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再別康橋> 評析徐志摩詩歌《再別康橋》

評析徐志摩詩歌《再別康橋》

評析徐志摩詩歌《再別康橋》

  《再別康橋》

  徐志摩

  油油的在水底招搖;

  在康河的柔波里,

  我甘心做一條水草

  那樹蔭下的一潭,

  不是清泉,是天上虹

  揉碎在浮藻間,

  沉澱著彩虹似的夢。

  尋夢?撐一支長篙,

  向青草更青處漫溯,

  滿載一船星輝,

  在星輝斑斕裡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

  悄悄是別離的笙簫;

  夏蟲也為我沉默,

  沉默是今晚的康橋!

  悄悄的我走了,

  正如我悄悄的來;

  我揮一揮衣袖,

  不帶走一片雲彩。

  十一月六日

  ——徐志摩《再別康橋》賞析

  新詩很多,但膾炙人口的當首推《再別康橋》;志摩的詩很多,最琅琅上口,情隨詩出的莫過於《再別康橋》;古今中外,送別詩很多,但這些詩,無論傷感纏綿還是豁達樂觀,和《再別康橋》一比,不免都要遜色些。

  《再別康橋》中不過是些尋常景物:夕陽中河畔的金柳、軟泥上的青荇,榆陰下的`一潭清泉,傍晚的星輝,沉默的蟲子。作者描寫這些景物也不過用了比喻、擬人這些常見的手法,用新娘,用虹,用夢來比喻;把水草、夏蟲、雲彩當作人:這些手法讓康橋的景物形象了些,生動了些,但也不見得有什麼特別之處。

  但人們一讀《再別康橋》,就被它迷住了。因為這不是一首志怪傳奇的寫景詩,而是一首將內心醞釀、提練得芳醇的情感彌散出來的抒情詩,人們首先是被它的味道吸引了,並不自覺地多吸了幾下,於是如痴如醉,將靈魂交給了一種純淨、靜默而蘊含無限愛惜的境界——這境界是觀音、如來才能給予的。徐志摩不是在和康橋告別,而是如王維一樣,是對一種境界的領悟、禮拜和言說,如飛天一樣,以一種極自然的舞蹈頌揚著佛的境界,有欣喜,有不捨,有留戀,但沒有傷感。詩人離開時眼中有淚,但那是發現、理解、喜悅、愛憐的淚。

  "輕輕的我走了",詩人下筆點題,用"輕輕"一詞寫"走"憶"來",把康橋這不容人打擾的靜默表現出來,也把"我"對康橋的愛和尊重表現出來。接著由"走""來"的輕"輕輕"寫"招手"的"輕輕",一方面進一步點出"別",另一方面別的物件又是"西天的雲彩"。這裡,作者用中國傳統敬稱的意味和手法,充分地表現了對康橋的敬重。

  開篇的"輕輕"到詩歌結尾變成了"悄悄",既有語意上的連續,又由動作變成了深化成了一種不願打擾的心理,語意又深了一層,"不帶走一片雲彩"則形象地展現了作者訶護康橋"靜默"的內心願景。

  中間五節,具體呈現康橋的美景和"我"對康橋的豐富情感。金柳是新娘,豔影在心頭盪漾,第二節詩人用古今中外共同的美的意象——"新娘"來寫柳:美麗、讓人豔羨、美好情感有了美好結局,美好生活有了新的開始,諸多意味任由讀者想象,而康橋的美和作者的情便都在讀者的想象中不斷生髮。有了這樣的情,康橋的草 ——軟泥上的青荇也多無比多情——"油油的在水底招搖";這已經不是草了,而是喜愛康橋的詩人,因為"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條水草"。詩歌二、三節寫康橋的草木,重心由外形的美轉到內在的情。於是在第四節中"清泉"便是天上虹,"沉澱著彩虹似的夢",詩人要"向青草更青處漫溯"乃至"在星輝斑斕裡放歌"——詩人的情感閥門被康橋的美景完全打開了,詩人內心情感洶湧澎湃,波浪滔天。但情感完全放開的詩人沒有由著自己性子來,或者說,詩人對康橋的情感包含著對破壞的自制——內心情感沸騰,意欲"撐一支竹篙""在星輝斑斕裡放歌"的詩人感覺到了"沉默是今晚的康橋",感覺到了夏蟲也沉默,於是將內心的情感裝進觀音的淨瓶,用"悄悄"這一別離的笙簫來吹奏我的告別,來訶護康橋的靜默和完美——"我揮一揮衣袖,不帶走一片雲彩。

  康橋,你讓詩人愛得虔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