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演講稿> 【必備】教師教育的演講稿4篇

教師教育的演講稿

【必備】教師教育的演講稿4篇

  演講稿具有觀點鮮明,內容具有鼓動性的特點。在生活中,演講稿對我們的作用越來越大,那麼問題來了,到底應如何寫一份恰當的演講稿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教師教育的演講稿4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教師教育的演講稿 篇1

  時光荏苒,我離開師範學校走上工作崗位已經十幾年了。回憶學生時代,留給我印象最深的,是鐫刻在校門旁的幾句話: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大計,教師為本;教師大計,師德為本。那時的我對師德的理解還很模糊,十幾年的講壇生涯,終於讓我懂得,所謂師德,就是教師應具有的最基本的職業道德。愛校如愛家,愛生若親子。

  因為教師所從事的教育物件是人,這就要求教師的道德素質遠比文化素質更重要,愛是師德的核心,愛教育事業,愛莘莘學子。

  有人說:“愛自己的孩子是本能,愛別人的孩子是神聖。”教師的愛從本質上說,是無私廣泛且沒有任何血緣關係的愛,其原則上是嚴慈相濟的愛。這種愛正契合了古聖人“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思想。愛是教師教育學生的基礎,學生只有體會到這種感情,才會“親其師”,進而“信其道”。也就在這個過程中,教育才實現了它的最終目的。所以師愛就是師魂,

  愛是一種美德,愛是一種胸襟,愛是一種品質。春風終會化春雨,那就用您的愛去呵護好每個孩子,守候好他們的一切,您就會驚奇的發現,每一個心扉的背面,都是一個浩瀚的宇宙,每一扇門的開啟,都是一個無法預測的未來!

  各位老師,當您站在講臺上,望著一雙雙晶瑩剔透的眼眸時,您的心是否為之一振?在這個物慾橫流,金錢至上的社會里,值得慶幸的是,我們擁有了這麼一片淨土!

  讓我們的愛撒向這片淨土,讓我們的愛在這片淨土上生根發芽,結出累累碩果吧!

教師教育的演講稿 篇2

  責任是一個範圍很廣的名詞。家庭責任、工作責任等都是它的具體表現形式。只要你是這個社會中的一員,就必須承擔一定的與自己相對應的責任。

  作為一名一線教師,今天我要談的是教師的責任。古人云: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我想,這就是為人師的基本責任。這責任不僅是對學生負責,對學校負責,對社會負責,說大了,是要對整個民族負責的。如此重大的責任,又豈是黃金能比的?

  記得剛踏上工作崗位那會兒,有位老教師意味深長地跟我說:“教師做的是良心工作啊!”的確如此,十多年的教育教學實踐更讓我對此深信不疑。為人師的這十多年,我始終認為:“社會需要科技型人才,但更需要誠實守信的好公民。不是人人都能成網為高科技人才,但是在老師的悉心教育下,人人都能成為一個好公民。

  清晰記得那個至今想來仍心有餘悸的故事。零三年的暑假,我從外地學習回來,居然撞到我曾經的學生手持木棍偷東西偷到了我家,和我正面相視後,他一個勁兒向我道歉:老師,我錯了。你原諒我吧?”說實話,我很吃驚,也很氣憤。不過我還是感謝他念及舊日師生之情而手下留情。之後我跟他做了一次長談,他做人的道理,談今後短期內的目標等,他表示一定改正。他走之後,我想了很多。他是我的第一屆學生,從四年級到六年級,他一直都是一個成績良好,做事勤快,深得老師歡心的孩子。而今才上初二,兩年時間居然變成這樣,這絕不是一天兩天的事。俗話說,一日為師,終生為師。之後我聯合他的家長和他當時的班主任一起來幫助他。可喜的是孩子的轉變很快,初中畢業,正好趕上服兵役,他毅然決定去部隊再歷練自己。而今他在部隊表現得很優秀,我也很高興,他的家人也特別的感激我。浪子回頭金不換。不圖回報,只是強烈的責任心的驅使,我為我們社會成就了一位好公民。

  其實,無數事實證明,在黃金與責任面前,我們的教師對黃金淡然待之,而是把責任沉甸甸的扛起,最終贏得了社會的肯定,世人的讚譽。黃金有價,責任無價。最後,我想借的一句話與大家共勉:這是一個負責任的新時代,這個時代不是逃避責任,而是要擁抱責任。

