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語文教案> 【必備】語文教案模板錦集7篇

語文教案

【必備】語文教案模板錦集7篇

  作為一名老師,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綱與課堂教學的紐帶和橋樑。教案應該怎麼寫才好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語文教案7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語文教案 篇1

  (一)談話交流,匯入新課

  1、小朋友都跟爸爸媽媽去過菜市場,請大家互相說說,菜市場裡有些什麼蔬菜呀?

  2、這些蔬菜長在哪裡呢?(出示課題:菜園裡)

  (二)走進菜園,學習字詞

  1、觀看錄影。

  想去菜園看看嗎?(播放當地的菜園錄影)菜園裡的蔬菜可多了,仔細觀察,把你認識的蔬菜名稱說出來吧!

  2、自主識字。

  這些蔬菜都有一張名片,上面寫著它們的名字,(出示課文中帶有拼音的詞語)請小朋友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認一認名片上的字。(引導學生交流識字途徑,如,“這個字你還在哪裡見到過?”積極倡導生活中識字。)

  3、指導書寫。

  指導書寫“卜、又、心、風”。

  4、合作朗讀。

  這些生字,放到兒歌中會讀嗎?(鼓勵學生在與夥伴的合作中讀通兒歌、透過多種形式讀熟兒歌。)

  (三)創設情境,鞏固字詞

  為學校營養午餐排選單

  1、我們認識的這些蔬菜還能做成小朋友愛吃的好多菜呢!瞧!(出示選單:西紅柿炒雞蛋、蘿蔔燒排骨……沒學過的生字註上拼音)請小朋友先讀讀這些菜名,然後選擇幾道你愛吃的菜,在菜名前寫上序號,填在下週營養午餐的選單上(學生人手一份選單和空白的午餐表)。

  2、反饋:把學生排出的午餐選單交給學校食堂,建議食堂採納。

  (四)拓展識字

  把學生自己認識的蔬菜、瓜果的名稱,製成圖文結合的卡片,在課上交流。課後展示出來,體現識字資源的共享。

語文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結合兒童已有的生活經驗和母語基礎,認識三個生字。學寫三個生字。

  2、朗讀課文,感受幽默的樂趣。

  3、透過讀幽默故事,發展思維能力和想象能力,體會幽默蘊涵的道理。

  培養學生善於觀察,做事求實的品質。

  教學重點:朗讀課文,認識三個生字。體會幽默蘊涵道理。

  教具準備:生字卡片、教學課件。

  教學過程:

  一、激趣匯入:

  1、同學們你們喜歡畫畫嗎?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了一個叫丁丁的小朋友的四幅圖,你們看看,他畫得怎麼樣?

  2、丁丁是個怎樣的小畫家,今天我們就來學習新課《粗心的小畫家》,請同學們齊讀課題。

  二、初讀課文:

  1、老師領讀課文,學生標出生字:同學們一定等急了,快讓我們看看課文吧!開啟書,聽老師讀課文,注意聽清字音。

  2、同學們想不想自己試一試?邊讀邊把要求會認的三個字標好拼音,一定要讀準音,把句子讀通順。

  3、誰願意給大家讀一讀,其他同學認真聽,有沒有不準確的地方,如果有你就幫幫他。

  三、識字:

  1、老師把一些字寶寶也請出來了,你們認識它們嗎?

  2、分小組合作學習,看哪組識字方法多,記字方法好。

  3、彙報。

  他(選字填空)

  哈(口家族的字)

  匹(量詞填空)

  4、這些生詞你們認識嗎?

  四、學習課文

  1、齊讀課文:回到課文,看看今天學的生字,在文中你是否認得。邊讀邊思考這首詩有幾句話?

  2、指名逐句讀課文,邊讀邊指導。

  3、為什麼丁丁是個粗心的小畫家?

  4、在平時的生活中你粗心過嗎?

