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小學語文教案模板錦集5篇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往往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藉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我們該怎麼去寫教案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小學語文教案5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小學語文教案 篇1
一、匯入課題,
1、同學們,你們瞭解黃河嗎?生交流資料,師板書:黃河。是啊,黃河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她哺育了中華民族,養育了中華兒女。從古到今,不知有多少文人墨客讚頌過她。我們一起誦讀李白筆下的黃河。齊讀詩句。這節課,讓我們一起走進現代著名作家袁鷹的《黃河的主人》,齊讀課題。能讀得再氣勢點更好,再讀課題。
2、讀了課題,你想說什麼?你提的問題很有價值,我們透過讀課文一起來探究。
二、初讀感知
1、下面,請同學們自由讀課文,注意:看清字形,讀準字音,不熟悉或容易出錯的地方,標出來,多讀幾遍。
2、同學們的讀書習慣可真好。有需要提示或幫助的地方嗎?(1)出示易讀錯的詞:指名讀、同位互讀,有錯及時糾正。強調多音字,說出另一個讀音。齊讀。(2)這兒有一組優美的詞,我們一起來讀,同學們仔細觀察,這兩組不同顏色的詞分別寫什麼的?寫人物的這四個詞,你知道課文中寫誰嗎?板書:“我”乘客艄公
3、誰是黃河的主人?憑什麼說“艄公是黃河的主人”?瀏覽課文,找到句子畫出來。
三、精讀感悟
1、跟他意見一致的?同學們真會讀書。出示句子他憑著勇敢和智慧,鎮靜和機敏,戰勝了驚濤駭浪,在滾滾的黃河上如履平地,成為黃河的主人。
(1)在這句話中,你理解了哪個詞?理解“如履平地”“驚濤駭浪”。
2、同學們,課文中有個段落寫了黃河的“驚濤駭浪”,請看第一自然段。
(1)出示第一自然段。自己讀讀這段文字,你彷彿看到了什麼?聽到了什麼?你能讀出黃河的氣勢嗎?注意“頓號”,在朗讀時它的停頓比逗號還短,用在這兩個詞之間,讀起來快,聽起來更有氣勢。男生讀試試。這就是我們的母親河,想看看嗎?播放影片。面對著我們的母親河,我們一起來讀出心中的感受。
小結:艄公就在這樣的黃河上“戰勝了驚濤駭浪”,你覺得艄公如何?——勇敢。真不愧是黃河的主人!讓我們一起來讚美艄公吧。
3、同學們,艄公是做什麼的?對,艄公就是撐船的,文中的船指的是?——羊皮筏子。哪些句子寫了羊皮筏子?請找出來,抓住關鍵字詞,說說羊皮筏子的特點。學生交流:
(1)“從岸上遠遠望去,那麼小,那麼輕,浮在水面上,好像只要一個小小浪頭,就能把它整個兒吞沒。”“再定睛一瞧,啊,那上面還有人哩!還有一個……一、二、三、四、五、六,一共六個人!這六個人,就如在湍急的黃河上貼著水面漂流。”
體會小、輕,看一看文中插圖,然後再來讀這句話,讀出你自己的感覺。(教師用多媒體展示羊皮筏子的圖片)體會到筏子雖小,但載人載物很重,在黃河上漂流很險。指導有感情朗讀。
小結引讀:羊皮筏子那麼小,那麼輕,載人載物又那麼多,在洶湧的激流裡時隱時現,艄公是多麼勇敢啊。怎能不讓人讚歎?齊讀“他憑著……他是黃河的主人”
4、看到這小而輕的羊皮筏子,載著人在萬馬奔騰、濁浪排空的黃河上漂流著,作者“我不禁提心吊膽……”艄公、乘客又是怎樣的表現呢?同學們默讀第六自然段,邊讀邊畫出詞語。然後小組交流。
(指著黑板提示) “我”、艄公和乘客分別是怎樣的表現?生交流師相機板書:提心吊膽、專心致志、談笑風生。你能聯絡上下文理解這三個詞嗎?對,可以採取找近義詞的方法。
A筏子上的乘客不害怕嗎?對,當遇到大浪時,艄公——“小心地注視著水勢”;風浪過後他開始——“大膽地破浪前行”。從這裡足以看出艄公的鎮靜和機敏。跟這樣的艄公在一起乘風破浪,你害怕嗎?你對艄公很信賴。你看筏子上的乘客還不停地向岸上指指點點呢。
