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閱讀答案> 長孫皇后文言文閱讀及答案

長孫皇后文言文閱讀及答案

長孫皇后文言文閱讀及答案

  長孫皇后

  太宗文德順聖皇后長孫氏,長安人,隋右驍衛將軍晟之女也。少好讀書,造次必循禮則。性素儉約,凡所服御,取給而已。太宗甚禮遇之,常與論及賞罰之事,對曰:“牝雞司晨,惟家之索。妾以婦人,豈敢豫聞政事?”太宗固與之言,竟不之答。

  時後兄無忌,夙與太宗為布衣之交,又以佐命元勳,委以腹心,出入臥內,將任之朝政。後固言不可,每乘間奏曰:“妾既託身紫宮,尊貴已極,實不願兄弟子侄佈列朝廷。漢之呂、霍,可為切骨之誡。特願聖朝勿以妾兄為宰執。”太宗不聽,竟用無忌為左武侯大將軍、吏部尚書、右僕射。後又密遣無忌苦求遜職,太宗不獲已而許焉,改授開府儀同三司,後意乃懌。

  太子承乾乳母遂安夫人常白後曰:“東宮器用闕少,欲有奏請。”後不聽,曰:“為太子,所患德不立而名不揚,何憂少於器物也!”

  後所生長樂公主,太宗特所鍾愛,及將出降,敕所司資送倍於長公主。魏徵諫曰:“昔漢明帝時,將封皇子,帝曰:‘朕子安得同於先帝子乎!’然謂長主者,良以尊於公主也,情雖有差,義無等別。若令公主之禮有過長主,理恐不可,願陛下思之。”太宗以其言退而告後,後嘆曰:“嘗聞陛下重魏徵,殊未知其故。今聞其諫,實乃能以義制主之情,可謂正直社稷之臣矣。忠言逆於耳而利於行,納之則俗寧,杜之則政亂,誠願陛下詳之,則天下幸甚。”後因請遣中使齎帛五百匹,詣徵宅以賜之。

  八年,從幸九成宮,染疾危惙。將大漸,與太宗辭訣,曰:“妾生既無益於時今死不可厚費且葬者藏也欲人之不見自古聖賢皆崇儉薄惟無道之世大起山陵勞費天下為有識者笑。但請因山而葬,不須起墳,無用棺槨,所須器服,皆以木瓦,儉薄送終,則是不忘妾也。”

  十年六月己卯,崩於立政殿,時年三十六。

  (節選自《舊唐書·列傳第一·后妃上》,有刪改)

  1、下列各項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竟不之答 竟:竟然

  B.後意乃懌 懌:高興

  C.及將出降 出降:出嫁

  D.後因請遣中使齎帛五百匹 齎:攜帶

  2、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最恰當的一項是(3分)

  A.妾生既無益/於時今死/不可厚費/且葬者/藏也/欲人之不見/自古聖賢/皆崇儉薄/惟無道之世/大起山陵/勞費天下/為有識者笑

  B.妾生既無益於時/今死不可/厚費且葬者/藏也/欲人之不見/自古聖賢/皆崇儉薄/惟無道之世/大起山陵/勞費天下/為有識者笑

  C.妾生既無益於時/今死不可厚費/且葬者/藏也/欲人之不見/自古聖賢/皆崇儉薄/惟無道之世大起/山陵勞費天下/為有識者笑

  D.妾生既無益於時/今死不可厚費/且葬者/藏也/欲人之不見/自古聖賢/皆崇儉薄/惟無道之世/大起山陵/勞費天下/為有識者笑

  3、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長孫皇后愛好讀書,知書達理。太宗想要與她討論政事,但她卻認為,作為女人,不可參與政事,拒絕和太宗討論。

  B.長孫皇后吸取漢朝呂后家族、霍光家族的前車之鑑,不願兄弟子侄擔任高官。她一再向太宗請求不要將兄長長孫無忌任命為宰相。

  C.長孫皇后為人大度,讚賞愛護正直的.大臣。魏徵建議減少皇后女兒的嫁妝,皇后不僅不生氣,還私下派遣使者賞賜給魏徵財物,表彰他的正直。

  D.長孫皇后節儉樸素,在世時所用的東西,僅僅夠用而已,臨死前,還向太宗表明節儉下葬的心願,不願勞費天下百姓。

  4、把第三大題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0分)

  (1)為太子,所患德不立而名不揚,何憂少於器物也!(5分)

  (2)納之則俗寧,杜之則政亂,誠願陛下詳之,則天下幸甚。(5分

  答案

  1、A。“竟”在此處是“最終、終究”的意思。

  2、D。

  3、C。原文為“後因請遣中使齎帛五百匹,詣徵宅以賜之。”皇后請示過皇帝,才派人送禮物給魏徵,並不是“私下派遣”。

  4、(1)作為太子,擔憂的應該是自己優秀的品德沒有養成、美好的名聲沒有遠揚,怎麼去擔憂自己所用的器具物品少了呢!

  (“為”,所字結構1分,判斷句1分,“德不立而名不揚”1分,最後一句大意1分)

  (2)如果皇帝採納忠言,那麼世間百姓就會安寧;如果皇帝拒絕忠言,那麼國家政事就會變得紊亂。衷心希望陛下好好思考這句話,那麼對於整個天下來講,都是一件很幸運的事兒。

  (第三句2分,關鍵點:誠、詳。其他一句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