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寫開學心得體會
我們得到了一些心得體會以後,就十分有必須要寫一篇心得體會,這樣能夠給人努力向前的動力。那麼心得體會怎麼寫才恰當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家長寫開學心得體會,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家長寫開學心得體會1
學校要求今晚八點準時收看〈開學第一課〉,七點半我就守在電視機前等待節目開始,等呀等,節目終於到了,我津津有味地看了起來。
最讓我感動的是大珍珠和他的父王,大珍珠從小就被查出有一種病,叫重度感統失調症,就連說一個英語單詞we花很長時間都學不會。夜裡,父王也常常問自己,我怎麼就不能教好他呢?一天父王打聽到,騎腳踏車可以保持平衡性,我們也試試,有一天,大珍珠轉過頭對父王說:這是不是傳說中的魔鬼訓練呀!父王笑了笑。就這樣,日復一日的過去了,突然有一天,大珍珠可以獨自騎那麼一小段了,父王高興的哭了,大聲地叫著自己的兒子。
還有福利院的小女孩們,她們跟我們差不多大,卻要遭遇著沒有爸爸愛沒有媽媽疼的痛苦。
我收穫了很多。同時,我知道爸爸媽媽很辛苦,要多孝敬爸爸媽媽。既然我們有緣相遇,你們會牽著我的手一起長大,我也會攙扶著你們一起慢慢變老。
家長寫開學心得體會2
首先要感謝學校給了我們家長學習的機會,透過定期的家長會活動,使我們家長學到了先進的教育理念,也能夠及時準確地瞭解孩子在學校的各種思想動態和行動,做到有的放矢地配合學校幫助孩子健康成長。透過家長會的學習,收穫一些心得體會,與大家分享一下:
一、家庭氛圍很重要,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
孩子成長階段的大部分時間都是在家庭生活中度過的,家長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在無時不刻地影響著孩子的言行舉止,所以很多時候要給孩子定規矩,家長首先必須守規矩,換句話說,要使孩子做到,家長必須身體力行的先做到,並且要做好,這樣才能夠影響到孩子。家庭氣氛要民主,有事情多與孩子商量,不要老是用居高臨下的口吻教訓孩子,要用平等的態度與孩子對話。對待孩子的好奇心要不急不燥,好奇是孩子的天性,居里夫人曾經說過“好奇心是人類第一美德”,可以利用孩子的好奇心培養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譬如幫媽媽洗衣服,收拾玩具,佈置自己的小房間,自己作一些創意手工等等,大人切不可對孩子的好奇心厭煩並給予打擊,這方面作為家長的我做得還不是很好,看起來以後要好好改變一下自己,做好孩子的表率。
二、培養孩子良好的生活習慣和學習習慣。
小孩子可逆性最強,養成良好的習慣後,一輩子都受益無窮。要做到這一點,家長必須幫助孩子建立一個作息時間表,做到按時作息,今日事今日畢,今天的學習任務必須今日完成。要珍惜時間,充分科學的利用時間,當然,也要注意勞逸結合,愛玩畢竟是小孩子的天性,不能抹煞孩子的天性,也要給孩子留出一定的自主時間和空間。當孩子表現好的時候,家長也不能吝嗇自己的表揚和讚美,而且是真誠的發自內心的讚美有助於孩子良好習慣的形成。在學習上要教育孩子預習,複習,仔細,認真審題,獨立思考等習慣,每天作業完成後要認真檢查,錯誤及時訂正,也要培養孩子上課專心聽講,每日及時整理書包,準備好第二天的學習用品,這樣的孩子就不會丟三拉四,在學習上分心。任何東西都不可以亂放,但書可以隨處亂放。我覺得校長說得很有道理,要給孩子隨手有書看,培養孩子的自主學習能力。
總之,家長會使我明白了以前在教育上的一些誤區和盲點,給我在孩子的教育問題上指明瞭一個正確的方向,使我也受益匪淺,相信透過學校與家庭的互動,共同努力,肯定能把孩子這顆幼苗培育成一棵參天大樹的!