B練習寫話。此時,你就是那乘客,你看到什麼,指點什麼?會興奮地說什麼?出示文圖寫話(身臨情境,想象說話):皮筏上的乘客談笑風生,他們向岸上指指點點,有的說,有的,還有的。那從容的神情,就如同坐在公共汽車上瀏覽窗外的景色。
學生交流。你們的指指點點把我也帶入了黃河,不再提心吊膽。
小結:更值得敬仰和讚頌的是艄公面站在那小小的筏子上,齊讀最後一段。黃河的主人不屬於他還會屬於誰呢?請同學們全體起立,一起發自內心地讚美艄公。讀——(“他憑著……”。)讓我們再一次深情地讚頌這機智勇敢,勇於與大自然抗衡的黃河主人們!起——“他憑著……”
四、說寫結合,讚美艄公的風采
1、同學們,滔滔的黃河水從遠古流到了現在,更將從現在流向未來,黃河的主人用他特有的魅力征服了黃河,征服了我們所有讀者。此時此刻,你肯定有許多話要對艄公說,請大家拿出紙、筆,寫出你想說的話。“我想對艄公說……”2、真情朗讀自己寫的話。
五、總結延伸
今天,你們勇敢地站起來,說出了自己的心聲;今天,你們大膽地表達了自己的見解,你們就是學習的主人,課堂的主人。最後送給大家一句話:(齊讀)撐起自信的竹篙,揚起希望的風帆,努力拼搏,成為學習、生活的主人!
六、作業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
板書: “我” 提心吊膽
黃河的主人 艄公 鎮靜勇敢
乘客 談笑風生
小學語文教案 篇2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會認本課“區、尤”等14個生字,會寫“巨、站”等8個生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
3、透過觀察圖畫與理解語言文字,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想象力並訓練學生語言表達能力。
過程與方法:
1、小組合作學習、探究,班級讀、評、講、議。
2、在學文過程中引導學生欣賞好詞佳句,學會積累與運用。
3、看圖學文與課文解讀相結合,課文解讀與口語交際相結合。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透過學習課文感受黃山石的奇妙,體會作者對黃山奇石的讚歎,激發學生們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二、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1、會認本課“區、尤”等14個生字,會寫“巨、站”等8個生字。
2、透過理解重點詞句,發揮想象,進行創造性地練習說話。
教學難點:
透過讀文,理解、體會黃山奇石的有趣;體會“奇”在哪裡。
三、教學策略
為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培養創新精神,教學活動將看圖、讀書、訓練融入質疑、疏疑、解疑的主線過程中,讓學生充分動起來。本課主要採用質疑法、朗讀法、合作探究等教學方法,此外與直觀形象的多媒體結合,更能激發學生的興趣,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1、學生對課文的感知是透過朗讀來完成的。
2、在生字學習的環節中,突出自主學習與小組合作學習的探究式方法,透過生生、師生之間的交流加以解決,教師在點撥時加以學法指導。
3、在課文解讀中設定好問題角度,體現“教、扶、放”循序漸進的指導方法。引導鼓勵學生大膽交流,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和口頭表達能力。
四、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匯入新課
1、師:同學們,你們聽說過“登黃山,天下無山”,這樣一句話嗎?這是我國明代傑出的旅行家徐霞客兩次登黃山之後由衷所發出的感嘆。這樣高的評價,一定名不虛傳,想不想去看看?
2、課件播放黃山四絕的圖片。師:同學們,認真看,一會說說你都知道了什麼?
