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演講稿> 文明伴我行演講稿通用15篇

文明伴我行演講稿

文明伴我行演講稿通用15篇

  演講稿的內容要根據具體情境、具體場合來確定,要求情感真實,尊重觀眾。在社會一步步向前發展的今天,在很多情況下我們需要用到演講稿,那麼,怎麼去寫演講稿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文明伴我行演講稿,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文明伴我行演講稿1

  在一個國家中個人是主體。對於個人來說什麼最重要呢?我想首先應該是具備文明素質,只有當每一個人都具備了文明素質,那麼這個國家的整體素質才能提高。 不久前,曾看到這樣一則報道,說的是新加坡,新加坡是一個通用英語的國家,這個國家的公共場所的各種標語大多是用英語書寫。但其中的一些文明禮貌的標語,如“不準隨地吐痰”、“禁止吸菸”、“不準進入草坪”等卻用中文書寫。

  為什麼呢?人家回答:“因為有這些不文明行為的大多數是中國大陸的遊客。”為此,到新加坡考察的一位中學校長語重心長地說:“不文明行為也是國恥。” 不知大家是否記得,中央電視臺曾經報道,國慶節後的天安門廣場,隨處可見口香糖殘跡,40萬平方米的天安門廣場上竟有60萬塊口香糖殘渣,有的地方不到一平方米的地面上,竟有9塊口香糖汙跡,密密麻麻的斑痕與天安門廣場的神聖和莊嚴形成了強烈反差。 以上的兩個事例表明,文明其實是由細節構成的,反思我們的所作所為可見文明離我們其實還有一段距離。在我們身邊,在一部分同學身上,還存在著一些不文明的行為。

  例如,在我們的校園內、樓梯上總能見到與我們美麗的校園極其不和諧的紙屑,教室裡、校園內食品袋、泡麵盒隨處可見,甚至有的同學認為:反正有值日的同學和清潔工打掃,扔了又何妨;再例如有的同學經常在教學樓走廊上追逐打鬧,走路推推搡搡習以為常;還有部分同學相互之間講髒話、粗話,隨意攀爬樹枝,甚至還有個別同學故意損壞學校的公共財物。我們很多同學把文化知識的學習放在首位,而常常忽略了社會公德的培養,文明習慣的養成,而這恰恰從本質上展現出一個人的思想品質。事實上,良好的行為習慣,是保證我們順利學習的前提,也是樹立健康人格的基礎。在學校沒有良好的行為習慣的同學就可能目無紀律,不講衛生,擾亂班級的學習環境。相反,如果我們養成了文明的行為習慣,學習環境就一定是良好的、有序的。我們知道:一個學校的學生具有良好的文明行為習慣,才能構建出優良的學習環境,創設出優良的學習氣氛。

文明伴我行演講稿2

親愛的老師,同學們:

  大家好!

  老師推薦給我們一本課外書,書名叫《文明美德伴我成長》。我仔細閱讀後,感覺收穫很多。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經常看到一些而且自己也可能在做不文明的行為,比如上課做小動作,講話;隨地吐痰;有時同學們在一起交談,說髒話。這些不文明的現象,嚴重損害了我們小學生的形象,也許有的同學可能會說:小小事情,不必放在心上。”透過《文明美德伴我成長》的閱讀,我明白了一個道理,只有從生活的小事做起,才能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做一個真正的文明好少年。

  一個文明好少年,要像書中擁有良好習慣的毛澤東、葉聖陶、富蘭克林;注重表裡如一的周恩來、宋慶齡;善於尊重、讚美他人的德蘭修女、威靈頓公爵、畢加索;尊師敬母的江澤民、老舍、鄧小平;寬厚待人的舜,一言既出,駟馬難追,誠實守信的子貢那樣,在家裡尊老愛幼,熱愛勞動:在學校尊敬老師,團結友愛;在社會講究衛生,遵守公共秩序。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做個講文明懂禮儀的好少年。

  同學們,我真希望我們每個人能像書中描寫的那些人物一樣,從生活的小事做起,遠離不良的習慣,樹立遠大理想,養成優良品德,培養過硬的本領,爭做一個文明好少年。

  文明禮儀要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從身邊的每一件小事做起,從身邊的每一個動作做起。說文明話,做文明人。我們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要以文明的行為來規範,自己管理自己,自己教育自己,文明禮貌,誠實守信,學會關心,學會合作,讓文明禮儀之花在我們的校園裡處處盛開。

文明伴我行演講稿3

  有一天,我和曉雲一起走在街上,一片白色的“小雪花”向我們飄來。我拉著曉雲,正要往前走,她卻停住了。

  我轉過頭,輕聲問:“怎麼了?”曉雲蹲下來,露出兩顆小虎牙:“姐姐,這裡垃圾很多。我可以撿這個垃圾嗎?”我輕輕嘆了口氣,然後點點頭,蹲下身子幫他把地上的小紙片剪掉。

  最後,小雪花回到了自己的家。曉雲拉著我的手,我們一起向前走。我笑著問:“曉雲,你現在怎麼這麼衛生?”我記得你以前玩泥巴不洗澡。”曉雲搖頭笑笑:“不,不一樣。玩泥巴是我自己的健康,這些小紙片是大家的健康。一定要先照顧好大家!"

