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閱讀答案> 《三峽》《與朱元思書》的閱讀理解附答案

《三峽》《與朱元思書》的閱讀理解附答案

《三峽》《與朱元思書》的閱讀理解附答案

  閱讀《三峽》、《與朱元思書》兩篇文言文,回答問題。

  【甲文】

  自三峽七百里中,兩岸連山,略無闕處;重巖疊嶂,隱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

  至於夏水襄陵,沿溯阻絕。或王命急宣,有時朝發白帝,暮到江陵,其間千二百里,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

  春冬之時,則素湍綠潭,迴清倒影。絕巘多生怪柏,懸泉瀑布,飛漱其間。清榮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澗肅,常有高猿長嘯,屬引悽異。空谷傳響,哀轉久絕。故漁者歌曰:“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

  【乙文】

  風煙俱淨,天山共色。從流飄蕩,任意東西。自富陽至桐廬一百許裡,奇山異水,天下獨絕。

  水皆縹碧,千丈見底。游魚細石,直視無礙。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夾岸高山,皆生寒樹,負勢競上,互相軒邈,爭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響;好鳥相鳴,嚶嚶成韻。蟬則千轉不窮,猿則百叫無絕。鳶飛戾天者,望峰息心;經綸世務者,窺谷忘反。橫柯上蔽,在晝猶昏;疏條交映,有時見日。

  1. 解釋加點的字。

  良多趣味( ) 屬引悽異( )

  泠泠作響( ) 經綸世務者( )

  2. 在文中找出從視覺和聽覺方面描寫景物的對偶句各一句,說說它們的表達效果。

  視覺:

  聽覺:

  表達效果:

  3. 甲文先寫山,後寫水,層次井然。寫水是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順序寫的。乙文則是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順序寫的。

  4. 甲乙兩文在寫景方面有什麼相同之處?

  5. 甲文總寫三峽的特點是什麼?乙文總寫富陽到桐廬的山水特點是什麼?分別用原文語句回答。

  6. 乙文中“鳶飛戾天者,望峰息心;經綸世務者,窺谷忘反”一句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7. 假如你是一位投資者,根據兩文介紹的特點,你將如何讓開發這兩個地方?請簡要回答。

  [參考答案]

  1.真,實在 接連不斷 形容水聲的'激越 籌劃,治理 2.視覺:橫柯上蔽,在晝猶昏;疏條交映,有時見日。 聽覺:泉水激石,泠泠作響;好鳥相鳴,嚶嚶成韻。 表達效果:句式整齊,音韻和諧;對比立意,相映成趣。 3.夏、春、冬、秋(或季節);先總後分(或總分)。 4.兩文都做到了動靜結合,都從視覺和聽覺方面去寫景,使人如同身臨其境。 5.甲:三峽七百里中,兩岸連山,略無闕處。 乙:奇山異水,天下獨絕。 6.表達了作者對富春江奇山異水的讚美、留戀以及鄙棄功名、淡泊人生的思想感情。 7.在三峽修建水利工程,同時搞旅遊開發。在富春江到桐廬一帶搞旅遊開發。(要抓住兩個地方的特點來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