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醉翁亭記> 《岳陽樓記》《醉翁亭記》比較-異曲同工,各有其妙

《岳陽樓記》《醉翁亭記》比較-異曲同工,各有其妙

《岳陽樓記》《醉翁亭記》比較-異曲同工,各有其妙

  范仲淹的《岳陽樓記》和歐陽修的《醉翁亭記》是中國古代散文的優秀之作,在創作背景上都是作者因倡導革新不成而被貶降職後的發憤之作,都是為表述他們雖遭貶謫卻仍存濟世安民之心的主題的散文名篇。儘管這兩篇佳作在主題立意方面相近,但在結構技巧、語言表述等方面卻又迥然不同,既可謂異曲同工,又各有其妙。

  結構技巧不同

  這兩篇佳作文不甚長,但思想深,足見結構技巧之高超。《岳陽樓記》開頭兩語三言,扼要敘述修樓作記之事,中間以 “得無異乎”這一反問既開啟下文對陰晴悲喜之景的描繪,又為最後精闢的勸勉說理闡明志趣安根設伏。文雖短卻“以事出景,景中有情,情中潛理,理中蘊情,結構嚴謹、清晰、自然而又不失波瀾。”在行文上作者可謂精心構思,嚴密組織,使得全文跌而又自然,有時似乎文意已盡卻又峰迴路轉,柳暗花明。明明是酣暢淋漓洋洋灑灑的描寫的卻非要旨,也非閒筆,層層推論正兒八經道出的似正確,卻又以否定。《醉翁亭記》卻以“醉”“樂“二字提挈全篇,連綴全篇,使得文章環環相扣,構思精巧,開篇似長鏡層層推近,點出醉翁亭及其得名並自然引出山水之樂、遊人之樂、太守的醉與樂。作者又巧妙地運用了照應和伏筆。“醉”是現象,“樂”為本質,“樂”是“醉”中之樂;“醉”則因“樂”而醉。“醉”“樂”一隱一現,一明一暗,聯前顧後,前伏後應,不不枝,一氣到底,形成了謹嚴而完整的藝術構架。

  語言表述不同

  《岳陽樓記》為闡發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已悲”,“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進步思想和偉大政治報負,採用了記敘、抒情、議論相結合的手法,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語言上散結合,抑揚頓挫,參差錯落;短語成對,琅琅上口,婉轉有力,文章既整飭嚴密,句麗辭暢,又張弛有度,議論縱橫。且造意深刻,造詞精警,讀之,音韻鏗鏘,思之文情壯美。《醉翁亭記》卻不用議論,只在記敘描寫抒情中表達他的寄情山水,與民同樂思想,藉以排遣他抑鬱複雜的思想感情,可謂情景交融,意境相諧。語言上則多用長句且長於對偶,有單句成對的,有雙句成對的也有三句成對的。醉翁用它敘事,則明快簡潔;用它寫景則物美境幽;用它抒情則深沉含蓄。特別是二十一個“也”字的運用,又使得文意層次分明,語感節奏起伏,音韻和諧悅耳。

  同是寓情於景,然而寫景也有區別。

  《岳陽樓記》是透過聯想寫景,抒發了遷客騷人在“洞庭湖風雨圖”和“洞庭湖晴明圖“中的不同感受,非作者親自登樓之所見,寫景是為了抒情;而《醉翁亭記》則是太守親聞親見,描繪州的山美、水美、亭美、人更美,抒寫了他與民同樂的'複雜情愫。

  主題深刻不同

  《醉翁亭記》表述主題的方式是含蓄深沉的。醉翁把與民同樂的濟世之情隱藏在敘述描寫之中,沒有一語道破,而是在“醉”中寫“樂”,“樂”中寫“醉”,“醉”因“樂”而醉,“樂”因“醉”更樂,因而才有“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的千古佳句。而《岳陽樓記》表達主題的方式是直抒胸意的。範公在比較了遷客騷人的憂喜之後直接道出了古仁人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磊落襟懷,並以“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精神境界來自勉勉人。展示了他以天下為己任的高風亮節!這振聾發聵,另人深省,明人心志,激人奮進的總結使文章的主題得到了昇華。

  由此可見《岳陽樓記》和《醉翁亭記》的確可稱為異曲同工,各有其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