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再別康橋> 再別康橋讀書筆記(精選12篇)

再別康橋讀書筆記

再別康橋讀書筆記(精選12篇)

  認真讀完一本名著後,大家對人生或者事物一定產生了許多感想,為此需要認真地寫一寫讀書筆記了。可能你現在毫無頭緒吧,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再別康橋讀書筆記(精選12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再別康橋讀書筆記1

  徐志摩的一生都生活在詩歌裡,他談話是詩,舉動是詩,就連畢生追求的愛情也如詩歌一樣浪漫!我一直被徐志摩勇敢追求“愛”、“自由”與“美”的情操所吸引,他的詩作《再別康橋》更是經典到極致,浪漫的情愫令人神之所往,彷彿自己也來到了康橋,遊於“星輝斑斕”的湖中!

  一句“輕輕的我走了,正如我輕輕的來”足以讓人感受到康橋的靜謐和安寧,唸到這裡,彷彿自己也如詩人一樣,輕輕的邁動著雙腳,輕輕地走在康橋上,生怕吵醒了熟睡的蟲子和鳥兒,破壞了康橋的靜謐和寧靜。太陽就快落山,我站在康橋上,可以看到西邊天上的五彩雲霞,餘輝反射四周,河畔的柳樹彷彿穿上了金色的嫁衣,就像一位夕陽下的新娘一樣,美麗婀娜,風兒吹起她的衣角,她就這樣在微風中向我走來,我陶醉著不自覺伸開雙臂,朝她走近,走近,甚至就連她倒映在水中的影子也是如此迷人,一直在我的心頭盪漾、盪漾,陶醉了我的心智。

  你看河中軟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搖,在柔波中它隨著流動的河水飄蕩,自由自在忘情地舞蹈。這時,彷彿自己也是一棵水底的小草,只要讓我靜靜呆在康河水中,我便心甘情願地只做一棵無名的水草。雲彩和霞光的餘輝倒映在水中,一陣風吹來,彷彿是被打碎的七彩石一般,撒碎在海藻間,像是彩虹的夢境。

  我多麼想“撐起一支長篙,向青草更青處漫溯”,用小船載滿一船的星輝,在星輝斑斕的河上放歌,但是我怕打破了今晚沉靜的夜色,我悄悄的划著小船,在稀稀疏疏的月色中尋找著志摩當時劃過的地方,聽風兒輕輕在我耳邊哼唱!再美好的夢也有甦醒的時候,“輕輕的來”“輕輕的走”,康橋沉默了,夏蟲也為我沉默,“我揮一揮衣袖,不帶走一片雲彩”,再見了,康橋!我就這樣沉醉在康橋上,我就醉在《再別康橋》的意境之中,久久不能自已。徐志摩的浪漫情愫實在令人折服,簡簡單單的詞藻卻能勾繪出如此生動靜謐的畫面,令人神之神往,欲罷不能。我喜歡徐志摩勇敢追求“愛”、“自由”與“美”的情操,也愛《再別康橋》所描繪的浪漫景色給人帶來的無盡享受。

  再別康橋讀書筆記2

  輕輕我走了,正如我輕輕的來。輕輕的我走進了徐志摩的詩,詩便是徐志摩的世界,他一生都生活在詩歌裡,連他追求愛情夢想都像詩歌一樣浪漫。我一直為他勇敢追求夢想和愛情與自由而感動。《再別康橋》是現代詩人徐志摩膾炙人口的詩篇。

  一句“我輕輕的招手,作別西天的雲彩”看出了他的瀟灑,剛唸到這我便被詩人的詩所渲染,感覺變得和他一樣瀟灑,不為生活中瑣瑣碎碎的事而變得憂傷。“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陽下的新娘”讓我面對即將逝去的青春,即將面臨的畢業,和準備說再見的同學產生了依依惜別之情。一幕幕的高中生活在我的心頭盪漾,在康橋下,青荇在水底下招搖,我的心也逐漸寧靜下來,讀懂了詩人喜歡安靜和追求自由。我也要有一顆寧靜的心,為即將面臨的高考定下目標,追求我美好的未來。

  彷彿讓我走進你的世界,走進這寧靜康橋,讓我有追求夢想的勇氣。讓我明白不拼不博等於白活。即便前方的路坎坷,我也要有一顆寧靜的心,闖過這大風大浪。

  剛踏進高中的大門,我們都“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條水草”。嚮往自由,嚮往新生活。我們邁著穩健的步伐,我們意氣風發都懷著夢想。但是生活哪裡總是如此如意。瀟灑兩字談何容易。如剛進高中我們還為我們的成績,一點小成就而沾沾自喜。一次次的考試,磨滅了當初的我們。看著同學一個個的超越自己。已經沒了當初的瀟灑,變得消沉了。但這並不是我放棄的理由。徐志摩也並沒繼續消沉。我最初的夢想不會“揉碎在浮草間,沉澱著彩虹似的夢”當我念起《再別康橋》我又重新振作起來尋找我彩虹似的夢。徐志摩在康橋裡尋到了自己的路,我也會尋到自己的路。”尋夢,掙起一片長蒿。”

