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心得體會> 自主學習心得體會範文(通用5篇)

自主學習心得體會

自主學習心得體會範文(通用5篇)

  當我們受到啟發,對生活有了新的感悟時,可用寫心得體會的方式將其記錄下來,這樣能夠給人努力向前的動力。很多人都十分頭疼怎麼寫一篇精彩的心得體會,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自主學習心得體會範文(通用5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自主學習心得體會1

  一、營造自主學習的環境,讓學生願學

  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必須為學生創設自主學習的最佳氛圍。因此,課堂上教師要保護學生的自尊心,關注每一位學生,鼓勵學生對教師的講解、學生的發言大膽發表不同見解,努力開創課堂教學生生互動、師生互動的新局面。一堂成功的課,應從匯入新課起,就集中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起學生的內在求知慾望。另外,準確適當的提問能激發學生的興趣,引起學生的思維共鳴,從而啟用學生探究新知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二、指導自主學習的方法,讓學生會學。

  學習能力的提高離不開好的學習方法,學生掌握適合於自己的學習方法,學習中能收事半功倍的效果。古人云;“授人魚,不如授人漁”。因此,教師要根據學生型別的不同,指導學生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從而學會自主學習。

  對於學習的主觀意識比較強,屬於班級中的優秀群體。我們主要關心他們學習熱情的永續性,著重培養他們的學習能力、學習方法和學習策略。我通常的做法是:讓學生準備一本筆記本,上面可以記自己在預習中碰到的疑問,課堂上的典型例題、解法,練習和考試中出現的錯誤及剖析。記筆記時不要把本子記滿,要留有餘地,以便課後反思、整理,這樣既可提高聽課效率,又有利於課後有針對性的複習,從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對於學習態度比較被動,學習熱情不高的學生。我更多地關注他們的的內心喜好,經常走近他們、走進他們,要在培養他們的積極心態和學習興趣上花功夫,讓他們體驗成功的快樂,從而樹立學習信心,化被動為主動。平時除了指導他們怎樣預習、複習、怎樣寫考後反思外,課上還要鼓勵他們勤思考、勤動手、勤發言。課後,教師要融入這些學生中,既輔導知識又輔導學法,解決學生個性化的問題,幫助每一個學生自主地去學習,真正地會學習。

  三、留足自主學習的空間,讓學生樂學

  課堂的開放,是在教師主導、學生主體下的開放。在平時的教學活動中,應特別注意為學生創設表現自我的情境,凡是能透過動手操作理的內容,一定要讓學生動起來,即使學生的動手能力不盡人意,但只要他參與了,就是表現自己了,他就會多一份興趣,多一點自信。當學生們因為某個問題發生爭論時,教師可以先不急於表態,而是引導學生髮表自己的觀點,自圓其說,這樣不但給學生提供了傾聽別人發言的機會,進行了深層次的思考,而且使學生在爭論、互評、自由發表觀點中展示了自我,這樣就充分體現了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只有這樣,才能把枯燥死板的學習過程變成為生動、活潑、主動學習和有個性的創造過程。

  總之,學習既要面向全體,又要尊重差異:既要讓學生主動參與,又要讓學生體驗成功。培養學生主動學習的能力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在學習過程中,學生只有做到了願學、會學、樂學,才能真正實現主動學習。

  自主學習心得體會2

  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並不是說學生就可以在家閉門造車,而是老師在教學過程中,根據學生的生理、心理的發展以及歷史學習的規律,有針對性地指導學生。我結合平時的教學實踐,從以下幾方面來探討如何在歷史教學中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一)創設情景,激發學生“想學”的動機。

  1. 建立良好的師生關係,營造自主學習的課堂氛圍。

  “親其師,信其道”,一般說來,學生對某位老師產生恐懼,那麼,對其所教的課也不會產生興趣,反之,學生喜歡的老師一走進教室,課堂的氣氛就會顯得活躍,學生的學習的興趣就會油然而生,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就容易調動。因此,教師摒棄傳統的師道尊嚴,注重溝通師生情感,及時進行角色轉換,建立民主和諧的師生關係,從而為學生創設一個寬鬆的人文環境。