  身為教師,個人素質直接影響著學生的學風和學校的校風,教師的形象直接關乎著學生素能的培養。因此,我們懂得日常教學的模範表率作用,知道自己的行為舉止,言談風貌會對學生產生怎樣深遠的影響。更深深明白,“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獨到的效果,和“學高為師,身正為範”榜樣的作用、人格魅力。

  教師??這個陽光底下最光輝的職業。因為我愛教師這個職業,我愛我的學生,我的青春因為我對學生的愛而更顯光彩;我的生命因為我對學生的愛而更加燦爛;我的心因為我對學生的愛而更加年輕!我為自己是一名光榮的人民教師而自豪!讓我們用慈愛呵護純真,用智慧孕育成長,用真誠開啟心靈,用希冀放飛理想,用奉獻托起教育科學發展的太陽。

教師教育的演講稿 篇3

  “寫作是一種告別自我的方式,過去的感受與思考凝聚在文字裡,那是往昔的剪影。洗去昨日的風霜,帶著不變的理想,準備著迎接明天,於是又再一次出發,只有目標,沒有終點。”靜靜地讀完了著名教育學者肖川博士的《教育的理想與信念》最後一段,回味著這詩一般的語言,凝視著那淡雅素潔的封面,我突然意識到,自己已經好久沒有這樣認認真真地讀完一本教育專著了。既不是完成任務,也不是應付考試,更不是為了晉升職稱而炮製論文。只是原始的,單純的,因偶然與之相遇,又因好看而被深深吸引。我想,這也就是一本好書最大的魅力所在吧!

  “與經典為友”、“教育的靈魂”、“完美的教學”等等。書中這十個直抵人心的話題,把我引入了那鮮活靈動,洋溢著濃濃的人文情懷的教育學的視界,原來教育竟然可以這樣的富有詩意!用肖川自己的話來說:這本書是他用心血、生命、道義和良知寫成的,是十多年集腋成裘的產物。

  看了這本書,我對“教育就是服務”的觀念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書中寫道:古代《學記》有云:能為師然後能為長,能為長然後能為君。由於這種文化邏輯,教育只不過是師之恩惠、師之恩萌,學生對教師只有膜拜景仰的份,根本不可能奢望其為自己服務。現在,人們提出了‘教育消費’的概念。教育成為第三產業的一員,並非教育尊嚴的失落,而是使教育真正成為“使每一個人成為他自己”的教育。因此,我認識到,我們教師在平時的工作中絕不應擺出“居高臨下”“師道尊嚴”的架子,而要牢固樹立“教育就是服務”的觀念,公正地對待每一個孩子,向他們提供最恰切的教育,使具有不同天賦、氣質和文化背景的學生都能得到充分的發展,真正做到“一切為了學生,為了學生的一切。”

  這本書也講到我們教師的學習與成長,用它那一如既往的平易自然的語言,沒有絲毫的說教,讓我在世俗的喧囂與嘈雜中,用多年來久違的,古典的心情,來反思自己的學習,明白了學習的真諦:學習不是立竿見影式的投機取巧,在大多時候,它的價值是十分間接的。它內化為人的一種素養,外化為人的一種氣質。真正的學習是人深層次的精神需要,是“思接千載,視通萬里”的精神漫遊。我發覺自己這幾年來的學習(如果還能算是學習的話)是多麼的膚淺,多麼的急功近利啊!要考試了,才捧起書,要寫東西了,才開始學習,“書到用時方恨少,事非經過不知難”,多久沒有品嚐看書的樂趣了?多久沒有在書的海洋裡歡快遨遊了?