【設計意圖】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3、師:看了圖片,聽了老師的簡單介紹,相信大家一定有很多想法,誰願意說一說?今天我們就一起來領略一下這黃山的奇石。
板書:黃山奇石。學生齊讀課題。
4、質疑:看到這個題目,誰能提出一些有意義的問題。
【設計意圖】在本環節中學生透過觀看圖片,對黃山石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並帶著問題進行學習,使學習目標明確,學習質量提高。多媒體在這個環節中突出其直觀性、形象性,把黃山奇景呈現在學生面前,學生眼看著黃山秀麗神奇的風景,彷彿走進了仙境般的神話世界,大大激發了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慾,創設了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
(二)初讀課文,學習生字
1、學生小聲地讀課文,教師提出要求。
在文中把藍線中要求“我會認”的字圈畫出來,遇到不認識的字請書下面的“樹葉”來幫忙,藉助拼音多讀幾遍,也可以用自己喜歡的方法學習生字。
2、標自然段序號,讀通課文。
3、自己學完生字之後,同桌的學習小夥伴互相當小老師考查一下,有不會讀的字“小老師”要教教你的小學生;
4、檢查自學:同學們都胸有成竹地坐好了,我可要考一考大家了,看看你們有多棒!(出示課件,檢查生字學習情況。)
(1)讓學生用開火車的形式讀帶有拼音的生字詞。
(2)男女生對讀去掉拼音的詞語。(強調“脖、膊”這兩個字的讀音。)
(3)出示課文中帶有“尤其”這個詞語的句子,啟發學生思考重點詞語的意思。
(4)用比賽的形式考查會認的字。
【設計意圖】此環節的設計目的在於放手讓學生自主、合作學習並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識字,而多媒體的運用恰當地調節了課堂的氣氛,使枯燥無味的識字活動變得妙趣橫生,調動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對於難理解的重點詞語,教師引導學生初步感知,為後面的學習做好鋪墊,逐步突破教學難點。
5、指導書寫:區、巨。
(1)分析字形以及認識新偏旁。(半包圍結構,三框)
(2)重點強調三框偏旁的字的筆順:一筆先寫三框的橫,接著再寫裡邊的部分,最後一筆寫豎折。
(3)學生照著字帖寫,教師巡視,進行指導。
(4)班級展示學生的生字書寫,學生進行評價,教師根據學生評價進行有針對性的指導,學生再改進。
【設計意圖】帶有三框的會寫字本課中是第一次出現,根據以往的教學經驗,孩子們往往在書寫時筆順出現錯誤,這樣設計的意圖是避免學生在認知過程中先入為主而使錯誤的概念深入腦海,加之以教師的指導,使學生首次獲取的知識便是正確規範的。
(三)再讀課文,整體感知
師講解:透過剛才觀看資料,我們知道黃山在我國的安徽省,是著名的風景名勝區,那裡風光秀麗,景色神奇,最著名的就是:奇松、怪石、雲海、溫泉。課文重點向我們介紹了黃山的什麼呢?(生回答:石頭)
請學生自由讀文,思考:
1、哪些自然段向我們介紹了黃山的奇石?
2、並用橫線劃出課文中介紹的幾種石頭。
3、小夥伴交流之後,全班彙報,教師根據學生回答板書:仙桃石、猴子觀海、仙人指路、金雞叫天都。(根據學生回答,可以把“天狗望月、獅子搶球、仙女彈琴”這幾塊石頭的名字放在副板書位置。)
【設計意圖】學生的每一次讀書都要有不同的目的,學生帶著問題去讀書、去思考,同時也讓學生對課文內容有了整體感知,並讓學生初步體會這些名字的準確、生動、形象,進一步感受中國文字的魅力特點。
(四)精讀課文,品味黃山
1、探“奇”。(學習第一自然段)
(1)師:透過讀第一自然段,你們對黃山有了哪些瞭解?
學生彙報:黃山的地點、黃山奇石很神奇。
(2)師:有多神奇,從哪能看得出?
學生:聞名中外、景色秀麗神奇、尤其。
(3)師:“尤其”是什麼意思呢?你能換一個詞語來說一說嗎?(特別)
教師小結:透過聯絡上下文,換詞語的方法,我們就會更好地理解課文了,這可是個非常好的學習方法。
(4)請學生再次讀第一段,讀出它的神奇。
2、感“奇”。
出示課件:依次點選石名。師:你們覺得黃山石的名字取得怎麼樣?它們有什麼特點?指名彙報:有趣、有的和動物有關。
3、悟“奇”。
(1)師:課文介紹了很多奇石,先讓我們來看看第一塊奇石──仙桃石。課件出示:圖片“仙桃石”,哪塊石頭像仙桃?