  我微微一愣,然後摸了摸她的頭:“你長大了。”曉雲抿著嘴唇笑了笑:“老師說,地球是屬於我們所有人的。如果地球髒了,我媽媽會哭的。”她看著乾淨的地面,然後抬起頭繼續對我說:“文明與我同在!”

  是的,文明跟我走,地球屬於大家!

文明伴我行演講稿4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我給大家講一個故事,喜歡聽故事嗎?故事的名字叫《髒嘴巴的小白兔》。

  小白兔學了一句罵人的話,它覺得很好玩,就老說這句話。小白兔跟小黑熊踢皮球,小黑熊不當心,把球踢在它臉上。小白兔不高興了,就拿這句話罵小黑熊。小黑熊說:“哦!你嘴巴不乾淨,我不跟你玩!”小白兔趕緊回家刷牙,心想:“這下子,我的嘴巴乾淨了!小白兔跟小猴子玩跳繩。小猴子不當心,絆了它一跤。小白兔就拿這句話罵小猴子。小猴子不理小白兔了,它說:“你嘴巴髒,我不跟你玩!”小白兔趕緊回家漱口,心想:“這下子,我的嘴巴不髒了!”小白兔跟小鴨子一起划船。小鴨子不當心,把水花濺到它身上。小白兔就拿這句話罵小鴨子,小鴨子說:“你嘴巴臭,我不跟你玩!”小白兔趕緊跑回家,戴上口罩,心想:“這下子,人家聞不到我嘴巴臭了!”可是,大家還是說小白兔的嘴巴髒,嘴巴臭,不願意跟它玩。小白兔哭了,它對大家說:“我刷了牙,漱了口,還戴上口罩,怎麼還說我嘴巴髒,嘴巴臭啊!”朋友們說:“我們不是說你不衛生,是說你愛罵人,說髒話,不講文明禮貌!”小白兔低下了頭,說:“哦,我明白了!”

  以後,小白兔不說髒話了,大家又和它一起玩了。有一次,小黑熊跑著跑著,不當心把小白兔撞倒了。小黑熊趕緊把小白兔攙起來,問它:“你跌疼了嗎?”小白兔笑著說:“哦,沒關係,沒關係!”小白兔不當心,把小花貓的衣服弄髒,它趕緊用自己的手帕幫小花貓擦乾淨,還說:“對不起,對不起!”大家都高興地說:“小白兔懂禮貌了,嘴巴變香了!”

  小朋友們,故事好聽嗎?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只有講文明懂禮貌的孩子才是好孩子,只有講文明懂禮貌的孩子才會成為我們大家的好朋友。要做一個講文明懂禮貌的好孩子很容易,就讓我們先從說好下面的文明禮貌用語開始吧,請小朋友們跟我一起說:您好、歡迎、請、對不起、不客氣、沒關係、謝謝、再見

  文明禮貌用語就像一朵花,她可以讓我們變得更美麗。希望小朋友們都能講好文明禮貌用語,做一個美麗的好孩子!

文明伴我行演講稿5

尊重的諸位評審團、老師們:

  各位好!!今日,我演說的題型是《文明禮儀伴我行》。

  孔子說“不學禮,無以立。”意思是說,假如不學習禮儀,大家就沒法在社會發展中立足於。文明禮儀,不但是個人修養的反映,也是本人社會道德和社會公德的反映。

  在我國是一個具備五千年久遠歷史時間的文明古國,文明禮儀時尚博大精深。例如:大家都知道的“孔融讓梨”,說的是孔融七歲時,便明白禮讓;“張良拾鞋”講的是張良尊敬老人,積極給老年人拾鞋,並恭恭敬敬地給他們穿上的小故事;敬愛的周恩來總理,接待客人熱情周到,是全球認可的、最有風範的領導者和外交家;現任主席下鄉調查,走在羊腸小道上,積極為挑扁擔的同鄉讓路,它是現任主席平價愛民的真實寫照……自古以來,是多少文明禮儀的楷模,為大家塑造了輝煌的楷模。