  2.採用多樣的教學方法,培養興趣,變“要我學”為“我要學”。

  興趣是一種學習動力,學習歷史的興趣越濃,學習的積極性越高,學習的效果越好。但如能把學習歷史的興趣培養成一種學習的需要,就能使學生由原來的“要我學”轉為“我要學”,逐漸養成自主學習歷史的習慣。學生在初學歷史時都會感到新奇,因而對歷史學習有一定的興趣,但學生缺乏意志和毅力,興趣容易因困難和乏味而轉移和中斷,只有不斷地激發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才能維持他們學習的動機。所以,教師要根據教學的目的要求,結合學生的特點,採用多樣的教學方法和形式,不斷的調動學生的興趣。

  (二)傳授科學的學習方法,指導學生學會學習

  未來學家指出:未來社會的“文盲”,並不是指目不識丁的人,而是指那些不善於掌握學習方法,不會自主學習的人,所以,教師應有意識地貫穿學法指導。俗話說:“授之以魚,不若授之以漁”。教師告訴學生“是什麼”,學生照單全收,但不知其“為什麼”,告訴學生“為什麼”,學生可以有所領悟,但最重要的從“是什麼”到“為什麼”的思維過程卻給忽略了。堅持讓學生自主學習,哪怕學生的自得自悟的能力還不夠全面、深刻,但對提高其解決問題的能力是有著不可估量的意義。

  1. 預習。自主學習的預習,是學生獨立獲取基本知識的重要一環。指導預習按“扶—放”原則,起先可設定“導學提綱”,以設計一系列問題的形式,在“學什麼”“怎樣學”兩方面加以引導。當學生對如何預習有一定的實踐後,提綱逐步精簡,最終讓學生丟掉“導學提綱”的柺杖,走上自學的道路。

  2. 鼓勵學生獨立思考,大膽發表自己的見解。呂叔湘先生曾說過:“上課的時候就應該以學生的活動為主,教師的活動應該壓縮到最低的限度。”調動學生的參與意識,讓他們發表自己的意見,敢於和老師、同學展開討論;為學生提供參與機會,讓一切教學活動都圍繞學生如何去學。

  A. 小組討論

  課堂上,經常設計小組討論,全班交流的環節,讓學生做學習的主人,促進學生不斷反思自己的思考過程,同時對其他同學的思路進行分析思考作出自己的.判斷,這種合作學習給每個學生提供了表現自己的機會,不僅使自己對知識理解更豐富、全面,而且也培養了學生之間合作的精神。比如,以前評講材料解析題時,都是老師詳細地分析,學生不管懂還是不懂,都得聽,很被動,也很容易走神。講完3個大題要花20分鐘左右,老師和學生都覺得辛苦。後來,採用小組討論的形式,老師先給答案,學生核對答案,然後小組討論,交換自己的意見。這樣,大部分題學生可以自己解決,老師只是解釋難點。這樣,既抓住了難點,學生又學得深刻,可謂一舉兩得。

  B. 擔任小老師。

  在教學過程中,讓學生擔任小老師,讓他們來解釋。讓他們從自己的角度和思路出發,有些同學做得非常好,不僅說出他們的理由,還說出他們的困惑,聽者收益非淺,老師可以從中瞭解學生,抓好重點,調整教學的方向,也培養了學生獨立思考和自主學習的能力。

  (三)強化學生的意志力和自信心,確保學生堅持不懈地學習

  具備良好意志品質的學生,在歷史學習的過程中,能自覺地控制和調節自己的行為,不畏艱難,堅持不懈地努力去實現自己的目標;而意志品質欠佳的學生,一旦遇到困難或考試不理想,則喪失信心,半途而廢。因此,我們在教學活動中,要不斷有意識地強化學生的意志力與自信心。一方面,要讓他們明白,任何學習過程都不可能是一而就或一帆風順,學習也不例外。另一方面,要讓他們明白,

