然後放入米,再把多餘的葉子順著漏斗包裹起來,最後將繩子橫在三個角中間,綁好兩個角,這樣一個棕子就誕生了。

  我也學著媽媽的樣子包,可是我的棕子真是漏斗,一不小心,米就一粒一粒的往下落,媽媽告訴我在捲成漏斗形狀時要注意不能有縫,那樣就真成了漏斗了,米在放進去的時候也要按緊了這樣煮出來的米才結實。我小心翼翼的包著,終於我成功了,我特意將我包的棕子用繩子繫好,這是我的勞動成果,我要留作紀念。

  我很高興,我學會了包棕子,所以我忘不了今年的端午節。

難忘端午作文12

  每年的農曆5月5日為端午節,又稱端陽節,重五節,它是我國的傳統節日。

  端午節這天,奶奶買回艾草和粽葉,把幾株艾草掛在門頭上。我很好奇,便查閱了資料。原來端午是入夏後的第一個節日,氣溫上升,真是疾病多發和蚊蟲多的時期,由於它們特殊的香味可以用來驅病、防蚊、避邪,所以在門口掛上艾草和菖蒲,就像貼上一道靈符,可以趨利避害。

  包粽子是端午節必不可少的活動,一大早我們全家就忙活起來,媽媽把粽葉、泡好的糯米,調好的餡兒準備好。我見了,急忙洗好手,擼起袖子,想學包粽子。

  媽媽一邊示範,一邊給我講解。首先把粽葉的一頭捲成一個圓錐形,放上糯米。吃甜的,放入紅棗泥、紅豆、豆沙等配料;吃鹹的,加入五花肉、板栗、蛋黃等配料。然後,將粽葉的另一端慢慢的捲起來,一直把棕葉尾巴全部合攏,用大拇指按住,再一折,最後用棉線從粽子底部十字形都捆起來,只要不散開就行了。

  我知道了包粽子的要領,就開始學著包。我跟著奶奶和媽媽一步一步的包。眼看快要成功了,我沾沾自喜。沒想到的是,還沒等我捆好,粽子就掉到地上散開了。“怎麼在奶奶手裡聽話的粽子,到了我手上就變成了淘氣包呢?”我嘟囔著說。媽媽耐心地對我說:“沒事兒,慢慢來。”媽媽的話讓我有了信心,果然,這次包的粽子雖然奇形怪狀,可是沒有散。我一邊包著粽子,一邊聽媽媽給我講著《屈原抱石投汨羅江》的故事。

  不知不覺,一個個小粽子包好了,該煮了。“撲通,撲通”,粽子們一個接一個的“跳”下了水,彷彿游泳健將似的。不一會兒,從鍋裡散發出陣陣清香。過了大約半個小時,粽子終於煮好了。剝開粽葉,露出它白白胖胖的“身子”。看著自己的“傑作”,心裡有種說不出的甜蜜。

難忘端午作文13

  端午節是我最喜歡的節日之一,聽長輩們說,這是紀念愛國詩人屈原而定的節日。

  小時候,奶奶告訴我,端午節要縫香包。那時的我每聽奶奶這麼說,總是似懂非懂的點點頭,就跑出去玩了。

  時光飛逝,彷彿只是一眨眼,我已經十二歲了,不再是當時那個懵懂無知的小孩了,也明白了奶奶所說縫香包的含義。那天恰是我過的第十二個端午節,媽媽沒帶我去看賽龍舟,也沒給我買粽子,而是買了很多包材料,邀請我和她一起縫香包。

  看著媽媽拿起一塊布,反面朝外,手中握著極細的針線,一針一線的縫著。別看她平時手因做家務,而變得很粗糙,但她對針法的掌握甚可以和專業的縫紉姑娘媲美。

  我開始縫了,由於第一次縫,我眼睛死死得盯住針頭。連眨眼都不敢眨一下,生怕在我眨眼的一瞬間縫錯,如果這樣就前功盡棄了。我學著媽媽用回針縫合,且留了個口子。然後翻一下,再放入艾草,這一串動作都很順利,卻在縫流蘇的時候紮了手指,但終究還是縫完了,滿滿的成就感蓋過了疼痛感。我立即就把香包掛在了房間,頓時艾草的清香散佈房間,我的傷口似乎也不痛了。

  以前,我端午節去超市時,總能看見許多箱包,雖然形狀多樣,香氣各異,我卻覺得都不如我自己做的方形艾草香包。

  端午節要做香包每當聽見這句話,我就會思念起奶奶,懷念起那個難忘的端午節!

