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閱讀答案> 原來建築還可以這樣閱讀理解及參考答案

原來建築還可以這樣閱讀理解及參考答案

原來建築還可以這樣閱讀理解及參考答案

  王澍:原來建築還可以這樣

  王澍中國美術學院象山新校園,奪得國際建築界的最高獎普利茲克獎,他是中國第一位獲得該獎的建築師。鼎鼎大名的華裔建築師貝聿銘1983年曾獲此殊榮。

  其實,王澍這個獲獎建築在國內並沒有拿到什麼獎項,而且頗受爭議。特立獨行的王澍在外界看來似乎有些“另類”。

  一期建成伊始,有專業建築師說,如果想看杭州最難看的建築,去美院象山校區吧。

  有參觀者評價,這個校園像修道院。

  王澍:“學生安靜地在大學裡學習,本來就是一種修行。”

  剛入校的新生找不到教室的門。

  王澍:“找不到門,不是一件很有趣的事嗎?”

  有員工抱怨:這麼一大片地,所有的建築都沿著圍牆建起來,中間的距離還那麼小。

  王澍:“但是這樣可以讓中間那座象山和一大片農田都完整地保留下來。”

  也有老師不喜歡王澍設計的教室,光線偏暗。

  王澍:“為什麼不到走廊上上課呢?走廊我設計得很寬。”

  曾以巴黎盧浮宮玻璃金字塔而飽受爭議的貝聿銘曾說:“批評是需要歷史、需要時間的,要過幾十年再看。今天做了,明天就說不好,這樣的評價我覺得沒有價值。”

  王澍飽含熱情地創作這些實驗建築的同時,他建立的教學體系也是前所未有的。王澍畢業後來中國美術學院任教,“我希望呼吸更自由的空氣,想在充滿藝術氛圍的環境中辦一個不同的教育”。美院的建築學院沒有使用標準教科書,王澍自己編的教學大綱受到業內質疑。

  有人去探視王澍的課堂,發現基礎教學以木工課為主,接著是石頭、磚頭、砌築等課程。建築學院的學生們要讀《老子》《論語》《中庸》,而且必須練習書法。

  王澍1963年出生在鳥魯木齊.兩歲後去了北京和外公外婆生活在一起,四年後再回到烏魯木齊。這四年裡,王澍每年在北京與烏魯木齊之間往返。賓士的列車在沙漠、荒原、山嶺、田野中前行,晝夜輪替,四季轉換。

  “那段在火車上度過的歲月,讓我覺得生活都是片段化的。”王澍說,在火車上,他看到整個世界大空間尺度的變化,讓他確信,世界是一直變的,生命是一直變的。

  於是在王澍的作品中,不難找到時空行轉的概念。蘇州圖書館以及陳默畫廊,入口處都有一個鋼鐵的走道或鋼鐵的空間;包括像頂層畫廊裡面順著窗戶,有分列的金屬空間,一如停靠於某個時空站點的火車車廂。

  那時候,世界與電子、網路的文化生活還很久遠。讀書是精神吸收幾乎唯一的方式。王澍很幸運,母親被臨時調到自治區圖書館做管理員,他可以進入書庫看所有被查封的書。從七歲到十歲的那段年月,王澍的很多時候是紮在書堆裡的,所看的書種類繁多,包括大量翻譯的外國文學和中國的古書。“外國文學,讓我從小對外部文化持開放的態度,而中國傳統文化,有很大的支撐部分是中國的山水和建築,這對我的藝術思想,應該無形中起到了基礎構建的作用。”

  王澍說他喜歡《建築評論》評論他的一句話:“尊重過去,而不要只是把它抹掉。”

  “在中國的城市當中,很多人問我這個問題,我就是一句話,我說哀莫大於心死,

  這就是我對中國城市現狀的看法,這可能被人視為偏激,我最擔心的是,我們傳統文化被徹底摧毀了,比如說我們對自己文化的自信,對我們傳統文化的尊重。想想看,再過十年,當我們看中國的城市,都是西方的色彩和建築,大家還能說我們是中國人嗎?我們不能走到那一步:這個城市所有的和中國傳統的一切都被剷平,剩下了幾個像文物一樣的保護點,剩下的東西放在博物館裡。”說到這裡,王澍的語氣裡有了那股衝勁兒。

  上世紀80年代,他在北京的一個建築大會上提出“在中國沒有現代建築,沒有建築理論,沒有建築師”的'觀點,從而引發爭議。他認為中國很多建築師僅僅知道怎麼畫圖,每天都在機械地畫圖,但是很少思考到底在畫什麼。

  “好的建築師應該是好的知識分子。”但在王澍眼裡,知識分子這個頭銜高高在上,應具有現實批判性與思辨性。

  對於得獎,他說,只是走到這一站碰巧被髮了獎牌而已。“別用風格總結我,那意味著創造力的枯竭和藝術生命的終結。”王澍說。

  (選自《光明日報》,有刪節)

  (1)下面對傳記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當的兩項是(5分)

  A.王澍獲得普利茲克獎,但他的獲獎建築在國內卻頗受爭議,可見國內建築界的欣賞水平與國際標準還有很大差距。

  B.美院的建築學院沒有使用標準教科書,而且王澍自己編寫教學大綱,所以王澍能夠脫穎而出,獲得普利茲克獎。

  C.王澍童年的一些經歷對他的建築感悟及以後的藝術思想的形成產生了一定的影響。

  D.王澍很重視建築中傳統文化的儲存,但他對外來文化持牴觸情緒,不願在中國看到西方色彩建築。

  E.王澍認為好的建築師不應只是機械地畫圖,應加入自己對建築的理解和思考,要具有現實的批判性和思辨性。

  (2)為什麼王澍在外界看來似乎有些“另類”?請簡要分析。(6分)

  (3)在王澍的成長中,哪些因素促成了他的成功?請簡要說明。(6分)

  (4)《建築評論》評論王澍的一句話:“尊重過去,而不要只是把它抹掉。”可謂意蘊深刻。請結合文字並聯系實際,談談你對此的理解和認識。(8分)

  參考答案:

  ⑴ C E

  ⑵ ① 獲獎建築受到質疑批評;

  ② 教學體系前所未有;

  ③ 他認為中國沒有現代建築。

  ⑶ ① 幼年時坐火車看到大空間變化,建立時空行轉的概念;

  ② 童年時大量閱讀,對外國文化有開放的態度,並且吸收到傳統文化的給養;

  ③ 不拘泥風格的限制,在批判思辨中激發創造力。

  ⑷ 是對中國現代建築的反思和批判;

  是指建築界喪失中國特色,照搬西方的色彩和建築;

  是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尊重和自信;

  是向現代中國建築者發出呼喚和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