  但是現如今,大家的日常生活標準優異了,一些人的文明禮儀觀念卻冷漠了,乃至幾近粗暴:公共場所不排長隊,亂扔垃圾、順手丟菸蒂、隨地吐痰,隨口說髒話粗話這些。20xx年十一國慶,升旗儀式完畢後,城市廣場留有了近5噸廢棄物,甚至有,中國人丁錦昊竟然在埃及盧克索神廟的浮雕圖案上刻下了“丁錦昊到此一遊”的字眼,如此這般的事兒使我們炎黃子孫覺得吃驚和慚愧。怪不得許多 外國媒體指責說:中國遊客給世界各國產生了極大盈利,另外也產生了數不盡的廢棄物。一個人的文明水準,能夠體現了一個社會發展、一個國家的文明水平,小處會危害本身品牌形象,大處會危害我國信譽。因此,新的《旅遊法》規定大家,出門去玩要講文明,要重視本地風俗習慣和宗教信仰習慣性,僅有那樣才可以塑造起中國人的整體形象。

  做為新時期的中小學生,我時刻銘記大家禮儀之邦的優良作風,時刻銘記老師和爸爸媽媽的諄諄教導,勤奮做一個講文明懂禮儀的好青少年——在家裡,我是個好寶寶,尊敬長輩,孝順父母,積極擔負有意義的事的家務;校園內,我是個好學生,遵守小學生守則、培養優良的文明禮儀習慣性,重視教師、團結一致同學們,不講粗話粗話、不追逐打鬧,講究衛生,不亂丟紙屑、食品袋,不有意毀壞公物;走入社會發展,我是個好中國公民,謙恭禮讓,遵守公共秩序,注重社會公德,維護生態環境保護……

  文明——其實不是很難,它就在大家身旁!文明是蘊含善解人意的問好,文明是填滿溫暖的兩手,文明是我們在不知不覺散播的激情、重視、友情和關懷!

  在這兒,我強烈呼籲大夥兒:隨處講文明,諸事懂禮儀,每個人爭當禮儀之星,讓文明禮儀隨著彼此向前,讓文明禮儀之花開遍地面!

文明伴我行演講稿6

  如果你失去了今天,你不算失敗,因為明天會再來。

  如果你失去了金錢,你不算失敗,因為人生的價值不在錢袋。

  如果你失去了文明,你是徹徹底底的失敗,因為你已經失去了做人的真諦。

  文明涵蓋了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之間的關係。它的主要作用,一是追求個人道德完善,一是維護公眾利益、公共秩序。

  古人說,"不學禮,無以立"。就是說,你不學"禮",就沒法在社會中立身。

  那麼,什麼是禮儀呢?簡單地說,禮儀就是律己、敬人的一種行為規範,是表現對他人尊重和理解的過程和手段。

  文明禮儀,不僅是個人素質、教養的體現,也是個人道德和社會公德的體現。更是城市的臉面,更是國家的臉面。

  所以,學習禮儀不僅可以內強個人素質、外塑單位(小到家庭、企事業單位、社群,大到城市、國家),更能夠潤滑和改善人際關係。

  作為具有5000年文明史的"禮儀之邦",講文明、用禮儀,也是弘揚民族文化、展示民族精神的重要途徑。

  說到文明禮儀,我想到了一個故事。有一次,列寧同志下樓,在樓梯狹窄的過道上,正碰見一個女工端著一盆水上樓。那女工一看是列寧,就要退回去給讓路。列寧阻止她說:"不必這樣,你端著東西已走了半截,而我現在空手,請你先過去吧!"他把"請"字說得很響亮,很親切。然後自己緊靠著牆,讓女工上樓了,他才下樓。這不也是良好文明禮儀的體現麼?

  這裡我不想過多地舉偉人的例子,因為這很容易令大家產生一種錯覺:認為文明禮儀只是偉人、名人才具備,那麼我們將無需為自己或多或少的不文明言行而愧疚;或者認為即使踐行了文明的要求也並不因之成為偉人、名人。我們不但要有講道德的大人物,我們更需要一群有道德的民眾。

文明伴我行演講稿7

  朋友,你是否因為花兒的清香怡人而曾經把它從枝頭摘下?你是否曾經因為草兒的嬌柔嫩綠而把它踩在腳下?你是否曾經為了自己一時的方便而把垃圾隨意丟棄呢?你是否想過,當你享受這些自己所謂的快樂與便捷時,文明正在離你遠去。

  我不知道文明是怎樣萌芽的,但我知道茹毛飲血的遠古年代,原始人類就已經懂得了一起狩獵,也一起分享食物。我知道他們是原始的,但他們又是文明的。

  我不知道文明是怎樣成長的,但當我看見有人在公共場合亂扔垃圾、隨地吐痰、用髒話罵人,甚至有人賭博打架時,我知道這些都是不文明的表現。

  我不知道文明是不是在我們每一個人的身邊,但當我聽見下面的故事時,作為一箇中國人,內心感到的是慚愧。

  在國外某景點,工作人員在路邊豎了一塊牌子,上面用顯目的漢字寫著“請勿隨地吐痰”六個大字。他們為什麼不使用其他語言或者用世界通用的英語呢?工作人員這樣寫的目的好像是為了特別提醒:“中國遊客”勿隨地吐痰。這簡直就是莫大的諷刺,然而這又不得不讓我們思考:“中國人”在別國人眼裡究竟是什麼樣的形象?

