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閱讀答案> 劉佳《京劇:演技”還是演戲》閱讀練習及參考答案

劉佳《京劇:演技”還是演戲》閱讀練習及參考答案

劉佳《京劇:演技”還是演戲》閱讀練習及參考答案

  閱讀下面的作品,完成18~20題。

  京劇:演“技”還是演“戲”

  劉佳

  ①演“技”還是演“戲”?這個幾乎不能構成問題的問題,已經困擾京劇很久了。

  ②王國維說中國戲曲是“以歌舞演故事”,中國戲曲始終都在非常認真地描摹生活。但是在“意”和“有”難以兼得的時候要藉助虛擬,把眼睛看不到的“有”轉化為心靈能感覺到的“有”——“摶虛成實”,並且,為避免過於個性化的虛擬造成資訊傳遞障礙而將一個個“有意味的形式”——程式固定下來,也就是戲曲的“技”。程式就像細胞之於生命、語詞之於文章,是一齣戲的最小構成單位。作為構成美和呈現美的藝術元素,程式在漫長的歷史歲月中經過高度提煉概括,逐漸獲得了獨立的審美價值,就像書法線條可以脫離字意成為純粹的審美物件一樣,不依賴於劇情和人物,我們也一樣可以欣賞水袖的曼妙、唱腔的婉轉和武功的驚心動魄。“技”擁有了獨立的審美個性和發展軌跡,也形成了自身的藝術規律和要求,並與人們的.審美感受、審美觀念相互影響、相互促進。

  ③在“戲”中建構起的“技”的確有獨立的審美價值。但是“技”,最初是為了更好地表現“戲”而被創造出來的,它的不斷打磨也是為了讓“戲”更精彩,一旦“技”成了最高理想和唯一追求,戲劇就失去了靈魂。“戲”是“技”存在和發展的前提,當“戲”被忽視,“技”就失去了存在的理由,更無法精進了。

  ④能否正確認識“戲”與“技”的關係,也在某種程度上影響著京劇傳承與新劇目創作的質量。在流派創始人相繼離去、流派意識卻空前強化的後流派時期,究竟應該如何繼承流派?是滿足於模仿那些被大師們使用過的程式技巧,還是那一種使大師能夠成為大師的流派精神?“不似之似似之”,觀眾所希望看到的“高水平傳承”,不是要求現在的演員簡單機械地重複前輩大師的一舉一動,而是要像他們那樣在深刻體察劇情與人物的基礎上,順應時代審美需求的變化,巧妙運用程式,進而形成鮮明的個人風格,這才是流派精神的核心。

  ⑤由於文人與藝人、理論家與演員歷史上形成並延續至今的微妙關係,中國戲曲的批評與實踐長期存在著兩套立場、角度和表述方式大不不相同的話語系統,給演“技”還是演“戲”等很多基本問題的闡釋帶來難度,往往大家明明是一個心氣兒,說出來的話卻迥然不同。其實我們只要從戲曲發生發展的源頭出發,思考一些最基礎也最本質的問題,相信這種“戲”與“技”的割裂狀態會隨著時代的進步、演員社會地位與文化水平的提高、評論家對戲曲創作實踐的重視而逐漸消除。

  (來源: 中國文化報,有刪改)

  18.分析文中劃線句子有何作用。(6分)

  19.請簡要概括文章的論述層次。(6分)

  20.作者認為後流派時期應該如何繼承流派?(6分)

  答案:

  六、現代文閱讀(二)(18分)

  18.【答案】

  舉例論證、類比論證,2分

  例舉書法線條和京劇水袖、唱腔、武功等具體的程式元素可被獨立欣賞,並進行類比,1分

  論述程式雖然在是“戲”中建構起來的,但是可以擁有獨立的審美價值。2分

  使論述更具體,深入淺出,通俗易懂1分

  19.【答案】

  ①首先,作者提出京劇是演“技”還是演“戲”話題。(①)1分

  ②著分析戲和技的關係,(②③)2分

  ③然後分析正確認識“戲”與“技”關係的意義。(④)2分

  ④最後提出從戲曲發生發展的源頭出發,消除“戲”與“技”的割裂關係的建議。(⑤)1分

  20.【答案】

  刻體察劇情與人物2分;②順應時代審美需求2分;③巧妙運用程式。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