(2)師:課文是怎樣寫這塊石頭的呢?(生讀課文部分。)課文這句話寫得怎麼樣?大家互相說說。小組交流;教師板書:……好像……飛、落。
(3)師:第二塊奇石“猴子觀海”是什麼樣子,它在幹什麼?出示課件圖片:“猴子觀海”。學生讀課文,思考:有幾句話?每句話寫了什麼?
教師根據學生回答板書:抱、蹲、望。
師:對!作者透過觀察先抓住了石猴的動作,透過想象,寥寥幾筆,就把石頭寫活了。再點明石頭的名字,這樣寫結構多清楚呀!我們把這幾句話再讀一讀,讓我們來感受一下,這塊石頭怎麼樣?(奇特、有趣、可愛)
(4)課文還向我們具體介紹了一塊跟動物有關的石頭呢,你們快看:出示課件圖片“金雞叫天都”。
教師:這一塊石頭的寫法和“猴子觀海”的寫法完全相同,先透過想象,告訴我們石頭像什麼動物,再寫動物的動作,最後點明石頭的名稱。快來讀讀課文中有關的自然段吧。
學生自由讀課文第五自然段。
你眼前彷彿出現了什麼?
教師根據學生回答板書:幾塊巨石、金光閃閃、伸、啼叫。
【設計意圖】根據學生的認知規律,新知識的掌握是需要及時進行鞏固的,於是我把第五自然段提到前面學習,這樣可以加深印象,並且為弄清楚“仙人指路”的結構奠定基礎,同時也為最後的仿說仿寫減輕了難度,達到舉一反三的效果。
(5)師:“猴子觀海”“金雞叫天都”有趣,“仙人指路”也另有一番趣味。課件出示圖片:“仙人指路”,指名讀。
(6)師:誰來學著做一下這個仙人的樣子?(生模仿)
(7)師:同學們,假如你在黃山遊玩,山路一轉,突然看到遠處高高的山峰上有一塊這樣的石頭,你會覺得怎麼樣?(生:神奇、前去看個究竟。)
(8)師:用你現在的感覺,看著眼前的景象,讀一讀這段話好嗎?
(9)師:請問這位仙人,你所指的地方是哪兒呀?那裡的風景美嗎?(生即興回答)
(10)師:謝謝!同學們,假如你是山中的仙人,你會對遊客說些什麼呢?(生自由回答)
(11)師:謝謝各位小仙人。這一切是多麼有趣呀!讓我們一起美美地把這一段讀出來,好嗎?(生齊讀)
【設計意圖】逐步引導學生由讀通到讀懂,再到有感情的朗讀,落實讀的訓練目標,重視讀的實踐過程,使閱讀真正成為學生主動的個性化行為,在讀中使學生理解課文內容。
4、說“奇”。
(1)師:作者經過觀察,抓住黃山石的樣子,展開合理的想象,透過打比方,把靜止的石頭寫活了,寫具體了。下面,我們運用這種方法,選擇大螢幕上其中的一塊石頭,抓住它的樣子來說一說它們吧。出示課文最後一段中的石頭名稱:天狗望月、獅子搶球、仙女彈琴。生小組交流,指名說。
(2)重點指導“天狗望月”,指導學生完全模仿“金雞叫天都”的形式以及部分句式來說:
每當月亮升起,有座山峰上的一塊巨石,就變成了一隻( ),它( )在地上,( )起頭,( )夜空中( ),小尾巴還一搖一擺的,好像( )。不用說,這就是有趣的( )。
(3)師:看來,現在你們再說其他石頭,再寫石頭,會更具體,更生動的。
【設計意圖】積累語言,運用語言,始終是語文教學的根本。俗話說,萬事開頭難。根據以往的教學情況來看,學生自主練習說話時,還是有一些語言枯燥,缺乏想象的。此環節的設計目的遵循教育規律,由易到難,循序漸進,給孩子們搭設臺階,為學生創造性的學習提供了一個空間,將課文內容延伸並展開豐富的想象,讓學生用課內、外積累的規範語言,自由地表達出內心獨特的情感體驗,感受學習語文帶來的快樂。
(五)多種感官,拓展練習
(1)師:這些石頭能讓你們產生這麼豐富的想象,可見黃山奇石是多麼不同尋常,多麼神奇呀!來,帶著你的理解,讓我們再來美美地讀一讀課文吧!(全班讀)
(2)師:如果你的畫畫得好,就把你腦中的畫描述給大家;如果你記性比較好,就用書上的句子說出它們的神奇。如果你寫得好,那就用筆寫一寫吧。讓我們用自己喜歡的方式來抒發對黃山奇石的讚美吧!(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讚美黃山奇石。)
生:“仙桃石”也非常有趣,大概是孫悟空偷仙桃時不小心掉到黃山上的大圓盤上。
生:“金雞叫天都”就像一隻金色的公雞,站在山峰上對著天都峰不停地啼叫:“天亮了,天亮了!”