難忘端午作文14

  今天是一年一度的端午節。每年的端午家裡家外處處都飄著粽子的清香,我喜歡過端午節,因為可以吃到又糯又甜的粽子。

  在我的家鄉端午節有許多的傳統文化比如;掛香囊、綁五彩繩、插香柳等。

  端午節還有很多特別的叫法;端陽節、午日節、重陽節、五月節、浴蘭節、這些特別的名字,讓我們覺得端午節更加有趣了。

  今年的端午節我學會了包粽子,首先我們準備的食材有;糯米、大棗、粽葉、豆沙還有水,材料準備全了,我和媽媽開始包了。糯米是提前泡好的,我拿起一片新鮮的粽葉,捲成漏斗形的,然後把糯米裝進去,再拿起一個棗放到裡面,最後再多拿幾片粽葉,包成三角形的,最後用準備好細線順著粽子的每個角纏一圈,繫緊,保證粽子在煮的時候不會散開。這樣一個粽子就完成了。接下來我用媽媽教我的方法又做了一個豆沙粽,等所有的粽子包完後,我們把粽子一個個的放進鍋裡,煮1個小時左右的時間粽子就熟了,我聞到香味忙跑到廚房裡,剝開一個蘸點白糖,狼吞虎嚥的吃了起來,真香啊,我忍不住說了出來。媽媽告訴我,這粽子裡除了粽香還有收穫的味道,品嚐著自己親手包的粽子,心裡也是甜絲絲的。

  這就是我今年過的快樂又難忘的端午節,我希望下一年的端午我包的粽子會更加好吃,賣相也更加漂亮。

難忘端午作文15

  “哇,今天是端午啊!太好了!”我起床看了一下日曆,盼來了一年一度的端午節。吃完早飯,老爸走來對我說:“嘿,今天去逛家樂福,好不好?”“好啊。let’sgo!”

  到了超市,到處洋溢著端午節的味道。咦,那是什麼?一個貨架上飄出了一股艾草的幽香。我走近一瞧:哦,原來是香包!只見一個個小巧玲瓏的香包上都繡著十二生肖。我屬龍,便拿起一個繡著龍的。香包上的龍威風凜凜,有力的爪下拿著一顆火球。旁邊還有幾朵祥雲悠然飄過。香包的背面,是用繁體字繡的“吉祥安康”。“要不,”老爸笑著說,“買一個?”天大的機會啊,我能不買嗎?買東西一向猶豫的我果斷的拿起了一個。回到家,只見門上已懸掛了艾草,一株株艾草增添了不少節味兒。此時,正接近正午,我悄悄開啟門,粽子那三角綠衣的身影便呈現在眼前。我探出了頭:耶,四周除了老爸,其他人都在做事。我趕緊拿起一個粽子,“且慢!”誰?啊,是老媽!“現在即將舉行吃粽子比賽,不管您是閒事客、忙碌客、過路客還是必勝客,都請就位!”爺爺、奶奶、爸爸、媽媽和我都趕緊來到桌旁坐好。大家拿好粽子,解開繩子,把粽葉剝開。只見老爸拿著粽子,一直傻傻盯著它,恨不得“囫圇吞粽”;旁邊的老媽吸了一口氣,聞起粽子淡淡的香味;奶奶由於右手不方便,正思考怎樣吃才快;爺爺呢,卻哼著小曲兒,十分放鬆;大家更想知道我吧——我差點“口水直流三千尺”,當時那個“囧”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