  我滿載一船星輝,在星輝斑斕裡放歌。我依然如此意氣風發。我乘著成功號船,抵達成功的彼岸。夏蟲為我沉默了,康橋也為我沉默了。但我還不能放歌,因為我不能驕傲。“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來。”作者如此風清雲談,我也因如此。是啊,再美的夢也有醒來的時候,徐志摩醒了我也應該醒了。人應該瀟灑,知識改變命運,但態度決定一切,心態要好。我一直被徐志摩敢於追求自由、愛情和夢想的情操而被吸引。一句輕輕的我走了,我揮一揮衣袖不帶走一片雲彩看出作者的灑脫。再見了徐志摩,再見了康橋。我就這樣沉醉在《再別康橋》的意境中,無法自拔。徐志摩的浪漫讓人嚮往。

  沒錯我就是要“招搖”。要瀟瀟灑灑的生活。態度可以決定一切,決不會因為一次失利而無法爬起來,我們要從哪裡摔倒就從哪裡爬起來,困難只會是我人生的墊腳石。“向青草更青處漫溯”是的,遇到困難我只會逆流而上,要有飛蛾撲火的勇氣來面對困難,那怕遍體鱗傷那又怎麼樣。我就是我,不一樣的煙火。不經讓我想起孫悟空所說:“我欲成佛,天下無魔。我欲成魔,佛奈我何”的自信。

  《再別康橋》給我帶來不僅僅只是意境,還有那種追求自由的力量。讓我意猶未盡,情不自禁把這首詩唸了一遍又一遍。他在我傷心難過時又給了我希望,在我有點小成就時讓我學會靜心。簡簡單單的詞句卻有大大的能量。感謝徐志摩讓我把思念化為動力,感謝《再別康橋》讓我長大。

  不知不覺把《再別康橋》讀完了,讓我感悟極深。我喜歡徐志摩追求自由、愛情和夢想的情操,更愛《再別康橋》的浪漫與安靜。也謝謝《再別康橋》給我去追求自由和夢想的勇氣。當我遇到煩心事,想起你總能讓我靜下來。

  再別康橋讀書筆記3

  徐志摩一生都生活在詩歌裡,他談話是詩,舉動是詩,就連畢生追求的愛情也如詩一樣浪漫!我一直被徐志摩勇敢追求“愛”、“自由”與“美”的情操所吸引,他的詩作《再別康橋》更是經典到極致,浪漫的情愫令人神之所往,彷彿自己也來到了康橋,遊於“星輝斑斕”的湖中!一句“輕輕的我走了,正如我輕輕的來”足以讓人感受到康橋的靜謐和安寧,唸到這裡,彷彿自己如詩人一樣,輕輕的邁動著雙腳,輕輕的走在康橋上,生怕吵醒了熟睡的蟲子和鳥兒,破壞了康橋的靜謐和寧靜。

  太陽就快落山,我站在康橋上,可以看到西邊天上的五彩雲霞,餘輝反射四周,河畔的柳樹彷彿穿上了金色的嫁衣,就像一位夕日下的新娘一樣,美麗婀娜,風兒吹起她的衣角,她就這樣在微風中向我走來,我陶醉著不自覺伸開雙臂,朝她走近、走近,甚至就連她倒映在水中的影子也是如此迷人,一直在我心頭盪漾、盪漾,陶醉了我的心智。

  你看河中軟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搖,在柔波中它隨著流動的河水飄蕩,自由自在忘情地舞蹈。這時,彷彿自己也是一棵水底的小草,只要讓我靜靜呆在康河水中,我便心甘情願地只做一棵無名的水草。雲彩和霞光的餘輝倒映在水中,一陣風吹來,彷彿是被打碎的七彩石一般,撒碎在海藻間,像是彩虹的夢境。

  我多麼想“撐起一支長篙,向青草更青處漫朔”,用小船滿載一船的星輝,在星輝斑斕的河上放歌。但是,我怕打破了今晚沉靜的夜色,我悄悄的划著小船,在稀稀疏疏的月色中尋找著志摩當時劃過的地方,聽風兒輕輕在我耳邊哼唱!再美好的夢也有甦醒的時候,“輕輕的來”“輕輕的走”,康橋沉默了,夏蟲也為我沉默,“我揮一揮衣袖,不帶走一片雲彩”,再見了,康橋!我就這樣沉默在康橋上,我就醉在《再別康橋》的意境之中,久久不能自已。

  徐志摩的浪漫情愫實在令人折服,簡簡單單的辭藻卻能勾繪出如此生動靜謐的畫面,令人神之神往,欲罷不能。我喜歡徐志摩勇敢追求“愛”、“自由”與“美”的情操,也愛《再別康橋》所描繪的浪漫景色給人帶來的無盡享受。

  再別康橋讀書筆記4

  母校微笑著擁抱著一代又一代青年人的夢想,激勵著一屆又一屆學子的抱負,也撫慰一年又一年桃李開落的惆悵,母校永遠年輕。

  今天,我揮著激動的心情閱讀了徐志摩的《再別康橋》,這首詩徐志摩作於1928年11月第三次歐洲之行的歸國途中。當年7月底,作者重遊康橋,往日在那裡度過的幸福時光又重新回到心頭,但是因為當時要急於見一個英國朋友,沒有時間記錄自己的感受。直到11月他從法國馬賽歸國,才記下了這段精神之旅。全詩以優美絕倫的意境,清新華麗的語言,描繪了一幅幅流動的畫面,再現了劍橋的柔美,細緻入微地表現了詩人對母校的深深愛戀。其中的詩句更是讓人深有感觸。