生:我好像看到一隻雄雞,它全身鑲滿了金子,在陽光下,金光閃閃,美麗極了!……
【設計意圖】此環節的設計目的在於不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放手讓學生在積極主動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對課文的理解,體現了新課程標準“以讀促思”“以讀悟情”“以活動體驗調動情感”的新語文價值觀。
(六)激發興趣,課外延伸
1、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
2、蒐集黃山圖片資料。
【設計意圖】將語文的課堂知識拓展到課外的實踐活動,是新理念下語文教學的最終目標,此環節的設計旨在豐富學生的課內學習,激發對大自然的熱愛。
小學語文教案 篇3
一、教材說明
這個園地有四項內容,分別是數筆畫填空、看圖讀詞語、讀字塗色和背兒歌。
二、教學建議
第一項“我會填”。
題中有三個花瓶,瓶上分別寫著筆畫數。要求學生數一數題中的六個字各有幾畫,把字填在相應的花朵裡。教師只需指導學生弄清題目的要求,由學生自己數,自己填。教師檢查後可讓學生說說填寫的過程。有的是逐個數,逐個填;有的是先把每個字的筆畫數數出來在字旁寫個小數字,再歸類填寫。方法不同,填對即可。教師要鼓勵學生善於想辦法,增強其成就感。
第二項“看看讀讀”。
這項練習是透過讀,幫助學生鞏固生字,逐漸養成正確使用量詞的語言習慣,知道說不同的事物要用不同的量詞。教學時要採用多種形式的讀加深學生對語言的感受。還可以對口令:甲說數量詞,乙說事物名稱;甲說事物名稱,乙配上數量詞說詞語。或者用貼量詞卡片做填空題:一()樹、一()山等。
第三項“讀讀畫畫”,是採用讀讀字,塗塗色的方式來複習鞏固學過的字。
圖中14個字分別帶有“艹、扌、”。題目以“花”為例提示了塗的要求,即“艹”的字塗綠色,“扌”的字塗藍色,“”的字塗紅色。課前應要求學生準備彩色筆。練習可按三步進行:1弊匝∫桓鱟摯頭先順時針方向讀,再逆時針方向讀(同桌兩人互讀也可);2泵魅吠可的要求,學生自己塗色;3狽盅丈讀同一偏旁的字。
第四項“讀讀背背”,內容是一首辨別方向的兒歌。
要求學生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背誦,知道看太陽辨方向的方法。先要求學生藉助拼音讀正確,讀通順,再幫助學生弄清方法:因為太陽總是從東方升起,所以早晨面向太陽前面肯定是東,由此推斷其餘三個方向。讓學生接著讀後面的三行句子。在學生達到要求後,教師還可以啟發學生思考:下午太陽到西邊落下了,這時面向太陽,方向該怎麼說?
