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海洋> 海洋深處作文3篇

海洋深處作文

海洋深處作文3篇

  無論是在學校還是在社會中,大家對作文都不陌生吧,作文是從內部言語向外部言語的過渡,即從經過壓縮的簡要的、自己能明白的語言,向開展的、具有規範語法結構的、能為他人所理解的外部語言形式的轉化。那麼,怎麼去寫作文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海洋深處作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海洋深處作文1

  走吧,走到海洋深處,去領略那深不可測的海洋的奧秘;走吧,走到海洋深處去,去看看那美麗的海洋風景;走吧,走到海洋深處去,去尋找那未知的神秘生物。

  走吧,走到海洋深處去,那電視中美麗的海洋風光深深吸引著我,使我從心底莫名的產生了滿滿的好奇心,促使我向海洋前進;走吧,走到那海洋深處去,《海底兩萬裡》中有趣的事例和驚人的畫面讓我沉迷,彷彿自己也身在海洋之中;走吧,走到那海洋深處去,讓我變成一條小魚,在海洋中誰也不敢吃我,這樣我就能毫無阻礙地領略著,欣賞著,玩耍著。

  走吧,走到海洋深處去,每當我開啟電視的時候,身穿潛水衣的人們在海洋中拿著防水的攝像頭,拍著三五成群的魚兒活動的樣子,看著美麗的海洋風光,看著這驚豔的一幕幕,讓我漫遊在海洋之中,讓我也有了極大的興趣去探索海洋。

  走吧,走到那海洋深處去,隨隨便便看了一下《海底兩萬裡》的大致內容,雖然記得不是很清楚,但是他們在海洋之中的遭遇依然還記得,他們遇到大章魚團結互助,把大章魚戰勝了,就算是遇到鯊魚也毫不畏懼,拼命奮鬥,為了探索海底之中的奧秘。看了這些,他們探索海洋鍥而不捨、奮不顧身的精神深深地影響著我,使我每次來到大海邊都想跳入“海底兩萬裡”探索到比他們還要多的東西,甚至不知道的東西。

  走吧,走到那海洋深處去,我化成一條小魚,一條令魚生畏的小魚,假如誰也不敢吃我,我就沒有一切攔路虎攔住我去探索海洋的道路。我繞著鯊魚遊著,看看它如何遊才能遊得快。我遊進鯨的嘴巴,看看它肚子裡的奧秘,看看它是怎麼噴水的。遊進海底五萬裡,感受著海的溫暖,看看人不可到達的地方去探索著,去欣賞著美景,把它畫成一幅畫,送到岸邊,希望有人會撿到,然後揭開海底最神秘的面紗。

  走吧,走到海洋深處去,去領略海洋的無限風光,去探索著奧秘。

海洋深處作文2

  沒有任何光線可以抵達這裡,這裡是海洋深處……

  海洋深處,是它的心臟。“咚咚,咚咚。”黑暗中的生物,散發著柔和的光暈,在這深海中感受它的跳動。暗流卷著希望流向海面,而將黑暗餘留在深處。大海的心臟埋藏得那樣深,以至於無人可以發掘,於是它便永久地沉寂著……

  海洋深處,是它的思想。閉上眼睛,只能感受到沉重的靜默,沒有任何雜音;張開眼,入目的.是無盡的墨色,即使有了光源,也會因沒有物體將光線反射而被黑暗吞沒。大海的思想,那樣的渾厚,蘊含著那樣強大的力量。千百年來,海便像一位哲人一樣凝目著世事的變遷,始終一聲不發地將思緒留存在深處,在年華的 去中,逐漸沉積,卻終因其過於沉重而爆發得無可收拾……

  然而,海洋深處亦是它的孤獨。就像人類一樣,以為閉上雙眼,進入黑暗,就看不見何為悲痛,以為拒絕所有的溫情,友善的探尋,就永遠不會受到傷害。

  我們都擁有一個名為心胸的遼闊海原,還記得準備畢業考的那陣子,我整日專注於埋頭苦幹。朋友的邀請我聽而不聞,同學的提問我視而不見,關懷的話 我亦不動聲色,從繁重的學習中抬起頭來,我才驚覺周圍竟無一個可以談心的人,他們曾在我的心海上行駛,承載著洶湧的嘆息,消失在心頭的浪尖。在探尋的路途之上,迷失在這片海洋,在緊閉的心門前,撞擊得支離破碎,那溫情終是石沉大海,在心底被砂礫掩埋,終是唯餘下自己在深處感受那無盡的孤獨,直至吞沒一切使其變得黑暗。

  所以,開啟心門吧,讓陽光透過縫隙,趕走陰 ,搖曳船槳,蕩起水波前進,穿越過漫漫黑夜,在深邃黑暗盡頭,找尋曾消失沉頓海底深處的溫柔,細細擦拭,直至它微弱的光線照亮心胸。

  海洋無疑是一個王者,但縱然萬世敬仰,卻難逃一世孤寂,那麼,我寧願不做王者,因為那是無人能夠忍受的絕望……

海洋深處作文3

  在浩渺的宇宙中,地球是唯一的一顆美麗的藍色“水球”。海的美麗在於它的包容與純潔,庇護著水世界的生靈,更庇護著整個人類。

  我們想像中深不可測的海一定這樣美輪美奐:色彩鮮豔的海葵猶如人間盛開的花朵,斑駁的陽光為湛藍的海鍍上祥和的金黃,這是不被人打擾的伊甸園。

  然而壯闊的波瀾背後,又深藏著怎樣讓人不敢正視的陰暗?

  在我們的腦海裡,什麼是海洋生物們最不幸的遭遇?剛出生的小海龜還沒爬到海里就被海鳥獵食?翩翩起舞的魚群遭到鯊魚攻擊而倉皇逃竄?亦或是其它弱肉強食?都不是。海鳥有時並不及人類的口福,它們的獵物也許早已成為我們餐桌上昂貴的佳餚,鯊魚也並沒有想象中的兇猛,因為它們在被人們活取魚翅之後只能在迅速瀰漫的血色中絕望地沉入海底……

  這是20xx年倍受爭議的紀錄片《海豚灣》為我們揭露的殘酷現實:風光宜人的海豚灣赫然成為一片赤色渾濁的屠宰場,而本該屬於這裡的主人,被切成一塊一塊出現在超市、餐桌乃至日本中小學的食堂。可憐,看似寬闊的海洋卻沒有海豚的容身之處:可悲,看似溫馨的海洋竟隱藏著如此深重的罪惡!當美麗被殘忍映襯的時候,我們才發現:溫情的背後是人性的陰暗——然而,始終讓我不解的是:海豚體內汞含量嚴重超標,我們為何要在每年殺戮兩萬三千條海豚的同時危害自己的健康?恐怕,連我們自己都不知道已被經濟的洪流蠱惑得有多深。

  前一陣子轟動一時的科幻片《阿凡達》中有一句臺詞:“她說過,就像所有的能量都是借來的一樣,總有一天必須償還”。自然並非“取之無禁,用之不竭”,被利益衝昏頭腦的我們終究踏上“自取滅亡”的不歸路。“號物之數謂之萬,人處一焉”。天地之大,每個人不過滄海一粟。我想人類沒有權利為滿足一己私慾而對生態、對生靈、對生命做出那些自私到近乎殘忍的事來。對於自然,我們惟有敬畏、惟有尊重其法則、惟有善待其中萬物。

  值得我們欣慰的是,更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