  《再別康橋》開頭的幾句,它就把我的三魂六魄都攝了去。感懷著它給我的清幽的美與傷感的情緒。詩人的才情,詩人的多愁善感就如徐徐飄來的楊絮,平素中夾著深蘊,渾然天成。在你隨心所欲中體味它的空靈、輕快。作者對劍橋大學的愛,對那讀書生活的印象,揮之不去,縈縈於心,此中真情,此中真意,如何表達?這就莫過於康河了。“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陽中的新娘;波光裡的豔影,在我的心頭盪漾。”康河周圍的一草一木,成了作者感情發洩的寄託物。正因為作者情之所致,所以就連河畔的金柳也成了新娘,“自己”還情願做水草。寫到這裡詩人心頭“盪漾”起了一陣陣不可抑制的柔情。“軟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搖。”詩人澎湃的感情,在此達到了高潮。你看,“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做一條水草!”永留在他心愛的康河。

  “那榆蔭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此處的那一潭水,不再僅僅是一潭水,而是詩人美好情懷的溶合物。是斑斕多彩的,是有豐富內涵的。“尋夢?撐一支長篙,向青草更青處漫溯;滿載一船星輝,在星輝斑斕裡放歌。”多麼美好的意象,多麼炙熱的表白。“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別離的笙簫;夏蟲也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橋!”現實與夢想,現在與過去,已如過眼煙雲,飄然而逝。“我”極力的追懷,“我”想擁有那爛漫、甜蜜的生活。然而,當年的快樂、歡欣如今卻化作了一片沉默,是再也找不回來了。早期熱烈的羅曼蒂克,如今已變成了輕煙籠罩般的傷感。不用送行,不用灑淚告別,甚至也“不帶走一片雲彩,”只是“輕輕的來,”“悄悄的走“,但是,康河的美妙、清幽,將永遠在詩人的心胸里長存,詩人的靈魂早已經與康橋融為一體了。

  徐志摩作為偉大的詩人,對於自己的母校都那麼熱愛,我們作為母校中平凡的一員,我們應該儘自己最大的努力好好學習,為母校爭光,讓母校以我們為榮。

  再別康橋讀書筆記5

  你來或者不來,去或不去,康橋都在那裡,不喜不悲。倒是來這裡的人在康橋的柔波旁、榆柳下演繹他們的悲歡離合。

  你是人間四月天的煙雲,黃昏吹著晚風的柔,輕如風,悄無聲息,輕如雪,悠閒飄落。來時一襲長衫,去時衣袂飄飄。揮手之間,西天的雲彩成為你永恆的背景,。當時伊人在,曾伴彩雲歸。

  因為喜歡一個人,所以喜歡了一座城市,所以喜歡了哪裡的一草一木。輕柔的晚風,吹拂河畔渡滿霞光的柳枝,搖曳出一份嫵媚,晃動出一絲嬌媚,盪漾成粉紅色的回憶。回憶會褪色嗎?波光裡的豔影告訴我,依舊如昨。所有的前塵往事一同隨波盪漾起來。

  還是那條河,還是那灣水,清涼氤氳在心頭。做康河裡的一條水草吧,悠閒自在地搖擺,用自己喜歡的姿勢,沒有嘈雜與喧囂,沒有羈絆與束縛。沒有爭奪與血腥。如果這裡是桃源,我就是那一株桃樹,簡簡單單,別無所求。

  一條水草也會有夢,絕不因它是一條水草而卑微。自由的空氣,靜美的恬淡,愛的馨香。倘若這是卑微的,也是偉大的卑微。因為夢裡的清泉折射的是七彩的陽光,縱使世事變遷,物是人非,縱使夢想別現實割得支離破碎。每一個碎片都會保留它最本真,最完整的原貌,即使塵封在心底,也會隨心動而鮮活。

  探尋,追尋,尋到過那隔絕人世的優美與寧靜,在星光與波光中涵養著自由的靈性,忘情於康橋的優美,沉迷於自然地純潔,人生在奇異的月光下斑斕而多彩,奏響美的旋律,放飛愛與自由的翅膀,在星輝斑斕裡放歌,那是理想的宣言。

  哀莫大於心死,其實其莫大於心不死,其實哀莫大於心不死而不得不死。那首歡愉輕鬆的歌如今唱來必定變得沉重而無奈,理想的琴被現實折斷了弦,語氣痛苦的回憶不如選擇忘記,語氣厲聲質問,不如選擇沉默,與其選擇苦苦哀求不如選擇淡然放手。抓不住的何止是時間,春去春來之後,滄桑的何止是雙眸。就讓笙簫去演繹我沉默的離歌吧。

  該是離去的時候了,再見!四季常青最翠綠的草坪、天空的行雲、大地的溫軟、漂浮在水面上的桂花香、帶著草味的與風以及看天、聽鳥、讀書……所有的夢意與春光,再見!人生的春天,還有那個人。

  不想讓你看到我轉身之後,離去之時的憂傷落寞的背影,不想讓你看到這憂傷落寞的背影彳亍在夕陽中,消失在地平線。沒有華麗的轉身,只有悄悄地揮手。告別時,留下完美的記憶。因為美,所以痛會多一些吧,所以,回憶會更多一些味道,是落寞還是蒼涼,是的,薄暮時分,對著西天的雲彩落寞地想念一段舊時光,或者一個人。

  終無言,是看透了繁華落盡,是明白了鉛華洗淨,還是一江春水的綿綿情思,一川煙雨的萬般愁緒。

  風輕雲淡,優雅的身影遮不住內心的憂傷。

  終無言,其實是愛到深處的寂寞。

  再別康橋讀書筆記6

  再別康橋,始終是字字見真情,聲聲憶回長。它的三美將永遠留於我的心間!

