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閱讀答案> 逆境是塊墊腳石閱讀理解答案

逆境是塊墊腳石閱讀理解答案

逆境是塊墊腳石閱讀理解答案

  逆境是塊墊腳石

  ①逆境是人生的一筆財富,那是有條件的:把他當成墊腳石而不是絆腳石。

  ②有人說,逆境可以變成財富。但逆境要變成財富是有條件的。要使逆境變成財富,需要理解逆境、管理逆境。

  ③那麼怎樣做算是理解逆境?人一旦遇到逆境,要接納自己身處逆境這個事實,要坦然面對,接受他。這不是世界末日。當然人生沒有太嚴重的逆境應該更好,可誰能保證自己不會遇到逆境?每個人都有可能會在不同時間身處逆境,就像家裡來客人一樣,這是正常人生不能迴避的,只是程度不同而已。張海迪在5歲就高位截癱,她努力調整心態,首先接納了“身患重病”的事實,而不是不敢承認、不肯承認。接受“身處逆境”這個事實,在此基礎上強調保持積極樂觀的心態,不能輕易放棄。

  ④什麼又是管理逆境呢?逆境能夠管理,要點是善於調整不良心態,可以透過變換視角、合理化、轉移、替代、昇華來處理逆境。變換視角:可以借用伊壁鳩魯的觀點來描述變換視角所謂含義,“不是事情本身使你不快樂,是你對待事情的看法使你不快樂。”半瓶水可以看成半瓶空,也可以看成半瓶水。同樣道理,是不是逆境,看你從哪個角度看;逆境時財富還是負資產,也是看你從哪個角度來認識。這就是變換視角。合理化指的是需要找到合適的理由,而合適的理由來自於看問題時用相對全面、動態來代替絕對、片面和靜態。所謂“相對視”,強調不好中有好的一面,例如膽小可以認為是謹慎,危機也是機會;塞翁失馬,焉知非福?“全面觀”強調補償;這方面不好那方面好,例如,“我個子矮,但我很靈活”就是補償,視力不好往往聽力好,等等。總之,“相對視”注重胸懷寬廣;“全面觀”注重思路寬廣;“動態觀”注重眼界寬廣。轉移是指轉移自己的關注點和場所,“吃不到葡萄”,絕不欺騙自己說說葡萄酸,而是從吃葡萄轉移到另一個關注點,例如鍛鍊、書法等等;轉移一個新的環境,忘掉葡萄。替代就是用新的內容取代原有的東西,例如,“吃不到葡萄”可以吃橘子或其他水果等等。昇華則是利用所謂的逆境和不順,把它進步和發展的階梯。太史公遭酷刑,反而寫成了《史記》這部不朽之作。張海迪身殘志堅,卻堅持學完了小學、中學的全部課程,自學了4門外語,並攻讀了大學和碩士研究生的課程,成功翻譯了16本海外著作,完成了100萬字的作品。這些感人的事蹟,就是對在逆境中昇華的最好詮釋。

  ⑤正如巴爾扎克所說:世界上的`事情永遠不是絕對的,結果完全因人而異。苦難對於天才是一塊墊腳石,對於能幹的人是筆財富,對於弱者是一個萬丈深淵。

  ⑥逆境是人生的一筆財富,那是有條件的:把他當成墊腳石而不是絆腳石。(節選自《經濟日報》2014年12月7日第006版有改動)

  33概括本文的中心論點。2分

  34.第④段中劃線句子運用了哪種論證方法?有什麼作用?(3分)

  35概括選文第④段的論證思路?(3分)

  36.第⑤段引用巴爾扎克的話有什麼作用?(3分)

  37.作者從那兩個方面來論述“逆境可以變成財富”的?(2分)

  38.結尾劃浪線的句子有何作用?(2分)

  參考答案:

  33.把逆境當作墊腳石,它才是人生的一筆財富。

  34.舉例論證;列舉了司馬遷遭受酷刑反而寫成了《史記》和張海迪身殘志堅,自學中小學課程,著書立說的事例,有力論證了恰當的利用逆境和不順,能夠讓自己昇華、進步、發展。告訴我們管理好逆境,它就會成為你人生的一筆財富。增強文章說服力,使說理更具體。

  35此段開頭先設問,提出什麼是管理逆境,即善於調整不良心態,可以透過變換視角、合理化、轉移、替代、昇華來處理逆境。接著分別從變換視角、合理化、轉移、替代、昇華五個角度,運用舉例論證有力證明了、詮釋了管理逆境,進而證明了逆境是人生的一筆財富的觀點。

  36充當道理論據,論述了苦難對於不同人所起的作用,間接證明了逆境是人生的一筆財富。增強了文章的說服力,具有權威性。

  37作者從理解逆境、管理逆境這兩個方面來論述“逆境可以變成財富”。

  38和開頭相呼應,再一次強調中心論點。