  5、小結:看來粗心可真是個壞毛病,真是害人不淺。我們要認真細緻做事,這樣才不致鬧笑話,讓大家喜歡你。

  6、聽音樂(粗心的小畫家)輕鬆一下,讓我們做一個細心的孩子,從修改丁丁的畫開始吧!

  五、寫字

  1、書空

  2、觀察在虛宮格中的位置

  3、師範寫

  4、生練寫

  六、總結

  (略)

語文教案 篇3

  學習目標:

  1、掌握課文重點文言實詞、虛詞、句式。

  2、理解作者在被貶永州後寄情山水聊以忘憂的情懷。

  3、學習本文在對比映襯中突出景物特點的手法。

  學習重點:

  目標1、3。

  學習難點:

  理解作者被貶永州後寄情山水聊以忘憂的曠達情懷並在此基礎上體會大自然給予個體生命的深刻感悟。

  學習時數:2課時

  第一課時

  一、匯入

  板書:始得西山宴遊記

  二、檢查預習

  指定學生朗讀課文,教師正音,糾正斷句。

  三、教師範讀

  四、學生兩兩組合互讀。

  五、明確本節課目標:疏通文意。

  六、解題

  師問:本文的標題如何斷句?又如何解釋呢?

  學生小組討論。

  明確:始得/西山/宴遊/記

  始得:開始發現宴:《說文解字》“宴”,安也。宴遊,即安閒的遊覽。記:文體名。

  七、知識積累,文意疏通。

  實詞:

  僇人、恆惴慄、施施而行、慢慢而遊、無遠不到、披草而坐、意有所極、覺而起、怪特。

  始指異之、緣染溪、斫榛莽、箕踞而遨、若垤若穴、莫得遁隱、縈青繚白、外與天際、、莫得其涯、引觴滿酌、心凝形釋、然後知吾向之未始遊、故為之文以志

  教師補充:窮:

  趣:

  虛詞:而、之

  句式:以為凡是州山水有異態者(定後)

  故為之文以志(之)(省略)

  是歲,元和四年也。(判斷)

  學習方法:教師讓學生圈畫出詞句,然後小組討論,代表發言,教師小結。

  八、質疑答疑

  九、齊讀課文

  十、作業:熟讀課文,體會情感。

  第二課時

  一、明確本節課目標:理解情感,學習手法。

  二、討論探究:

  1、本文的標題是“始得西山宴遊記”,那麼,有“始得”就有“未得”,有“宴(安)”就有“不安”,你能在文中找出相關語句加以說明嗎?

  學習方法:學生小組討論,代表發言。

  明確:未得(以為凡是州之山水有異態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始得(始指異之、然後知是山之特立,不與培塿為類、然後知吾向之未始

語文教案 篇4

  教材分析

  《盤古開天地》是蘇教版小學語文第七冊的講讀課文。《盤古開天地》從神話這個角度初窺中華傳統文化的一次嘗試。教材選編這篇課文的目的是圍繞“燦爛的中華文化”這個專題,使學生第一次認識神話這種文學形式,體會巨人盤古的獻身精神,感受神話豐富想象力,激發其熱愛祖國燦爛的傳統文化的情感。《盤古開天地》想象豐富,脈絡清晰,文字敘述具體而生動,圍繞“創造”這個中心,講述了一個叫盤古的巨人,用斧頭開天闢地,用身體頂天蹬地,最後化作萬物,創造了美麗的宇宙的神奇故事。

  學情分析

  四年級語文教學要注意字詞教學,要注意學生的朗讀能力的培養,激發想象力。依據本單元的教學目標,要 讓學生感受“燦爛的中華文化”。四年級學生的年齡偏小、想象力豐富、喜歡讀故事,但這是學生第一次接觸文字形式的神話故事,神話故事的生動形象和豐富的想象力將給他們學習帶來不小的困難,因為神話與現實畢竟差異太大。本課我將主要採用“以讀為本”的教學方法,同時輔以“情景教學法、指導發現法”等。為了突出學生在學習發展中的主體地位,為了讓學生真真正正學語文,透過學會達到會學。在本課學習中,學生將在老師的主導下以“朗讀感悟、角色體驗、自主發現、小組合作學習”等多種方法來完成自己的學習任務。