三、教學時間
教學本課可用2課時。
小學語文教案 篇4
一、教學目標:
1. 認識“悠閒、鬆弛、尷尬、熟視無睹、彬彬有禮、翩翩起舞”等詞語。
2. 引導學生藉助詞語學習課文內容,能在辨別與爭論中,體會作者用詞的準確性。
3. 學會抓住關鍵詞語品讀課文,領悟課文先概括後具體敘述的表達方法,積累優美的語言。
4.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5. 瞭解泰國大象的特點,感受泰國的獨特風情與文化,體會大象與人類和諧相處的美好畫面。
二、教學重難點:
抓住與象共舞的畫面引導學生展開豐富想象,在比較與欣賞中感受人象共舞的和諧畫面,感受語言的魅力。
三、教學過程:
(一)神遊泰國,揭示課題
1、談話匯入。今天老師帶著大家神遊另外一個國家(播放圖片)。
簡介:泰國富有“千佛之國、黃袍之國”的.美譽。這裡到處是金碧輝煌,尖角高聳的廟宇、佛塔,無處不有精緻美觀的佛像,為泰國嫵媚動人的熱帶風情平添了許多神秘的氣息。今天,我們既不去欣賞泰國迷人的熱帶風情,也不去感受它佛教文化的神秘,而是跟隨作者趙麗宏去感受與象共舞的另一番情趣。(板書課題:強調“象”與“舞”的寫法)
設計意圖:播放異國風情,拉近了學生理解的時空,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使學生對泰國有真切、直觀、具體形象的感覺。並由“大象節”引入課題,為下文學習打下了感性理解的基礎。
(二)自主學習,制定目標
透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想了解些什麼?請為自己制定學習目標。
在學生支離破碎的目標制訂過程中教師幫助學生梳理完成以下目標:
(讀:瞭解內容
想:情感表達方式
用:遷移運用)
設計意圖:學生經過五年的學習,已經完全習慣被老師牽著走,大膽放手讓他們自己制訂學習目標,給予學生充分的信任,使他們逐步懂得自己學習的必要性。
(三)初讀課文,初次識象
1.自由讀課文,努力完成學習目標。自己試著解決自己提出的問題。(強調留下讀書的痕跡:興奮處疑難處、共鳴點)
2.和同桌簡單交流讀書感受。
3.檢查讀書效果:
自己感覺讀書效果如何?做個小測驗,把書合起來,想想自己記住了多少和“象”有關的四字詞語?
設計意圖:給予學生充足的自學時間,讓學生學會思考,學會靠自己去成功。詞語的檢測重在強調要學會“積累”——因為“學文如聚沙”。
4.思考詞語:(老師也蒐集了一些詞語,請你讀一讀這些詞語都和誰有聯絡?)
(1)不慌不忙悠閒沉著晶瑩溫和悠然而去
課文中這些詞語都是形容大象的,透過這些詞語你看到了一頭怎樣的大象?(溫和悠閒自在)用不慌不忙、悠閒自在的語氣讀這組詞
(2)衝鋒陷陣攻城守壘以一當十以一抵百
透過這組詞語你又看到了怎樣的大象?(勇猛)(讀出來)
(3)行禮謝幕彬彬有禮
透過這些詞語你對泰國的大象有了什麼新的認識?(溫文爾雅的大象聰明乖巧的大象)
(4)翩翩起舞搖頭晃腦踮腳抬腿舞之蹈之
讀著這些詞語你彷彿看到了什麼?你對泰國的大象有了什麼新的認識?(聰明靈活的大象活潑可愛的大象)
設計意圖:詞語是有感情的,只有聯絡課文透過詞語看到它背後傳達的情意才能感受文學的魅力。透過詞語教學巧妙地將課文內容進行梳理。
5.再讀詞語,用心感受:
教師有意把詞語串成每段的第一句話,並相機呈現:“熟視無睹、國寶、聰明而有靈氣、跳舞”等詞語。引導學生在傾聽中發現:每段的第一句話就是全段的中心句,把中心句串起來就是課文的主要內容。
6.小結:大家在第一環節教學中,自己讀書,瞭解了主要內容,老師作為你們的學習夥伴和大家一同學習,幫助大家學會了在讀書中摘記關鍵詞語,並且引導大家學會思考,學會運用。
再看這些詞語,你還會有什麼發現?(初步感受“和諧”及象在泰國的特殊地位)
設計意圖:透過詞語教學巧妙地將課文內容進行梳理。滲透寫法,瞭解了全文的寫作特色。同時在一次次讀詞語的過程中,引導學生一步步有所發現,逐步化難為易,有效地保證了學習效率。
(四)抓住重點,讀中感悟
1.當象在我們心目中越來越神聖的時候,認真回顧全文,課文哪一段將這種美好境界進行了最精彩的描述?
