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700字> 中學生閱讀與經典同行徵文700字

中學生閱讀與經典同行徵文

中學生閱讀與經典同行徵文700字

  華民族之所以稱為“禮儀之邦”,之所以成為文明古國,之所以今天又能走向偉大復興,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中國是一個熱愛學習、勤奮讀書、善於讀書、善於思考的國度。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閱讀與經典同行徵文,希望對大家有用!
 

  【閱讀與經典同行徵文1】

  中華民族之所以稱為“禮儀之邦”,之所以成為文明古國,之所以今天又能走向偉大復興,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中國是一個熱愛學習、勤奮讀書、善於讀書、善於思考的國度。中國人歷來就有“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的傳統,我們要繼承和發揚這個傳統。而日新月異、不斷創新的時代更是要求我們積極地行動起來!所以我們要求老師們、學生們多讀書,讓好書來增長我們的見識,陶冶我們的情操,促進我們的成長,提升我們的境界,努力營造書香濃郁的校園文化氛圍。

  讀書的好處很多。一部好書就是塵世裡的一盞明燈,照亮了人們的心靈,也照亮了人類歷史的途徑。每一次細細地品讀,就是一次心靈的遠行。書把我們引向那有著瑰麗風景的思想的遠方,去共赴一場精神的盛宴。書的世界是精彩的,這裡面有引人入勝、一波三折的故事情節;有意味深長、發人深思的深刻道理;有晶瑩剔透、真誠感人的故事……

  說起書,很多人都能想到它的好處。然而,任何事物都具有其兩面性。在浩瀚無邊的書的海洋裡,魚龍混雜,良莠難辯,這樣便要求我們擦亮雙眼,“取起精髓,取起糟粕”,即讀好書,讀益書。在書的社會里,居住著貴族,也居住著庶民,即有善者,也有惡棍。然而,一本好書總是把真善美之人放在最高的席位上,並以此端正讀者的人生態度,使人價值純粹;一本好書經得起時間的推敲,經得起歲月的打磨;一本好書是我們的良師益友,讀一本好書將使我們受益終生!

  高爾基說:“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這句話說得一點也不錯。一本好的書籍,不但使同學們享受到了勤奮好學,善於積累的結果,也享受到了積極參與,勇於展示自我的過程。使學生增長了知識,建立了自信、自尊和民族自豪感,營造了濃厚的校園文化氣息。書香已在朝二飄溢,讀書的熱潮必將為朝二的校園文化增添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日前,許多學校的讀書節活動都在校園熱烈開展,透過落實讀書時間、建立班級讀書角、開展讀書講座、推薦必讀書目等方法,引導學生潛心讀書,幫助學生學會選擇書籍、掌握讀書一定方法,養成良好的讀書習慣。

  我

  如果沒有了書,世界將會變得怎麼樣?世界將會是一個個文盲的,一個個想讀書的兒童嗎?!看著他們那渴望得到知識的眼神,在想想自己手中的那一本本的好書。你不覺地不愛看書是一種可恥嗎?!回望巍巍的中華上下五千年,有多少文人政客對書籍情有獨鍾,對於讀書,他們又有多麼熱烈的情懷:還記得那一聲毛澤東說的“為中華崛起而讀書”嗎?這一聲呼喊留給後代幾千億人多震撼,多警覺?!而毛澤東的家中,最多的又是那一疊又一疊的書,在書上,他做下的筆記甚至比書的字數又要多的多。記起于謙那句詩來:“眼前直下三千字,胸前全無一點塵”。他想要告訴我們,書是人心的淨化器,給人心靈盪滌,使人大徹大悟。因此,無論從民族進步還是人人發展的角度來說,都應該提倡讀一本好書。