  一、音樂美

  全詩連用三個“輕輕的”,語句連貫,和諧動聽,顯得節奏輕快,旋律優美。詩中運用了復沓,疊句疊詞等寫作手法,造成了迴環往復的旋律和婉轉悅耳的樂感,令人回味無窮,回憶悠長。

  再別康橋,恰似一曲美妙動聽的音樂!

  二、結構美

  通讀全詩,此詩共四行一節,第一節詩行兩兩錯落有致,每句的字數基本為六七字,於引數變化中見整齊;行文押韻,逐節換韻,並對仗工整,有行雲流水之美感。又透過描摹不同方向及視覺,含蓄而又直白的表達了作者的真情實感,處處見真情。

  再別康橋,猶如一幅精選的設計圖。

  三、意境美

  全詩使我們彷彿感受到詩人踮著足尖,像一股清風一樣來,又悄悄離去,而那至深的情絲,全揮之不去。

  作者以“西天的雲彩”“金柳”“柔波”“青荇”“星輝”等自然景觀,透過絢麗的色彩及動態的描寫,勾勒出一幅依依不捨的離別圖景,流露出作者內心的不捨,惆悵與淡淡哀傷。全詩情景交融,情感若有若無,引發讀者無限遐想,含蓄的暗示出作者的朦朧情思並給人幽深,琢磨不透,含蓄的美感。

  再別康橋,又是一段若有若無的情感,帶給人一種夢一般的輕盈,飄渺!

  再別康橋讀書筆記7

  第一次讀《再別康橋》這首詩,不禁被她的魔力所震撼,我感到驚訝,何以這短短的十幾行文字,能有如此大的魅力,讓人彷彿置身於夕陽下靜謐的康橋,心中泛起淡淡的惆悵與憧憬,回味悠長。

  第一節一連三個“輕輕的”使人浮躁的心頓時平靜下來,想“輕輕的”欣賞這首詩。心無雜塵,詩中的意境便更容易在心中展現。夕陽西下,餘暉灑落,給河畔的柳樹鍍上了一層金色,朦朧中,彷彿一位身姿嫋娜的新娘。豔麗的紅衣倒映在波光之中,詩人的心,也隨著水波起伏,盪漾起離別的惆悵。他輕輕的揮一揮衣袖,向那西天燦爛的晚霞道別。詩中的美景一一在我的眼前呈現,詩人的情緒也在我的心頭湧起。輝煌的景色襯托出離別的苦痛,詩人要離別這美麗的康橋,怎能不感到悲哀。

  之後詩人發出了“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條水草”的願望。讀至此處,一股感動油然而生。在康橋,河流都是溫潤的柔波,即使做一條水草,詩人也心甘情願。可見詩人真是戀極了康橋,愛極了康橋。

  轉眼就要離別,自然要觸發詩人對往昔完美的回憶。晚霞倒映在潭水中,彷彿沉澱著彩虹似的夢,康橋寄託著詩人年輕的夢,榆陰下的潭水,水中的青荇、浮藻,無不喚起詩人對過去追尋夢想的回憶。

  詩人撐著長篙,駕一葉小舟,滿載一船星輝,在星輝斑斕裡放歌。這象徵著詩人昔日在康橋,縱情的誰尋自己的夢想,向青草更青出,夢想更深處漫溯,探尋。心中充滿了年輕的豪情。讀到那裡,離別的傷感似乎悄然隱去,只留下夢的完美。

  “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離別的笙簫。”詩人又把自己拖回了現實。夢境幻滅,令人感到有些失落。心凝重了,沉默了。“沉默是今晚的康橋”詩人此刻彷彿在用心與康橋對話,向她傾訴離愁。

  “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來。”與第一段那麼相似

  ,好像又要重新來一次道別。全詩首尾照應,迴環之中更顯詩人的不捨。這也是這首詩讓人回味悠長的原因之一。“我揮一揮衣袖,不帶走一片雲彩。”康橋的一切都那麼令詩人不捨,練一片雲彩也不願帶走,其實他已經帶走了那晚康橋的一切,那個屬於他自己沉默的康橋,永遠留在他心中。

  再別康橋讀書筆記8

  《再別康橋》是徐志摩最有影響的作品之一。這是一首抒寫自然之美與作者心情的短詩,詩人是崇高、讚美自然的。詩中景物的描寫真實細膩,可見康橋在詩人心中打下了極深的烙印。不僅如此,而且康橋是詩人的理想。他說:”我的眼是康橋教我睜的,我的求知慾是康橋給我撥動的,我的自我意識是康橋給我胚胎的。”然而,滿目瘡痍的中國,是非顛倒的年代,艱難的民生,使詩人的康橋理想逐漸破滅。