  誠如狄金森所說:沒有一艘船像一本書,也沒有一匹駿馬能像一頁跳動的詩行,把人帶向遠方。這本書用感性的文字表達理性的思考,用詩意的`語言描繪多彩的教育世界,以滿腔的熱情高揚教育的理想與信念。它讓我在學習教育理論的同時,領略到了文章的理趣、情趣與文趣,既培養和激發了我們一線教師的理論興趣,又能提升我們對於生活的熱愛與柔情。它的獨特之處就在於:以隨筆的形式,對教育世界中那些司空見慣、習以為常的現象,給予學理上的闡釋,併發掘其中的文化內涵與精神底蘊,從而收到以小見大、以孔窺豹、洞幽察微的效果。它第一次讓我領略到教育隨筆這種表達方式的魅力:它隨和、隨緣、隨意,沒有居高臨下的霸氣,沒有正襟危坐的儼然,沒有煞有介事的虛假,沒有耳提面命的煩悶。只是有感而發,像朋友間的抵膝而談,不求全面,不求嚴謹,甚至不求客觀公允,只求譴一己之意趣,痛快淋漓,嬉笑怒罵。這種邏輯實證之外的表達的美。這種旁徵博引,引經據典,行雲流水一般隨意而不隨便的文風,喜也,怒也,哀也,樂也,似淡雅的香茗,勝陳年的烈酒,時時處處,字裡行間,無不顯示著作者深厚的文化底蘊和超強的文字駕馭能力,體現著一種情懷,一種趣味,一種心境,一種對美的追求。它不僅是一種寫作的風格,更是一種生活態度的自然流露,正如詩云:“刪繁就簡三秋樹,領異標新二月花”,“看似尋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卻艱辛”。

教師教育的演講稿 篇4

尊敬的各位領導、親愛的老師、朋友們:

  大家好!

  今天來到這裡,我不想以空洞的說教面對大家,因為責任感是一個實在而具體的主題。我也不想作嚴肅的理論探討,因為生命這個主題是充滿詩意的,所以,我將以對責任的赤誠之心和對生命的無限敬意,向大家作一次詩性的表達:我們教育的全部使命在於塑造生命。

  朋友們,當你看到那一雙雙明亮的眼睛在閃爍著純潔之光的時候,你是否會感嘆,生命原來是這般的乾淨與無邪?當五月的土地上久旱逢甘露,滿眼的綠色一波一波漾過的時候,你肯定會被生命的本初色澤所感動;當懸崖上的一棵樹用裸露的根鬚緊緊地抓住岩石,筆直的樹幹直插雲霄時,每一個路人都在見證著生命頑強的力量,當那折斷翅膀的鳥兒撞在屋簷下的時候,你是否和我一樣痛惜生命的脆弱短暫。當汶川地震、玉樹地震這些毀滅性的災難在華夏大地上種下悲痛的種子的時候,一個民族用它堅挺的脊樑,手挽著手、心連著心,共克時艱,戰勝災難的時候,你的心底肯定流淌著一曲悲壯的生命之歌,堅強、博愛、溫暖、理解、崇高這些音符讓你一次次地向生命致敬。

  是啊,生命是純潔的,不信你去看看那新生的嬰兒;生命是自由的,大千世界的萬類生靈已經作了最好的明示;生命是頑強的、堅韌的,同時又是短暫的、易逝的,這難以預測的偶然性又為生命增添了幾分神秘色彩,因此,我們說,生命是神奇的,自然的造化賦予了萬物的生命,萬類生靈共同彰顯了生命的傳奇。

  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們工作的全部目的和最終意義就是塑造生命,北京市作家協會主 席畢淑敏女士說過:“人其實就是一根簡單的葦草,只不過這根葦草是一根會思想的葦草,而人的全部尊嚴在於會思想。”是的,生命的易逝並不能阻擋生命的高貴,生命的短暫也不能束縛生命的自由;每一根葦草的獨一無二性都在暗示著生命的尊嚴,因此,我們的天職在於教會學生理解生命、熱愛生命、敬畏生命,讓每一個生命身體健康,情感豐富,讓每一個孩子心靈美好、

  積極向上,讓他們充滿智慧、愛心和夢想。朋友們,藉此機會我想把我對生命的崇敬和責任的理解化作一首小詩獻人大家。

  站在五十四朵花蕾的中央

  站在五十四朵花蕾的中央

  周圍盪漾著純潔而鮮活的芬芳

  在這巨大幸福面前

  我正享受著職業的榮光

  站在五十四朵花蕾的中央

  心潮湧動著善良和滾燙的希望

  我要趕在浩浩春光之前

  讓每一個花蕾自由地綻放

  站在五十四朵花蕾的中央

  我播灑愛的種子,良知的雨露,智慧的肥料以及正義的陽光,

  我勤耕苦種,耗盡年華

  是為了每一個生命獨立書寫自己的輝煌

  站在五十四朵花蕾的中央

  我忘記了貧窮,卑微和恐慌

  因這這些花朵般的生命啊

  給了我無窮無盡的力量

  最後,請讓我再誠懇地說一次:我們教育最終目的和全部意義就是塑造生命。因為生命是高貴的、自由的、神奇的,更是充滿尊嚴的。

  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