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朱自清> 論朱自清寫景散文的修辭美感

論朱自清寫景散文的修辭美感

論朱自清寫景散文的修辭美感

  作為散文大家,朱自清在散文史上的貢獻是多方面的。主要作品有散文集《背影》、《歐遊雜記》、《倫敦雜記》等,對現代散文的發展、成熟做出了卓越貢獻,在中國現代文學史上佔有重要地位。

  論朱自清寫景散文的修辭美感

  【摘要】 朱自清是我國現代文學史上享有盛名的傑出散文家,尤其是早期的寫景抒情散文藝術成就極高,被譽為“白話美術的模範“。他寫景散文的修辭美感主要表現在四個方面,即:形象美感;音樂美感;畫面美感;情韻美感。

  【關鍵詞】 朱自清 寫景散文 修辭美感

  朱自清是我國現代文學史上傑出的散文家。他的散文,或工筆細描,委婉含蓄;或粗筆勾勒,飽含至情;或細細道來,自然淳樸;或面敘家常,風趣間出。總之,“他的作品一開始就建立了一種純正樸實的新鮮作風。”尤其是他早期的寫景抒情散文,更是筆中有畫,文裡含情,被譽為現代“白話美術文的模範”。他善於用“縝密漂亮”的筆法,描寫“滿貯著詩意”的散文,勾勒鮮明生動的形象,表現純正質樸的情思。他的散文,不愧為中國現代散文藝苑中的奇葩。

  朱自清的寫景散文所以能取得這樣高的藝術成就,成為讀者久誦不厭的美文佳作,這是與他善於調動嫻熟的語言藝術技巧,恰當使用各種修辭手法,表現其至情,從而使作品產生耐人玩味的修辭美感分不開的。

  大致說來,朱自清寫景散文的修辭美感主要表現在四個方面:(1)形象美感;(2)音樂美感;(3)畫面美感;(4)情韻美感。

  1 形象美感,是朱自清寫景散文最明顯的修辭美感

  在他的寫景散文中,朱自清先生給我們勾畫出一系列鮮明生動的美的形象:幽深靜謐的“荷塘”,心醉神迷的“梅雨潭”,燈月交輝、笙歌徹夜的“秦淮河”,以及充滿生氣、花枝招展的“春”姑娘,這些無不給人留下難忘的印象。

  我們知道,文學作品的形象是藉助於語言表現出來的,作家要塑造出鮮明生動的形象,必須對語言進行藝術的加工錘鍊,以最準確的.文字反映事物的形態。散文是文學中最講究語言錘鍊的文學體裁之一。可以說,散文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語言的魅力。從這個角度說,“散文是語言的藝術,傑出的散文家都是卓越的語言藝術大師。”

  朱自清就是一位傑出的語言大師,他十分講究語言的錘鍊,即使是日常生活中的口語,一旦經過他筆爐的加工,也會變得鮮活起來。讀他的作品,我們可以體會得到,那些自然景物經過他語言的修飾潤色之後所具有的形象美感:

  “有時微風過來,用纖手挽著那影子,它便嫋嫋的成了一個軟弧;但他的手才松,它又像橡皮帶兒似的,立刻服服帖帖的縮回來了,我所以猜疑,或者另有雙不可知的巧手,要將這些影子織成一個幻網。——微風想奪了她的,她怎麼肯呢?”(《白水祭》)

  風本是無形的,影子也不可捉摸,但作者卻把風吹飛煙所形成的飄忽不定的樣子,說成是微風“用手挽著影子”,把風停煙聚說成是手一鬆,“像橡皮帶兒似的”“服服帖帖的縮回來”,或者是另有雙巧手,“要將這些影子織成一個幻網”。作者用“挽”“縮”“織”“奪”等動詞,將無形的東西有形化,將無情的事物擬人化,這就維妙維肖地描繪了又薄又細的瀑布被微風吹起的奇異景象,給人以鮮明的形象感。

  2 音樂美感,是朱自清寫景散文的又一修辭美感

  “散文是心靈的歌。”朱自清寫景散文的語言,有一種聲情並茂的音樂美。他像演奏家善於調整琴絃那樣,善於對語言進行加工潤色,因而形成了他散文語言的勻齊和諧的詩意,讀他的散文,彷彿沐浴在清澈的山泉,通體舒暢。朱自清寫景散文的音樂美感,主要有以下三個方面。

  (一)疊音詞的運用,突出了詞語的意義,加強了對事物的形象描繪。

  在我國古代的詩詞曲賦中,疊詞這種修辭手法用得極為普遍,朱自清繼承了這一修辭傳統,把它用於現代白話散文的寫作中。他的散文,由於大量運用疊字疊詞,語言顯得活潑生動,韻味無窮。如:“夜幕垂垂地下來,大小船上都點起燈火。從兩重玻璃裡映出那輻射著黃黃的散光,反暈出一片朦朧的煙靄,透過這煙靄,在黯黯的水波里,又逗起縷縷的明漪。在這薄靄和微漪裡,聽著那悠然的間歇的槳聲,誰能不被引入他的美夢去呢?只愁夢太多了,這些大小船兒又如何載得起呀!”(《槳聲燈影裡的秦淮河》)

  “垂垂”表示幕色漸漸降臨的過程;“黃黃”形容燈光透過玻璃所呈現出的清淡、暈眩的色彩;“黯黯”表明夜色籠罩下的秦淮水色的幽深、濃密;“縷縷”形容微波起伏的情狀。這四個疊音詞的運用,不僅把夜幕方垂時,秦淮河燈光水色的朦朧美景描畫了出來,而且增添了一種舒緩的語氣,讀起來音調和諧,琅琅上口。

  (二)雙聲疊韻詞的運用,形成了他散文語言舒疾相間,高低錯落的迴環美。

  雙聲疊韻是漢語特有的一種利用語音表達思想感情的語言形式。他在創作實踐中,巧妙地運用一些雙聲疊韻詞,形成了他散文語言的音樂美。請看下面的句子:

  (1)在聖馬克方場鐘樓上看,團花簇錦似的東一塊西一塊在綠波里盪漾著。……中國人到此,彷彿江南的水鄉。(《威尼斯》)

  (2)像今晚上,一個人在這蒼茫的月下,什麼都可以想,什麼都可以不想,便覺是個自由的人。(《荷塘月色》)

  (3)月光是隔了樹照過來的,高處叢生的灌木,落下參差的斑駁的黑影,峭楞楞如鬼一般。(《荷塘月色》)

  (4)那濺著的水花,晶瑩而多芒。(《綠》)

  (1)、(3)句中的“彷彿”、“參差”、“斑駁”都是雙聲詞;(2)、(4)句中的“蒼茫”、“晶瑩”都是疊韻詞。利用特殊的語音關係,朱自清將之用於作品中,使文章的語調顯得委婉通脫,清麗自然。

  (三)輕聲和兒化詞的運用,使語言活潑輕快,婉轉流暢

  輕聲和兒化是現代漢語的一種語流音變現象,文學作品中適當運用一些輕聲兒化詞,可以使語言變得活潑自然,增強作品的親切感。朱自清在《春》中使用了大量的輕聲和兒化詞:

  “桃樹、杏樹、梨樹,你不讓我,我不讓你,都開滿了花趕趟兒。紅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裡帶著甜味兒;閉了眼,樹上彷彿已經滿是桃兒、杏兒、梨兒。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鬧著,大小的蝴蝶飛來飛去。野花遍地是:雜樣兒,有名字的,沒名字的,散在草叢裡像眼睛,像星星,還眨呀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