  在有的小區門口、街道旁邊等地方,幾乎所有人都見過不知道是誰為了防止人們亂扔垃圾而豎的牌子:有的寫著“此處禁止倒垃圾!”、有的寫著“此處禁止倒垃圾,違者罰款xxx元!”、有的寫著“在此處倒垃圾的人……”(省略了詛咒人、罵人的醜話或髒話)。

  通常情況下,第一類和第二類警示牌起的作用不太大,倒是第三類牌子常常立竿見影會起一些作用,可是好景一般也不會很長。亂扔垃圾本來是不文明的行為,可偏偏文明的警示牌不起什麼作用,而不文明的警示牌相反還會多多少少起到一些作用。這亂扔的垃圾和這些警示牌,又說明了什麼呢?!

  我們可是有著五千年曆史的文明古國啊!

  如何讓全世界的人真正瞭解我們五千年的文明,如何讓我們的文明和國家經濟、科技的發展同行,如何讓我們的文明和每一箇中學生、每一個華夏子孫同行,這是迫切需要我們思考和踐行的。我們必須樹立正確的榮辱觀,爭做一個文明的中國人:

  花開了,讓花兒的美麗依然留在枝頭;

  草綠了,讓小草的綠色依然裝點大地;

  別人幫助了你,說一聲“謝謝”;

  別人感謝你時,道一聲“別客氣”;

  激動時,在公共場合別得意忘形;

  衝動時,把髒話從自己心靈的字典裡徹底抹去;

  讓真,永遠伴隨著我們;

  讓善,永遠伴隨著我們;

  讓美,永遠伴隨著我們;

  讓敬老愛幼的傳統美德、愛崗敬業的職業道德、文明禮貌的社會公德、愛己愛人愛環境的基本道德都永遠伴隨著我們。

  文明從學習中得來,從勞動中得來。讓我們每一箇中學生、每一箇中國人都與文明同行吧:

  讓“小悅悅”事件成為過去;

  讓“中國老太”事件成為過去;

  讓“最美媽媽”“最美老師”“最美司機”等“最美中國人”永遠美麗。

  一個善意的眼神,一臉真誠的微笑,一陣鼓勵的掌聲,一句誠摯的祝福,一個攙扶,一句提醒、一聲問候……都是文明的體現。

  請相信:生在新社會長在紅旗下的我們,一定能夠在祖國的哺育下,養成時時處處、一言一行,都文明禮貌的好習慣。

  請相信:無論在校內還是校外,無論在國內還是國外,我們每一箇中學生都能夠做到文明著裝、文明用語、文明出行。

  請相信:我們會爭做新時代文明的中學生,我們一定攜手前進,共同建立祖國繁榮的未來、富強的未來、文明的未來。

  (謝謝大家!)

文明伴我行演講稿8

  老師們,同學們:

  大家好!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規範》在心中,文明伴我行。

  洪水沒有堤壩的結束,它將沖毀家園;牛馬沒有韁繩的約束,它會踏壞莊稼;車輛沒有規則的指導,將會釀成車毀人亡的悲劇;學生沒有規範的指導,將會成為社會的危險品。偉大的教育家葉聖陶說:“教育是什麼?往簡單方面說,只是一句話,就是要養成良好習慣。”的確,對於學生來說,良好的習慣往往孕育著健康的人格,而健康的人格往往影響著終生的發展。

  中國是一個有著五千年曆史的文明古國,中華民族素來是一個謙恭禮讓的文明之邦。華夏兒女的舉手投足,無不體現一個人的氣質與素養。荀子云:“不學禮無以立,人無禮則不生。”文明守紀是我們學習、生活的根基,是我們健康成長的臂膀。

  然而在現實生活中,我們卻不無遺憾地發現,在物質文明高度發展的今天,我國公民的.文明素質卻出現了一些問題。媒體曾報道了一則新聞:去年“十一”黃金週的第二天,國內某旅遊景區出現80多名韓國遊客集體撿垃圾的場面,其中包括30多名兒童。這些遠道而來的客人在遊覽途中看到景區垃圾遍地,便自發地組織起來清理。在驅車將5個裝滿垃圾的紙箱送至垃圾站後,韓國遊客才安心繼續遊玩。