  教學目標

  從課程目標的三個維度“知識和技能、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確定本課目標如下:

  1、認識10個生字,會寫14個生字。能正確書寫“宇宙、黑暗”等詞語。

  2、有感情的朗讀課文,積累課文中優美的詞句,能用自己的話複述課文。

  3、讀懂課文,體會盤古的獻身精神。

  4、初步感知神話的特點,激發閱讀神話故事的興趣,培養想象力。

  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引導學生讀懂課文,瞭解盤古開天地的故事內容,激發學生閱讀神話故事的興趣,培養想象能力。複述課文。

  難點:初步感知神話的特點。

語文教案 篇5

  《翠鳥》是六年制小學課本第五冊第六課,課文內容如下:

  翠鳥喜歡停在水邊的葦稈上,一雙紅色的小爪子緊緊地抓住葦稈。它的顏色非常鮮豔。頭上的羽毛像欖色的頭巾,繡滿了翠綠色的花紋。背上的羽毛像淺綠色的外衣。腹部的羽毛像赤褐色的襯衫。它小巧玲瓏,一雙透亮靈活的眼睛下面,長著一雙又尖又長的嘴。

  翠鳥鳴聲清脆,愛貼著水面疾飛,一眨眼,又輕輕地停在葦稈上了。它一動不動地注視著泛著微波的水面,等待游到水面上來的小魚。

  小魚悄悄地把頭露出水面,吹了個小泡泡。儘管它這樣機靈,還是難以逃脫翠鳥銳利的眼睛。翠鳥蹬開葦稈,像箭一樣飛過去,叼起小魚,貼著水面往遠處飛起了。只有葦稈還在搖晃,水波還在盪漾。

  我們真想捉一隻翠鳥來飼養。老漁翁跟我們說:“孩子們,你人知道翠鳥的家在哪裡?沿著小溪上去,在那陡峭的石壁上。洞口很小,裡面很深。逮它很不容易呀!”我們只好打消了這個想法。在翠鳥飛來的時候,我們遠遠地看著它那美麗的羽毛,希望它在葦稈上多停一會兒。

  1、分解課目內容,將課文內容劃分成三個知識點。

  課目內容分解表 表1

  課目

  名稱知識點學習水平知識理解簡單應用綜合應用翠鳥1“鮮豔、小巧玲瓏、注視、銳利、疾飛”等詞語√

  √

  2

  學習作者觀察的順序和抓住特點進行觀察的方法√

  √

  3

  翠鳥的外形和活動特點√

  定下各個知識的學習水平等級,如表1所示。

  學習水平描述表 表2

  知識點學習水平描述語句行為動詞1知識理解聯絡上下文理解:鮮豔、疾飛、小巧玲瓏、注視理解2知識理解指出作者的觀察順序和抓住特點進行觀察的方法理解指出3理解概括課文內容,說出翠鳥的外形和活動特點概括說出

  2、具體描寫各個知識的學習水平等級,如表2所示。

  選用媒體情況表 表3

  知識點學習水平媒體型別媒體內容要點使用時間(分)資料來源媒體在教學中的作用媒體使用方式1知識理解文字投影重點理解的詞語自備在情境及語言文字中理解詞語觀察講解VCD翠鳥的表態及飛的動態2知識理解文字投影描寫翠鳥外形的句子,熱鍵顯示錶特點的詞。自制加深理解讀、劃