2.自由讀第五段,有一個詞具有傳神的功力,找到它就可以感受“與象共舞的美好境界”。學生自學
設計意圖:一個巧妙的問題設計給予學生學習的具體導向,他們在讀書中辨別,在讀書中思考,再次感受詞語的魅力。
3.彙報交流。
①預設1:
翩翩起舞:引導學生聯絡下句理解:
舞蹈的大象,沒有一點兒笨重的感覺,它們隨著音樂的節奏搖頭晃腦,踮腳抬腿,前後左右顫動著身子,長長的鼻子在空中揮舞。
請學生反覆朗讀這段文字。
設計意圖:結合學生找到的詞語進行朗讀訓練,強調朗讀要努力做到眼中有景,心中有情,才能準確傳達出文字的感情。把具體的描寫還原成畫面能讓閱讀自有趣味,舞之蹈之的大象才能出現在我們面前。
②預設2:
感染:
在歡樂的音樂聲中,象群翩翩起舞,觀眾都擁到了寬闊的場地上,人群和象群混雜在一起舞之蹈之,熱烈的氣氛感染了在場的每一個人。
引導學生思考“感染”的根源,在思考中想象“人群和象群混雜在一起舞之蹈之的熱烈氣氛”。
設計意圖:結合學生找到的詞語進行想象訓練。抓住看似普通的詞語大膽想象,引導學生感受書中自有黃金屋的樂趣。同時巧妙地將口語表達與想象力訓練有機結合。
③預設3:
陶醉:
毫無疑問,它們和人一樣,陶醉在音樂之中了。
引導學生充分地闡述“陶醉”的理由,在講述中回顧全文,感受人象相處的和諧美好。
設計意圖:結合學生找到的詞語進行小結訓練。抓住詞語引導學生回顧全文,感受象在泰國的特殊地位才能感受象完全放心地與人類和諧共處的原因。
4.小結並指導朗讀這段話:
設計意圖:因為每一個詞語都是作者精心構思而成,每一個詞語都表達了人與象和諧共處的美好畫面。篩選詞語不是目標,在篩選中學會思考,學會運用才是目的。
(五)回扣全文,總結提升
1.人們尊重大象,大象信任人們,信賴往往可以創造美好的世界!這種彼此的信賴足以讓我們看到與象共舞的和諧畫面。(播放音樂——天籟之音)推薦閱讀趙麗宏的書——《異鄉的天籟》
設計意圖:課堂小世界,學習大舞臺!必須巧妙地將學生引到廣闊的學習空間,讓他們愛上閱讀,在讀書中不斷提升自己的文學修養。
2.呈現一組組大自然和諧的畫面,昇華主題——冰心老人說:“美的真諦應該是和諧。這種和諧體現在人身上,就造就了人的美;表現在物上,就造就了物的美;融匯在環境中,就造就了環境的美。”
設計意圖:將與象共舞的和諧拓展到自然界,在一組組畫面的欣賞過程中既受到審美薰陶,也逐步理解了美的真諦——和諧!在學生心靈深處埋下一顆種子,一顆“和為貴”的種子。
小學語文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6個生字,認識3個生字。瞭解詞語的意思。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領略春天自然景物的美,聯絡生活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審美情趣。
教學重點:
學會本課生字,熟讀、背誦課文。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檢查作業,匯入新課
1.同學們,上節課老師佈置了一樣特殊的作業給你們,你們完成了嗎?
(學生出示收集的柳葉)
2.知道老師為什麼要你們完成這樣的作業嗎?因為,今天我們就要來學習一首讚美柳樹的古詩。(板書:3詠柳)
3.全班齊讀課題。
4.我們以前還學過一首古詩,叫詠……(學生答:詠鵝)
5.詠鵝就是讚美鵝的意思。那麼詠柳是什麼意思?