  這首詩寫於一九二八年詩人重返英倫歸國途中。故地重遊,昔日之景勾起作者昔日之憶,而離別在即,詩人敏感的心底怎能不蕩起陣陣傷感的漣漪!描寫康橋的自然美,表現作者對康橋的不捨眷戀及心底的惆悵,是這首詩的主題。徐志摩以其獨抒性靈的詩風靡一時。他的詩,輕靈飄逸,幽婉灑脫,集意境美、建築美、音節美和繪畫美於一身,同時對中外詩藝進行融合,追求一種“純真的詩感”。這些在《再別康橋》可見一斑。這首詩意境優美,情感深摯含蓄,詩思精巧別緻。詩人以康橋的自然風光為直接抒情物件,採取間接抒情的方式,寓情於景,人景互化。通讀整首詩,無一處不是在寫景、又無一處不是包含著詩人那淡淡的離別愁緒。

  詩的第一節:“輕輕地,我走了,正如我輕輕地來;我輕輕地招手,作別西天的雲彩。”行文看似灑脫,實則是無奈與惆悵:詩人知道,康橋的美景是永存的無法帶走的,改變的是人的心境,失落的是曾經的夢想,而帶走的只是那份似淡實濁的眷戀與憂愁。往下,詩人運用比喻,將金柳看成是盪漾自己心頭的新娘,甚至他甘心做康河裡的一條水草,“油油的在水底招搖”。第四節中,是清泉倒映了天上的彩虹,還是天上的彩虹融入了清泉?那種“月光如水水如天”的意境開闊而悠遠,正如詩人那淡淡的卻又無處不在的愁情。那絢爛如虹的夢早已揉碎、沉澱在其間詩人輕輕地吟哦也許正是對往日康橋理想的一種悼念?情感在每一個意境中不斷昇華至高潮。

  如果說詩的前四節描寫的是自然之景,而到了第五節則回憶人的活動。詩人彷彿看到往日的自己長蒿漫溯,在康橋尋夢的情景,那時的自己是怎樣的意氣風發啊,現實中的`詩人禁不住也要放歌了——但他不能放歌,因為要離別,因為離別時是滿心的不捨與惆悵。唯有沉默才是今晚的康橋,詩人的心境,如一張拉滿弦的弓,箭未離弦,便被人活生生的搶了去,那淡淡的思緒曾有瞬間的高漲,但這高漲又在瞬間消失了,正如他悄悄地來,呼應了開頭。詩作的情緒線索是:淡淡的哀傷——逐漸升華——高漲瞬間——回覆淡淡的哀傷,在這樣的線索中,整首詩情與景渾然一體。而詩人構思之精妙體現於取裁的巧妙。詩的開頭:“輕輕地,我走了”詩的結尾:“悄悄地,我走了”兩個一前一後的“我走了”,說明詩人擷取的是“走”這一瞬間,而並非從來到走這一個較長的過程。這一瞬間已在詩人心中永遠定格,詩人的一系列情感與他所描繪的康橋的一切意境都在瞬間中完成。瞬間便是永恆。也許,這也正是《再別康橋》這首詩在眾多的離別抒情詩中脫潁而出,為世人所喜愛,經久不衰的原因。

  從結構上來看這首詩。全詩共七節,每節四句。每節各描寫一個景物一個意境,而節與節之間是相互聯絡,上承下啟的。以第二、第三節為例。第二節中,前兩句詩人描繪了河畔的金柳,後兩句採用層進深化情感。第三節則承第二節所寫的“波光”來寫“水底的清荇”。可見句子之間、詩節之間的環環相扣。詩人非常重視詩行本身的美感作用。他的詩作很考究詩歌的外形整齊。這樣的整齊偏重於詩的整體排列順序的整齊規劃,至於詩行長短並不做呆板限制。這首詩使用式的詩形,而詩句有長有短,詩的整體錯落有致而並不單調死板,使人在視覺上產生一種詩的參差錯落的圖案美及嚴謹穩定中內含變化的和諧感。

  詩人說:“詩歌的美妙不在於它的文字意義,而在於它的不可捉摸的音節裡。”可見,詩人追求的是音節的音律和節奏。在其詩歌裡,音節與內容達到了自然完美的統一。“輕輕地,我走了,正如我輕輕地來”,兩個“輕輕地”疊用,與其說是意境的渲染,不如說是詩人在有意增強節奏的輕盈。詩人將節奏視為詩內在的生命,他所謂的“內含的音節的均整”,更多的是追求詩行間“頓”的數目大致相等,而非字數的相等。頓,即按句中不同成分來區分音節。如詩的最後一節按意群可作這樣的劃分:“悄悄地,/我/走了,正如我/悄悄地/來;我/揮一揮/衣袖,不帶走/一片雲彩。”詩的每一句之間的頓數是大致相等的,使得整首詩富有整體一致的節奏感。在音韻方面,這首詩偶句押韻,同一節二、四句押相同的韻,造成了一種疊蕩起伏的音韻美。在詩人有節奏有韻律的吟唱中,詩中的意境、詩人的愁緒也在變化、擴散開來。這首詩採用現代白話形式,繼承了中國古典傳統詩歌的含虛、典雅,又採用了音語中的語法調式,可謂中西合壁。而繪畫的色彩美在詩中也用明顯體現,詩中的雲彩、金柳、青荇、清泉,天上虹,一組組物象的顏色鮮明,寫出了康橋之美。這樣一幅色彩明豔的畫卷,與詩人的心情並不矛盾,正是因為它的美,才令詩人如此難以割捨!讀《再別康橋》,如觀樓如吟歌如賞畫,而感受到的是詩人那淡淡的離別之戀之愁之哀。

