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路閱讀答案
讓 路(16分)
①幾個朋友約好,春節一起全家出去旅遊,地點選在桂林,自由行。
②分頭準備。我和一個朋友負責買票。
③知道買票難,沒想到會這麼難。
④先找關係,看能不能弄到票。親戚、朋友、戰友、同學、工作關係等等,都篩了一遍,買不到。再從關係裡挖關係,親戚的親戚、朋友的朋友、戰友的戰友、同學的同學、工作關係的工作關係等等,掘地三尺,又篩了一遍,還是沒辦法。
⑤聽說火車站開通了電話實名訂票,趕緊打電話。電話很快撥通了,先聽到第一個提示音:訂票請摁一;按一。然後聽到了第二個提示音:輸入您的身份證號碼。18個號碼輸完後,電話裡傳來溫柔的女聲:訂票系統正忙,請重新撥號……從早上8點開始,我們整整撥打了一個上午,一次都沒有打進,更別提訂到票了。
⑥看來只有一個辦法,老老實實到火車站視窗排隊,買票。
⑦來到了火車站。我已經很久沒有坐過火車了。火車站的場面,讓我們震驚。腦海裡立即蹦出幾個詞:人山人海,水洩不通,_______……但似乎都不足以形容我所見到的擁擠、繁雜、混亂的場景。到處都是揹著、扛著、掖著、拎著、舉著、抬著、拖著、守著大包小裹的人們,看得出,他們大多是進城打工的農民,每個人的臉上,都寫著焦慮和無奈。
⑧買票的隊伍,從售票處一直排到站前廣場,像藤蔓一樣,迂迴曲折地盤繞了一圈又一圈。排隊的人,有的站著,有的蹲著,有的墊張報紙坐在地上,有的啃一口餅乾喝一口水,有的大聲地打著手機,講一口聽不懂的方言,更多的人,木然地站著,不時地踮起腳尖,看看前面的隊伍,動了沒有……
⑨我們粗略估算了一下,如果現在排隊的話,估計輪到放進售票大廳,至少得四五個小時。現在每天預售的,都是第11天的票。每天一開售,很多方向的票就賣完了。廣西方向,是票源最緊張的方向之一。所以,即使最後放進去了,也不知道能不能買到票。不如請排在最前面的人幫忙代買票,付他一點辛苦費。
⑩找到了排在隊伍前面的一箇中年人,憨厚的樣子。先和他聊聊,套近乎。他告訴我們,前天他就開始排隊了。前天排到他時,11天內的票都賣完了。他沒有離開,而是繼續排,等著買後面的預售票。排到他時,票又賣完了。今天是他第三天排隊了,如果再買不到的話,年前的票就沒了,也就沒機會在春節前趕回家了。他說,老家在貴州,已經兩年多沒回過家了,今年無論如何得回趟老家,太想家裡的孩子和老人了。
?我遞根菸給他。他哆哆嗦嗦地接過去,點上。猛吸一口,臉上的皺紋似乎舒展了不少。忽然,他看看四周,輕聲問我們,你們也是要買火車票吧?每個人限買五張,我只要兩張,我和我老婆的,我可以幫你們買三張。我接過話茬,那太好了,我們想買到桂林……朋友忽然打斷了我的話,我們不需要買票了,謝謝你,祝你順利買到票。
?朋友拉著我,往站外走去。
?我一臉納悶:“人家答應幫我們帶幾張票,你為什麼拉我出來?不想買票啦?”
?朋友鄭重地點點頭:“不買了。我們不去桂林旅遊了。”
?我瞪大眼睛:“你瘋了?”
?朋友指著廣場上黑壓壓的人頭,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原來……可是……我正要和朋友辯解,迎面走來十幾個揹著很大包裹的民工,我和朋友趕緊側身讓開,他們衝我們友好地笑笑。我豁然開朗,對啊,路途擁擠,那就把路讓給回家的.人吧!
1、 根據上下文,第⑩段加點的詞語“套近乎”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
_(2分)
2、從全文看,第③段“知道買票難,沒想到會這麼難”中的“這麼難”主要體現在:(6分)(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據文意,下列理解正確的一項是______(2分)
A.第⑦段中,民工“焦慮和無奈”的原因是拿著大包小裹在擁擠的人群中很不方便。
B.第⑧段畫線句用比喻的手法生動地表現了火車站買票的人多、隊伍長。
C.中年民工答應幫我們買票是因為他知道我們會給他一點辛苦費。
D.最終,“我”是因為被朋友說服才決定不去桂林旅遊的。
4、根據上下文,在第?段橫線上填上合適的內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5、本文題目“讓路”的含義是:(4分)
1、拉近關係(2分)
2、(1) 找關係難以買到票
(2) 透過電話實名訂票買不到票
(3) 到火車站售票視窗排隊難以買到票
3、B(2分)
4、他們都是要回家去過年的,票都可能買不到,如果我們不去桂林遊玩,就意味著也許能多出好幾個民工可以買到回家的車票。
5、我們決定不去桂林旅遊,把路讓給需要回家的民工;在別人有困難時,把機會讓給最需要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