  “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教師還應充分重視學生的個體差異,儘可能地滿足不同學生髮展的學習需求。對學習上一時存在困難的學生,給予格外關懷和呵護,真正確立起“偏愛差生”的教育觀念,盡最大的努力去扶助與感化他們,使其逐步踏上自主學習的階梯,與其他同學一道分享求知的樂趣與成功的喜悅。 總之,要把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貫穿整個教學活動中,結合學生實際情況,大膽創新,最終實現“教學是為了不教”的教學目標。

  自主學習心得體會3

  透過這段時間的學習,使我進一步瞭解到教師職業的神聖,同時也感責任的重大。我們不僅學到了豐富的知識,還進一步提高了業務素質,下面我從以下幾個方面談談我對本階段學習的心得:教師要具有無限的愛生之心。

  霍姆林斯基說過:“教育的技能全部奧秘就在於熱愛每個學生。”從教育心理學的角度出發,情感在學習過程中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它是信念的催化劑,我國教育家曾說過:“教育之沒有情感,沒有愛,就如同池塘沒有水一樣。

  沒有水就不成為池塘,沒有愛,就沒有教育。”因此,熱愛學生,尊重學生,信任學生,嚴格要求學生是政治教師道德威信形成的根本保證,職業學校教師只有以良好的感情,崇高的道德去關愛學生,才會激發學生積極向上的力量,受到學生的尊敬與愛戴。如果教學中忽略了這種情感的關愛,就等於抽掉了教學的靈魂。教師在授課中的情感以及伴隨而發的語言,不僅能啟用學生聽課的情緒,而且能增強說理性,可以收到感人至深的效果。只有用發自內心的真情實感去打動學生,感染學生。學生才會在情感上與教師產生共鳴,才會“親其師,信其道”對待學生要溫和、微笑、多讚揚。

  微笑體現了教師對學生的熱忱、關心和愛護,是“愛”的一種表現。實踐也證明,教師的微笑,能取得多方面的教育效應,從教育心理學的角度說,凡是教師寄予希望的學生,感愛到教師的關心,愛護和鼓勵,他們就常常以積極的態度對待老師,對待學習和對待自己,但如果被教師冷淡或厭惡的學生,則勢必走向反面。要以情動心,與學生心與心的交流。

  俗話說:情通才能理達,情不通則理不達。如果教師不講情,就會把課講得乾乾巴巴,枯燥無味,影響教學效果。一位心理學家說,青少年的心靈像一架多絃琴,其中有一根弦是和音,只要找到它彈一下,就會使其它弦一起振動,發生共鳴,協奏起來產生美妙的音樂。如果教師能用真情撥動這根弦,使它在學生心中產生共鳴,教學就會收到更好的效果,因此教師在教育學生時要講實話、真話、要理論聯絡實際,這樣學生就會感到親切,不知不覺地在思想感情上產生共鳴,從而受到生動深刻的思想教育。

  一切為了學生,我認為要做好學生的服務,主要是幫助學生能夠有效地進行個別化自主學習,必須轉變學習觀念,採取一些行之有效的措施。切實轉變觀念,牢固樹立“一切為了學生”開放教育以學生個別化自主學習為主,採用現代資訊科技和教育手段為學生提供多種媒體教學資源和多種形式的教學組織活動,以學生為中心提供多種學習支援服務。

  只有圍繞“以學為中心”,才會千方百計尋找資源,一心一意提供服務,把搞好對學生服務變為我們的自覺行動,並貫穿於教學的全過程,使學生在自主學習中的所求所需都能得到較好的滿足。對學生的支援服務不只是針對某一個人、某一門課程、某一個時期,而是全方位、多層次、多功能的縱橫交錯的支援服務體系。

  自主學習心得體會4

  7月,在本科函授班中,有幸聆聽了周老師的講座。講座以如何促進幼兒自主學習來展開,列舉了幾個具有代表性的學校以及校長、教師的做法,為我們在教學實踐中提供了參考,樹立了學習的榜樣。