家長寫開學心得體會3
自從兒子入小學以來,他放學後的.學習一直是課後老師在陪著他,白天,因為工作需要,我根本就沒時間陪他,雖說兒子入小學快兩年了,沒有幾次是我接他放學,每次他回來,和我說,什麼同學的爸爸過來接他,我心中除了內疚就是心酸,只好和他說,下次爸爸有時間就過來接你呀!說起為人家長,我想自已是不合格的,雖說也填鴨式的看了不少如何做一個合格家長的書籍,但是總覺的書上所說的,我實行起來,根本就沒什麼效果,就比說《窮爸爸富爸爸》裡所說的,當小孩子不聽話的時候,我們可以和他試著說,你要當好小孩子還是壞小孩子,你這樣做是壞小孩子的行為,好小孩子是不會這麼做的,也許是我說話的方式不對?兒子就會說,我就是壞小孩子,我就是當壞小孩子,根本就沒一點辦法,其實我知道那是兒子在說氣話,他是想要引起我的注意,想要我更多的關注他。
比起兒子的同學,也許兒子的學力能力和接受能力是比較慢的,記得剛開學的時候,有一次我打電話給老師,老師和我說,孩子的數學理解能力慢了些,和班級上的一些同學已經拉開了一段距離,我當時心中那個急,不知用什麼可以形容,只記得那一天,我到處打電話,和家人商量,要怎麼辦?當天晚上回去,逼著他做題到晚上10點才睡,但效果並不理想,他還是在一些題上不理解,當時心中根本就沒有想到,兒子只是平平凡凡一個小孩子,他以前沒接觸過的題型,加上自已也沒有用好的方法正確的引導他,我這樣逼著他,會讓他產生厭學情緒,後來朋友說,慢慢的總是要一步步的來,我才把自已的心態放平一些,後來學校開了家長會,校長老師多有說到,現在一年級小學生,成績不是很重要,重要的讓學生養成好的學習習慣,讓小孩子做最好的自已。後來班級裡考試,雖然兒了多沒有榜上有名,成績也並不理想,但我多會鼓勵他,沒有逼他,有時候,我也在想,我這樣的心態,會不會激不起兒子的上進心,讓他對自已的這種現狀聽之任之。迷惘中?還有要說起這個“狠心”,我想,也許我們對孩子已經是犯了這個錯誤了,雖說早就知道,溫室裡的花兒不會長壽,要像仙人掌一樣,才會經的起風吹雨打,因為人生之路,我們不可能陪著他走完,新語文課本里的自立歌,也說過,靠天,靠人,靠祖上,不算是好漢,但我們就是做不到,就比如說他早上在家,說早餐吃不進去,我們就生怕他會餓著,連逼帶哄一定要讓他吃飽了上去學,現在細想來,他根本就沒餓過,根本就不知餓是什麼滋味,假如有一天,他長大一些,沒有我們陪在身邊,那時才知道,會不會太遲了,想想,自已以後真要放開手,讓他在跌跌撞撞中長大。
在我們身邊總會有人說起,你兒子和你真像,其實不止是外貌像,舉手投足之間的動作和影響我們一生的性格,小孩子多會學我們大人,所以說大家常說將門出虎子。道理,其實我們多懂,但是做起來,真的是堅持不了,說到底這就我們的沒心,沒有將這件事放在心上。今天看了《做個“三心”父母》之後,真的猶如醍醐灌頂,才發現自已的許多不足之處,也明白了何所謂子不教父之過,也懂得了為什麼教授的子女基本上多是有識這士。希望老師以後多發一些這方面的知識,給我們指點迷津,也好解除我心中困惑。不過,這也真是為難老師了,在百忙之中還要抽空教育我們這些做家長的,真是感謝!以上寫的雖然是亂七八糟的,但多是我心裡的真實想法,雖然我比較貪心,我希望我的兒子以後不止是學習成績優秀,還有一個優越的品格。呵呵,但兩者比起來,我還是喜歡希望兒子能有一個優越的品格。
家長寫開學心得體會4
每次舉行家長會都有不同的收穫,這次更是受益匪淺,不僅教給了家長教育孩子的一些方法,而且也使我摸清了孩子在校的表現及孩子的心理世界,為以後在家裡教育孩子奠定了基礎。
一、以身作則
孩子的模仿能力是很強的,我應該明確自己的身份,我不僅是家長,同時也是孩子的榜樣。自始至終,樹立這種觀念,我隨時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是否起到表率作用。如果我要教育孩子做一個有修養的人,那麼首先我自己就要表現出有修養,是一個能夠對社會和諧發展做出自己應有行為的人。如果我要教育孩子愛學習,首先我自己就要做一個以學習為樂的人。如果我要教育孩子從小就有良好的學習習慣、生活習慣,那麼我自己就要做出榜樣來給看。身教重於言傳,要想孩子長大成人,先要我自己就要做好大人。
二、培養孩子
就是說如果家長真的懂得如何愛孩子,就會時時刻刻考慮到孩子如果離開了我們是否能夠繼續生存、生活,是否能夠有所發展。孩子如果從小習慣於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慢慢地就會培養她具有獨立、自立、自強的精神,而這種精神對於她將來離開大人謀求生活是非常重要的。
三、懲罰效果?