  再別康橋讀書筆記9

  徐志摩先生(1896-1931),浙江海寧人。1920年曾留學英國。1923年加入新月社,成為新月社詩派的代表詩人。作為中國現代文學史上著名的資產階級紳士詩人,徐志摩先生可以說是新詩的詩魂,人稱詩哲、詩聖並不過分。老一輩的文學家中,早逝的徐志摩尤其受青年朋友的喜愛。特別是他的著名詩作《再別康橋》,使得他簡直就是浪漫的化身。但在我看來,《再別康橋》除了“那美麗動聽的音節與詩人飄逸,灑脫的翩翩風度”之外,一個“再”字或許更能讓我們有所瞭解。

  在《再別康橋》之前,徐志摩曾寫過多篇關於康橋的詩作及散文。在1922年,他第一次離開康橋時曾寫下了長詩《康橋再會吧》,後又曾寫過《康橋西野暮色》,《康橋晚照即景》等詩,及散文《我所知道的康橋》。康橋給志摩的印象及影響都是很深刻的。他是要從羅素才到英國的,用他的話講是“想跟這位二十世紀的福祿泰爾認真念一點書去。”他的“書”沒念成,因為羅素叫康橋給除名了,但他卻留在了倫敦,後又到了康橋。徐志摩在康橋最初的日子應該說是有些寂寞的,同居幾間小屋的張幼儀業已成為他的前妻,而且他“他在康橋還只是個陌生人,誰都不認識。”在《我所知道的康橋》中,徐志摩曾這樣寫到“單獨是一個耐尋味的現象,我有時想它是任何發現的第一條件。”他發現了什麼?他發現了康橋。他又曾這樣表述“說實話,我連我的本鄉都沒有什麼瞭解,康橋,我要算是相當有交情的。”康橋對徐的印象如此之深,更何況又是一位在“單獨”時一起相處的朋友。這便難怪他不止一次的寫到康橋,再一點,康橋對於他人生的成長的幫助也是巨大的。他一再說:“我的眼是康橋教我睜的,我的求知慾是康橋給我撥動的,我得自我意識是康橋給我胚胎的。”可見,康橋對他的影響是很大的,這便是他前幾次寫康橋的感情由來:對康橋的留戀,對往昔的懷念是主要的感情。

  然而,《再別康橋》卻不是完全相同的背景或單純的感情。《再別康橋》是徐在1925年故地重遊的歸國途中,於11月6日在輪船上寫成的,在徐志摩的書信捲上看到致陸小曼的信(1928年10月4日在船上寫)曾提到過要去印度的“為還幾年來的一個心願,在老頭昇天之前再見他(指泰戈爾)一次”,然後回滬。如若當時徐真的先去了印度,後回的國,則《再別康橋》應該是在從印度回上海的途中在輪船上所作。在這封信中,徐還曾寫到“乘眉,我想你極了,一離馬賽,就覺得歸心似箭,恨不能一腳就往回趕。”由於思念,他是非常想念陸,並急切地想回國的,那麼他又怎麼會寫出《再別康橋》這樣深情難抑,灑脫而又纏綿的佳作呢?其實也不是難以理解的,正是對康橋留戀,懷念與對眉的思念這些矛盾的心裡,使得徐對康橋的“告別”深情又不至纏綿,留戀又不失灑脫。像是一滴若即若離瓊漿,想告別卻粘著你的心。於是,才會有“輕輕地我走了,正如我輕輕的來。”他的這一次重遊不似往昔那般地沉醉,留連,於是便有幾分輕鬆與灑脫。可是,畢竟如前面所講,康橋給徐的記憶是最深刻的。於是想要告別,往事就會如陳酒香氣迴腸,激盪心扉。徐便是如此,往日康橋的一幕幕情景再現眼前:金柳,青荇,潭水,三個意象表現了作者對康橋的眷戀。對這份眷戀的加重昇華,應該說是從第五節“尋夢──”開始,而正是那潭水中“沉澱著彩虹似的夢”勾起了他對當年的舊夢,那些纏綿的“宿願”與“理想”的記憶。景色依舊,人事全非,詩人想再尋舊歡,註定是不可能的事。於是“不能放歌”“只好沉默”。此時此刻“沉默”的不是“今晚的康橋”,是作者自己。詩人已完全陷入對往昔生活的甜蜜回憶之中。當作者醒來,再次明白他是在告別,使得詩的結尾便帶上幾分苦澀,悵惘與難言的情懷。於是,這最後的“揮袖”便帶了幾分無奈進去,詩人不願帶走一片雲彩,那雲彩想來便是那些夢,詩人可能只是想把它永遠地珍藏在心中(也許包括那些與泰戈爾一起的日子)。

  這首詩的美,當然不只在詩人那份細膩的感情上,在藝術形式上,音樂的美與建築的美皆融其中,這大約是好多人喜歡的原因吧。

  《再別康橋》音節抑揚合度,聲調回環反覆,全詩構成一闋完整的樂曲,在藝術上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境地。

  茅盾說:“他既是中國的布林喬亞的“開山”詩人又是“末代詩人”,他以後的繼起者未見有能與之並駕齊驅的。他的新詩可堪千古絕唱,他的行為與品格也同樣受到同人、朋友、學生的讚賞與愛戴,他對愛情的執著追求雖為文壇風流佳話,亦留有諸多遺憾,但他那天真無邪,崇尚自由、平等、博愛的人道主義情懷,追求人生真諦的精神是驚天地、泣鬼神的。”