  議、說電腦動畫按描寫順序寫出翠鳥外形各部分自制激發興趣

  加深印象

  幫助理解看、說3理解圖畫投影音樂翠鳥外形圖自備展現外形

  突出特點看、說VCD翠鳥飛行、等魚、捕魚動態自備顯現動態

  在情境中

  理解特點看、想

  說、文字投影表現翠鳥活動特點的文字,熱鍵顯示重點詞自制加深印象

  幫助理解讀、劃

  議

  3、媒體的選擇及使用。根據本課的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設計選擇多媒體輔導教學(CAI),主要運用了圖畫投影、文字投影、VCD、動畫設計及翠鳥標本等媒體。各種媒體共同協調,相互補充,從而更充分地調動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高效率完成教學任務。如表3所示。

  4、課堂教學過程結構的設計。本課的課堂教學過程結構流程圖如表4所示,在設計時,主要注意了以下幾個問題:

  (1)課時安排。為完成本課教學設計了兩課時。第一課時,匯入新課,初讀課文,整體感知,質疑導學,學習1—3節;第二課時,學習第四節,總結課文,簡單運用,鞏固字詞。之所以把教學的重點段放在第一課時,主要是考慮到學生在第一課時的學習興趣正濃,“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憑藉學生的濃厚興趣,教學的重點就可以更好地突破。

  (2)恰當安排媒體出現的時機,創設出生動情境,激發學生興趣。讓學生觀察練說翠鳥外形,並將敘說順序同作者描寫順序比較,同時利用按作者描寫順序出現的翠鳥身體各部分動畫圖,加深理解按順序觀察翠鳥的方法。另外,還藉助動畫及影象,結合上下文理解了文章的重點詞,藉助重點詞體會作者抓翠鳥的特點來描寫翠鳥的方法,從而使重點及難點得到突破。

  5、設計形成性練習,針對知識點2、3設計兩道填空題,以檢驗學生的學習效果。如圖5所示。

  形成性練習題 表5

  知識點學習水平題目內容2知識理解 填空題:

  課文第一自然段2——5句,先總寫翠鳥羽毛的顏色非常( ),再按( )、( )、( )的順序具體描寫了翠鳥羽毛的顏色。3理解 真空題:讀句子,想想括號裡詞語的意思。

  翠鳥( )葦稈,( )飛過去,( )小魚,( )水面往遠處飛走了。

  表4 開始

  展示翠鳥標本、導言入課

  投影學習目標 投影學習方法

  學生質疑

  據疑板書導學

  學生再讀,找出課文從幾方面寫翠鳥可愛

  學生讀文,找出翠鳥外形特點的段落 學生讀文,找出寫翠鳥活動特點的段落

  投影翠鳥外形圖 VCD翠鳥鳴叫、飛行、等魚時畫面

  學生看圖、說圖 文字投影描寫翠鳥飛行、等魚的語句

  投影文字 描寫翠鳥外形特點讀文、勾重點詞,並聯系圖畫及上下文理解

  讀課文,勾句子,理解重點詞 VCD翠鳥捉魚時動作

  動畫按作者描寫順序出現翠鳥身體各部分 結合課文,理解重點詞

  對比體會作者描寫順序與自我說圖的順序 完成形成生習題2

  完成形成性練習題1 查標,對照學習目標,總結課文

語文教案 篇6

  一、題揭匯入

  1.讀好課題,語文教案-鸕鷀。

  ①課件呈現課題。

  ②教師:今天,咱們一起來學習一篇寫得非常優美、非常生動的.課文,誰來讀讀課題?

  ③指多名學生朗讀課題,再齊讀課題。注意!“鷀”是第二聲,不翹舌。

  [點評:讀準、讀好課題,看起來微不足道,其實不然。有心人稍加註意,便可從中挖掘出豐富的訓練內涵。藉此可以訓練學生正腔圓地讀,藉此可以訓練學生響亮自信地讀,藉此可以訓練學生大方利落地讀。這同樣是一種語文基本功的訓練,疏忽不得。]