這次開家長會,使我深受啟發的是:注重懲罰孩子的方法是非常必要的,孩子在成長過程當中,難免犯錯,我們採取適當的懲罰,既給孩子尊嚴,又能及時糾正錯誤。
家長寫開學心得體會5
第一:多陪伴孩子,再多的玩具也取代不了父母。
父母的陪伴能帶給孩子更多的安全感,玩得更開心,因此我總努力抽出一些時間陪陪孩子,玩玩遊戲,做做小東西,或者講個故事,發現這些會讓小孩情緒更好,也更加願意遵從父母的要求。合格的父母,就是要做小孩的“好朋友”,而不只是叫他起床、叫他吃飯,甚至動輒以打罵來威脅。愛心比權威更有效,孩子能感受到你是否真誠和耐心。
第二:理解小孩在不同階段的心智,循序漸進的培養。
我小時候的幼兒園其實就是學前班,我三歲多就去試了試,據說我爺爺一走,我也會跟著回去,除非他一直站在視窗。後來還是等過了一年到四歲多再去,我能記得一些這時候的事情,那時基本能適應教室,不過其他小朋友大多比我大半歲以上,而我經常不會做那些作業,比如做連連看,把1+2連一根線到3,我只好抄別人的作業,另外跳兔子舞好像也跳得不夠好,被老師說了一句,很受打擊,印象中幼兒園除了出去郊遊、老師彈風琴的音樂課、用蠟筆畫畫的課,其他無疑是很痛苦的。而我到了小學的時候,卻能很好的做好功課,成績一般在前五名的樣子。從幼兒園到小學什麼神奇的事情都沒發生,只是我長大了。所以,現在如果我小孩沒有很快理解一個邏輯數學題目時,我並不會多震驚和失望,我知道,我只是需要再給她多一點點時間。
第三:要鼓勵孩子多嘗試,不要過多的限制。
有次去參加家長會,有個剪紙的手工,我看到女兒第一個完成了,比其他孩子快幾分鐘,剪的東西也比較圓滑,能基本按照線把圖形剪出來。我突然想起,她兩歲就喜歡撕紙條,玩剪刀了,好在剪刀並不十分鋒利,那時她的成果就是一堆堆的紙條和紙片,而她在這個過程中得到了基本的鍛鍊,但是大部分其他的孩子一般是不會允許玩剪刀的,這就是嘗試和練習所造成的差別。我不是說要鼓勵每個孩子去玩危險的工具,只是借這個現象說明一個道理,適當的嘗試和練習會有利於孩子的成長。我們要在過度放手和過度保護中找到一個度。
第四:以身作則潛移默化,潤物細無聲。
小孩並不需要很多刻意的說教,事實上他們會不知不覺的模仿你,很多剛出生幾個小時的嬰兒就能模仿你吐舌頭的動作。我們都是透過模仿來學習的,模仿的物件就是身邊的人,電視和各種媒體。誰都能理解孟母三遷的故事,成長的環境會對小孩造成影響,小孩並不太注意到家庭的貧富,但能感受到父母是否樂觀堅強,是否心情平和,輕鬆自若。我們做事的方式,言談舉止,面對困難時的樣子小孩都會刻印在心裡。我就能記得我父母是如何哼著歌兒把我們帶大的,而全然沒感受到當時生活原本的窘迫和無助。
總之,每個小孩都是獨一無二的,他們每個階段也有不同的特點,我們父母要抱著極大的熱情和耐心去陪伴他們成長。“你以為我們在學習,其實我們在玩;你以為我們在玩,其實我們在學習。”這才是真正的金色童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