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語文教案> 精選語文教案模板集錦8篇

語文教案

精選語文教案模板集錦8篇

  作為一名老師,時常會需要準備好教案,教案是教學藍圖,可以有效提高教學效率。教案要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語文教案8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語文教案 篇1

  一、教學目標:

  1、認識“次、瓜、燕、什、麼、樣、得、再”等12個生字,會寫“回、片、皮”3個字,

  2、正確、流利的朗讀課文。

  3、理解課文內容,懂得只有認真仔細的觀察,才能瞭解事物的特徵。

  二、教學重點:正確、流利的朗讀課文。

  三、教學難點:理解課文內容,懂得只有認真仔細的觀察,才能瞭解事物的特徵。

  四、教學過程:

  (一)、複習生字,匯入新課

  師:上節課,小燕子帶著我們一起去看了“冬瓜”和“黃瓜”,讓我們發現了他們的不同,這節課,小燕子還想帶我們接著去看看,但是小燕子有一個小小的要求:同學們必須把它身邊的生字朋友都認全,這樣他才能帶著我們去看呢?你們能做到嗎?(播放)

  (二)、講授新課

  1、學習第三自然段

  (1)師:第一次小燕子去看冬瓜和茄子,他發現了:冬瓜是大的,茄子是小的。回來的時候,媽媽誇獎了他,媽媽說什麼了?

  (2)指名讀媽媽所說的話,要讀出“說的對”中所表達的感情(誇獎) 讀出“再去一次,還有什麼不一樣?”中的激勵

  (3) 小燕子又一次去了,這次回來他又發現了什麼不同?這次發現的和上次的一不一樣?他回來是怎麼和媽媽說的?

  (4)學生自由讀,比比誰學小燕子學的最像

  (5)同桌之間互換角色,分角色讀小燕子和燕子媽媽之間的對話。

  (6)把2、3自然段結合起來讀,讓學生讀出這兩次去看發現的不同,初步體會燕子的進步

  2、學習第4自然段

  師:當燕子媽媽聽到小燕子又發現了,冬瓜和茄子的不同之後,又是怎麼誇獎小燕子的?

  師:可是燕子媽媽覺得的小燕子觀察的還是不夠,於是讓他“仔細”的觀察。這次小燕子又能發現什麼呢?

  (出示,上突出:冬瓜的皮上有細毛,茄子的柄上有小刺)

  師:這一次小燕子又發現了:冬瓜和茄子的不同。哪麼,媽媽的誇獎和以前的還一樣嗎?

  師:小燕子為什麼能發現冬瓜和茄子這麼大的不同呢?

  師:由於小燕子的“仔細”觀察使他發現了冬瓜和茄子的更大不同,透過此句話,讓學生理解“仔細”的意思學生用“仔細”造句。

  三、分角色朗讀課文,擴充套件表演

  1、同桌之間互讀

  2、組內讀

  3、小組之間比一比看誰讀的好

  同學們帶上小燕子的頭飾和燕子媽媽的頭飾,到講臺前給同學們表演一下。

  四、指導寫字

  1、學生仔細的觀察,發現問題,讓學生感受一次比一次進步

  學生沒有發現的問題給予指導:

  (1)“會”要先寫裡面的小口,後關門。

  (2)“片”的豎撇要由重到輕,末端輕快撇出。

  (3)““是新學的筆畫,書寫時左低右高,鉤短小有力,指向“皮”字的中心

  五、擴充套件活動

  1、完成課後“說說,讀讀”

  2、拿出實物:兩種蔬菜或水果讓學生仔細觀察發現他們的特點,找出不足。

  五、作業佈置: 把“會、片”每個字帶拼音寫兩行。

  六、板書設計: 在田字格中書寫“會、片”。

  七、課後反思:

語文教案 篇2

  教材說明:

  本次練習共安排了五個訓練專案,內容包括語文與生活、誦讀與積累、寫好鋼筆字、口語交際和學寫毛筆字。其中語文與生活和口語交際是訓練的重點。

  教學過程:

  一、語文與生活

  1、認識街頭招牌,瞭解經營範圍和特點。先讓學生讀讀題目中的八個招牌名,根據每一招牌名中的關鍵字詞,聯絡生產實際經驗,思考它們各自的經營範圍和特點。最後,引導學生聯絡自己身邊的一些店鋪招牌名,說說它們各自的經營範圍和特點,從而加深對店鋪招牌名重要性的認識。