  2.簡介鸕鷀。

  ①教師:鸕鷀是一種不鳥。它們愛吃魚,也愛捕魚,而且捕魚的本領特別高。大家看!這就是鸕鷀。

  ②課件呈現多幅鸕鷀的照片。

  ③教師:鸕鷀捕到魚後,就會把魚吞進自己的喉囊。要是讓它繼續吞,那魚就吞到肚子裡去了。所以,鸕鷀捕魚前,漁人得用繩子扎住它的喉囊。捕完魚後,再把繩子解開。大家看,這就是鸕鷀的喉囊。

  ④課件呈現出鸕鷀喉囊的位置。

  ⑤教師範寫“喉囊”兩字,邊寫邊說明書寫要領。

  ⑥學生在書的插圖旁找一個合適的地方練寫“喉囊”。

  [點評:“喉囊”兩字非常難寫。字形難記、筆順難辨、結構難排。突破三難,唯有訓練。教師書寫示範練,趁熱打鐵因勢練,人人動筆扎練。對小學生而言,把字寫正確、寫工整是一項重要的語言語基本功。俗語有言:人能寫字,字能寫人。在倡導素質教育的今天,此項基本功不但不能削弱,而且更應加強。]

  3.引入新課。

  教師:課文對鸕鷀的描寫會帶給我們一種怎樣的感覺呢?請大家閉上眼睛,由老師美美地讀給大家聽。

  二、通讀課文

  1.教師範讀。

  ①教師配樂範讀全文,學生閉目欣賞。

  ②讀後促醒學生的語感:小湖的景色優美吧?漁人指揮鸕鷀捕魚的場面生動吧?

  2.學生練讀。

  ①教師:帶著這些美好的感覺,像老師這樣,自由輕聲地讀課文。讀的時候,注意把字詞讀準,把句子讀通。

  ②學生自讀,教師巡視。讀後檢查學生的朗讀。教師指名朗讀課文。共抽5位學生,分別朗讀→、↑、→↓、°、±”自然段。教師注意正音。例如:

  ▲這個地方沒讀好。不要緊,你可以請一位同學幫你讀。

  ▲這個詞語沒念準,請再念一遍。

  ▲這個句子沒念通,聽老師讀。

  ▲這個新詞念得非常準,咱們聽他再念一遍。

  ▲這個句子比較長,你能讀得這樣通順,可見你平時對朗讀是化了功夫的。咱們請他再念一遍。

  ▲整段話沒念錯一個字,真不簡單。

  ▲這樣長的一段話,能夠念得這樣通順,這樣連貫,可見你讀書的基本功是非常紮實的。

  [點評:把課文讀準讀通,對大多數學生來說並非易事。朱熹有言:“凡讀書……須要讀得字字響亮,不可誤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牽強暗記,只是要多誦遍數,自然上口,久遠不忘。”朱熹對讀書的這個要求提得真可謂:“不可誤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我們只要照做就是。問題在於,這樣讓學生讀書,有人不屑一顧,有人不以為然,有人不了了之,也有人不知所措。學生的讀書水平普遍不同,這不能不說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小學四年級語文教案《語文教案-鸕鷀》。把功夫紮紮實實地化在讀原文上,這是學好語文的金玉良言。]

  3.再讀感悟。

  ①教師:剛才幾位同學的朗讀,對你們有些什麼啟發和幫助?(指名回答)

  ②教師:懂得了這些道理,咱們再讀讀課文,邊讀邊體會,你覺得課文的哪些地方帶給你特別優美、特別生動的感覺。

  ③學生自由讀全文。

  ④讀後組織學生交流各自的感受。

  4.選段朗讀。

  ①教師:讀了課文以後,同學們對課文的優美和生動有了更加深刻的感受。但是,同學們的感受又都是與眾不同的。大家可以把自己感覺最優美、最生動的那段課文挑出來,美美地讀給你的同桌聽。聽的同學要專心、要投入,邊聽邊想,你最欣賞同桌在哪些地方的朗讀。