  作為中國人,我們在對外賓的行為表達敬意的同時,也更應該為同胞們感到慚愧。是呀,我們有讓自己引以為驕傲的秀麗風光和“禮儀之邦”的美稱,今天,秀麗的風光仍在,可美好的文明傳統卻被一些國人丟得差不多了。

  文明守紀,代表著的是一種進步,它是修養的提高,品德的提升。回首古今中外事業有成的名人偉人,大都是因為他們早在學生時代就培養了良好的行為習慣:尊重他人,文明守紀,踏實做事,為以後的成功打下了堅實的基礎,這才走在了時代的尖端,活出了時代的精彩。

  同學們,“少年強則國強”,青少年的行為、品德,直接關係著整個民族的精神面貌和未來。讓我們從現在,從文明守紀做起,從身邊的每一件小事做起:

  主動撿起地上的紙屑,保持環境整潔,你就是一個愛清潔的環保小衛士;上下樓梯,靠右慢走,注意謙讓,不追逐吵鬧,你就是一個懂禮貌的的好學生;熱心幫助有困難的同學,積極參加扶貧救災活動,你就是一個有愛心的小天使;珍惜每一分鐘,注意聽講,勤奮學習,你就是一個愛學習的小標兵;遵守學校的規章制度,遵守社會公德和國家法律法規,你就是一個遵紀守法的小公民;及時把教室內的電燈關掉,輕輕的把水龍頭擰緊,你就是勤儉節約的好榜樣;尊老愛幼,孝敬長輩,你就是一個懂事的好孩子……

  朋友,讓我們大聲喊出青春的誓言:《規範》在心中,文明伴我行!

文明伴我行演講稿9

親愛的老師、同學們:

  文明禮貌是一種美好的行為,更是一種高尚的品質。

  從小,老師就教育我們要講文明、懂禮貌,可生活中真正能堅持做到、始終如一的人卻寥寥無幾。但那天我卻看到了——早晨上學,我在路口焦急地張望。前面是綠燈,但來往的車輛不停地穿梭,我嘗試了幾次,為了安全,還是最終放棄。眼看就要遲到,就在我心急如焚的時候,交警叔叔大步向我走來,他果斷地站定,對我面前的車輛做了個暫停的手勢,我順利地走到馬路對面,回頭感激地望望:只見交警叔叔依然忙碌——左臂伸直,右手雪白的手套不停地揮動。他盡職盡責,細心周到,他就是我心目中的“馬路天使”。

  交警叔叔的舉動深深感染了我。一年四季,他就是這樣默默無聞,無私奉獻;嚴冬酷暑,他就是如此堅守崗位,服務人民。他是平凡的,但更是偉大的。當大家坐在屋裡吹著冷氣喝冷飲時,他們揮汗如雨,指揮交通;當人們拍掉身上的雪花躲進房間時,他們哈氣取暖,毫不鬆懈;當節假日父母帶著孩子外出遊玩時,他們無怨無悔,笑對行人。假如每個人都能像他們一樣恪盡職守,認真負責,我們的生活會更加多彩。如果人人都像他們一樣奉獻社會,世界將變成美好的人間。

  文明無小事,細節見真情。讓我們行動起來,文明禮貌從我做起!

文明伴我行演講稿10

敬愛的老師、同學們:

  大家好!

  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文明禮儀》。

  禮儀是無處不在的,它可以表現出一個人的道德修養,也可以增進人與人之間的友誼。

  大家都知道,我們中國是人類歷史上四大文明古國之一,是一個歷史悠久的禮儀之邦。中華民族五千年的發展歷程,代代傳承了許許多多的傳統和美德。從孔融讓梨到張良拜師,他們都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具體體現,他們為我們樹立了榜樣,是我們每一位小學生應該學習的楷模!

  作為一名新世紀的小學生,作為祖國的花朵、世界的未來,我們必須做一名文明的小學生!但是,如何才能做一名文明的小學生呢?我們首先要著裝得體,符合學生身份,體現出新世紀學生篷勃向上的風采,因為儀表、儀容、儀態可以讓人一看便知道你的修養;遇到老師、同學,主動問好;上下樓梯,人多擁擠,注意謙讓;講究衛生,不亂扔果皮,見到紙屑隨時撿起;愛護公物,不亂寫亂劃;在與同學的交往中,能和睦相處,共同學習。做到得理讓人,失理道歉,相互尊重,相互信任;家裡來了客人,熱情、大方、有禮貌地招待;在外面,遵守交通法規,不亂扔果皮紙屑,保護環境衛生;尊老愛幼,幫助別人,做到處處為別人著想。

  讓我們一起努力,做一名穿戴整齊、懂禮貌、不亂扔垃圾的小學生。

  我的演講結束了,謝謝大家。

文明伴我行演講稿11

敬愛的老師,親愛的同學:

  大家下午好!