  2、給超市起名。引導學生注意以下幾點:

  一是以人名作為店名,如皇甫超市、阿東超市

  二是以地名作為店名,如楊莊超市、新華路超市

  三是以超市的經營特色作為店名,如圖書超市、水果超市

  3、貨物分類先引導學生認真讀讀這些貨物名,聯絡生活中的經驗,想一想它們各屬於哪一類,該怎樣分類。再引導學生進行交流,教師給予點評。最後引導學生總結給這些貨物分類的規律。

  二、誦讀與積累

  1、要求學生憑藉工具書,讀準字音,瞭解大意。

  2、運用多種形式,激發學生反覆朗讀。加強感悟,達到積累的目的。

  3、練習誦讀

  三、寫好鋼筆字

  先引導學生仔細觀察這段話中每一個字的寫法,再在黑板上範寫,最後指導學生寫正確、端正、美觀。此外還要注意執筆方法和評析。

  四、口語交際

  1、瞭解辨論是怎麼回事

  2、引導學生了解辯論的要求:一是有一個辯論的話題,這個話題要有展開辯論的價值,話題本身蘊含有正、反方的觀點。二是將不同的觀點的同學分成正反方兩組,各方進行組內分工,蒐集資料,組織語言。三是辯論前,要推薦一名同學作主持人,主持人控制辯論會的程序,但不發表任何觀點。四是在辯論中,正反雙方要注意傾聽別人的發言,及時進行補充或反駁,同時要注意說話文明,尊重他人。

  3、從班級實際情況出發,尋找辯題展開辯論

  五、學寫毛筆字

  繼續練習寫半包圍結構的字,例字是“屋”、“眉”

  六、指導學生完成作業

  1、本單元課文的部分組詞

  2、完成誦讀與積累的聽寫

語文教案 篇3

  課前透視

  《植物媽媽有辦法》是一首充滿兒童情趣、富有韻律感的詩歌。全詩生動形象地把自然知識蘊含其中,語言朗朗上口,內容淺顯易懂,是優秀的科普作品。課文共有五小節,分別介紹了蒲公英、蒼耳、豌豆是怎樣傳播種子的,配有兩幅插圖。教學中應抓住詩歌利於朗讀,內容充滿情趣的特點,激發學生童心,引導學生在多讀讀好上下功夫,進而體會文章表達的精妙和其中蘊含的知識。

  課文是用擬人手法告訴我們科學知識的,學生容易被吸引,並且文中介紹的內容大多數的學生有一定的瞭解和體驗。教學時應在讀中感悟的基礎上,聯絡實際,創設情境,激發學生了解植物知識、探索大自然奧秘的興趣,培養學生留心身邊的事物、認真觀察的好習慣,有一定詞語積累。

  教學目標:

  1、會認12個生字,會寫10個生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有觀察植物、瞭解植物知識、探究植物奧秘的興趣。

  教學重點:

  1、在讀中感悟課文的韻律美,瞭解課文告訴我們的知識。

  2、識字寫字。

  資訊資料

  1、教師準備有關網站、演示課件或相關的掛圖,生字卡片。

  2、學生了解有關“植物傳播種子的方法”的知識。

  教學時數

  兩課時

  2.第一部分是媽媽爸爸同"我"先後對話的描寫,這段描寫中,作者的思想傾向是怎樣的?

  明確:作者是同情爸爸把貴重的羚羊木雕"送給"女兒,可見對女兒的寵愛。父母寵愛女兒,可是絲毫不尊重女兒所珍視的友情。"我"本來並不知道羚羊木雕的貴重,以為既然是爸爸送給我的,自己當然可以作主。"我"把自己心愛的東西送給最好的朋友,可見他是很重友情的。作者褒貶的思想是很明顯的。

  傾向表現的最明顯的地方有兩處:一處是女兒說明萬芳"是我最好的朋友",媽媽根本不考慮女兒的友誼,立逼女兒去要回來,預期的"堅定",正是固執生硬的表現。另一處是爸爸的話:"是的,這是爸爸送給你的,可並沒有允許你拿去送人啊。"這個話有點自相矛盾,實質上批評了"爸爸"的不是。