  ②同桌互讀。

  ③教師:哪些同學想情不自禁、真心誠意地誇誇自己的同桌?(抽幾對同桌,一人讀,一人誇)

  讀後教師小結:能受到別人的誇獎,當然是一件快樂的事兒。但是,你們往往不太清楚,真誠地誇獎別人,其實更能讓自己快樂。只要你留心體會,語文課上這樣的快樂是很多的。

  [點評:閱讀課上,一定要留出足夠的時間讓學生充分地讀。整體感知主要靠讀,有所感悟主要靠讀,培養語感主要靠讀,情感薰陶主要靠讀,積累語言更是靠讀。正如清人唐彪所言:“文章讀之極熟,則與我為化,不知是人之文、我之文也。”學生只有在讀書中才能學會讀書,這是一個再簡單不過的道理,但真理往往就這麼簡單。]

  三、揣摩思路

  1.教師朗讀自己最喜歡的一段課文(最後一段)

  2.鼓勵學生多元解讀:請大家再讀讀這段課文,看看你能從這短短的17個字當中讀出多少東西來。學生解讀的結果可作如下推想:

  (1)從“恢復”這個詞上可以看出,湖面原來是平靜的,後來不平靜了,現在又變得平靜了。

  (2)從“漸漸”這個詞上可以看出,鸕鷀捕魚的時間是比較長的。

  (3)聯絡課文前面的內容,不難發現,湖面的平靜與否跟鸕鷀捕魚是有關係的。

  3.根據學生的回答,教師隨機板書如下:

  捕魚前 捕魚時 捕魚後

  平 靜 不平靜 恢復平靜

  4.齊讀最後一段。(“又”字要念重音。因為只有這樣讀,才能讓人感覺到,湖面開始是平靜的,後來不平靜了,現在又變得平靜了。)

  [點評:文章拿到手,泛泛地讀幾遍,算不算整體感知?當然不算。在熟讀的基礎上引導學生揣摩文章思路也許是避免空泛感知的一條重要對策。關於揣摩思路,葉老有過這樣一段精闢地論述:“把一番話一篇文章比作思想走過的一條路。思想從什麼地方出發,怎樣一步一步地往前走,最後達到這條路的終點。都要踏踏實實摸清楚。”當然,對於四年級的學生來說,揣摩行文思路並非易事。好在此文最後一段已經含蓄地透露了文章思路的痕跡,學生只要專心誦讀、用心理會,教師再稍加點撥,思路還是不難理清的。]

  四、課堂作業

  認真抄寫下列詞語。抄幾遍由自己決定,難寫的可以多抄幾遍,(學生抄寫時,可以播放背景音樂。)

  夕陽 柔光 悠然 喉囊

  一望無垠 波光粼粼 炊煙裊裊

語文教案 篇7

  【教材分析】

  《回顧·拓展二》配合本組課文的學習內容,結合課內外學習資源,在回顧與拓展中積累語言,學會表達方法,感悟錘鍊語言之重要性。要用聯絡的方法來教學“交流平臺”,讓學生在聯絡已學課文,聯絡自己的習作,聯絡讀過的詩文來體會抒發感情的表達方法。“日積月累”安排的內容是積累表達鄉思的詩句。目的是使學生積累優美詩句,進一步體會作者的思鄉、思友之情。“趣味語文”講的是唐代詩人賈島作詩琢字煉句的故事,使學生透過讀故事,體會詩人寫詩時對運用字詞的認真態度,領悟到漢字的意趣和蘊味。為了讓學生讀懂故事,可以把賈島的《題李凝幽居》整首詩介紹給學生,讓學生在意境中理解為什麼用“敲”字好。以幫助學生樹立根據具體內容進行反覆推敲,字斟句酌的意識,並養成在今後的習作中學會推敲詞句的好習慣。

