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節日常識> 福州端午的特色習俗

福州端午的特色習俗

福州端午的特色習俗

  福州端午節習俗除了跟全國一樣譬如掛艾葉菖蒲、賽龍舟、吃粽子外,還有一些自己獨特的內容。如燻黃煙、五月四水、制午時茶,拔艾草、穿鞋子、戴紅肚兜等。下面和小編一起來看福州端午的特色習俗,希望有所幫助!

  藥酒驅毒

  五月仲夏,天氣燥熱,人易生病;加上蛇蟲孳生,易咬傷人,在先秦時代,五月被視為毒月,五日被視為惡日,相傳這天邪佞當道,五毒並出,荼害人間。

  因此古人便把五月五日作為防疫節,以躲避瘟魔毒物的糾纏。每逢此日,福州人上山採集藥草,在門庭插上菖蒲、艾葉,以清馨的香味驅邪招福。在室內,人們點燃了雄黃,黃氣漸漸瀰漫,燻殺躲藏在屋角牆縫的毒蛛惡蟲。為了潔淨身心,人們沐浴在艾葉湯內,洗滌軀體汙垢,又痛飲雄黃酒,驅除五臟病蟲。

  端午佳節,人們的衣著打扮也與往日不同,頗具節日氣氛,男女老少的手臂繫著五色絲帶,腰掛香包,絲帶名曰“長命縷”,據說蛇蠍看見此物便逃之夭夭。香包內盛白朮、白芷等香料,令蚊蟲不敢近身。孩子們也繫著“五毒肚兜”,奔走嬉戲。

  午時書

  每逢端午節正午,福州家家戶戶都在門楹貼上“午時書”,午時聯與春聯稍有不同,形制較為短小,用黃色的“雄黃酒”或“黃枝水”書寫。

  據莫友棠在《屏麓草堂詩話》記載,午時書之風,最早可以遠溯到唐朝,歷史極為悠久。“午時書”不僅在書香門第家流行,更深受平民百姓的喜歡,相傳明朝有個屠戶叫徐五。他曾作午時書一聯貼於門楹,聯曰:“門幸無題午,人慚不識丁。”恰好曹學佺路過,看見此聯,大為讚賞,於是叩門拜訪,二人遂成莫逆之交。端午時節貼午時書是福州十邑所獨有的風俗。

  包紮米粽

  端午時節,福州的主婦總是忙著張羅佐料,包紮米粽,贈送親友。端午的福州總是熱鬧的,恰如《五月節詩》所言:“江上龍舟競,囊中麝瑙諸;家家忙裹粽,戶戶喜懸蒲。祛毒雄黃酒,鎮邪五色符;黃煙才放罷,又貼午時書”。

  五月四水

  通常情況下是指農曆五月初四那天從河裡、井裡挑回家的水。福州人在五月初四那天,有把家裡水缸裝滿水的習俗。久而久之,“五月四水”成為一個固定的名詞。有的人家還把“五月四水”存放起來,說“五月四水”具有治療燙傷等等的作用。

  午時茶

  “午時茶”也是福州一些人家的習俗之一。每年端午節,人們到山上、田邊等野外採集許多野草樹葉,或切成片,或切成段,跟茶葉等混在一起曬乾,收存備用。因為它是端午節的時候製作的',所以就叫它“午時茶”。誰家的孩子咳嗽、肚子疼、消化不良;誰家的大人頭疼腦熱,將“午時茶”用開水沖泡喝下。或在炎夏時節泡點“午時茶”當茶喝,有防暑降溫的作用。

  中成藥裡也有 “午時茶”,它是由蒼朮、柴胡、羌活、防風、白芷、川芎、廣藿香、前胡、連翹、陳皮、山楂、枳實、麥芽(炒)、甘草、桔梗、六神曲(炒)、紫蘇葉、厚朴、紅茶等藥組成。福州人的“午時茶”跟中成藥的“午時茶”不一樣。它的組成多取自本地的野草樹葉等,如竹葉芯、枇杷葉、金銀花、紫蘇、茶葉、生薑、神曲、食鹽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