  我是xxx,今天我站在這裡要去做的演講是《文明禮貌伴我行》。

  同學們,文明是我們每個人應該都要去做到的,對人禮貌是一種文明,做人做事禮貌讓他人也會覺得你是一個懂文明的人。在學校我們所受的教育也是要文明禮貌待人的。遇見老師要禮貌問號,遇見同學要打招呼,而不是視而不見,視而不見這本身就是對別人的一種忽視,這是不尊重人的行為,是極其不禮貌的行為。我們在說話的時候,也要講文明話,給予他人足夠的尊重。那麼文明話有哪些呢?

  比如別人幫助了我們,我們就要對其說“謝謝你”,如果是對長輩的幫助,就要說“謝謝您”,稱呼上的改變也是一種禮貌。在比如早上遇見了同學要說“早上好”,給他人一份禮貌的問候,彰顯自己的文明,又比如請他人幫助,就要說“能拜託你幫個忙嗎?”“可以請你幫個忙嗎?”這些話都是文明禮貌用語,還有做錯的時候,就一定要表示自己的抱歉,要跟人道歉,並說“對不起”這話,才能表現出你的認錯態度是良好的,別人也才會去原諒。文明是應該隨時都要去保持的,我們作為中華兒女,千年傳承下來的文明,我們作為新時代的人,更要去傳承下去,更要去遵守這個文明的規定,做一個文文明學生。

  再有文明不只有文明用語,還有文明行為,我們在學校裡讀書,就要愛護學校環境,我以前有看到有些人肆意的在校園的草地上踩踏,這是極其不文明的行為,小草也是有生命的,再說它為我們付出了很多,它點綴了我們的校園,為我們校園增添了一份生機,我們就應該去保護好它們,而不是破壞。再有就是我們的桌椅是屬於公共財產的,我們沒有權利去對這些供我們學習的桌椅執行破壞,在桌子上隨意的畫畫和雕刻,這都是不對的,一點都沒有文明的樣子,而是一個野蠻人的模樣。

  所以,親愛的同學們,我希望大家都可以保持自身的文明,對人禮貌問候,做事文明,大家一起去維護這個社會的文明,只要大家都文明事,說文明話,我相信校園會是一個文明的校園,大家都是和睦相處的,社會也會變得更加美好。就讓我們從現在開始讓文明禮貌伴我們同行吧。

  謝謝大家!

文明伴我行演講稿12

  如果你失去了今天,你不算失敗,因為明天會再來;如果你失去了金錢,你不算失敗,因為人生的價值不在錢袋;如果你失去了文明,你是徹徹底底的失敗,因為你已經失去了做人的真諦。

  文明涵蓋完善了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之間的關係,它的主要作用:一是追求個人道德完善;二是維護公眾利益公共秩序。

  說到文明美德,在我小學的時候,老師曾給我們講過一個故事:在韓國,如果哪裡有難民,給他們運輸一些救災物品,當物品分配時,他們會自動排隊,並不忘說一句客氣話,用完也不會亂扔,而是自覺地放進垃圾桶。聽完的第一感覺就覺得他們有涵養,有道德觀念,而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一些青少年吃完東西,毫無顧忌地把垃圾一扔,便一走了之。一些小孩也因為他們大人的鼓動,在大街上隨地大小便,而毀了城市一概清潔的面貌,使得過路人或遊客也很反感,讓原先整潔別緻的風貌大打折扣。

  其實,中國素來就有“禮儀之邦”“文明古國”之稱,在五千多年博大精深的古國文化當中,中國洋溢著文明色彩,彰顯著文明古國的魅力。那“孔融讓梨”的典故是在告訴我們要學會謙讓,懂得尊敬他人。笑吟“負荊請罪”的故事,讓我們明白了知錯就改的真諦。古往今來,多少讓我們感動,讓我們學習的故事很多。在今天的生活中,有不懂禮數,不講文明的“粗人”,更有一批遵規守紀,倡導美德的“新星”。

  學校是塑造人格的重要園地,因為每個人在學校學到的一切,都會在生命中打上很深的烙印。在校園裡,常常會看到一群孩子在玩耍時,如果其中一個不慎受傷,另一個則是會毫不猶豫地上前扶起他,然後大家再把他背起火速送往醫院。看到同伴安然無恙時,他們便樂得合不攏嘴。過馬路時,也時而看到一兩個繫著紅領巾的小學生,扶著步履蹣跚的老人,小心翼翼地穿過斑馬線。有時,在大街瞎逛的時候,偶爾也會看見一些小朋

  友會掙開大人的手,跑去把地上的垃圾拾起來,然後蹦蹦跳跳的把垃圾丟進垃圾桶裡。文明美德就在我們身邊,只是生活在瑣事喧囂的人流中的人們沒有留心罷了。

  養成講文明的道德品質,其實很簡單,不需要費盡心思的學,也不需要煞費苦心的演,只要有一顆純樸的心,一個健康的心態就足夠了。

  為了傳承我國的優秀傳統,為了美化我們的家園,為了讓我們生活在文明的環境中,讓我們一起努力,講文明,樹新風,遵守我們的生活原則。

  文明美德伴我行,天天都有好心情。

文明伴我行演講稿13

老師們,同學們:

  大家早上好!