  【設計理念】

  圍繞“月是故鄉明”這一主題,架起時空的橋,讓學生浸潤在古今思鄉詩文中,讀讀相關的段落或句子,讀讀“趣味語文”,談談表達方法,體驗濃濃的鄉情。讓學生與文字對話,與同伴對話,在交流中溝通,在傾聽中欣賞,在展示中學習,把體會感情與領悟寫法、讀書與表達、語言積累與語言實踐有機地結合起來,以實現教學效果的最最佳化。

  【教學目標】

  1、回顧本組課文內容,引導學生用心體會課文作者是怎樣用具體的景物或事情表達思鄉之情的。

  2、拓展學生視野,引領學生積累有關抒發思鄉之情的詩文、佳句、激發學生熱愛家鄉之情。透過讀書,引導品味語言,豐富學生的語言積累。

  3、自主閱讀“趣味語文”,並能說出“趣”在哪裡。體會錘鍊文字的重要性。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用心體會課文作者是怎樣用具體的景物或事情表達思鄉之情的。

  【教學難點】

  訓練和規範學生的口語,能聯絡實際來說說自己是怎麼表達情感的。

  【教學準備】

  對本單元課文的表達方式進行系統梳理小結。

  收集表達思鄉之情的詩文、佳句、歌曲及琢字煉句的軼聞佳話。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交流平臺

  一、談話匯入,明確內容

  家鄉,在遊子的心裡,永遠是最溫馨、最難以割捨、最令人夢繞魂牽的地方。思鄉情是人世間一種美好的情感,本組課文表達的都是思鄉之情。透過課文的學習,我們收穫了什麼呢?讓我們共同走進回顧·拓展二(板書課題:回顧·拓展二)

  二、賞讀片段,感悟鄉情

  1、讀著一篇篇思鄉的課文,一些感人的描寫深深地印在了我們的腦海裡,下面這些內容還記得嗎?出示相關語句:

  ⑴ 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⑵ 復恐匆匆說不盡,行人臨發又開封。

  ⑶ 風一更,雪一更,聒碎鄉心夢不成,故園無此聲。

  ⑷ 我很小的時候,外祖父常常抱著我,坐在梨花木大交椅上,一遍又一遍地教我讀唐詩宋詞。每當讀到“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春草明年綠,王孫歸不歸”“自在飛花輕似夢,無邊絲雨細如愁”之類的句子,常會有一顆兩顆冰涼的淚珠落在我的腮邊、手背。

  ⑸ “夏天,涼爽的清風從南窗裡吹進來,太舒服了!更美的是,我由東窗可以望到那條小溪和小橋,還有那幾株依依多情的楊柳。”

  ⑹ 這裡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鄉院子裡的桂花。

  這些語句出自哪些課文?從這些描寫中我們感受到了什麼?知道都是採用什麼方式來表達的呢?

  (詩人觸景生情;透過寫具體的事表達外祖父的思鄉之情;透過寫景物抒發懷念故鄉之情。)

  談表達方法,讀相關句段,這樣做一是避免交流時語言枯燥,二是與文章緊密聯絡,加深對錶達方法的體會。

  過渡:一字字,一句句,一段段,一篇篇,向我們訴說著思念家鄉的情懷!家鄉,真是人們心中扯不斷的牽掛呀!請同學們默讀本組的幾篇課文,說說課文是透過哪些人、事、景、物來表達思鄉之情的?

  三、回顧課文,交流互動

  1、回顧課文內容,找出作者或寫事或寫景表達思鄉之情的內容讀一讀。

  2、你找到了哪些這樣的描寫?小組裡互相交流,暢所欲言。

  3、小組派代表發言:

  ⑴ 課文中透過描寫具體的事物表達思鄉之情的語句。

  ⑵ 課文中透過寫景表達思鄉之情的語句。

  4、小結:

  表達思鄉之情不是空泛地抒情,應透過描寫具體的事物或景物來體現。作家的作品是這樣,我們的習作也要這樣。

  5、平時我們的習作是怎樣表達感情的?(結合本次習作中的典型例子進行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