  我曾經去問過以前的教學老師,問了她一些有關讀書的心得。她告訴我:“讀書可以便人聰明,使人進步,使人瞭解歷史,瞭解社會。如:花木蘭是中國人引以為傲的巾幗英雄,她敢於衝破封建禮教的束縛和男尊女婢的羅網,喬裝打扮,代父從軍,英勇殺敵,屢建功勳,證明了男子能做到的事情女子也能做到。但是她不慕功名利祿,熱愛勞動生活。讀了《花木蘭》,使我們知道了花木蘭的形象質樸剛健、英勇堅強,具有自我犧牲精神,同時又有功成不受賞的高貴品質,這就使花木蘭成為千百年來廣大人民群眾所欽佩,所喜愛的女英雄。”我聽了老師的回答,知道了讓人讀書能知道了中國的歷史是那博大精深,那麼吸引人啊!我又問:“老師你看過西遊記嗎?”“看過”,“那麼西遊記裡的唐僧這個主人翁你是怎樣看待的?”他是一個不折不撓的取經人。他是如來佛的高徙金蟬子轉世,他自幼在金山寺出家,法名玄奘。因為他德行高尚,被唐太宗請入京城長安宣講佛法。觀音菩薩將袈裟、錫仗這兩件寶物錫於唐僧,指點他去西天天竺國大雷音寺如來佛那裡求取大乘佛法三藏經,以勸化東土眾生。唐太宗覺得這件事很有意義,就認唐僧為御弟,賜“三藏”為他取經送行。從此,唐僧下定決心即使受盡千辛萬苦,歷盡千難萬險,也要取回真經。唐僧經歷了九九八十一難功得方才圓滿。回到京城之後,唐僧向唐太宗交了真經,又回到靈山,被封栴檀功德佛,唐僧表面上很迂腐、懦弱、人妖不分,實則信念堅定,富貴不能滛,不能屈,不畏死亡。他戰勝了數不清的誘惑,最終得道成正果。

  我還看過一本十分經典的《少年包青天》,使我知道了包公名叫包拯,人們叫他“包青天”,他是我國曆史上一位婦孺皆知的人物,他幼年家境清貧,曾寄居寺廟苦讀,28歲中進士,官至龍圖閣大學士,樞密副使等職,包公一生剛正不柯,不畏權勢,執法嚴明、鐵面無私。包公一生審理了無數冤假錯案,他有膽識,有謀略,每次理案總要先做一番周密的調查研究,性格剛正不柯,力主打擊豪門,改革弊政,尤以鐵面無私為歷代百姓所傳誦,是人人敬仰的鐵包公。

  書的力量就是那麼強大,才那麼幾本書,就使我的課外知識那麼充足。那要是把所有的書都看完,我看啊,你的智商一點都不會比那些天才差。

  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書,拉近了時間的距離,縮短了地域的間隔;書,使您暢遊千山萬水,鳥瞰古今中外;書,伴您踏上理想的征途,人生從此充滿陽光,充滿希望。

  是的,“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從野蠻到文明,從庸俗到崇高,書籍喚醒了沉睡的大腦,復甦了乾涸的心靈。“生活裡沒有書籍,就好像大地沒有太陽;智慧裡沒有書籍,就好像鳥兒沒有翅膀。”約翰遜更直言不諱地宣告:“在讀過書和沒有讀過書的人之間,同死人與活人之間,有同樣大的差別。”

  書籍是思想的'航船,在時代的波濤中破浪前進。書籍給予我們的,不是單純的知識,也不是轉瞬即逝的激動,而是生存的自信,做人必備的才智和勇氣,並喚醒我們的心靈,使人對生命的尊嚴肅然起敬。

  書,就像是一位好朋友,隨時隨地引導你走向成功的道路。從書中,我們能學到許許多多的知識,理解到無窮無盡的人生哲理。

  我讀《鋼鐵是怎麼煉成的》,結實了一位百折不撓的英雄——保爾•柯察金。我彷彿看到了那激奮人心的場面。無數蘇聯青年,懷惴這本書,高呼“為了祖國,前進!”勇敢地衝向瘋狂的法西斯侵略者,鮮血染紅了莽莽雪原。我終於明白了:生命屬於每個人,雖然只有一次,但只有把它獻給人類最壯麗的事業——共產主義,那樣的人生才有意義。

  在泰戈爾園丁和飛鳥的溫情對白中,我感受到了生命的芳醇;在燈下秦淮河的槳聲中,我隱隱辨出父親那蒼老的背影;在寒夜的小橘燈下,我看到了童真與母愛的無私;在那濁浪排空的海域中,我理解到了老人對海的不屈的鬥爭!青春入畫,看人生的風景翩然而至。燈下,聆聽成功的絕響,共享人生的快樂,體察失敗的辛酸,了悟生命的真諦。書,給予我們的不止是一次品讀精美文章機會,還給了我們讀書的樂趣,做人的真知。

