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閱讀答案> 會背詩算不算本事的閱讀答案

會背詩算不算本事的閱讀答案

會背詩算不算本事的閱讀答案

  最近《中國詩詞大會》很火。背誦競技的形式,使得很多人說這本質上是一場記憶力大比拼,是高考模式的可悲延伸,是對青少年的誤導。確實,我也曾受機械記憶教育的負面影響,因此理解他們的悲嘆。但冷靜地想想記憶在學習中扮演的角色,我覺得如上觀點仍有可商榷之處。

  我認為不能以“不就會背個詩嗎,算什麼本事”這樣高冷的腔調去貶低選手的實力。且不說在數年如一日的積累過程中下了多少功夫,單是在最躁動不安的年紀,能騰出安靜的心境去裝納詩詞,能不盲目追隨同齡人聚集的潮流,到平仄韻腳中開闢出一隅靜土,這本身就是一種非常可敬的舉動。能坐得住、靜得下來,這些品質都是我們身上十分稀缺的。

  當然,我不會全盤否定所有的反對者。因為的確很多人透過這檔節目,在鄭重地表達對“記憶學習”的憂慮。但是我們的憂慮很容易反彈到另一個極端。從前是鼓吹背誦、強調記憶,現在是貶低背誦、貶低記憶,好像那是抹殺想象力、創造力的萬惡之源,一看到靠記憶取勝、考察記憶的競技與測試,就覺得不科學、反人性,對記憶過度警惕、排斥。一些教英語的反對背單詞,一些教中文的反對背詩句,這種行為很偏頗的。

  可能你不願承認,但很多時候,記憶是理解、創造的基礎和前提。在記憶達不到一定量的條件下,奢談創造是不靠譜的。在單詞量達不到一定程度的時候,沒法優美地遣詞造句;在對古體詩掌握得不夠熟稔的時候,沒法潑墨創造。相比於“此節目宣揚死記硬背”,這種貶低記憶、跨越步驟、無視學習規律、片面迎合惰性痛快的“教育理念”,才是對青少年真正的誤導。

  “不就是會死記硬背麼”的背後,有兩股根深蒂固的偏見。其一,將所有記憶等同於死記硬背。其實很多時候,如果真的靜下心去捕捉到震撼心靈的美感,不必刻意去記也會過目不忘。一說記憶就是死記硬背,只能說明,持有此偏見者是個很不會學習的人。

  其二,把記憶和創造人為對立。在網上看到了一條呼聲很高的評論:“這樣隆重的詩詞大會,絕沒有一個詩人。”其實就這檔節目本身而言,選手只能展示出“會背”的功底,至於到底會不會寫,我們完全無法得出結論。但有些人喜歡在記憶力和創造力之間樹起人為的對立——特別能背誦的人,都是被束縛的,肯定沒有創造力,繼而推出“我是不會背,可我沒被扼殺創造力啊”的心理安慰。

  中國是一個詩歌的'國度。詩歌強大的生命力不僅因為它是種音韻優美的文學體裁,還因為它象徵著一種生活態度甚至是一種生活方式。在這樣一個離了手機就活不下去、被各式資訊碎片裹挾的時代,我們有必要向這些選手投去一瞥敬意,少一點警惕和挑剔,多一點善意與欣賞。只有讓詩歌與詩意找到自己的位置,它們才可能跨越時空,潤澤你我的心靈,對我們的精神世界進行淨化和守護。一位網友說得好:讓小孩背那麼多古詩詞有什麼用?待他成人時,見到晚霞不是說“真好看”,而是“一片暈紅疑著雨,晚風吹掠鬢雲偏”。

  5、下列不屬於文中“會背詩的選手”的特點的一項是

  A. 在追隨同齡人聚集的潮流的同時,能靜心背詩

  B. 數年如一日的積累

  C. 年紀輕輕就能沉住氣,靜下心。

  D. 能坐得住、靜得下來

  6、對“不就是會死記硬背麼”的說法,作者是持否定態度的,下列原因不正確的一項是

  A. 將所有記憶都等同於死記硬背是不對的。

  B. 記憶是學習必須的過程,不可或缺。

  C. 能背書不代表沒有創造力。

  D. 記憶不會讓人產生惰性。

  7、作者對“會背詩算不算本事”的回答,不正確的一項是( )

  A.算本事,因為會背詩的人一定有坐得住、靜得下來的品質。

  B.算本事,因為會背詩的人才更有可能創作出好的詩歌作品。

  C.算本事,因為不會背詩的人更多的是在尋求“我沒被扼殺創造力啊”的心理安慰,是惰性的體現。

  D.算本事,因為不會背詩的人也不懂得學習的規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