  再從對話的神態、語氣、心理描寫上也可以看出,作者是同情孩子的。在父母一邊,是"突然問""目光緊緊盯著""十分嚴厲""堅定的說""帶著一種不可抗拒的力量"。在孩子一邊,是"心怦怦地跳起來""小聲的說""站在那兒一動也不動,低著頭不敢看他""聲音有些發抖""哭著喊了起來""心裡難過極了"。可見父母為了木雕怎樣傷害了孩子的心。

  3.第二部分插敘"我"和萬芳的真摯感情。在孩子的小天地裡,彼此都是真誠無私的友愛。這一部分,又涉及兩個孩子家長的情節,不要忽視。一處是,我0不小心,褲子被樹杈劃了一道長長的口子。坐在樹底下偷偷的抹眼淚。為甚麼呢?因為"又心痛褲子,回家挨說"。這就可見父母平日的為人了,只要損害了財務,也不管原因,對孩子就沒有好態度,否則孩子怎麼會"怕"呢?另一處寫萬芳媽媽,不但不誇獎萬芳的仗義,反而"讓他對著牆站了一個小時"。萬芳也深知"我"的媽媽的脾氣,"要是再換過來,你還得再站兩個鐘頭"。這些都是批評的筆觸。

  4.第三部分為什麼寫奶奶呢?

  明確:奶奶直到"我"淌眼淚,才憋不住"突然說:算了,這樣多不好。"奶奶很體貼孩子的感情。反襯之下,顯得爸爸媽媽只知道東西名貴,卻全然不顧孩子傷心,這樣多不好。起初,奶奶"定想說什麼,可是,他沒有說"。奶奶是長輩,說話還有顧忌,因為他知道兒子媳婦的為人,左右為難。可見,寫奶奶也是為了批評爸爸媽媽的不是。)

  5.讀最後部分,要注意"我"被逼無賴的痛苦心情,作者把這種心情描寫得很細膩,思想傾向也是很明顯的。特別是結尾,作者同情的寫道:"我呆呆的望著他,止不住流下了眼淚。我覺得我是世界上最傷心的人?因為我對朋友反悔了。我做了一就件多麼不光彩的事呀!""可是,這能全怪我嗎?"當然主要是怪父母。

  總結語:總起來說,課文展示了兩種生活,兩種內心世界。一面,我們看到了一個少年世界,少年朋友之間的友愛,少年的內心世界。他們如此充滿友情,如此珍惜友情。萬芳見"我"褲子撕破後心裡難受,把自己身上的褲子換給"我"穿,即使被家長責備也心甘情願。"我"見萬芳特別喜歡羚羊木雕,就把羚羊木雕送給萬芳。父母逼他反悔,使他失去了一個最好的朋友,他感到莫大的痛苦,覺得自己是"世界上最傷心的人"。

  另一面,在成人的世界裡,卻是重財輕義。他們對子女的態度,走了兩個極端,"爸爸"捨得把名貴的羚羊木雕"送"給孩子,可是使孩子最傷心的也是他們。他們並不重視子女的友誼,不懂的孩子最渴望最珍惜友情,他們疼愛子女卻不尊重子女的人格感情。

  五、課堂拓展

  問題:從課文看,這兩個孩子都沒有所謂"價值觀念",你看,他們那一次交換的禮物,是名貴的羚羊木雕和一把彎彎的小藏刀,這種感情純潔是純潔,可是這種做法畢竟不對,這樣確實給父母出了難題。討論討論,生活中應該怎樣處理這類事情?怎樣預防這類事情?要從課文中找插敘戶根據。

  明確:鼓勵學生從多方面考慮:例如,"爸爸"松齡楊木雕給孩子的時候,應該介紹一點有關這件工藝品的知識,讓孩子知道他的珍貴,注意保管。小朋友之間送東西,要徵求大人的意見。如果想課文寫的那樣,已經成為既成事實,處理的方式也大可以婉轉一些,要注意保護小朋友之間的感情。"我的父母"可以向萬芳的媽媽暗示一下,萬法方媽媽也不是佔小便宜的人,不會同意自己孩子收受這麼珍貴的東西的,重要得倒是叫 萬芳媽媽不要責備孩子。

  佈置作業:

  請同學們結合自己的日常生活,寫出學習本文的感受,題目自擬,課下交流。

  課後記:在本課中學生們討論比較熱烈,但是抓不到問題的關鍵。應該在平時加強對學生這一方面的引導,幫助學生掌握科學機敏進行辯論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