  冰心也曾經這樣評價徐志摩先生:“志摩是蝴蝶,而不是蜜蜂,女人好處就得不著,女人的壞處就使他犧牲了。”

  悄悄的我走了,

  正如我悄悄的來;

  我揮一揮衣袖,

  不帶走一片雲彩。

  《再別康橋》中的詩句竟成了他的?語。他真的化作一片“雲彩”,走了……別了康橋,別了徐志摩先生。

  再別康橋讀書筆記10

  《再別康橋》受到了一代又一代讀者的喜愛。這不僅因為此詩具有卓越的藝術美,更因為它具有至真至純的詩情美,是一曲唱給生命極致美的戀歌。人們談到《再別康橋》的思想感情,有人說它具有當時社會的投影,有人說它只不過表達了一種極平常極普通的離情別緒。可我覺得《再別康橋》抒寫了人們一種普遍的生命意識與心理情緒,這就是對生命極致美的追求眷戀與失去它的悲哀與無奈。生命的極致是生命的最高境界,就是生命合乎規律的自由發展與充分釋放自身能量,並達到與自然宇宙與諧運轉、融合為一的完美境界。也只有達到了這樣的境界,生命才能放射火一樣的激情,具有無限的青春活力與非凡的創造力,才能充滿包容一切的力量與愛,達到真善美的完美結合。

  “輕輕的我走了,正如我輕輕的來;我輕輕的招手,作別西天的雲彩。”這簡簡單單、樸實無華的句子,看似飄逸灑脫,卻是無奈、惆悵,卻是不捨,卻蘊含著淡淡的離別愁緒。讀到開頭的這幾句,就已是三魂六魄被攝走了,就如有一雙輕靈的手在我心絃中撥動著,伴隨著詩人情感的起伏跳躍著,感懷著它給我的清幽的美與傷感的情緒,以及那份空靈、輕快,如徐徐飄來的柳絮。

  康橋的美景是永存的,那河畔的金柳、波光裡的豔影、軟泥上的青荇、倒映清泉的彩虹,無不是一幅色彩斑斕流動的畫面,宛若一曲優雅動聽的輕音樂,節奏輕柔委婉,與諧自然。

  那撐一支長篙與愛人林徽因共駛一葉輕舟於康河的柔波里,是夢!那對劍橋大學的愛,康橋所賦予的一切,是戀!如今重返故地,康橋還是原來的康橋,康河的水依舊緩緩地、一無聲息的流動著,康橋所有的一切依舊,往日的情杯依舊,但卻已物是人非事事休了。獨自走近康橋,那份無奈的惆悵與傷感奔湧在心頭,對往昔的生活、理想、夢,對在劍橋大學讀書時的印象,卻是揮之不去,縈縈於心,此情此景也許就只有康河才能證明、才能詮釋,才能表達!

  “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別離的笙簫;夏蟲也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橋!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來;我揮一揮衣袖,不帶走一片雲彩。”康橋的美,康橋的夢,以及康橋所賦予的一切,是永存在於此無法帶走,帶走的只有離愁,只有永存於心中的那份愛,那永不會變的情懷。此刻只能沉默,沉默如痛入心肺,沉默如無可奈何,沉默如今晚的康橋。那輕輕的招手、輕輕的揮一揮衣袖,那淡淡的離愁卻是濃濃的情,濃濃的不捨,濃濃的無奈!那個中的滋味怎能就一個“輕輕的”了得?!

  在文學的長河中,我們可以發現許多偉大的靈魂都以不同的形式表達過對生命極致美的追求與眷戀。含冤放逐的屈原“制芰荷以為衣兮,集芙蓉以為裳”,高冠長佩,只為了“苟餘情其信芳,昭質其猶未虧”。“仰頭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的大詩人李白被權貴排擠出京,他把對生命自由壯美的渴求演化成了一場夢遊天姥,地動山崩,日月同輝的仙人盛會。蘇東坡在黃州赤壁對人生極致的“多情”化作了驚濤拍案的滾滾長江,幻作了雄姿英發的一代英豪周郎。晚年的陸游仍深情回顧著“當年萬里覓封侯,匹馬戍梁州”的英雄氣概。孫犁筆下著力刻畫的那“伴著春雨宿露啼叫,伴著朝霞彩虹飛翔”的黃鸝正是生命極致美的象徵。同樣的,徐志摩筆下康橋的夕陽,金柳、青荇、清泉、彩虹似的夢,都是融合了他的青春,他的夢想他的愛與美的精魂的景物,詩人愛他們就如同熱愛自己的青春與生命。在康河的柔波里他“甘心作一條水草”,與自然融合為一,對生命極致的追求讚美與眷戀已經達到無以復加的地步。這唱給生命極致美的戀歌多麼動人心魂。

  然而,歲月的滄桑,社會的變遷,人生的變幻,無情的改變了許多人與許多事,尋求那彩虹似的舊夢的詩人已無法迴歸從前的自我,已無法體味曾經的生命,他只有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橋”,多少悲傷,多少無奈,盡在不言之中。但他不願損傷那個曾經的好夢,他把它當作一個無法重得的珍寶完美的保護在自己心底,所以他說,“揮一揮衣袖,不帶走一片雲彩”,無奈而又深情地餘音令人蕩氣迴腸。