  但是,切莫忘記名人的警句。英國小說家菲爾丁曾告誡人們:“不好的書像不好的朋友一樣,可能會把你滅害。”俄國文藝批評家別林斯基也向人們大聲疾呼:“不好的書,使無知變得更加無知。”不是嗎?有人讀書,不過是為了尋找感官刺激;有人讀書,為的是填補空虛無聊的心境。武打、兇殘、色情、淫穢,他們讀來津津有味、愛不釋手。於是,我們痛苦地看到一幕幕的悲劇:或胸無大志、萎扉不振,或醉生夢死、及時行樂,或鋃鐺入獄、淪為千古罪人,或暴屍刑場、不齒與人類。警鐘在耳際長鳴,發人深思,書不可不讀,但書有不可不擇。擇好書而讀之,如沐春風;擇壞書而讀之,如飲鴆酒。讓我們把自身融進浩如煙海的書籍中去,讓書籍架起五彩之橋,把我們從一個蒼白的空間引向另一個豐裕的世界。

  孤獨時,書是益友;憂悶時,書是敞開的窗戶;陰霾時,書是燦爛的陽光;意冷時,書是熊熊的火焰……我們與書中的人物進行心靈的交流,受到了真善美的薰陶。

  “惴惴焉摩玩之不已”,如果這是袁枚愛書之情的真實抒發,那麼,有書香相伴的生活,豈不像經營起了酒坊的袁老那麼快樂嗎?有書的生活,真好!我喜歡與好書交朋友!

  一本好書好似一艘小船,帶領我駛向知識的彼岸,一本好書如同一盞明燈,指引我前進的方向,一本好書又像一位知心朋友,在和她促膝談心中我常常若有所悟。與好書同行,不僅充實了我的業餘生活,又讓我懂得了很多。我將聽從蘇霍姆林斯基的建議,“每天不間斷的讀書,跟書籍結下終生的友誼”。不斷地提高和完善自己,感悟人生,感悟生命的真誠與意義,實現自己的夢想和人生的價值。

  讀書真是讓我們受益非淺。書籍遠不止是書本,它們就是生活,是過去歲月的精華,是人類生生死死的奧秘,是生活的本質與精髓——從這個意義上看,用一生去學習並不為過。我們一定要多讀書,讀好書。

  【閱讀與經典同行徵文2】

  面對著書店裡的各種“解讀”、“心得“、戲說”,我不禁有一種毛髮直豎的感覺。我們的名著怎麼了?我們的經典怎麼就這麼輕易地被帶到了手術檯上被解剖得支離破碎?

  在我的印象裡,《三國》裡的曹操就是一個奸臣的代表,可如今被當代的學者們連連翻案,曹操也不是兒時《三國演義》裡的曹操了,成了現代人眼中的英雄、明主。在我的印象裡《西遊記》講的就是師徒四人西天取經這件傳奇而又富有浪漫主義色彩的壯舉,可是隨著各種版本的當代西遊記的出現,兒時的純真彷彿被殘酷地掠奪了一般。

  我認為,經典也是有專利的,我們無權“戲說”,無權“惡搞”。在我眼中,名著是一鍋鍋原汁原味的美羹,任何的佐料加進去,都會破壞其原有的天然的醇香;在我眼中,名著是供我的心靈在這喧譁塵世棲息的一方淨土,任何對它的改造或擴建都是對聖地的褻瀆。或許歷史上真實的曹操是英明的,是寬大的,但那不是《三國演義》裡的曹孟德,《三國》中塑造的最成功的人物莫過於曹操,而把經典中的曹操與歷史上的曹操混為一談是可笑的。我認為每一部小說都是一個世界,作者便是創世神,當《三國》裡的曹操變成能臣的時候,那麼那個有血有肉活靈活現的奸臣曹操便被我們殺死了。

  閱讀經典,有時不需與時代同行。找一個陽光燦爛的下午,躲在城市的某個角落,把自己化入名著裡,或成為狼煙四起時的戰士,或成為盛世大族的公子,或成為街頭淪落的乞丐,或與孔子促膝而談,或與曹操爭雄天下,攜悟空之手遨遊天庭,隨蘇秦之後縱橫天下。

  閱讀經典,無需與時代同行,一本經典便是那個時候的經典,難道你還能從《三國》裡讀出馬克思主義?《三國》即成,再無《三國》,名著即在,它自己便成了我們民族最寶貴的財富。一本名著就是一處非物質文化遺產,開啟它,我們便走進了作者的世界,在這裡,我們是過客,沒有時間空間的限制,我們在幾千年的歷史裡遊覽,我們在縹緲的三界裡馳騁,我們已不屬於我們自己的時代,說何與時代同行?

  放下歷史的知識,放下所謂時代的智慧,帶上一種敬畏的心態,少一些“雞湯”式的褻瀆,從現在起,進入那些偉大的時代……

  閱讀經典,無需與時代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