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朱自清> 淺談朱自清散文藝術

淺談朱自清散文藝術

淺談朱自清散文藝術

  朱自清是中國近代散文家、詩人、學者、民主戰士,原名自華,號秋實,後改名自清,字佩弦。

  淺談朱自清散文藝術

  摘要 朱自清先生是現代散文大家,自1923年開始散文創造之後,寫出的散文大都收集在《蹤跡》《背影》《倫敦雜記》《你我》等書中,他的散文語言自然清晰,風格委婉細膩,不論敘事狀物抒情無不傳神動人,讀朱自清先生的散文“如聽柔和婉轉的輕音樂,又如欣賞玲瓏剔透的象牙雕”,確實使讀者領受一種與眾不同的趣味。

  關鍵詞 朱自清 散文 藝術

  朱自清先生是抒寫至情的能手,《背影》是其代表作之一,這篇散文,主要是透過對父親背影的描寫,來揭示無微不至的父愛親情。作品抒情委婉有致,細膩入微,謀篇佈局逶迤曲折,具有與眾不同的趣味。《背影》開篇點明題旨:“我與父親不相見三年餘了,我最不能忘記的是他的背影”。但破題之後作者並不急於把“背影”亮出來,而是採用反襯的筆法,把體現父愛的其他種種表現細數一番。先寫父親在祖母去世和丟了差使的“禍不單行”的逆境裡,怎樣強忍沉重的心情反過來安慰“我”,其次又寫父親在奔波謀生的繁忙中,怎樣無可奈何地委託旅館的茶房送“我”登車去北京唸書;再次又寫父親終於改變託人送行的主意,在百忙中“決定還是自己送我去”,在反覆曲折地寫完父親對我的關心之後,才把高度集中地體現父親的最動人的“背影”這一特寫鏡頭推到讀者面前,讓讀者和“我”一同灑下感動的淚水。“我看見他戴著黑布小帽,穿著黑布大馬褂,深青色布棉襖,蹣跚地走到鐵道邊,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難,可是他穿過鐵道,要爬上那邊月臺,就不容易了。他用兩手攀著上面,兩腳向上縮;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傾,顯出努力的樣子,這時我看見他的背影,我的眼淚很快的流下來了……”這裡作者細緻刻畫了父親蘊含著深厚慈愛的背影,富有人情味,感人至深,使讀者與“我”一起產生了強烈的感情共鳴。

  朱自清先生還是散文領域卓越的風景畫家,《荷塘月色》就是膾炙人口,傳誦一時的名篇。作者用語言的丹青點染風景,用委婉細膩的筆調,富有層次地開拓詩一般的境界,於情景交融之中,讓讀者領略荷塘月色之美,但讀者並不是一開篇就將如煙如夢的荷塘月色表現出來,而是引領讀者在通向荷塘月色路上繞了三個彎子,那就是作者對月下荷塘的想、尋、愛。先是“忽然想起日日走過的荷塘,在這滿月光裡,總該另有一番樣子吧”,接著由“想”而沿著荷塘尋去,當尋到荷塘之後卻又不急於展示荷塘之美。而是偏要把自己獨處荷塘月色下悠然自得之情抒寫一番。這樣一而再,再而三地從側面渲染荷塘月色之美,從作者的思緒中眼波里來折射出荷塘月色之可愛,為正面描寫荷塘月色做好了鋪墊。然後才去慢慢地揭開月下荷塘的面紗。主體部分,作者不惜與以工筆細描,著力點染荷塘月色的美景,作者先寫荷葉荷花清香,用一連串精美的比喻和生動的擬人,將荷葉的卓然風姿、荷花的晶瑩美麗描繪得無比美妙。接著作者又捕捉微風過處葉動花顫的情狀,“象閃電般霎時傳過荷塘的那邊去了,葉子本著肩並肩密密地挨著,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落筆化靜為動,形象地傳遞出了月下荷塘精緻微妙的美感。此處精妙在於雖未提到月光,但荷葉荷花的景狀無不因淡淡的月光而顯現,使讀者依稀感到月光的存在。作者寫荷塘上的月色則具有另一番景緻。“月光如流水一般,靜靜地瀉在這一流葉子與花上。薄薄的輕霧浮起在荷塘裡。”這是實寫;“葉子和花彷彿牛乳中洗過一樣,又像是籠著經紗的夢”則為虛擬。“雖然是滿月,天上卻有一層薄薄的雲,所以不能朗照。”但作者認為這樣的月色正恰到好處,有一種朦朧的美。接下來,作者又寫到“高處叢生的灌木,落下參差的斑駁的黑影。”其色調可謂濃淡相宜,更妙是寫“景中的月色並不均勻,但光和影有著和諧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著的名曲”,這裡作者運用通感使視覺轉換為聽覺,生動展示出了荷塘月色的飄逸之美。總之《荷塘月色》用巧妙的構思,極美的文筆,為我們展示精妙無比的風景畫,抒寫了與眾不同的趣味。

  朱自清先生散文高超的藝術手段,是建立在他對客觀事物的精細觀察之上,否則就不可能妙筆傳神,也不可能書寫出與眾不同的趣味。

  朱自清先生在《山野掇拾》指出:“作家於一言一動之微,一沙一石之細都不輕輕放過”“於人們忽略的地方,加倍地描寫,使你於平常身歷之境,也會有驚異之感。”例如《綠》中,朱自清先生對梅雨潭的綠就作了加倍的描寫。先用博喻說是“象少婦拖著裙幅”“象跳動的初戀的處女的心”“象最嫩的皮膚”“象溼潤的碧玉”然後又多方比較,說是北京什沙海地綠楊“太淡了”杭州虎跑寺近旁碧草與綠葉太濃了“西湖的.波太明瞭”“秦淮河的又太暗了”經過這樣反覆的渲染,梅雨潭的綠於是成了世界上最宜人的景色,從而讓讀者跟著作者一道“不禁驚詫於梅雨潭的綠了。”再如《匆匆》,作者對時光的易逝就加倍進行描寫“太陽他有腳即可,輕輕悄悄地挪移了;我也茫茫然跟著旋轉。於是洗手的時候日子從水盆裡過去;吃飯的時候,日子從飯碗裡過去;默默時,便從凝望的雙眼前過去,我覺察到他去的匆匆了,伸手遮腕時,他又從遮挽著的手邊過去。天黑時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從我身上跨過,從我腳邊飛去了”。經過作家如此一番的加倍描寫,使人們不能不在“平常身歷之境”中萬分地驚異於時光之易逝了。

  朱自清先生的散文不論敘事、寫情、狀物、抒情,無不委婉細膩,娓娓動人,表現在他對客觀事物加倍地描寫,巧妙地描寫,拆開來與拆穿來描寫,展現了客觀事物的“錙銖淄澠之別”,抒寫了與眾不同的趣味。他的具有嫻熟藝術技巧的散文是我國現代文學藝術中的瑰寶,是中國散文藝術中一顆璀璨的明珠。

  參考文獻

  [1] 王雪榮.試論朱自清散文的藝術美[J].科教文匯(中旬刊),2009(2).

  [2] 崔美歌.淺談朱自清散文的藝術特色[J].宿州教育學院學報,200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