  再別康橋讀書筆記11

  《再別康橋》這首詩,較為典型地表現了徐志摩詩歌的風格。

  詩歌記下了詩人1928年秋重到英國、再別康橋的情感體驗,表現了一種含著淡淡憂愁的離情別緒。康橋,即劍橋,英國著名劍橋大學所在地。徐志摩留學英國兩年,大部分時間在此度過。這是他一生最美好的時光。康橋的一切,早就給他留下了美好的印象,如今又要和它告別了,千縷柔情、萬種感觸湧上心頭。說得太傷感於事無補,寫得太淡漠未免矯情,還是灑脫一些好。於是詩歌的第一節,便三次用了輕輕的,這個形容詞,顯得節奏輕快、旋律柔和,既抒發了詩人對康橋依依不捨的淡淡憂愁,又定下了全詩哀而不傷的基調。接下去二、三、四節,直接描寫了康橋的迷人景色,表現了詩人對康橋的具體感受和留戀,河畔的金柳,像夕陽中的新娘,對康橋的愛何等濃烈,又何等溫柔。(河,指流過劍橋大學的康河。徐志摩稱:康橋的靈性全在一條河上;康河,我敢說是全世界最秀麗的一條水。在康河的柔波里,詩人甘心做一條水草,對康橋的依戀何等強烈,又何等纏綿。天上虹倒映在清泉中,二者交相輝映,康河更加美麗;而美夢揉碎在浮藻間,又散發出一縷淡淡的哀傷,大約是回國幾年所見所聞粉碎了他初別康橋時的理想,現在再返康橋,重新尋夢來了,(夢給人的感覺一般是輕盈的、飄渺的,然而詩人的康橋之夢居然下了沉澱一詞,可見詩人對康橋記憶之深重。)於是詩人緬懷起昔日暢遊康河的情景:撐一支長篙,向青草更青處漫溯,滿載一星輝,在星空中放歌,是回憶,也是憧憬,詩人不能自已,感情達到了沸點然而畢竟是夢,星輝終究不能長存於天際,離別是註定了的。從上節的尋夢,回到離別的現實中,一個但字表現出心緒的轉折與起伏,在緩緩的總體情調中又造成一種變化的跌宕感。第四、五、六顧的首段和尾段之間暗用頂真手法,使之詩意上有一次呵成的效果。現實使詩人的歌聲降下了調子,只能吹起笙簫。而草木有情,夏蟲也為我沉默,整個康橋都寂靜了下來。這裡交織著依戀、無奈、惆悵等種種複雜感情。最後詩人悄悄的走了,從第一節輕輕的變為第七節的悄悄的,在原來輕柔的感情中,又抹上了一層淡淡哀愁的色彩。但揮一揮衣袖,不帶走一片雲彩,又顯得比輕輕的招手,作別西天的雲彩灑脫,毫不猶豫,不為感情所纏,適可而止。詩人彷彿在悉心呵護一個情人的睡夢,生怕這個夢境有絲毫的殘損,輕柔的嘆息般的韻律與依依別離情緒完美地統一地在一起。

  本詩感情真摯,意境深邃。詩人很懂得主觀情緒和客觀景物和和諧融合。他筆下的康橋是有生命有靈性的,帶有詩人柔和飄逸的風度,與詩人的感情融為一體。而詩人的情懷又不是直白的顯露,它是熱烈而有分寸;淡淡起頭,又淡淡結尾,卻包含了多少複雜情緒,使人產生豐富的聯想和回味。其次此詩語言清新,富於音樂美。這首詩的語言有著突出的淺白流暢的特點,但又深得錘鍊,不露雕琢痕跡。詩中各個比喻,新鮮準確,形象生動,一發都宛如流水一樣自然淌出。

  再別康橋讀書筆記12

  《再別康橋》是徐志摩最有影響的作品之一。

  這是一首抒寫自然之美與作者情緒的短詩,詩人是崇高、讚美自然的。詩中景物的描述真實細膩,可見康橋在詩人心中打下了極深的烙印。不僅僅如此,而且康橋是詩人的理想。他說:”我的眼是康橋教我睜的,我的求知慾是康橋給我撥動的,我的自我意識是康橋給我胚胎的。”然而,滿目瘡痍的中國,是非顛倒的年代,艱難的民生,使詩人的康橋理想逐漸破滅。這首詩寫於一九二八年詩人重返英倫歸國途中。故地重遊,昔日之景勾起作者昔日之憶,而離別在即,詩人敏感的心底怎能不蕩起陣陣傷感的漣漪!描述康橋的自然美,表現作者對康橋的不捨眷戀及心底的惆悵,是這首詩的主題。

  這首詩採用現代白話形式,繼承了中國古典傳統詩歌的含虛、典雅,又採用了音語中的語法調式,可謂中西合壁。而繪畫的色彩美在詩中也用明顯體現,詩中的雲彩、金柳、青荇、清泉,天上虹,一組組物象的顏色鮮明,寫出了康橋之美。這樣一幅色彩明豔的畫卷,與詩人的情緒並不矛盾,正是正因它的美,才令詩人如此難以割捨!

  讀《再別康橋》,如觀樓如吟歌如賞畫,而感受到的是詩人那淡淡的離別之戀之愁之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