  我現在是很惶恐地站在這裡進行所謂的國旗下講話。我講不出什麼高深道理,我也沒有什麼玄妙的話,我只想和你們分享幾個小故事,是我上星期值周時親眼看到和親耳聽到的。

  先講第一個小故事。上週三在學校食堂晚餐時,有個同事對我說:“我看到你站在校門口了,笑得很燦爛。明天早上我一定對你們班學生說‘早上好’。”我很詫異她突然說這些話。她解釋道,一連幾天的微笑和“早上好”讓她感動到了。

  我想,老師最初為什麼會不好意思接受問好,甚至不好意思看我們站門崗的同學?是因為不習慣。為什麼會不習慣?是因為平時聽得還不夠多。這是不是也就意味著我們同學的文明行為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呢?那麼老師後來的決定回送問好是不是恰恰證明了“量變到質變”的哲學原理了呢?文明積累到一定的程度,會產生不可估量的積極作用。

  再說第二個小故事。週五早晨,微雨。打在身上不算太冷,但時間久了,也會讓人不自覺地打個寒戰。這時,一個同學從媽媽的電瓶車上下來,就在她和媽媽道了“再見”轉身要進校門的時候,她發現,儘管車子安了雨棚,但剛才一路行來,媽媽還是被迎面的雨打溼了,而自己躲在媽媽的身後是安然無恙。於是她掏出餐巾紙,替媽媽擦掉了臉上的雨水。就這一幕久久地定格在我的腦海裡。

  我已經不記得那位同學長什麼樣子了,但她樸素校服映襯下的高大形象讓我明白文明來源於真誠的愛心。沒有愛,文明就失去了靈魂。我們每一個人都要充滿愛心,愛學校,愛班級,愛老師,愛家人,友愛同學,關愛自己,甚至愛花草樹木,山山水水。只要我們有了這種愛心,我們就能成為一個文明的人,一個高尚的人。

  我們每個有尊嚴的人都渴望得到別人的尊重,而事實是你要想得到別人的尊重,首先你要值得別人尊重。一個受人尊敬的人,必定是一個講文明,懂禮儀的人。回顧燦爛歷史長河,我們曾擁有的驕傲是“講文明,懂禮儀”,它締造了享譽千年的“禮儀之邦”。今天我們積極倡導文明禮儀,這是對歷史的回顧,是對文化的感悟,更是對現實的反思。在經濟高速發展的今天,價值觀呈現多元發展的今天,我們沒有理由將我們高貴的尊嚴和優良的傳統束之高閣,因為在我們的文化中,在我們的血液裡,浸染著的、流淌著的是“講文明,懂禮儀”的擁有幾千年文明的民族精華。

  同學們文明的行為習慣、整潔健康的儀容儀表、高雅向上的情感追求,共同營造出了良好、有序、和諧的學習環境,形成了健康向上的學習氣氛。許多的事實和現象讓我們始終堅信,我們的絕大多數同學是一個有修養的人,有品質的人,守規範、懂禮儀、講文明的人,這是我校優良校風和優美校容得以實現的重要基礎和保證,這是值得我們驕傲和稱道的地方。當然我們也不能因此漠視和縱容在身邊發生和存在著的一些不文明行為和不文明現象,隨地吐痰,亂扔垃圾;在教學樓走廊追逐打鬧、大聲喧譁;有的同學相互之間講髒話、粗話,甚至還有個別同學故意損壞學校的公共財物;有的同學戴首飾、染頭髮、男同學留長髮;上課不遵守課堂紀律,有的還在課堂裡吃零食……。這些不良習氣損壞了學校的形象,也降低了自己的素質,與文明漸行漸遠!