  我是一名幼兒教師,在與幼兒的接觸中,我也體會到了讓幼兒自主投入學習的重要性。在此,我想談談我對自主學習的一點小小體會。

  ⒈自主學習能保護並激發幼兒的好奇心

  好奇心是人的天性,可是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中教師經常無意識地扼殺了幼兒的好奇心。好奇心的扼殺,直接影響到幼兒的學習興趣和自主學習意識的形成。

  愛因斯坦說過:“我沒有特別的天賦,只有對事物的好奇心。”受好奇心的驅使幼兒會問許多稀奇古怪的問題,教師應該給予重視和鼓勵,不要害怕和阻止幼兒的“好問”,不要諷刺和貶低幼兒的“怪問”;教師要培養和表揚幼兒的勤於提問,不要限制和壓抑幼兒的“多問”;教師要鼓勵幼兒敢於提問,善於提問,而且問得頗有見地、切中要害,從根本上保護幼兒的好奇心。教師還應深入學科知識,創造情境,引導幼兒發現其中的深奧道理,激發、培養幼兒的好奇心。

  ⒉自主學習能使幼兒形成良好的學習品質

  自主學習使幼兒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幼兒主動掌握整個學習過程,自發、自覺地投身學習,自己對自己負責,學習的主動性會大大增強。

  在學習過程中,幼兒會很快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提高學習效率,養成幼兒良好的學習習慣,這比幼兒在教師的強迫下學多少知識都更可貴。良好的學習習慣,又能保障進一步的自主學習,二者之間形成了良性迴圈,使幼兒受益無窮。在學習過程中,明確目標,開闊思路,豐富想象;需要幼兒不斷克服困難,不怕挫折,具有敢於懷疑,敢於成功的精神。幼兒在學習過程中,不知不覺地培養了良好的學習品質。

  在新課程理念下,教育的目的已不再是單純地教給幼兒各類學科知識,更重要的是如何教會幼兒自主學習,讓幼兒在教師的組織和引導下,掌握學習的主動權,養成自主學習的習慣,實現自我發展。

  自主學習心得體會5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陶行知先生曾經說過“先生的責任不在於教,而在教學生學”。我們應該改變那種讓學生跟在自己後面亦步亦趨的習慣,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我主要從課堂和成長閱讀兩方面來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學生學習的主戰場在課堂,課堂教學是一個雙邊活動過程,只有營造濃厚的自主學習氛圍,喚起學生的主體意識,激起學習需要,學生才能真正去調動自身的學習潛能,進行自主學習,真正成為課堂學習的主人。如何培養他們的自主學習能力呢?我嘗試著做了一下。

  課堂教學中,合理創設情境,不僅能夠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幫助學生理解教材內容,加深印象,而且能夠喚醒全體學生的認知系統,拓展學生的思維,成為學習的主人。例如:《梅蘭芳學藝》的教學,要求學生懂得勤學苦練可以彌補先天的不足。我在教學時,藉助音樂圖畫來創設情景,讓學生充分體會梅蘭芳練功的刻苦。這種教學方法營造了良好的教學氛圍,調動了學生的求知慾,使他們的思維更加活躍,從心裡願意和老師及同學一道學習新知識、掌握新知識。

  教學實踐證明,學生自主學習的願望是強烈的,學生主動發展的潛能是巨大的,學生有控制課堂的需求,學生的自主能力需要培養與提高。只要教師充分相信學生、尊重學生,以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為前提,以教給學生學習方法為重點,以促進學生智慧為核心,就能使學生逐步形成具有較強的再生能力的基本素質,從而更加主動地學習,主動地發展。

  我給班上的小朋友制定了每天的讀書計劃,那是我們關於成長閱讀的約定。每天二十分鐘的成長閱讀,堅持一段時間之後,好多孩子都養成了愛讀書會讀書的好習慣,而且他們會把在書上發現的有趣故事和同學老師家長分享,還有的小朋友會把書上的故事加上自己的想象畫出來,這樣就變成了讀寫繪,孩子的想象能力得到了進一步發展,自主學習能力也得到了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