6(出示課文中的圖)你們在圖中看到了什麼?(詩人正看著柳樹,讚美柳樹)
7.這首詩的作者是:賀知章。(板書:賀知章)
二、初讀古詩,認讀生字
l.詩人是怎麼讚美柳樹的呢?請大家先自己去讀一遍古詩,邊讀邊把課後的五個生字劃出來,多讀幾遍,讀準音。
2.學生自由讀,認讀生字。
3.檢查自讀生字情況。
(1)指名讀。讀得好的當老師帶讀。
(2)開火車讀。
(3)全班讀。
4.從讀“詠、妝、絛”三個字。要求學生會讀,讀準確。
5.學生再自由讀古詩,要求讀通順,讀準每個字音。
6.指名讀,請其他學生正音。
7.全班齊讀。
三、指導朗讀,瞭解詩意
1.指導第一、二句。
(l)(放遠看柳樹的圖片或錄影)
(2)你看到了什麼?(柳樹)從遠處看柳樹像什麼?倒垂下來的柳枝又像什麼?(學生自由發揮)
(3)詩人從遠處看到柳樹,發出了這樣的感嘆: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絛。(課件出示該句)他覺得高高的柳樹像是碧玉妝飾成的一樣。碧玉可是翠綠晶瑩的,美極了。而下垂披拂的柳枝就如千萬條絲帶。你們看詩人比喻得多好呀。如果你是詩人,你會怎麼來讀這兩句以表達對柳樹的讚美。
(4)指名讀。老師相機指導: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絛。
“一”字讀第二聲,可讀重些。“綠”字也可讀重點。
(5)全班看著圖片吟誦這兩句。
2.自讀第三、四句。
(l)接下來,詩人又是怎麼讚美柳樹的呢?請同學們和同桌去讀三四句。多讀幾遍,讀出感情。
(2)學生自讀。
(3)指名讀,相機提問:你覺得自己讀得怎麼樣?哪裡讀得好?你為什麼這樣讀。
(4)讀到第三句的時候,讓全班看著採集的柳葉說說柳葉的樣子。
(5)讀到第四句的時候,引導學生理解“詩人透過讚美柳樹,也讚美了春的創造力”。
3.全班齊讀。
4.能背的站起來背。
四、指導說句,寫句
1.詩人用古詩讚美了柳樹。你們能用自己的話來讚美柳樹嗎?大家下去和小夥伴們互相說說柳樹的樣子。
2.指名說。
3.和同桌說。
4.把你說的寫下來,只要求兩三句即可。
五、佈置作業
1.回家修改自己寫的句子。謄寫工整。
2.背熟古詩。
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
一、檢查背誦
1.開火車背。
2.指名有感情的背。
3.全班背。
二、講評
講評學生寫的關於柳樹的句子(課前收好,批改)
l.選出優秀的到臺上讀。
2.指出不足之處。(注
意字要寫正確,句子要通順)
三、指導寫生字
1.出示要寫的五個字。學生觀察討論:哪些字好記好寫。
2.學生提出難寫難記的字。老師指導。
“垂”的筆順要多次書空,讓學生記牢、寫的時候四橫的長度不一樣。
“裁”字注意筆順。下面的部件與“衣”字要區別:一捺改成了一點。
“剪”字下面是個“刀”不要寫成了“力”。
3.學生自己練習,老師指導。
四、板書設計
詠柳
賀知章
碧玉/妝成/一樹高,
萬條/垂下/綠絲絛。
不知/細葉/誰裁出,
二月/春風似/剪刀。
教案點評:
古詩《詠柳》,透過描寫在春風吹拂下,柳樹迷人的姿態,讚美了萬物復甦、生機盎然的春天。教學中以學生實踐匯入,並透過溫故知新,從以前學過的“詠鵝”理解“詠柳”就是讚美柳樹。並鼓勵學生帶著問題初讀課文,自主學習,主動探究,教師適時點撥,引導學生理解“詩人透過讚美柳樹,也讚美了春的創造力”。課堂練習突出對學生說和寫的鍛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