  同學們,我們現在正處於人生中最關鍵的成長時期,我們在這個時期的所作所為,將潛移默化地影響到我們自身的成長,影響著我們將來的發展。一個不講文明的人,一個低階趣味庸俗的人,一個放鬆了自身思想品質培養的人,一個迷失了文明和道德標杆的人,那一定是現在最需要我們去幫助的人。

  校園文明建設是一個工程,一項事業;同時也是一種文化,一種精神。從現在做起!讓文明禮儀不再是純粹的理念,而是每個同學的自覺言行!讓文明禮儀不再是外在強加的約束,而是自我內化的一種快樂!讓我們攜起手,為建設文明和諧的校園而努力,讓文明禮儀永伴我行。

文明伴我行演講稿14

  在我的人生經歷中,有些事情一直留在我的記憶中,影響著我,教育著我。

  那是一個陽光明媚的下午,天氣很熱,地面著火了。我和爸爸走在上學的路上,不斷用厚紙當扇子來扇風。在路上,有許多學生去上學。在我們面前,一個穿著格子裙子的女孩蹦蹦跳跳地走著。在一家小店裡,她買了一個冰淇淋,撕下包裝袋,隨手扔掉,津津有味地吃了起來。突然,一個保潔女工走近她,對她說了句什麼,卻看到女同學臉色變紅,從地上撿起包裝紙扔進不遠處的垃圾桶裡。我學到了一些東西,心裡對自己說:為了生活環境,一定不要亂扔垃圾。

  有一天中午,我和幾個同學有說有笑的走回家。在一個小陡坡上,一位老人正奮力推著一輛滑板車上山。不知道是什麼堵住了車,老人並沒有馬上安定下來。汽車翻到了地上,許多紅蘋果從車上滾了下來。淘氣的同學衝上去撿蘋果。“你怎麼能……”我剛喊完,卻看到那些學生一個個把蘋果放進車裡。心裡覺得慚愧。我以為他們會撿起來吃掉。

  在學校,老師總是教育我們講文明,懂禮儀;在家裡,父母一直教我們問候長輩,坐車給老人讓座,不說髒話,講文明講美德。其實生活中的文明美德一直就在我們身邊,它陪伴著我健康成長。

文明伴我行演講稿15

  中國自古以來就是禮儀之邦,古代就有“五禮”之說,祭祀之事為吉禮,冠婚之事為嘉禮,賓客之事為賓禮,軍旅之事為軍禮,喪葬之事為凶禮,還有祭祀禮、相見禮、誕生禮、成人禮等等。現在的禮儀早就沒有了古代的繁瑣複雜,難道說文明禮儀不重要了嗎?不!文明禮儀在當今社會雖然還沒有如此把文明禮儀看得那麼重,可它依然非常重要。文明禮儀,不僅是個人素質、教養的體現,也是個人道德和社會公德的體現。文明禮儀不僅僅只是讓自己更有修養,更有素質,它還可以讓你得到尊重,也可以讓你收到別人的賞識,從而贏得機遇。那我們要怎樣體現我們的文明禮儀,它又會給我們帶來怎樣的幫助呢?

  首先,我們要知道文明禮儀並不是要幹驚天動地地大事,它注重從點滴小事做起,潛移默化地改變我們的形象。在校園中最基本的就是愛護公物,小到一棵草,大到課桌椅,教室門,多媒體裝置,儘量不去損壞它,使用時小心翼翼。雖然它不是我們自己的東西,但它是對下一屆同學的尊重。想想看,如果上一屆的同學也不愛護它使用時就會有很多麻煩,那我們豈不是也不舒服?管住自己的手,不損壞公物,就是文明禮儀的體現。其次,我們要尊重老師,尊重同學。面對老師時敬個禮,說聲“老師好”讓老師感到開心,課間幫老師整理整理桌子,讓老師感到舒心,當老師合格的小助手,讓老師感到放心。面對同學時要多關心,多理解,在同學說錯話,做錯事時要學會寬容,一句“沒關係的”會讓同學鬆一口氣,在同學遇到困難時要伸出援手,一句“我來幫你”會讓同學們感到溫暖。幫助老師,幫助同學,就是文明禮儀的表現。只要大家也從這樣的點滴小事做起,是不是會覺得老師更喜歡你了,同學也都願意和你玩,關係越來越好了呢?這就是文明禮儀的功勞。

  那在生活中我們又該怎麼辦呢?在公共汽車上給老人讓座,幫買了很多東西的鄰居提一下,週五放學回家時照顧好小同學等等。只要你懷著一顆友好的心,有樂於助人的精神,就能讓別人感受到你的幫助。記得讀初一那年,有一次我和媽媽去趕集,和我們同行的還有同村的張奶奶,年過六旬的張奶奶背了一袋子芋頭去賣,手裡還提著一籃子滿滿的雞蛋也是拿到集市上去賣的。看到張奶奶吃力的揹著一大袋子芋頭邁著蹣跚的步子,還要提一籃子雞蛋,我就主動的把張奶奶的籃子搶過來幫她提著,雖然到集市時自己已經提得手都麻了,但看到張奶奶那充滿感激的眼神時,我心裡有一種難以言喻的舒坦。

  所有文明禮儀都很容易做到,只要大家再細心一點,再注意一點,文明禮儀就會伴我們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